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法文化解读
1
作者
魏顺光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民法思想一直是一个争议的话题。探究先秦儒家经典文献发现,先秦儒家思想中已经开始重视个体的权利观。中国古代的"人"、"己"观念在很早就已形成,"人"、"己"观念的出现推动了...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民法思想一直是一个争议的话题。探究先秦儒家经典文献发现,先秦儒家思想中已经开始重视个体的权利观。中国古代的"人"、"己"观念在很早就已形成,"人"、"己"观念的出现推动了个体观的形成,正因为有了个体观念,在民事法律活动中,就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意识。先秦时期"人"、"己"关系较为和谐的统一于儒家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中。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规则体现了对人的尊严、平等、自由等人格利益的尊重,而这些思想原则蕴育了中国古代民事权利的基本元素。同时,儒家思想中的"仁"和"义、利"思想也是先秦时期民事法律关系实践的基本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个体观”
“民事权利”
“义”
“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准则的历史局限性
被引量:
8
2
作者
杨树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7-12,共6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几千年来一直被当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肯定和继承。我国伦理学界过去仅从"阶级本质"和"欺骗性质"两方面分析它的历史局限性是不够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一道德准则的历史局限性:从哲学角度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几千年来一直被当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肯定和继承。我国伦理学界过去仅从"阶级本质"和"欺骗性质"两方面分析它的历史局限性是不够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一道德准则的历史局限性:从哲学角度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在个人道德行为准则上的一种表现;从社会学角度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抹杀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不利于调整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从伦理学角度看,它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是相违背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评价过高,而应该更多地提倡"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道德传统
“人所不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释
3
作者
郝孚逸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准确运用
孔子
消费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正确理解
完善和规范
“打落水狗”
不正当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金规则”辨
被引量:
3
4
作者
韩东屏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1期80-83,97,共5页
学界近年在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中国式的“金规则”的议论中,存在不少误读、误解。择要言之,一是将“金规则”之“金”理解为“道德价值最高”;二是用“知道做不到”质疑、贬低“金规则”;三是以“不同”的存在否证“金规则”;...
学界近年在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中国式的“金规则”的议论中,存在不少误读、误解。择要言之,一是将“金规则”之“金”理解为“道德价值最高”;二是用“知道做不到”质疑、贬低“金规则”;三是以“不同”的存在否证“金规则”;四是认为“金规则”不适合现代社会。然而经过仔细辨析可以发现,这些其实都是不确之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规则”
辨析
道德规则
道德价值
孔子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儒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和“民”的混淆
被引量:
2
5
作者
黄展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29-130,共2页
“人”和“民”的混淆(香港)黄展骥在今天,我们享有空前的物质文明。遗憾的是,粮神生活却被忽视,以至于生活空虚、精神萎缩。常情而论,如果社会物质建设太过于缺乏,则难于发展精神生活。但是,今天却有倒转过来的倾向!人类的精...
“人”和“民”的混淆(香港)黄展骥在今天,我们享有空前的物质文明。遗憾的是,粮神生活却被忽视,以至于生活空虚、精神萎缩。常情而论,如果社会物质建设太过于缺乏,则难于发展精神生活。但是,今天却有倒转过来的倾向!人类的精神智慧远远追赶不上科学、技术、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
《论语》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勿施于人
《孟子》
“己所不欲
黄展骥
《论语译注》
深圳大学
儒家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学恕道的现代价值探微
被引量:
2
6
作者
陈桂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45-50,共6页
“恕”作为儒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是日趋完善的。先秦儒学侧重其消极意义,汉代以后的儒者对其加以发展,使“恕”道之推己及人之意得到较完满、丰厚的诠释。恕道的合理内核至少有二:一,既尊重自己的主体意识,又尊重他...
“恕”作为儒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是日趋完善的。先秦儒学侧重其消极意义,汉代以后的儒者对其加以发展,使“恕”道之推己及人之意得到较完满、丰厚的诠释。恕道的合理内核至少有二:一,既尊重自己的主体意识,又尊重他人的主体意识;二,坚持利己与利他的辩证统一。发掘恕道的合理内核,其现代价值在于为当前的道德建构展示一个适合人们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道德系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价值
人我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恕道
勿施于人
主体意识
儒学
“己所不欲
合理利己主义
利己与利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忠恕”之道作为心理换位的合理意义
被引量:
3
7
作者
王奇
孙迎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忠恕”之道作为心理换位的合理意义王奇,孙迎光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就要“爱人”。而“爱人”的关键是实行“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亦即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
“忠恕”之道作为心理换位的合理意义王奇,孙迎光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就要“爱人”。而“爱人”的关键是实行“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亦即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换位
“忠恕”
思想道德教育
人际交往
教育对象
心理位置
“己所不欲
“爱人”
勿施于人
基本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孟子“推恩”说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俊相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3期90-91,共2页
孟子“推恩”说张俊相在博大精深的孟子哲学中,贯穿着一个可以被称作“推恩”的思想方法。《孟子·梁惠王上》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适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
孟子“推恩”说张俊相在博大精深的孟子哲学中,贯穿着一个可以被称作“推恩”的思想方法。《孟子·梁惠王上》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适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推恩
“四心”
人性论
思想方法
政治论
修养方法
“己所不欲
《尚书·尧典》
“爱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巧用成语成句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寿沂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9-21,共3页
巧用成语成句王寿沂恰当使用成语成句,可以使文字凝练,言简意赅。不少成语成句都有其来源,往往与典故传说名篇佳什相联。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这些语句都有了固定而丰富的内涵。人们一看到,立即就能领悟其所指,且能品味其弦外之音...
巧用成语成句王寿沂恰当使用成语成句,可以使文字凝练,言简意赅。不少成语成句都有其来源,往往与典故传说名篇佳什相联。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这些语句都有了固定而丰富的内涵。人们一看到,立即就能领悟其所指,且能品味其弦外之音。试看下面的例子:(1)美国人在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
成句
巧用
社会主义
青年学生
表达效果
毛泽东
王国维
《改造我们的学习》
“己所不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戳穿林彪鼓吹“恕道”的鬼把戏
10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1期9-11,共3页
被中国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捧为“圣人”的孔子,曾经竭力鼓吹“恕道”,来欺骗人民。事隔二千四百多年,叛徒、卖国贼林彪之流又拣起了“恕道”这个破烂,大肆兜售。林彪和孔子是一丘之貉,对于他们鼓吹“恕道”的鬼把戏,必须彻底戳穿。孔子提...
被中国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捧为“圣人”的孔子,曾经竭力鼓吹“恕道”,来欺骗人民。事隔二千四百多年,叛徒、卖国贼林彪之流又拣起了“恕道”这个破烂,大肆兜售。林彪和孔子是一丘之貉,对于他们鼓吹“恕道”的鬼把戏,必须彻底戳穿。孔子提倡的“恕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恕道
孔子
资产阶级
“己所不欲
统治阶级
圣人
林彪
反动
剥削阶级
机务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法文化解读
1
作者
魏顺光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文摘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民法思想一直是一个争议的话题。探究先秦儒家经典文献发现,先秦儒家思想中已经开始重视个体的权利观。中国古代的"人"、"己"观念在很早就已形成,"人"、"己"观念的出现推动了个体观的形成,正因为有了个体观念,在民事法律活动中,就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意识。先秦时期"人"、"己"关系较为和谐的统一于儒家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中。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规则体现了对人的尊严、平等、自由等人格利益的尊重,而这些思想原则蕴育了中国古代民事权利的基本元素。同时,儒家思想中的"仁"和"义、利"思想也是先秦时期民事法律关系实践的基本准则。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个体观”
“民事权利”
“义”
“利”
分类号
D92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G127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准则的历史局限性
被引量:
8
2
作者
杨树森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7-12,共6页
文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几千年来一直被当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肯定和继承。我国伦理学界过去仅从"阶级本质"和"欺骗性质"两方面分析它的历史局限性是不够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一道德准则的历史局限性:从哲学角度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在个人道德行为准则上的一种表现;从社会学角度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抹杀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不利于调整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从伦理学角度看,它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是相违背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评价过高,而应该更多地提倡"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道德传统
“人所不欲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释
3
作者
郝孚逸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准确运用
孔子
消费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正确理解
完善和规范
“打落水狗”
不正当竞争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金规则”辨
被引量:
3
4
作者
韩东屏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出处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1期80-83,97,共5页
文摘
学界近年在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中国式的“金规则”的议论中,存在不少误读、误解。择要言之,一是将“金规则”之“金”理解为“道德价值最高”;二是用“知道做不到”质疑、贬低“金规则”;三是以“不同”的存在否证“金规则”;四是认为“金规则”不适合现代社会。然而经过仔细辨析可以发现,这些其实都是不确之语。
关键词
“金规则”
辨析
道德规则
道德价值
孔子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儒家文化
Keywords
the Golden Rule justify morality rules system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和“民”的混淆
被引量:
2
5
作者
黄展骥
机构
深圳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29-130,共2页
文摘
“人”和“民”的混淆(香港)黄展骥在今天,我们享有空前的物质文明。遗憾的是,粮神生活却被忽视,以至于生活空虚、精神萎缩。常情而论,如果社会物质建设太过于缺乏,则难于发展精神生活。但是,今天却有倒转过来的倾向!人类的精神智慧远远追赶不上科学、技术、物质...
关键词
“人”
《论语》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勿施于人
《孟子》
“己所不欲
黄展骥
《论语译注》
深圳大学
儒家学说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学恕道的现代价值探微
被引量:
2
6
作者
陈桂蓉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45-50,共6页
文摘
“恕”作为儒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是日趋完善的。先秦儒学侧重其消极意义,汉代以后的儒者对其加以发展,使“恕”道之推己及人之意得到较完满、丰厚的诠释。恕道的合理内核至少有二:一,既尊重自己的主体意识,又尊重他人的主体意识;二,坚持利己与利他的辩证统一。发掘恕道的合理内核,其现代价值在于为当前的道德建构展示一个适合人们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道德系统模式。
关键词
现代价值
人我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恕道
勿施于人
主体意识
儒学
“己所不欲
合理利己主义
利己与利他
分类号
B222.0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忠恕”之道作为心理换位的合理意义
被引量:
3
7
作者
王奇
孙迎光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文摘
“忠恕”之道作为心理换位的合理意义王奇,孙迎光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就要“爱人”。而“爱人”的关键是实行“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亦即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关键词
心理换位
“忠恕”
思想道德教育
人际交往
教育对象
心理位置
“己所不欲
“爱人”
勿施于人
基本方法
分类号
C912.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子“推恩”说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俊相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3期90-91,共2页
文摘
孟子“推恩”说张俊相在博大精深的孟子哲学中,贯穿着一个可以被称作“推恩”的思想方法。《孟子·梁惠王上》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适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
关键词
孟子
推恩
“四心”
人性论
思想方法
政治论
修养方法
“己所不欲
《尚书·尧典》
“爱人”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巧用成语成句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寿沂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9-21,共3页
文摘
巧用成语成句王寿沂恰当使用成语成句,可以使文字凝练,言简意赅。不少成语成句都有其来源,往往与典故传说名篇佳什相联。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这些语句都有了固定而丰富的内涵。人们一看到,立即就能领悟其所指,且能品味其弦外之音。试看下面的例子:(1)美国人在北...
关键词
成语
成句
巧用
社会主义
青年学生
表达效果
毛泽东
王国维
《改造我们的学习》
“己所不欲
分类号
H193.5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戳穿林彪鼓吹“恕道”的鬼把戏
10
机构
北京铁路分局丰台机务段"毛泽东号"机车组
北京师院中文系二年级赴丰台机务段开门办学小分队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1期9-11,共3页
文摘
被中国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捧为“圣人”的孔子,曾经竭力鼓吹“恕道”,来欺骗人民。事隔二千四百多年,叛徒、卖国贼林彪之流又拣起了“恕道”这个破烂,大肆兜售。林彪和孔子是一丘之貉,对于他们鼓吹“恕道”的鬼把戏,必须彻底戳穿。孔子提倡的“恕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关键词
恕道
孔子
资产阶级
“己所不欲
统治阶级
圣人
林彪
反动
剥削阶级
机务段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法文化解读
魏顺光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准则的历史局限性
杨树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释
郝孚逸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为“金规则”辨
韩东屏
《伦理学研究》
200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人”和“民”的混淆
黄展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儒学恕道的现代价值探微
陈桂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忠恕”之道作为心理换位的合理意义
王奇
孙迎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孟子“推恩”说
张俊相
《齐鲁学刊》
CSSCI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巧用成语成句
王寿沂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戳穿林彪鼓吹“恕道”的鬼把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