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7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争题材小说的育人功能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5,共6页
教材选编的战争题材小说是革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战争题材小说的育人功能是在审美鉴赏活动中实现的,只有把握战争题材小说表达美的特质,突破战争题材小说的审美难点,形成有关革命战争和正义战争的价值... 教材选编的战争题材小说是革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战争题材小说的育人功能是在审美鉴赏活动中实现的,只有把握战争题材小说表达美的特质,突破战争题材小说的审美难点,形成有关革命战争和正义战争的价值认同与价值共识,并据此升华价值观,才能促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文本的审美世界深度对接和有效转化,实现战争题材小说的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题材小说 育人功能 实现路径 《百合花》 《荷花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世情小说梦境插图的图像隐喻与文学功能
2
作者 曾礼军 刘宇颂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9,共16页
梦境插图与明清世情小说有着密切的关联,不仅梦境插图集中在世情小说当中,而且图像表达也呈现出独特的“世情化”特征。梦境插图以世情小说文本为依据进行构图和绘刻,表现婚恋情感、人生命运和善恶道德等世情内涵。梦境插图又具有图像... 梦境插图与明清世情小说有着密切的关联,不仅梦境插图集中在世情小说当中,而且图像表达也呈现出独特的“世情化”特征。梦境插图以世情小说文本为依据进行构图和绘刻,表现婚恋情感、人生命运和善恶道德等世情内涵。梦境插图又具有图像阐释的能动性,聚焦于世情人物和世情场景的绘刻和再创作,通过“梦里”与“梦外”的双重图像形态来再现、深化和拓展小说中的世情主题。梦境插图作为世情小说的副文本,还对小说文本的阅读和传播具有突出的辅助作用,进一步凸显和强化了世情叙事和世情主题。梦境插图的这种“世情化”现象的形成,是梦文化意识的民族累积、梦境图像绘制的繁荣与明清尚情文化思潮合力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世情小说 梦境插图 图像隐喻 文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的发展——以历史通俗演义为中心
3
作者 王齐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7,共13页
《三国演义》在明代流行所引发的小说家们对正统史书和通俗演义关系的思考,不仅完成了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理论建构,也推动了明代通俗小说的迅猛发展。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前中期与明代后期有显著差别,具体表现为由强调资治和教化转向重... 《三国演义》在明代流行所引发的小说家们对正统史书和通俗演义关系的思考,不仅完成了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理论建构,也推动了明代通俗小说的迅猛发展。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前中期与明代后期有显著差别,具体表现为由强调资治和教化转向重视通俗和娱情,即从要求通俗演义“羽翼信史”到肯定通俗演义与正史“并传不朽”,从要求通俗演义“裨益风教”到鼓吹通俗演义为“疗俗圣药”,从强调通俗演义征实到鼓动通俗演义虚构,最后归结为要在通俗演义中塑造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典型人物形象。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成熟改变了中国小说观念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小说观念 历史演义 明代 《三国演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年代短篇小说的“历史化”路径及其反思——以郭澄清《黑掌柜》为例
4
作者 李宗刚 张继超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就接受历程和现实境遇观之,郭澄清的小说《黑掌柜》在一众1960年代的“亚经典”文本中颇具典型性。借由研究者的诠释和权威文学选本的辑录,《黑掌柜》得以在“历史化”的道路上不断推进。创作主体的身份、小说生产的程式、叙事方式的翻... 就接受历程和现实境遇观之,郭澄清的小说《黑掌柜》在一众1960年代的“亚经典”文本中颇具典型性。借由研究者的诠释和权威文学选本的辑录,《黑掌柜》得以在“历史化”的道路上不断推进。创作主体的身份、小说生产的程式、叙事方式的翻新、文本内蕴的精神都参与到这一进程中,于不同阶段成为《黑掌柜》“历史化”的核心动力。同时,小说鲜明的时代标示性则构成其“历史化”的重要依据。至于当下,《黑掌柜》的影响力日渐消退,其“历史化”未能有效升格为“经典化”。寻绎《黑掌柜》的“历史化”路径,探索其困境的成因及重获生气的可能,既有助于检视当代文学史的复杂状貌,亦对目前的文学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澄清 《黑掌柜》 1960年代 短篇小说 历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平历史小说创作的诗化特色
5
作者 王洪岳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87,共10页
高平作为诗人,新时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创作了多部(篇)长中短篇历史小说,如《仓央嘉措》堪称其这方面的代表作。其历史小说具有鲜明的诗化特征,表现在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气质、诗人思维和诗人特质灌注于其整个历史小说创作过程当中;其... 高平作为诗人,新时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创作了多部(篇)长中短篇历史小说,如《仓央嘉措》堪称其这方面的代表作。其历史小说具有鲜明的诗化特征,表现在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气质、诗人思维和诗人特质灌注于其整个历史小说创作过程当中;其多年历练和养成的出神入化的诗艺、技巧渗透于其历史小说文本当中;浓烈的家国情怀平添了其历史小说的诗化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平 历史小说 诗性思维 诗化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缝隙里的真实“细节”——读王尧的小说《民谣》
6
作者 唐小林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5-211,共7页
自《围城》之后,学者小说大多乏善可陈。王尧的长篇小说《民谣》,可说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意外。它不仅超越了许多作家所写的小说,而且以极具辨识度的写作风格,让人眼前一亮。《民谣》的故事,跨越时空,贯穿民国和当代,却摈弃了众多当代作... 自《围城》之后,学者小说大多乏善可陈。王尧的长篇小说《民谣》,可说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意外。它不仅超越了许多作家所写的小说,而且以极具辨识度的写作风格,让人眼前一亮。《民谣》的故事,跨越时空,贯穿民国和当代,却摈弃了众多当代作家一以贯之,彼此雷同,一窝蜂似的宏大叙事和语言狂欢,在历史的缝隙里打捞小人物的故事,寻求真实的文学“细节”,讲述大时代下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小人物的人生故事、情感经历,以及他们的不同遭遇,并突显出外来文明对古老乡村的无形冲击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尧 《民谣》 学者小说 历史缝隙 诗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幽默小说中读懂美国梦——评《美国梦视域下幽默小说的历史书写》
7
作者 席晓斌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I0008-I0008,共1页
“美国梦”作为美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其内涵和外延在历史上不断演变。幽默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唐文教授的《美国梦视域下幽默小说的历史书写》一书,从美国... “美国梦”作为美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其内涵和外延在历史上不断演变。幽默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唐文教授的《美国梦视域下幽默小说的历史书写》一书,从美国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幽默小说在美国文学中的发展及其与历史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文教授 美国梦 幽默小说 历史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历史流变与时代特征
8
作者 祁志祥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中国古代小说美学星光熠熠,丰富多彩。本文基于对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若干个案的研究,以“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为视角,聚焦价值与乐感,分析阐释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呈现的美学思想及其历史坐标、前后关联与阶段特征,旨在为读者系统把握... 中国古代小说美学星光熠熠,丰富多彩。本文基于对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若干个案的研究,以“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为视角,聚焦价值与乐感,分析阐释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呈现的美学思想及其历史坐标、前后关联与阶段特征,旨在为读者系统把握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思想精髓与演进脉络提供独特视角与方便门径。先秦至宋的小说评点处于起步阶段,人们认识到小说“小道可观”,以奇幻取胜。明代小说批评走向繁荣,讨论的美学问题集中在小说主题与教化大道的联系,虚构奇幻与真实情理的对立统一关系。清代小说批评在道德寄托、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审美效果等方面作出深入阐释,将中国古代小说美学推向辉煌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 美学思想 历史演变 时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文学的缠绕:鲁迅翻译日本新思潮派“历史的小说”小考
9
作者 郑依梅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鲁迅曾热切地翻译日本新思潮派的历史题材小说,无论是芥川龙之介对旧传说近乎穷尽式的挖掘与支配,还是菊池宽立于材料之外施以冷静客观的审视与取舍,鲁迅对作者处理史料的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与共鸣,并将此种在古代事实中注入新生命的... 鲁迅曾热切地翻译日本新思潮派的历史题材小说,无论是芥川龙之介对旧传说近乎穷尽式的挖掘与支配,还是菊池宽立于材料之外施以冷静客观的审视与取舍,鲁迅对作者处理史料的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与共鸣,并将此种在古代事实中注入新生命的文学形式称为“历史的小说”。在翻译实践的直接影响下,鲁迅将他对“历史的小说”的理解延续至《杨贵妃》的酝酿与《故事新编》的写作,不仅“博考文献,言必有据”,又加入虚实掩映、古今交融之“油滑”,从而实现了对芥川、菊池二氏文艺创作法的融合、改造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新思潮派 历史小说” 《故事新编》 “油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历史小说叙事策略研究
10
作者 古世仓 张倩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167,共6页
现代历史小说以现代艺术模式呈现历史文本,使其具有现代独特的艺术理想与艺术规范。对非理性思维领域的延伸是现代历史小说自由文学表现力的一个层面,也是在历史小说领域建构现代价值体系的探索。现代历史小说家对史实进行艺术化处理,... 现代历史小说以现代艺术模式呈现历史文本,使其具有现代独特的艺术理想与艺术规范。对非理性思维领域的延伸是现代历史小说自由文学表现力的一个层面,也是在历史小说领域建构现代价值体系的探索。现代历史小说家对史实进行艺术化处理,发掘出历史小说在现代独特的艺术美感。自由的文学表现力说明文学性回归历史话语领域,增强了现代历史小说文学地位的独立性,也对中国新文学呼唤“人”的全面解放做了有力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历史小说 现代艺术模式 非理性 艺术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研究的数字人文技术功能需求识别及应用实践
11
作者 孙翌 刘音 陈嘉懿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05,共13页
随着数字化进程快速推进,各文化机构拥有海量的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有必要推进深层次开发和价值挖掘。数字人文技术可优化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传统研究过程,面向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研究的数字人文技术包括资源数据化、数据管理分析、机器学... 随着数字化进程快速推进,各文化机构拥有海量的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有必要推进深层次开发和价值挖掘。数字人文技术可优化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传统研究过程,面向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研究的数字人文技术包括资源数据化、数据管理分析、机器学习、资源可视化和资源虚拟化五个维度的功能要素。对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用户进行Kano问卷调研与Better-Worse系数分析发现,“资源数据化”“资源可视化”“数据管理分析”所包含的功能要素的需求优先级相对较高,而“机器学习”“资源虚拟化”相对靠后。综合李政道图书馆的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应用实践以及国内外数字人文技术应用现状,面向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数字人文应用需求应包括数据化功能、知识组织、知识呈现、知识服务和虚拟化服务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档案 数字人文 功能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人”思想·长篇小说诗学·美学和历史视野——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1922—1949年)的几点思考
12
作者 陈思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描述与定位,即在主潮中透视,在诗学中辨析,在审美中感悟,在时代中把握,进而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脉络、艺术得失。通过对现代长篇小说诗学艺术的深入揭示,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现象与问题加以理论的探讨与提升,深化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的问题意识,构建并拓宽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审美认知谱系,是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的一个有效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1922—1949年 “现代人”思想 长篇小说诗学 美学和历史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中晚期民间饮茶习俗及其社会功能的探究——以明代小说戏曲材料为中心
13
作者 李竹雨 《茶叶》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明代广泛的饮茶行为在明代民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这些民间饮茶习俗罕有系统的记载,零散见于不同的文献。而明代中晚期的通俗小说戏曲发展蓬勃,这些文学作品生动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状态,通过整理分析这些文学作品中的茶事... 明代广泛的饮茶行为在明代民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这些民间饮茶习俗罕有系统的记载,零散见于不同的文献。而明代中晚期的通俗小说戏曲发展蓬勃,这些文学作品生动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状态,通过整理分析这些文学作品中的茶事活动,系统展示明代中晚期民间饮茶之习俗,探索当时饮茶习俗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晚期 民间饮茶习俗 社会功能 小说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录片的多元形态与功能探讨
14
作者 李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3,共1页
纪录片是一个时代的晴雨表。整体而言,它以真实为基底,通过对现实的忠实记录彰显其历史价值。当我们以不同维度观测,更能发现纪录片与世界建立的复合关联。作为文本的纪录片,通过叙事结构的搭建,形成了具备戏剧张力的表达。而作为媒介... 纪录片是一个时代的晴雨表。整体而言,它以真实为基底,通过对现实的忠实记录彰显其历史价值。当我们以不同维度观测,更能发现纪录片与世界建立的复合关联。作为文本的纪录片,通过叙事结构的搭建,形成了具备戏剧张力的表达。而作为媒介的纪录片,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其形态更丰富,传播渠道更多,功能的实现也更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 叙事结构 历史价值 纪录片 功能 多元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功能和制度: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维度——基于政治社会学视域的理论阐释和理解进路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强 张三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6,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国家治理的核心命题和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源于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又是基于中华各民族原生性特征、工具性特征和建构性互动而产生。由此推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国家治理的核心命题和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源于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又是基于中华各民族原生性特征、工具性特征和建构性互动而产生。由此推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囊括了历史、功能和制度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蕴含了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共同命运关系、相互依赖关系和制度性互动关系。因此,维系中华各民族的共同命运关系、相互依赖关系和制度性互动关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选择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政治社会学 历史 功能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迪拜辛达加博物馆的守护与传承——基于创新力视角的历史建筑再生策略
16
作者 李黎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1,共6页
迪拜湾辛达加博物馆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并注重传统工艺的运用及其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利用多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功能转换与创新性保护利用方面、在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依托历史... 迪拜湾辛达加博物馆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并注重传统工艺的运用及其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利用多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功能转换与创新性保护利用方面、在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依托历史建筑改建博物馆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达加博物馆 历史建筑保护 文化遗产传承 功能转换 创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东湖底栖动物多样性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历史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喻曾曾 和雅静 +2 位作者 吴俊燕 赵永晶 崔永德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4,共11页
探究城市湖泊物种和功能多样性分布及其历史变化有助于了解人类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本研究于20202021年对武汉东湖不同湖区的底栖动物进行3次季节性调查,并搜集了19702020年文献中的历史数据,就底栖动物物种、功能和系统发育多样性... 探究城市湖泊物种和功能多样性分布及其历史变化有助于了解人类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本研究于20202021年对武汉东湖不同湖区的底栖动物进行3次季节性调查,并搜集了19702020年文献中的历史数据,就底栖动物物种、功能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和历史变化进行了比较,通过获取2000、2010及2020年东湖湖滨带1 km缓冲区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占比变化,分析了底栖动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调查共记录底栖动物97属种,团湖总种类数最高,后湖功能丰富度最高,功能均匀度在庙湖最高,在菱角湖最低,系统发育的分类多样性指数在团湖最高,分类差异指数在庙湖最高。总物种数与总氮、总磷呈负相关,耐污种种类数与总磷呈负相关,功能均匀度与耕地占比呈正相关,功能丰富度与总氮、总磷呈负相关,分类多样性指数与总氮、总磷呈负相关。结合历史数据,1970s 2020s水生昆虫占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到2010s底栖动物有个体小型化的趋势,后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功能多样性 土地利用 历史变化 东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华武术应承担的历史使命、独特功能、遵循原则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双双 马秀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4,共11页
中华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时代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具体体现。作为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华武术蕴含着厚德载物、天人合... 中华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时代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具体体现。作为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华武术蕴含着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和谐尚中、兼收并蓄等深厚的武术精神内涵。研究发现,中华武术在发展中展现出了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民族风骨,蕴含着直觉体悟、身心合一的健康内涵,具备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教育功能,彰显了发展产业、激活经济的多维价值,胸怀着崇尚和平、兼容并包的宏伟胸襟。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中华武术必须以自身具有的独特功能承担起展示民族形象、维护人民健康、培育时代人才、促进经济增长、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使命。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局势,中华武术理应承担更大使命,不断凝聚武术力量,在新时代展现出敢闯敢试、敢破敢立的武术精神,为促进文化传承发展、保障全民身心健康、落实教育立德树人、促进生产经济增长、提升文化实力贡献武术力量,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征程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发挥出作用、展现出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武术 历史使命 独特功能 遵循原则 实践路径 新时代 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各特历史小说在近代中国的经典化与意识形态形塑 被引量:1
19
作者 栾丽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晚清到民国,司各特历史小说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程与意识形态的变迁密切相关,二者在特定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相得益彰。司各特历史小说在中国的传播既是近代文学通往现代文学的一座“桥梁”,也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但意识形态的差异成为... 晚清到民国,司各特历史小说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程与意识形态的变迁密切相关,二者在特定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相得益彰。司各特历史小说在中国的传播既是近代文学通往现代文学的一座“桥梁”,也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但意识形态的差异成为横亘在中西文化之间的“藩篱”,对司各特所描绘的共同体文化记忆形成了遮蔽和重构。司各特历史小说的汉译若要保持活力,急需积极调整翻译策略,突破意识形态的藩篱,再现文化记忆。目前,迫切需要在建立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求同存异、文明互鉴,因此探讨司各特历史小说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程对于当今时代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各特 历史小说 意识形态 文明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历史化”与“中国立场”中探寻文学演进的规律——论陈平原的小说史学研究与学者的主体意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6,共13页
当下,自主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要求学界在对古今中西的既有成果检视反思的基础上,能够取其精华并推陈出新。对此,陈平原的小说史学研究提供了可供检视的范例。在鲜明的总体性视野下,相关研究强调动态历史演进的问题意识;总结和探寻文学发... 当下,自主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要求学界在对古今中西的既有成果检视反思的基础上,能够取其精华并推陈出新。对此,陈平原的小说史学研究提供了可供检视的范例。在鲜明的总体性视野下,相关研究强调动态历史演进的问题意识;总结和探寻文学发展的规律是出于注重时代与社会语境的“历史化”的方法论原则;在通晓西方理论和研究状况的同时,坚持“中国立场”即立足本土社会与文化语境下的自主性;而对“趣味”的强调则是在强调文学本位之外,坚持知识分子介入社会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学术史的研究既具有深刻的专业根基,又具有知识实践的总体性视野和主体意识,对于当下探索建立自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史学研究 陈平原 历史化” “中国立场” 自主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