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课题“学生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及其发展研究”研究成果述评
1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6S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学生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及其发展研究” 课题研究 指导思想 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读学生与普通学生攻击性行为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闻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145,147,共6页
本研究借助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式 ,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对工读学生和普通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 )与普通学生相比 ,工读生在攻击性行为外显社会认知特征上 ,缺乏对弱者的普遍同情心 ,未牢固地建立对... 本研究借助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式 ,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对工读学生和普通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 )与普通学生相比 ,工读生在攻击性行为外显社会认知特征上 ,缺乏对弱者的普遍同情心 ,未牢固地建立对攻击性行为作否定评价的社会道德规范意识 ;(2 )在攻击性行为内隐社会认知特征上 ,两类学生都表现出偏好攻击者 ,而工读生的偏好的程度更强烈 ;(3 )普通学生对中立人物的偏好率明显高于攻击者和被攻击者的总和 ,但工读生仍然更偏好于攻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读学生 攻击性行为 社会认知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奇柯 《理论月刊》 2002年第11期98-99,共2页
本文概述了在新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大学生心理活动的重大变化,从生理发育、遗传基础、社会环境等三方面阐述了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学生 心理发展特点 生理发育 遗传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聋生教育的心理学专著--评《听障学生的社会认知及发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傅朝晖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127-128,共2页
近20年的聋教工作体验,使本人深刻意识到心理学和医学知识对于聋教工作者的重要性。目前,有关青少年心理研究方面的书籍琳琅满目,唾手可得,而针对听障孩子的书却难以找到。作为特殊教育重要构成的聋教事业要健康稳步地不断向前发展... 近20年的聋教工作体验,使本人深刻意识到心理学和医学知识对于聋教工作者的重要性。目前,有关青少年心理研究方面的书籍琳琅满目,唾手可得,而针对听障孩子的书却难以找到。作为特殊教育重要构成的聋教事业要健康稳步地不断向前发展,要充分地展示出人类文明进步的自信和骄傲,就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正如著名的聋教研究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 心理学 社会认知 听障学生 专著 聋生 医学知识 心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情绪认知能力发展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展宁宁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48,共3页
本研究采用面部表情辨别和实际情境下的情绪认知两种实验任务测查了95名3~5岁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结果表明:(1)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每种具体情绪的发展模式不同;(2)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不存... 本研究采用面部表情辨别和实际情境下的情绪认知两种实验任务测查了95名3~5岁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结果表明:(1)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每种具体情绪的发展模式不同;(2)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情绪认知能力 发展特点 性别差异 实验研究 面部表情辨别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接触与社会公正认知、态度及行为——以上海在校大学生为对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姚君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8,共7页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如何保障社会公正的实现,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极为迫切的问题。本研究立足于大众传播理论和社会公正的理论内涵及现实形态,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以上海在校大学生为研...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如何保障社会公正的实现,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极为迫切的问题。本研究立足于大众传播理论和社会公正的理论内涵及现实形态,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以上海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与社会公正认知、态度及社会权利表达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接触行为呈现出以新兴媒体、社会化媒体的使用为主的显著特征。大学生群体认为,目前中国社会表现最为不公正的领域依次是"言论表达"、"民主选举"、"财富分配"和"职业选择",而法律和社会体制的不完善则是导致社会不公正的主要原因;相较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网络、手机)和社会化媒体(微博)对大学生的社会公正认知程度、态度偏向和社会权利表达行为的影响更加直接;大学生的社会公正情感态度偏向对社会权利表达行为有显著影响,社会公正态度对社会未来发展信心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接触 社会公正认知和态度 社会权利表达行为 在校大学生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范式转变 被引量:5
7
作者 郑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107,160,共5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社会的条件下,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社会化过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领域也受到终身教育体系"四个支柱"和"学会关心"等教育理念的影响,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提出了... 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社会的条件下,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社会化过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领域也受到终身教育体系"四个支柱"和"学会关心"等教育理念的影响,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问题涉及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身份角色和社会化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学科视野是前提,而研究范式和方法论是关键。从教育社会学视阈出发,运用整合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把实证、描述的方法与人文的、理解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学生社会性发展问题研究范式发展的新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社会发展 研究范式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时期辽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经验及“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思路
8
作者 马哲伟 李东 +1 位作者 刘春节 邵慰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共3页
“十五”时期,是辽宁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稳步发展的时期,突出了重要项目的引领作用,突出了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创新了社科研究体制,为辽宁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十一五”时期辽宁高... “十五”时期,是辽宁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稳步发展的时期,突出了重要项目的引领作用,突出了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创新了社科研究体制,为辽宁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十一五”时期辽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辽宁“五点一线”新的发展战略为主线,争取进一步增强辽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高校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十五”时期 主要特点 “十一五”时期 发展思路 科研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亲社会道德推理发展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俞志芳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8X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发展水平 道德推理 学生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社会发展 道德心理 柯尔伯格 道德判断 阶段理论 代表人物 皮亚杰 研究 两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社会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性——评《经济社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考金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的困局,导致大学生特别是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地方院校毕业生为了生存,灵活就业的人数比较多,实际就业率偏低,就业方向比较狭窄,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压力普遍较...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的困局,导致大学生特别是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地方院校毕业生为了生存,灵活就业的人数比较多,实际就业率偏低,就业方向比较狭窄,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压力普遍较大。分析认为,城市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失衡时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发展 学生 社会经济发展 就业研究 学生就业 地方院校 办学规模 转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知视野中的家长教育观念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俞国良 辛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7-93,共7页
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家长基于对儿童及其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对儿童教养的理解。它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及行为,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历来为心理学家,特别是发展心理学家所重视。近二... 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家长基于对儿童及其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对儿童教养的理解。它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及行为,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历来为心理学家,特别是发展心理学家所重视。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互动研究的认知取向的兴起,家庭内成员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教育观念 儿童发展 儿童认知发展 父母教育观念 观念研究 认知视野 自我效能感 家庭教育 儿童的发展 儿童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1岁儿童两种空间关系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文馥 刘范 《心理学报》 1982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本实验是研究5—11岁儿童对面积和垂直这两种空间关系认知的发展。判断相等面积是探讨儿童掌握“等量减等量所余相等”原理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课题中不同变化因素对儿童认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儿童判断相等面积的认知过程主要可分为... 本实验是研究5—11岁儿童对面积和垂直这两种空间关系认知的发展。判断相等面积是探讨儿童掌握“等量减等量所余相等”原理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课题中不同变化因素对儿童认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儿童判断相等面积的认知过程主要可分为直觉判断和推理判断,似乎存在一种由前者发展到后者的过渡形态。儿童处理垂直关系时,除了垂直于斜面和垂直于水平面的形式之外,还有处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中间形式存在,这是从垂直于斜面向垂直于水平面逐渐变化的发展过程。两个实验结果都表现随年龄而发展的趋势,其中有两个突出的阶段性特点,即六至七岁发展最快,各项指标差别显著,七至九岁组成绩上未显露增长,在这一阶段中儿童认知易受课题条件变化的影响,各个指标较其它年龄组变化大,这可能是发展中的过渡阶段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认知 直觉判断 认知发展 实验研究 过渡形态 小面积 过渡阶段 垂直关系 皮亚杰 阶段性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对职业发展课程的启示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艳杰 姚莹颖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7,102,共7页
近年来,中国高校的生涯教育逐渐从单纯的就业指导转变为职业生涯规划。随着职业理论的发展和引入,职业教学课程的指导理论不完善之处逐渐凸显。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关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及其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突破了原有理论... 近年来,中国高校的生涯教育逐渐从单纯的就业指导转变为职业生涯规划。随着职业理论的发展和引入,职业教学课程的指导理论不完善之处逐渐凸显。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关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及其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突破了原有理论的弊端。本研究介绍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三个主要模型,从兴趣培养、自我效能的提高、生涯社会支持和个人背景四个角度提出对生涯教育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发展课程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学生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认知发展研究近况简介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范 张梅玲 《心理学报》 1984年第3期339-346,共8页
作者于1983年8、9月间在美国参加了中美两国心理学学术交流会,并参观访问了十七个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本文对美国在解悟认知、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认知、阅读和语文学习、社会认知发展、对婴儿的研究、计算机的应用等方面的部分研究情况... 作者于1983年8、9月间在美国参加了中美两国心理学学术交流会,并参观访问了十七个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本文对美国在解悟认知、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认知、阅读和语文学习、社会认知发展、对婴儿的研究、计算机的应用等方面的部分研究情况作一简要介绍,目的只在于提供一些参考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发展 研究近况 语文学习 计算机的应用 学术交流 研究机构 心理学 研究情况 中美两国 学术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接触与社会公正——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姚君喜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5,共9页
本研究立足于大众传播理论和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论内涵及现实表现形态,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与社会公正认知、态度及社会权利表达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群... 本研究立足于大众传播理论和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论内涵及现实表现形态,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与社会公正认知、态度及社会权利表达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接触行为呈现出以新兴媒体、社会化媒体的使用为主的显著特征。大学生群体认为,目前中国社会表现最不公正的领域依次是"言论表达"、"民主选举"、"财富分配"和"职业选择",而法律和社会体制的不完善则是导致社会不公正的主要原因;相较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网络、手机)和社会化媒体(微博)对大学生的社会公正认知程度、态度偏向和社会权利表达行为的影响更加直接;大学生的社会公正情感态度偏向对社会权利表达行为有显著影响,社会公正态度对社会未来发展信心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接触 社会公正 认知和态度 社会权利表达行为 在校大学生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依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6
作者 于海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0-83,共4页
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经历与其社会性发展之间联系密切 ,大量的研究是围绕着依恋与同伴交往、依恋与心理健康及依恋与社会认知三方面展开的 ,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 ,对儿童依恋安全性的发展研究不足 ;第二 ,母子依恋与父子依... 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经历与其社会性发展之间联系密切 ,大量的研究是围绕着依恋与同伴交往、依恋与心理健康及依恋与社会认知三方面展开的 ,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 ,对儿童依恋安全性的发展研究不足 ;第二 ,母子依恋与父子依恋各自对儿童影响的关系揭示得还不够 ;第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子依恋 父子依恋 内部作用机制 亲子依恋 研究进展 社会 同伴交往 心理健康 社会认知 儿童 社会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郎口中学学生自我概念特点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秀芳 房玉佩 唐程燕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41,共3页
一、引言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无异于在中国教育界刮起了一股“旋风”。其改革的特色在于提出并实践了以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为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在这一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如2005年中考... 一、引言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无异于在中国教育界刮起了一股“旋风”。其改革的特色在于提出并实践了以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为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在这一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如2005年中考报考茌平一中、实验高中的考生410人,共录取404人。但学生的发展不仅指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还包括心理的发展和提升。那么,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没有影响,又具有怎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学生 特点研究 自我概念 课堂教学改革 自主学习模式 心理发展 “旋风” 自主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路径研究——评《大学生社会心态》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倩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I0007-I0007,共1页
当代大学生的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中重要且特殊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人才心理与心态的健康发展,也能够为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稳定的保障。彭文英的《大学生社会心态》(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旨在... 当代大学生的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中重要且特殊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人才心理与心态的健康发展,也能够为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稳定的保障。彭文英的《大学生社会心态》(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旨在帮助大学生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社会心态,树立大学生社会认知、社会感受和社会态度等方面的基准目标,从而塑造具有实践精神的高素质的大学生人才,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人到社会发展建设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思政教育 有效促进 学生社会心态 路径研究 当代大学生 学生人才 学生社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研究述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林松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44-45,共2页
攻击行为是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确切地说,它直接关系到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方向与结果。因此,在目前的诸多心理与行为研究领域中,攻击行为作为一项世界性的课题,早已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持之以恒的关注,... 攻击行为是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确切地说,它直接关系到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方向与结果。因此,在目前的诸多心理与行为研究领域中,攻击行为作为一项世界性的课题,早已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持之以恒的关注,特别是自上个世界五十年代开始,随着实验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在人类信息加工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从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角度来解释攻击行为的发生机制,已成为当今心理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并积累了相当丰硕的一大批有关攻击行为社会认知领域的科学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研究 攻击行为 青少年心理 述论 行为发展 认知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 行为研究 持之以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与心理学科的和谐发展——兼谈具身认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浩生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1年第B06期71-73,共3页
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社会大众心理的和谐发展.当然也离不开以心理与行为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科的和谐发展。一个和谐发展的心理学科能包容各种争议与分歧、整合各种体系与流派、协调各种研究机构与力量.因此也就能促进整个心理... 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社会大众心理的和谐发展.当然也离不开以心理与行为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科的和谐发展。一个和谐发展的心理学科能包容各种争议与分歧、整合各种体系与流派、协调各种研究机构与力量.因此也就能促进整个心理学科的健康成长.为建构心理和谐的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发展 心理学科 认知心理学 认知研究 和谐社会 大众心理 知识基础 心理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