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个关于传统注解问题的讨论——以《论语》“学而时习之”章的分析为例
被引量:
11
1
作者
吴元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本文试以《论语》"学而时习之"章的分析为例,从字词意义的考订出发,具体说明与展示传统注解在字意及章句解读上所面临的问题与局限,并重新厘定章句之本意。论述之进路有三:首先,通过对传统注解之差异情况、及字意解释的转折...
本文试以《论语》"学而时习之"章的分析为例,从字词意义的考订出发,具体说明与展示传统注解在字意及章句解读上所面临的问题与局限,并重新厘定章句之本意。论述之进路有三:首先,通过对传统注解之差异情况、及字意解释的转折情形的讨论,说明了朱熹对于"时习"一词的解释,实则是于汉魏古注传统有所继承、吸收并转化;而非无端肇始或纯粹依据自己时代之用语习惯来解释典籍。从而取消了汉魏古注与宋儒注解二者在"时习"一词解释上之差异所产生的争论。其次,本文更予强调、并论述汉魏古注与宋儒注解真正之问题所在,实则是在于注解方式本身之问题;并对汉儒"考据"注经及宋儒"义理"注经之问题分做探讨,从而指出了"文本考据"在客观恢复文本原意工作上的重要性。最后,通过了对文本字词意涵的确定工作,本文重新对章句之本意做出说明与厘清;并且展示了这样的解读,对于未来《论语》、乃至儒学思想研究上所可能重新开展出来的议题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时习之”
朱熹
汉魏古注
文本考据
说(悦)/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而时习之”的课程值得赞赏
2
作者
孙曙峦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2,共1页
“用一个月的时间模拟成立一家公司。”南师大商学院一张姓老师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用“客户关系管理”这门课的知识,尝试建立“模拟公司”,在校内创业,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了解并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为了支持同学们创...
“用一个月的时间模拟成立一家公司。”南师大商学院一张姓老师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用“客户关系管理”这门课的知识,尝试建立“模拟公司”,在校内创业,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了解并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为了支持同学们创业,张老师自掏1500元,作为同学们的创业金。(据《现代快报》报道)在接到张老师的任务后,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大四同学经过讨论后分成了3个小组,每组领到500元创业金。其中,一组同学开起了“帮忙拿快递”公司,业务就是帮同学们到校门口取快递包裹,再送到宿舍楼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时习之”
“模拟公司”
客户关系管理
赞赏
课程
《现代快报》
市场营销专业
商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而时习之
3
作者
王春瑜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2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学而时习之”
书本知识
相关资料
《论语》
“习”
大学后
十三经
致用
快乐
相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传统阅读法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
1
4
作者
夏国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76,共4页
语文阅读的历史源远流长,《论语·学而》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就有反复诵读与实践之意。反复诵读作为中国古代传统阅读的重要形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科技的发展刷新了知识...
语文阅读的历史源远流长,《论语·学而》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就有反复诵读与实践之意。反复诵读作为中国古代传统阅读的重要形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科技的发展刷新了知识接受过程,大量信息的涌入使知识更新速度变得飞快,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读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价值
古代
中国
阅读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而时习之”
传播与发展
语文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以成君子——孔子论学思想的德行诠释
5
作者
付金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116,共6页
孔子是儒家君子之学的主要开创者。其中,《论语》学而篇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理解孔子论学的主要文献依据。然而,由于语录体的言简意赅,缺失语境,很不容易确切解释。学界对“...
孔子是儒家君子之学的主要开创者。其中,《论语》学而篇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理解孔子论学的主要文献依据。然而,由于语录体的言简意赅,缺失语境,很不容易确切解释。学界对“学而时习之”的不同解读,造成对儒家君子之学的具体工夫进路产生分歧。近年来,潘德荣教授基于其对中国哲学传统中孔子诠释思想的理解所提出的“德行诠释学”,为理解孔子本人的思想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工具。根据德行诠释学中立德弘道的价值导向与以“行”成“德”的实践路径,《论语》“学而时习之”章不仅具有学以成人(君子)的中心思想,也契合从德到行再由行到德的德行诠释学理念。而分析“学而时习之”章的句际逻辑关系,可以为从德行诠释学视角理解“学而时习之”章提供合理性证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学而时习之”
章
德行诠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个关于传统注解问题的讨论——以《论语》“学而时习之”章的分析为例
被引量:
11
1
作者
吴元丰
机构
台湾朝阳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文摘
本文试以《论语》"学而时习之"章的分析为例,从字词意义的考订出发,具体说明与展示传统注解在字意及章句解读上所面临的问题与局限,并重新厘定章句之本意。论述之进路有三:首先,通过对传统注解之差异情况、及字意解释的转折情形的讨论,说明了朱熹对于"时习"一词的解释,实则是于汉魏古注传统有所继承、吸收并转化;而非无端肇始或纯粹依据自己时代之用语习惯来解释典籍。从而取消了汉魏古注与宋儒注解二者在"时习"一词解释上之差异所产生的争论。其次,本文更予强调、并论述汉魏古注与宋儒注解真正之问题所在,实则是在于注解方式本身之问题;并对汉儒"考据"注经及宋儒"义理"注经之问题分做探讨,从而指出了"文本考据"在客观恢复文本原意工作上的重要性。最后,通过了对文本字词意涵的确定工作,本文重新对章句之本意做出说明与厘清;并且展示了这样的解读,对于未来《论语》、乃至儒学思想研究上所可能重新开展出来的议题向度。
关键词
“学而时习之”
朱熹
汉魏古注
文本考据
说(悦)/乐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而时习之”的课程值得赞赏
2
作者
孙曙峦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2,共1页
文摘
“用一个月的时间模拟成立一家公司。”南师大商学院一张姓老师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用“客户关系管理”这门课的知识,尝试建立“模拟公司”,在校内创业,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了解并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为了支持同学们创业,张老师自掏1500元,作为同学们的创业金。(据《现代快报》报道)在接到张老师的任务后,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大四同学经过讨论后分成了3个小组,每组领到500元创业金。其中,一组同学开起了“帮忙拿快递”公司,业务就是帮同学们到校门口取快递包裹,再送到宿舍楼下,
关键词
“学而时习之”
“模拟公司”
客户关系管理
赞赏
课程
《现代快报》
市场营销专业
商学院
分类号
F274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而时习之
3
作者
王春瑜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2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学而时习之”
书本知识
相关资料
《论语》
“习”
大学后
十三经
致用
快乐
相近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传统阅读法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
1
4
作者
夏国强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76,共4页
文摘
语文阅读的历史源远流长,《论语·学而》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就有反复诵读与实践之意。反复诵读作为中国古代传统阅读的重要形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科技的发展刷新了知识接受过程,大量信息的涌入使知识更新速度变得飞快,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读书理念。
关键词
当代价值
古代
中国
阅读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而时习之”
传播与发展
语文阅读
分类号
G79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以成君子——孔子论学思想的德行诠释
5
作者
付金辉
机构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116,共6页
文摘
孔子是儒家君子之学的主要开创者。其中,《论语》学而篇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理解孔子论学的主要文献依据。然而,由于语录体的言简意赅,缺失语境,很不容易确切解释。学界对“学而时习之”的不同解读,造成对儒家君子之学的具体工夫进路产生分歧。近年来,潘德荣教授基于其对中国哲学传统中孔子诠释思想的理解所提出的“德行诠释学”,为理解孔子本人的思想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工具。根据德行诠释学中立德弘道的价值导向与以“行”成“德”的实践路径,《论语》“学而时习之”章不仅具有学以成人(君子)的中心思想,也契合从德到行再由行到德的德行诠释学理念。而分析“学而时习之”章的句际逻辑关系,可以为从德行诠释学视角理解“学而时习之”章提供合理性证成。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学而时习之”
章
德行诠释学
Keywords
Confuciu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hapter“learning and learning from time to time”
moral hermeneutics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个关于传统注解问题的讨论——以《论语》“学而时习之”章的分析为例
吴元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学而时习之”的课程值得赞赏
孙曙峦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学而时习之
王春瑜
《当代文坛》
CSSCI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古代传统阅读法及其当代价值
夏国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学以成君子——孔子论学思想的德行诠释
付金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