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台湾“宪政”改革以来的政治体制变迁刍议
- 1
-
-
作者
王英津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出处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4-120,共7页
-
文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先后进行了七次"宪政"改革。这七次"宪政"改革使得台湾地区政治体制框架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其体制架构目前仍保留着五权分立的外观,但其各机构之间在权力关系方面已发生的变化表明,台湾地区的政治体制已由原来的"五权体制"变成了当前事实上的"三权体制"了。七次"宪政"改革虽然巩固了台湾政治民主化的成果,但在"宪政"改革的过程中,台湾当局有时出于政治斗争、"政权本土化"、"法理台独"等需要,使其"宪政"改革并没有完全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逐步地向前推进,也使台湾地区的政治体制存在着许多失范和冲突之处,这有待于台湾当局及其民众在今后的"宪政"改革过程中逐步地加以改革和完善。
-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宪政改革”
五权体制
三权体制
-
分类号
D652
[政治法律]
-
-
题名论我国台湾地区“司法院”大法官解释两岸关系的方法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周叶中
祝捷
-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
文摘
我国台湾地区"司法院"大法官凭借所谓"释宪"机制,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针对两岸关系,已作成"法统"型、权利型、制度型三类共16个解释。大法官在解释两岸关系时,综合运用了文义、论理、历史、体系等传统解释方法,以及"政治问题不审查"、"结果取向解释"以及"宪法解释宪法"等新兴解释方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大法官在选择解释两岸关系的方法时,表现出所谓"去政治化"倾向。而"台独"分裂势力也正是利用大法官解释两岸关系时的"去政治化"倾向,力图通过维持形式上"中立"的法学方法,为其"台独"目的提供"正当化"外衣。
-
关键词
“宪政改革”
两岸关系
“司法院”大法官
解释方法
-
Keywords
reform of constitutionalism
relation between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court of justice
way of interpretation
-
分类号
D61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926
[政治法律—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