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凌叔华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文化遇合——以《古韵》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倪婷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5-191,共7页
《古韵》从创作到出版均得益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帮助。凌叔华与朱利安·贝尔英译自己三篇小说的体验,为之后英语写作《古韵》打下了基础。由于作者呈现的中国形象契合了布鲁姆斯伯里团体对古老文明的乌托邦想象,《古韵》难逃"... 《古韵》从创作到出版均得益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帮助。凌叔华与朱利安·贝尔英译自己三篇小说的体验,为之后英语写作《古韵》打下了基础。由于作者呈现的中国形象契合了布鲁姆斯伯里团体对古老文明的乌托邦想象,《古韵》难逃"东方主义"迷思的尴尬。但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看,作者基于人类本质一致性的立场,在维系与中国情感和文化联系的同时,将目标读者对人类文明的理想嫁接到自己的价值系统中,未尝不是有意义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叔华 《古韵》 布鲁姆斯伯里团体 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伍尔夫小说艺术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精神气质探源
2
作者 张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62,共5页
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文学开创者。伍尔夫文艺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作家独特的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和强烈的女权意识所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与时代精神不无关系,但更直接的影响,则来自于以她为核心的布鲁姆... 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文学开创者。伍尔夫文艺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作家独特的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和强烈的女权意识所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与时代精神不无关系,但更直接的影响,则来自于以她为核心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伍尔夫的文学创作活动也就相应地体现出鲜明的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精神气质,即对美的形式的不懈追求和艺术手法上的实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 美的形式 艺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多元与整合:《布鲁姆斯伯里当代医学哲学指南》评介 被引量:1
3
作者 左晓丹 张新军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1期17-20,共4页
《布鲁姆斯伯里当代医学哲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概述了医学哲学的前沿问题、研究方法、未来发展,探讨了当今医学哲学所面临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挑战,倡导多元与整合的思路。该书还提供了研究资源的详细指南、关键术语... 《布鲁姆斯伯里当代医学哲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概述了医学哲学的前沿问题、研究方法、未来发展,探讨了当今医学哲学所面临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挑战,倡导多元与整合的思路。该书还提供了研究资源的详细指南、关键术语的简要解释、核心文献的注解说明。《指南》围绕当代社会所面临的医学问题,阐述了医学为哲学发展所提供的学科资源以及哲学为医学争端所提供的思辨视角,并全面概述了医学哲学各个领域的传统主题和当代关注,为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姆斯伯里当代医学哲学指南》 医学哲学 多元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社团与公共领域——京派文人集团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比较研究
4
作者 文学武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45,共8页
中国的京派文人集团和英国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同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两个重要文化和文学社团,对本国的文化和文学形态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们都非常重视利用现代大众媒介的手段来介入文学和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此外,还通过读诗... 中国的京派文人集团和英国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同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两个重要文化和文学社团,对本国的文化和文学形态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们都非常重视利用现代大众媒介的手段来介入文学和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此外,还通过读诗、读剧本、演戏、举办艺术展览、集中出版作品集、举办文学评奖活动、从事职业文学批评等方式来参与公共领域的生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还是京派文人集团,它们对公共领域的参与都是主动的、积极的,在知识分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文人集团 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 公共领域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形式之美跨越文化鸿沟——论伦敦现代主义运动对中国艺术的借鉴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莉馨 白薇臻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5-152,共8页
本文通过以罗杰·弗莱和克莱夫·贝尔为代表的"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美学思想与中国艺术关联的分析,探讨英国现代主义运动生成中的中国元素,认为弗莱和贝尔以形式审美作为进入中国艺术的门径,同时从自身艺术变革的需要... 本文通过以罗杰·弗莱和克莱夫·贝尔为代表的"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美学思想与中国艺术关联的分析,探讨英国现代主义运动生成中的中国元素,认为弗莱和贝尔以形式审美作为进入中国艺术的门径,同时从自身艺术变革的需要出发再度阐释了中国艺术,使之成为西方现代主义形式美学观念形成的重要资源。弗莱和贝尔首先从重主观表现的美学思想出发,推崇中国艺术的散点透视与平面构图,进而还借鉴了韵律、留白的观念与技巧,使中国美学词汇成为现代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弗莱和贝尔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并未真正从中国语境出发,而与英国现代主义的发展相连,这就使得他们表面上非政治性的审美主义背后,又体现出隐含的政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 “布鲁姆斯伯里团体” 罗杰·弗莱 克莱夫·贝尔 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懂中文”:再议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中国眼睛” 被引量:1
6
作者 谢雅卿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81,共9页
本文以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凌叔华的写作建议为切入点,审视伍尔夫对中国的关注及其面向他者的语言、文化、政治和美学关怀。对伍尔夫而言,不论是“不可理解”的中文,还是作为隐喻符号的中国,都呈现出一种跨越经验边界的特性,这带来... 本文以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凌叔华的写作建议为切入点,审视伍尔夫对中国的关注及其面向他者的语言、文化、政治和美学关怀。对伍尔夫而言,不论是“不可理解”的中文,还是作为隐喻符号的中国,都呈现出一种跨越经验边界的特性,这带来了新奇的审美体验,也有助于表征难以言喻的异化经验。“不懂”的状态使主体退至客体位置,使固化的认知产生松动,从而形成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审视距离、审美参照和对话张力。通过异位的跨文化认同策略,伍尔夫以“中国眼睛”为参照,反思并批判西方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布鲁姆斯伯里小组 中国文化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语境下的“表演”:叶君健的外语创作
7
作者 倪婷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140,共9页
叶君健20世纪三四十年代选择用世界语、英语创作,这种跨文化语境的写作决定了《山村》等小说对"他者"视界的融合,而叶君健对这种写作的"表演"特性有清醒认知。由于受到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第二代成员的影响,《山... 叶君健20世纪三四十年代选择用世界语、英语创作,这种跨文化语境的写作决定了《山村》等小说对"他者"视界的融合,而叶君健对这种写作的"表演"特性有清醒认知。由于受到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第二代成员的影响,《山村》等小说创作成为叶君健保卫人类文明和民主的一种实践。借助于跨文化语境的"表演",叶君健的外语作品实现了向世界传递中国人呼声的意图,也为读者提供了从中寻觅文化、政治、审美新的发展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君健 《山村》 “表演” 布鲁姆斯伯里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