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原》:感情的逃避与寄寓 被引量:1
1
作者 卢敏 朱伊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S2期80-82,共3页
《荒原》问世已有四分之三个世纪了,其复杂的象征性语言、博学的隐喻的运用和晦涩然而娴熟的文字形式已被人们研究、破译、解读得愈见清晰、明朗。但对大多数后来学子而言,《荒原》依然是充满诱惑和恐怖之地。究其根源,最大的障碍乃... 《荒原》问世已有四分之三个世纪了,其复杂的象征性语言、博学的隐喻的运用和晦涩然而娴熟的文字形式已被人们研究、破译、解读得愈见清晰、明朗。但对大多数后来学子而言,《荒原》依然是充满诱惑和恐怖之地。究其根源,最大的障碍乃是难以把握诗人本人的情感态度,继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 艾略特 “客观对应物” “荒原” 情绪体验 情感态度 《坎特伯雷故事集》 “向导” 艺术形式 泰晤士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白鹿原》的魔幻色彩 被引量:1
2
作者 治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20-22,共3页
略谈《白鹿原》的魔幻色彩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治芳从基本的创作方法和总体风格来看,《白鹿原》当然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但同时,它又存在着大量的非现实的、非理性的因素,具有着十分明显的神奇的、魔幻的色彩.把现实和非现实、理... 略谈《白鹿原》的魔幻色彩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治芳从基本的创作方法和总体风格来看,《白鹿原》当然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但同时,它又存在着大量的非现实的、非理性的因素,具有着十分明显的神奇的、魔幻的色彩.把现实和非现实、理性和非理性、意识和潜意识、真实和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超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百年孤独》 魔幻色彩 非理性因素 法国象征主义 潜意识 “客观对应物” 白嘉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