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早优”植棉模式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新陆中40号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欧欢 席育贤 +7 位作者 马辉 艾买尔江·阿布力提甫 戴路 李星星 刘荣森 罗单 朱刚 陈娟 《中国棉花》 2024年第11期17-22,共6页
“宽早优”和“矮密早”植棉模式是新疆棉花生产的主要种植模式。为探讨“宽早优”植棉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2023年在新疆阿克苏以中早熟陆地棉品种新陆中40号为材料,以“矮密早”植棉模式(1膜6行)为对照,探究了“宽早优”植棉模... “宽早优”和“矮密早”植棉模式是新疆棉花生产的主要种植模式。为探讨“宽早优”植棉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2023年在新疆阿克苏以中早熟陆地棉品种新陆中40号为材料,以“矮密早”植棉模式(1膜6行)为对照,探究了“宽早优”植棉模式(1膜3行和1膜4行)下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脱叶催熟与机采效果和纤维品质的表现。从新陆中40号农艺性状表现来看,“宽早优”植棉模式较“矮密早”植棉模式生育期提前2 d,保苗率提高,株高、茎粗均显著增加,上部成铃率和外围成铃率增加;从新陆中40号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上看,“宽早优”1膜3行、1膜4行植棉模式分别较“矮密早”1膜6行植棉模式单株成铃增加2.61个、1.53个,铃重增加0.91 g、0.23 g,籽棉单产增加223.65 kg·hm^(-2)、280.65 kg·hm^(-2),长度整齐度指数和断裂比强度增加;从新陆中40号脱叶催熟和机采效果上看,“宽早优”植棉模式较“矮密早”模式的脱叶率、新增吐絮率和田间采净率提高,籽棉含杂率降低。2023年的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宽早优”植棉模式的新陆中40号生长发育、产量和机采效果均优于“矮密早”模式,这可为“宽早优”植棉模式在新陆中40号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在阿克苏地区的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宽早优”植棉模式 生长发育 新陆中40号 产量 品质 机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宽早优”植棉模式概述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西岭 宋美珍 +4 位作者 王香茹 庞念厂 张恒恒 贵会平 董强 《中国棉花》 2021年第1期1-4,8,共5页
新疆"宽早优"植棉模式实现了由"矮密早"植棉模式的"向温要棉"到"向光、温和现代化装备挖潜"的转变,可提高光温利用效率,提质节本增效显著,经推广应用表现出独特优势。概述了"宽早优"... 新疆"宽早优"植棉模式实现了由"矮密早"植棉模式的"向温要棉"到"向光、温和现代化装备挖潜"的转变,可提高光温利用效率,提质节本增效显著,经推广应用表现出独特优势。概述了"宽早优"植棉模式的概念、特点及优势,分析了发展前景,旨在为提高"宽早优"植棉模式推广效率,降低新疆植棉成本,提高原棉生产品质,增强新疆棉花国际市场竞争力、维护国家棉花产业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早优”植棉模式 棉花栽培 新疆 化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早优”植棉模式下不同株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洪彬 贺立强 +4 位作者 张东风 宋美珍 王海娟 王志刚 刘海燕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9-472,共14页
【目的】探究适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宽早优”植棉模式的最佳株距和种植密度,从而为当地建立高产高效的棉花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1―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宽早优”(76 cm等行距,地膜宽2.05 m)种植模式,1膜3... 【目的】探究适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宽早优”植棉模式的最佳株距和种植密度,从而为当地建立高产高效的棉花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1―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宽早优”(76 cm等行距,地膜宽2.05 m)种植模式,1膜3行3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棉花品种(新陆早61号和K07-12),副区为株距处理(设置5.5 cm、7.5 cm、9.5 cm、11.5 cm、13.5 cm和15.5 cm共6个水平)。研究不同处理对棉花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干物质质量、冠层结构、产量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株距的增加,供试棉花品种的生育期缩短,单株果枝数、株高、茎粗整体呈增加趋势,第1果枝节位高度呈波动降低趋势。不同株距处理对SPAD值无显著影响。2022年盛花期、盛铃期和吐絮期,随着株距的增大,生殖器官干物质质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叶面积指数呈波动减小趋势,冠层开度呈波动增加趋势。2021年,同一棉花品种在不同株距下的衣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无显著差异。2022年9.5 cm株距配置下,新陆早61号和K07-12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较高,纤维品质也较好。新陆早61号的纤维品质更加稳定,不同株距处理间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宽早优”植棉模式下,株距为9.5 cm(理论种植密度为13.85万株·hm-2)时,新陆早61号和K07-12可获得较理想的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质量,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较高,也可保持较好的纤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距 密度 “宽早优”植棉模式 农艺性状 干物质积累 冠层结构 产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早优”植棉四大优势和四大转变的概述 被引量:11
4
作者 贵会平 席育贤 +8 位作者 张恒恒 庞念厂 李雪源 赵战胜 秦江鸿 王香茹 董强 宋美珍 张西岭 《中国棉花》 2022年第7期1-5,共5页
“宽早优”植棉模式是通过“宽等行、降密度、壮植株、增株高”创建高光效群体结构,促进棉花早发早熟及集中成熟,以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新模式。与传统“矮密早”模式相比,“宽早优”模式具有增温增光、减药节本、增产增效、绿... “宽早优”植棉模式是通过“宽等行、降密度、壮植株、增株高”创建高光效群体结构,促进棉花早发早熟及集中成熟,以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新模式。与传统“矮密早”模式相比,“宽早优”模式具有增温增光、减药节本、增产增效、绿色优质四大优势,有利于促进新疆风险棉区变为稳产棉区、棉花品质由一般变为优良、中产棉田变为高产棉田、变订单生产为现实的四大转变。基于“宽早优”的栽培理论研究及其在新疆的推广应用,分析概述了“宽早优”植棉四大优势和四大转变,以期为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早优”植棉模式 技术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早优”模式棉花纤维品质优势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贵会平 王香茹 +6 位作者 胡莉婷 张恒恒 庞念厂 董强 阮康 宋美珍 张西岭 《中国棉花》 2022年第10期4-9,共6页
2017―2019年在胡杨河试验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30团7连),以“宽早优”和“矮密早”2种种植模式为主区,以新陆早50、中棉所641、中棉所92、中棉所70 F2为裂区设置试验,研究这2种模式对不同棉花品种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年份... 2017―2019年在胡杨河试验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30团7连),以“宽早优”和“矮密早”2种种植模式为主区,以新陆早50、中棉所641、中棉所92、中棉所70 F2为裂区设置试验,研究这2种模式对不同棉花品种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年份/品种与模式的互作效应对部分纤维品质指标有显著影响;“宽早优”模式的棉铃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及下部棉铃长度整齐度指数和上部棉铃断裂伸长率优于“矮密早”模式,但未达差异显著水平;不同品种棉纤维品质主要指标对2种模式的响应不同,中棉所641和中棉所70 F2“宽早优”模式的下部棉铃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优于“矮密早”模式,中棉所92在“宽早优”模式下的马克隆值、下部棉铃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优于“矮密早”模式,新陆早50在“宽早优”模式下马克隆值整体上优于“矮密早”模式,而2种种植模式对中部棉铃纤维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在年份间表现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早优”植棉模式 棉花品种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