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凌叔华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文化遇合——以《古韵》为考察中心 |
倪婷婷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2
|
伍尔夫小说艺术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精神气质探源 |
张宁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3
|
走向多元与整合:《布鲁姆斯伯里当代医学哲学指南》评介 |
左晓丹
张新军
|
《医学与哲学》
|
2019 |
1
|
|
4
|
文学社团与公共领域——京派文人集团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比较研究 |
文学武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5
|
以形式之美跨越文化鸿沟——论伦敦现代主义运动对中国艺术的借鉴 |
杨莉馨
白薇臻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6
|
“论不懂中文”:再议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中国眼睛” |
谢雅卿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7
|
跨文化语境下的“表演”:叶君健的外语创作 |
倪婷婷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