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电影叙事中的“寻找”模式 被引量:2
1
作者 姚国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共2页
当代中国电影叙事中的"寻找"模式主要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类为"寻物";第二类为"寻人";第三类为"寻踪"。在一路的寻找过程中,主要人物的心理在弱化或者强化,思想在升华或者沉沦,行为在调整或者逆... 当代中国电影叙事中的"寻找"模式主要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类为"寻物";第二类为"寻人";第三类为"寻踪"。在一路的寻找过程中,主要人物的心理在弱化或者强化,思想在升华或者沉沦,行为在调整或者逆转。寻找之初的主人公与寻找之后的主人公已经"判若两人"。有"离合"才有"寻找",有"寻找"才有"悲欢",因此,"寻找"模式适合展现"悲欢离合"。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寻找"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寻找"是叙事的重要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叙事 “寻找模式” 三种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找到·失去——对《儿子与情人》人物的叙事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小红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5,共4页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演绎了一个个畸态的爱情悲剧。在这些情爱悲剧中,女主人公为某种欲望所驱使,满怀信心地去寻找自己理想的情侣,可最后都是无果而终。小说中所有人物的行动都可以归结为三个动词:"寻找"、"找到"...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演绎了一个个畸态的爱情悲剧。在这些情爱悲剧中,女主人公为某种欲望所驱使,满怀信心地去寻找自己理想的情侣,可最后都是无果而终。小说中所有人物的行动都可以归结为三个动词:"寻找"、"找到"、"失去"。这三个动词组成一个"寻找—找到—失去"的叙事模式,在这模式中人物的活动得以展开,性格得以呈现,而劳伦斯也借以讲述他的故事,建立起一个"理想的叙事",并透过这些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问题尤其两性关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人物塑造 两性关系 “寻找—找到—失去”叙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