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算法工业美学的“审美-伦理”证成与要旨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恩扉页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3,138,共6页
在电影算法工业生产中,算法对于常规的电影认识带来了挑战,即在认知之维,算法工业是主动审美选择抑或被动脑力劳动;在本体之维,算法式“个性化订制”与大众审美的多元性之间如何调和;在形态之维,算法工业生产所带来的“震惊”感可能导... 在电影算法工业生产中,算法对于常规的电影认识带来了挑战,即在认知之维,算法工业是主动审美选择抑或被动脑力劳动;在本体之维,算法式“个性化订制”与大众审美的多元性之间如何调和;在形态之维,算法工业生产所带来的“震惊”感可能导致审美“倦怠”。面对算法所带来的系列问题,电影算法工业美学需要探索面向实践美、生活美、伦理美的“审美-伦理”路径,以此解决算法工业生产下的影像审美伦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工业美学 电影伦理 电影工业 “审美-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文化”概念小议 被引量:29
2
作者 朱立元 《浙江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44-47,共4页
“审美文化”概念小议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立元(上海200433)目前,国内美学界对“审美文化”一词的理解与解释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就具体解释来看,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就整体而言,却又都存在... “审美文化”概念小议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立元(上海200433)目前,国内美学界对“审美文化”一词的理解与解释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就具体解释来看,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就整体而言,却又都存在某些片面性和局限性。下面试就两种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 “大众文化” 审美特性 审美 文学艺术 法兰克福学派 “审美” 当代文化 悲剧的诞生 审美文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对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变革的基本认识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德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25-31,共7页
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发生的制度性改革,在造成整个中国文化领域广泛的结构性变异的同时,也在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部产生了相应的深刻变动,不断促成了广大民众在精神取向和价值观念方面的迅速变更,进而形成了... 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发生的制度性改革,在造成整个中国文化领域广泛的结构性变异的同时,也在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部产生了相应的深刻变动,不断促成了广大民众在精神取向和价值观念方面的迅速变更,进而形成了整个中国社会的精神分化与重组。这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审美风尚 日常生活 中国社会 大众传播媒体 90年代中国 世俗生活 “世俗化” 娱乐化 身生活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审美文化” 被引量:6
4
作者 聂振斌 《浙江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42+44+46-47,43,共5页
再谈“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聂振斌(北京100732)什么是“审美文化”?它的涵义不是审美加文化之和。因为就广义而言,审美本身也是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审美加文化仍然是文化,那么审美一词... 再谈“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聂振斌(北京100732)什么是“审美文化”?它的涵义不是审美加文化之和。因为就广义而言,审美本身也是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审美加文化仍然是文化,那么审美一词便成了累赘。审美与文化二者不是并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 大众文化 审美特性 艺术审美 文学艺术 法兰克福学派 “审美” 当代文化 文化发展 人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美学的审美文化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雪虎 《浙江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63-67,共5页
审美文化的当代精义在于从个人神秘性审美体验向社会化生活方式的转换,它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有着文化感性的外观形式和内在的社会理性思路。本文在辨析国内目前存在的几大研究误区的同时。
关键词 审美文化研究 走向美学 当代审美文化 “审美” 审美活动 研究思路 中国古典文化 审美 文化转型 社会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教育与现代人的精神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崔大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68-70,共3页
我们正处在新旧世纪的转折点.中国要以经济和技术的现代化奔向新的世纪.作为新的世纪的现代人应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素质?中国人将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世纪的挑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进行什么样的精神建设?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审美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 现代人 审美活动 实践活动 “审美” 精神素质 王国维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立美”教育模式建构(下) 被引量:5
7
作者 查有梁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17,共6页
(四)“审美—立美”模式的基本过程“审美—立美”教育模式的基本过程,可用下图1表示;
关键词 教育模式 “审美-立美” 评价标准 美育 系统科学 科学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德教育的“审美之境” 被引量:7
8
作者 姜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7-40,共4页
真正的道德教育不仅是理性的、认识论的,而且更是审美的、艺术的。审美所要重塑的是我们陷入为单纯认识论的道德精神家园,所要创造的是恬美澄明的道德理想境界,所要颂扬的是千百年来奉为圭臬的文化与道德精神。"审美之境"的... 真正的道德教育不仅是理性的、认识论的,而且更是审美的、艺术的。审美所要重塑的是我们陷入为单纯认识论的道德精神家园,所要创造的是恬美澄明的道德理想境界,所要颂扬的是千百年来奉为圭臬的文化与道德精神。"审美之境"的道德教育是走向"诗性语言"的心灵唤醒的教育,通过诗化的语言扣动个体内在美好善良的心弦。"审美之境"的道德教育是"良知坎陷"的教育,惟其"下沉"、"坎陷"在真实的日常生活、教育生活之中,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审美之境"的道德教育是"以善致善"的教育,德性教育不仅要追求"善"的目的,而且在其方法上也应是"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审美之境” 诗性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意识形态高浮论”到“审美意识形态论”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学存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0-145,共6页
朱光潜在1979年提出的"意识形态高浮论"下启20世纪80年代初由钱中文、童庆炳等主张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审美文论生成的重要源头之一,推动了对文学性质的科学认识。但是把文学的基本特性与意识... 朱光潜在1979年提出的"意识形态高浮论"下启20世纪80年代初由钱中文、童庆炳等主张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审美文论生成的重要源头之一,推动了对文学性质的科学认识。但是把文学的基本特性与意识形态相关联,仍然限制了这一话题的更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意识形态高浮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 20世纪80年代 审美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变态论
10
作者 褚锐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95-98,108,共5页
审美变态论褚锐变态,本是生物学术语,系指自然界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体态、形态的结构性变化。后来“变态”一词被引用到心理科学中,用来专门研究人的异于常态的行为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审美变态不等于心理变态... 审美变态论褚锐变态,本是生物学术语,系指自然界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体态、形态的结构性变化。后来“变态”一词被引用到心理科学中,用来专门研究人的异于常态的行为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审美变态不等于心理变态。它是发生在人类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行为 《红楼梦》 美的本质 心理变态 “美” “审美” 艺术美 价值评判 审美能力 美的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夫兹博里“审美无利害”思想与审美现代性
11
作者 吕宏波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25-127,共3页
夏夫兹博里最早从主体自身出发提出审美不涉及利害的思想,他在上帝退场和理性自律兴起后将情感当作了道德的根据,将这种情感称为“道德感”,是通过内在感官以直觉的方式获得的,并将审美看作是通过“内感觉”实现的直觉快感。在摆脱了形... 夏夫兹博里最早从主体自身出发提出审美不涉及利害的思想,他在上帝退场和理性自律兴起后将情感当作了道德的根据,将这种情感称为“道德感”,是通过内在感官以直觉的方式获得的,并将审美看作是通过“内感觉”实现的直觉快感。在摆脱了形而上的束缚后,从主体出发的无利害的审美开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夫兹博里 “审美无利害” 起源 审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鲍姆嘉登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立元 栗永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63,共11页
鲍姆嘉登在哲学尚在寻求和确立其自身学科独立性的时代,针对理性认识同感性认识的对立,提出建构sthetik的设想,并初步完成了美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建设,为彼时从属于"低级系科"的文学和哲学之间架构起一个理论的桥梁... 鲍姆嘉登在哲学尚在寻求和确立其自身学科独立性的时代,针对理性认识同感性认识的对立,提出建构sthetik的设想,并初步完成了美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建设,为彼时从属于"低级系科"的文学和哲学之间架构起一个理论的桥梁,也为后世美学、艺术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卓越的范例。鲍姆嘉登的美学构想直接影响到德国古典美学家特别是康德在美学向度上的思考,而他提出并着力阐述的"审美的真"、"与理性相类似的思维"等理论范畴和命题则在理性主义时代为艺术、审美的存在和价值的合法性乃至优先性奠定了基础,无愧于"美学之父"的荣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姆嘉登 美学思想 “审美的真” 《诗的哲学默想录》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的美学与身体的经验——阿诺德·柏林特介入美学对约翰·杜威经验美学的承续与超越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超 崔秀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94,共8页
介入美学既是柏林特审美经验理论的整体概括,也是他环境美学得以形成和拓展的理论基础。杜威实用主义和现象学是柏林特介入美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来源。"经验的美学"与"身体的经验"是柏林特介入美学承续与超越杜... 介入美学既是柏林特审美经验理论的整体概括,也是他环境美学得以形成和拓展的理论基础。杜威实用主义和现象学是柏林特介入美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来源。"经验的美学"与"身体的经验"是柏林特介入美学承续与超越杜威经验美学的理论基点,也构成了他介入美学的两大特色,即"作为知觉经验的美学"和"作为身体化存在的审美"。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柏林特介入美学对杜威经验美学的承续与超越,不仅可以更好地呈现柏林特介入美学的理论特征,还可以厘清柏林特环境美学的独特内涵和内在理路,进一步为当代环境美学和生态美学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诺德·柏林特 介入美学 环境美学 经验美学 “审美的身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达或爱欲》中“空白”的接受美学批评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小玲 许婷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2,共5页
伊泽尔的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中的交流既有赖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又与读者的审美活动密不可分。"空白"的设置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不断刺激读者进行创造性想象,寻找本文结构中未定的可联结性,从而参与本文意义的构造。这... 伊泽尔的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中的交流既有赖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又与读者的审美活动密不可分。"空白"的设置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不断刺激读者进行创造性想象,寻找本文结构中未定的可联结性,从而参与本文意义的构造。这种"空白"的接受美学常见于纳博科夫的小说艺术创作中。本研究聚焦于《爱达或爱欲》中的情节设计、对话安排以及场景布置中的"空白"美学,探索纳博科夫的读者如何通过这些"空白"获得感官的和理智的"审美狂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泽尔 “空白” 纳博科夫 “审美狂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爱美之学——从辞源学的角度为美学正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0,共6页
美学与审美学是两个存在差异的学术范畴,由于西语只有aesthetics一个术语,致使长期以来二者混淆在一起。为了厘清二者的边界,为美学的复兴开辟道路,为美学正名成为当务之急。学界通常所谓的aesthetics("美学")其实是"审... 美学与审美学是两个存在差异的学术范畴,由于西语只有aesthetics一个术语,致使长期以来二者混淆在一起。为了厘清二者的边界,为美学的复兴开辟道路,为美学正名成为当务之急。学界通常所谓的aesthetics("美学")其实是"审美学","美学"应该另有其名。两百年来,美学家为"美学"创造了多个名字,其中以callology最为恰当。但是,真正最为恰切精当的"美学"一词是源自古希腊的philocaly(爱美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审美 AESTHETICS callology philocal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丑二元对立模式的构建——兼论当代文学的审丑意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志明 《中国文学研究》 1992年第3期85-90,共6页
美、丑是客观世界中两个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客观存在,有丑才显出美、有美才显出丑,它们都有各自平等、独立、完整的地位,价值和品格,并不存在单元方面的谁依附于谁,谁为谁服务的问题。换言之,在客观世界中,丑就是丑,它是物质世界和... 美、丑是客观世界中两个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客观存在,有丑才显出美、有美才显出丑,它们都有各自平等、独立、完整的地位,价值和品格,并不存在单元方面的谁依附于谁,谁为谁服务的问题。换言之,在客观世界中,丑就是丑,它是物质世界和人类自身一种品格的必然生成物,是一种独立、完整的文化现象。它可以衬显参照美,但绝不仅仅为美而存在。因此,有这里我们不妨把美、丑称为客观世界中的二元,而把它们之间这种彼此依存、又相互对立且独立的关系称为二元对立模式。我认为,这才是客观世界中美丑的真实地位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丑 美丑 二元对立模式 “审美” 当代文学 作品 客观世界 作家 王朔 现实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批判哲学中“理性”的内涵
17
作者 张政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8-62,71,共6页
关键词 康德 “审美” 理性概念 “自由” “悟性” 批判哲学 理念 优美感 审美理想 崇高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人轶事
18
《财会月刊》 1997年第12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名人轶事 林彪集团 办公室主任 拿破仑·波拿巴 “文化大革命”期间 保外就医 监督劳动 “审美” 广义相对论 睡眠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