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逻辑与路径
1
作者 李玉红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4,共9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全部具备,对系统治理具有天然的内在要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全部具备,对系统治理具有天然的内在要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国家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黄河流域在增强水土保持和水污染治理能力的同时,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重心向防风固沙扩展、从“林”向“草”递进,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有机结合。坚持“四水四定”,以水资源作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刚性约束;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辅相成;统筹治田和治沙,避免出现各自为战;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改善民生相结合,通过产业绿色转型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系统治理 水资源 防风固沙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影像的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多要素综合评价
2
作者 郑凯恺 王继华 +3 位作者 莫德国 李华 关健 向中林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1,共9页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理论,分层次构建黄河流域济源段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NDVI、NDWI、TGSI、SWI等多指数和地形Slope参数合成影像,应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提取研究区主要生态参数,采用熵值法多要...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理论,分层次构建黄河流域济源段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NDVI、NDWI、TGSI、SWI等多指数和地形Slope参数合成影像,应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提取研究区主要生态参数,采用熵值法多要素综合评价研究区的生态健康状态。结果表明,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综合健康指数分别为0.313、0.540、0.575、0.557,研究区处于不健康、亚健康、健康、健康状态,整体呈变好趋势,指标权重贡献表现为灌木及草地指标>乔木林地指标>不透水面指标>植被覆盖度指标>种植耕地指标>裸地指标>水体指标,建议开展林草地绿化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 GF影像 熵值法 机器学习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逻辑与路径
3
作者 殷瑞敏 王占岐 +1 位作者 高云霄 柴季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研究目的:阐述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要求、特征与逻辑,为构建新时期全要素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新方案提供路径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技术、生... 研究目的:阐述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要求、特征与逻辑,为构建新时期全要素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新方案提供路径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技术、生产要素、产业发展、管理机制的深刻性变革中与全要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关联性与动态性、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之间密切关联。(2)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之间遵循科技创新、要素保障、统一管理、环境供给的四大逻辑。(3)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全要素系统保护治理的总体目标和关键环节,需从强化动力机制、优化要素组合、深化交互机制、提高配置效率等治理路径多管齐下。研究结论:新质生产力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必然经历双向互促的动态演进过程,应持续发挥新质生产力对生命共同体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引导作用,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管理 系统观 新质生产力 山水林田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措施
4
作者 刘永德 张万刚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3期40-42,共3页
祁连山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横跨青海与甘肃两省。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祁连山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正遭受着日益严重的破坏,面临诸多生态挑战,包括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森林覆盖率下降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祁连山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横跨青海与甘肃两省。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祁连山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正遭受着日益严重的破坏,面临诸多生态挑战,包括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森林覆盖率下降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基于此,对祁连山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进行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显得尤为关键。该文分析了祁连山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措施,以期恢复祁连山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山水林田湖 一体化保护 系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林 邢国栋 +3 位作者 李正 孙祥余 李艳婷 袁金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80,共9页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主要为封闭、半封闭型湖泊,且滇池、程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被列为治理型湖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由于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山地林草退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入湖河流水生态环...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主要为封闭、半封闭型湖泊,且滇池、程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被列为治理型湖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由于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山地林草退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入湖河流水生态环境退化、湖滨带和湖体水环境整体不稳定、流域综合监管能力和系统治理能力水平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提升九湖流域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为导向,以恢复九湖流域水质为核心,从山地林草保护修复、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入湖河流水生态修复、湖滨带和湖体水环境治理修复、综合监管能力提升五大方面、23个方向出发,梳理集成现有成熟有效的修复技术及整治措施,形成九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框架,以期为九湖流域统筹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水生态保护 山水林田湖 系统修复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北京市水安全评价
6
作者 门宝辉 庞金凤 +3 位作者 伍兴涛 吕行 周娜 杨默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1,共10页
【目的】深入探究“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多要素协同作用对水安全的影响,全面分析北京市水安全演变特征,对于制定合理的北京市水资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了水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 【目的】深入探究“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多要素协同作用对水安全的影响,全面分析北京市水安全演变特征,对于制定合理的北京市水资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了水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耦合CRITIC客观赋权法与集对分析法,综合评价了2010—2022年北京市水安全演变特征,并结合集对指数势识别其影响因子。【结果】①2010—2022年北京市水安全状况处于“基本安全”和“较不安全”之间,且波动较为明显,水安全情势虽呈改善趋势,但情势较为严峻;②子系统层面,除“山”子系统的变化呈现平稳并有微小变差趋势外,其余子系统的变化均呈现改善趋势;③影响因子识别方面,北京市水安全状况的关键影响因子有湖库富营养化比例和节水灌溉率,重要影响因子有水土流失率、土壤含水量、污水回用率、地下水开采程度。【结论】降低湖泊和水库的富营养化比例、调整节水灌溉政策、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等是改善北京市水安全现状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水安全 集对分析 CRITIC 集对指数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晔 张守红 +4 位作者 李华林 齐元静 张志强 张建军 吴敬东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42-2057,共16页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土资源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实现路径,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明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土资源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实现路径,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明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背景及意义、梳理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历程与建设成效、辨析了当前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观为基础,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框架与技术路线,从理论、技术、措施布局、效益提升、人地关系和谐等视角,凝练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科学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及其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综合治理 山水林田湖 技术框架体系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春宏 张晓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1-447,共7页
[目的]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已由“全面治理,重点治理”迈向“系统治理,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分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内涵、准则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旨在丰富新时代水土保持理论体系,引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在长期理论探索... [目的]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已由“全面治理,重点治理”迈向“系统治理,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分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内涵、准则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旨在丰富新时代水土保持理论体系,引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在长期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的基础上,梳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的发展过程,阐明其内涵、目标与实践准则。[结果]水土流失长期治理实践总结提升形成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技术路线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思想最朴素的实践体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系统性主要体现为治理对象的系统协调,总体布局的系统统筹,治理措施的系统考量,治理成效的多效益兼顾,实施和管理的多部门协同和多主体参与的共治共享6个方面。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实践需要遵循的基于系统治理理念的具体举措包括:利用系统思维理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精准诊断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短板及其控制性要素,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防控体系,构筑完备的水土保持管理与技术保障体系。[结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完整准确理解并全面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念,探索整体提升水土保持学术研究水平和治理效能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同时应结合区域或流域实际,对农田、水利、牧业、林业及生产建设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规划和治理,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系统治理 生命共同体 水土保持 理论体系 小流域综合治理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生态安全格局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山水林田坝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腾雯 程俊豪 +2 位作者 熊航 刘允瑄 谢苗苗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0-1225,共16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当前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理念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应对多样化挑战,实现“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生命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当前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理念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应对多样化挑战,实现“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生命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生态安全格局是整合生态要素和优化空间配置的有效工具。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皇甫川入黄小流域为研究区,提出了NbS指导下的“风险-格局-路径”生态修复框架。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诊断流域“社会-生态”系统问题,构建源地-廊道-节点式生态安全格局,依据NbS八大准则设计“修复措施-生态效益-人类福祉”的NbS生态修复路径。建立“要素-问题-准则-策略”逻辑关系,实现NbS修复路径的全要素空间落位。结果表明:(1)皇甫川入黄小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显著,干流周围及流域南部风险高,高与较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与较低风险区分别占全区面积的21.43%、25.56%、53.01%。(2)流域内共识别18个生态源地、153条生态廊道和86个生态节点,生态源地与廊道分布较均匀,生态节点在流域西北部分布较少。(3)设计流域“川道改造+坡沟共治+矿山重塑”三位一体的山水林田坝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策略,布局3大类10小类共计80个修复工程。(4)修复策略NbS自评估总分值86.04%,与NbS准则高度匹配。在NbS理念指导下,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山水林田坝草要素生态过程耦合、空间布局协同,为流域维护生态安全、治理系统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S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修复 生态安全格局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10
作者 尹琛 聂艳 +4 位作者 于婧 徐张洋 许悦 于雷 齐睿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038-7051,共14页
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减少土地利用碳排放。而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是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重要抓手。为此,中国不断深化生态修复工程部署,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下简称“山水工程”)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减少土地利用碳排放。而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是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重要抓手。为此,中国不断深化生态修复工程部署,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下简称“山水工程”)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山水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生态修复工程,其通过改善或恢复现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优化区域生态系统的空间布局为碳减排提供了可行思路,而如何评估山水工程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进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则成为了核心议题。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研究聚焦于山水工程试点政策实施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样本数据筛选、排除其他政策干扰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山水工程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考虑地区与时间特征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其抑制效应为29.9%。(2)在作用机制方面,山水工程试点政策可以通过自然植被恢复、土地结构优化和绿色技术创新三条路径来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3)在城市异质性方面,山水工程试点政策有利于资源型城市积极摆脱“资源诅咒”和实现绿色转型发展,从而更加有效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同样,中东部地区优越的人力、技术、资源条件可以进一步加强山水工程试点政策在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方面的作用。尽管山水工程试点政策推动生态环境改善,但受限于非资源型城市和西部地区经济规模、创新能力和地理区位,碳减排的内生动力存在不足,影响了山水工程试点政策的施行效果。未来应紧扣三大作用机制靶向施策,重视城市类型和区位差异,继续发挥山水工程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结果对完善山水工程顶层设计、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工程 山水林田湖 土地利用碳排放 双重差分法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
11
作者 朱振亚 雷晓琴 李红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7,共3页
宜昌市是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和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区,2018年以宜昌市为主体申报的“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十三五”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试点重要项目。长江三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坚持问... 宜昌市是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和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区,2018年以宜昌市为主体申报的“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十三五”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试点重要项目。长江三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开展核心领域技术攻关,加强技术服务保障作用,以创新思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探索形成生态治理系统修复模式。实践证明:用好生态资源,拓宽转化通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能更好释放生态红利,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修复 湖北省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诊断类型识别及修复路径优化
12
作者 聂家龙 官冬杰 +2 位作者 谢亭亭 周李磊 和秀娟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9,共12页
[目的]识别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诊断类型,探究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进而为生命共同体修复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方法]以中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利用正态云模型计算... [目的]识别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诊断类型,探究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进而为生命共同体修复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方法]以中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利用正态云模型计算各行政区及各子系统健康等级,探究了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性并划分修复单元实行分区优化。[结果](1)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状态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处于健康和自然状态的行政区数量约占19%和58%,各子系统健康状态总体上表现为林子系统>草子系统>湖子系统>水子系统>田子系统>沙子系统>山子系统;(2)耦合度上,120种子系统组合中有9种一直处于磨合阶段,其他组合逐步达到高水平耦合阶段;协调度上,仅两个子系统组合里有15种处于失调阶段,其余子系统组合处于轻度失调或初级协调阶段,各子系统之间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距;(3)将修复单元划分为4类:水-沙-林子系统修复区、山-湖子系统修复区、田-草子系统修复区和沙-湖-林子系统修复区,并提出相应的修复路径。[结论]宏观视角下各地区的健康类型在逐步提升,但仍有病态行政区出现,未来需要注重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发展差异性,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健康诊断 耦合协调 修复路径 宏观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权衡协同关系时空演变的影响——以赣州市为例
13
作者 潘丹 陈佳 孔凡斌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758-4773,共16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是国家为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然而,山水工程的实施能否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一直缺乏应有的系统证据。以全国首批山水工...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是国家为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然而,山水工程的实施能否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一直缺乏应有的系统证据。以全国首批山水工程试点地区江西省赣州市为例,基于2010—2022年的7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当量因子、相关系数及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山水工程实施前后赣州市ESV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化对ESV时空演化影响的差异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山水工程的实施能有效扭转赣州市ESV下降的趋势。13年间赣州市ESV共下降了47.72亿元,但是ESV在工程实施后比实施前少下降了4.8亿元。下降减缓主要源于山水工程减少了林地和草地流失面积,但是耕地、建设用地的持续扩张与水域遭到破坏仍然阻碍了赣州市ESV的提升。(2)山水工程的实施对赣州市不同区域ESV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受山水工程的影响,工程实施前的ESV低值区域赣东和赣南地区的ESV扭降为升,但是工程实施前的ESV中值区域赣西和赣中地区的ESV出现了小幅下降态势。(3)协同关系是赣州市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主要关系,山水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赣州市大部分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协同关系,尤其是水文调节、原料生产与其他服务之间的协同关系增益明显,但是由于山水工程对水域保护不足而降低了水资源供给与其他服务之间的协同关系。研究从ESV的角度量化了山水工程的实施绩效,为国家优化山水工程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山水工程后续工作的科学性和空间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权衡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洛河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技术模式研究
14
作者 曹优明 杨扬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3期59-62,66,共5页
以卢氏县范里河等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以“双碳”目标为导向,采用中小尺度问题识别与诊断方法对项目区生态基础条件和突出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生态问题为点、面状水土流失有加重趋势,山地森林低质低效导致生物多样性... 以卢氏县范里河等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以“双碳”目标为导向,采用中小尺度问题识别与诊断方法对项目区生态基础条件和突出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生态问题为点、面状水土流失有加重趋势,山地森林低质低效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坡耕地低效耕作尚未大规模改观,河流湖库重要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明显等。提出“一个流域,六个片区;一个问题,一种方案;四条河流,多点治理”的总体部署方案,结合不同片区的突出问题,形成适合的措施布局,有序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通过探索以生态修复工程为主、自然恢复工程为辅的方法,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治理模式,旨在提高项目区的碳汇功能及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山水林田湖 洛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昌素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71,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这其中所体现的系统观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这其中所体现的系统观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在梳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提出系统把握“社会—经济—自然”的本质规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实践路径,包括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大江大河流域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以系统观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复合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塞罕坝"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艳才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5期156-156,168,共2页
该文从森林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草原保护与沙土化治理、湿地与水资源保护、重点小流域治理等方面阐述了塞罕坝"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塞罕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參考.
关键词 塞罕坝 "山水林田湖"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论与方法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继琪 段青松 +3 位作者 保锐琴 黄广杰 罗鹏彪 王建文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针对不同区域山水林田湖草存在问题,寻求适宜的系统治理方法至关重要。国内外运用最为广泛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NbS)、再野化、景感生态学、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5种,但目前对这些理论与... 针对不同区域山水林田湖草存在问题,寻求适宜的系统治理方法至关重要。国内外运用最为广泛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NbS)、再野化、景感生态学、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5种,但目前对这些理论与方法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尚不清晰。从定义及发展、准则、实施方法和典型案例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5种理论与方法并进行比较,结果可知,5种理论与方法运用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和适应性,通过自然恢复和人为干预等手段,使退化或者破坏的生态系统回归到一种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但它们在人为干预程度、适用范围、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及农业应用等方面有差异。认识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同理论与方法的特点、适用性和局限性,结合治理区域的特点和问题,针对性地选择治理方法,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系统治理 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以江西省为例
18
作者 查骏雄 杨玉琼 赵建民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6期65-68,共4页
基于江西省“山江湖”治理工程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探讨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新时代水土保持的关系,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新时代水土保持的重要原则与实现形式,首先要加强山地森林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提高森林质量与生态服务功... 基于江西省“山江湖”治理工程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探讨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新时代水土保持的关系,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新时代水土保持的重要原则与实现形式,首先要加强山地森林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提高森林质量与生态服务功能,将对河流(水)的治理和基本农田建设作为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确保水资源安全与粮食安全,在流域治理中重视对湿地(湖)和草本植物的生态服务功能,特别是净化水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 流域综合治理 “山江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苦水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布局探讨
19
作者 张淑霞 《花卉》 2020年第24期269-270,共2页
苦水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治理的规划布局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把生态建设与生产发展结合起来,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综合发展思路,统筹兼顾生态绿化、水利设施、污水处理、农田改造等... 苦水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治理的规划布局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把生态建设与生产发展结合起来,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综合发展思路,统筹兼顾生态绿化、水利设施、污水处理、农田改造等各类工程。按照“北理水、中改田、南护山”的格局布局山水林田湖草治理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修复整治 规划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太行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思路探讨
20
作者 薛斐斐 《山西林业》 2022年第S02期2-3,共2页
在山西省太行山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其目的是实现区域内生态系统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的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山西省太行山区 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