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我见
1
作者 王晓岚 《理论月刊》 2003年第3期23-24,共2页
本文论述了“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现实合理性,对新时期我党如何更好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三个代表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研究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证与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克强 刘红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6-22,共7页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 ,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改革 ,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对社会主义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形成了农民集体所有制 ;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 ,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改革 ,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对社会主义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形成了农民集体所有制 ;改革开放以来 ,建立了家庭承包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土地市场是新时期土地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上述过程中 ,从总体上讲 ,党的政策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但在探索中也出现过结果与理想不符合的现象。在总结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基础上 ,就新时期土地制度改革中如何正确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出了五点想法——阶级性、广泛性、利益的可持续提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 “三个代表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整合: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现实课题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彦坤 王会敏 《河北学刊》 2002年第6期18-20,共3页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并引发社会利益多样化。进行社会利益整合 ,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圆满解决这个课题 ,必须坚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并引发社会利益多样化。进行社会利益整合 ,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圆满解决这个课题 ,必须坚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从先富到共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统筹兼顾等基本原则 ,必须完成增加社会财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节社会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利益 多样化 中国共产党 代表最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 利益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善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被引量:1
4
作者 侯超英 《湖湘论坛》 2003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代表 实践“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先进性 执政为民 江泽民同志 坚持 新成果 与时俱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者的责、权、利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翠群 《湖湘论坛》 2002年第2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最广大人民群众 根本利益 党的纲领 “三个代表 党员 体现 落实 领导者 归宿 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
作者 刘全刚 《学习论坛》 2000年第10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最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 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考对公平的追求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
作者 鄢明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1年第13期55-57,共3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追求的公平是竞争的公平,是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对公平的追求一个阶级一个阶段地升华。愈来愈深刻地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追求的公平是竞争的公平,是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对公平的追求一个阶级一个阶段地升华。愈来愈深刻地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广大人民群众 代表 根本利益 公平 阶级 追求 政府 高考 受教育机会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党人要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
作者 李兴中 《学习论坛》 2000年第11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党的建设 忠实代表 重要思想 共产党人 党建设 根本宗旨 中国 “三个代表 考察工作
全文增补中
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9
作者 张鸿芸 《人民论坛》 2002年第6期12-12,共1页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关键词 代表 落脚点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人民群众 “三个代表 出发点 忠实 中国 归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剑 张发钦 《求实》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2期1-2,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理论 《共产党宣言》 广大人民利益 真正的社会主义 当代启示 共产主义 小资产阶级 邓小平理论 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11
作者 李苏武 《人民论坛》 2002年第9期32-33,共2页
不论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还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都是要体现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个归宿点上。我认为,作为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关键是要真正代表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 根本利益 代表 职工群众 最广大人民群众 党员领导干部 先进社会生产力 前进方向 企业 坚持 归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曙光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8-31,共4页
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筑牢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实根基,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光明前景,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筑牢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实根基,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光明前景,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始终坚持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人民至上 根本立场 光明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做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13
作者 范永玲 杨玉会 《求实》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2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三个代表 最广大人民利益 重要思想 人民群众 认真实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忠实代表 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党员干部 共产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代表”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
14
作者 彭敬湘 《理论月刊》 2000年第11期13-15,共3页
“三个代表”是对党的性质的新概括。“三个代表”的论断,既分层次又系统完整地揭示了我们党保持和发扬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本质内涵和客观依据。“三个代表”是对党的根本任务的新概括。“三个代表”是对党的宗旨的新概括。在世纪之... “三个代表”是对党的性质的新概括。“三个代表”的论断,既分层次又系统完整地揭示了我们党保持和发扬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本质内涵和客观依据。“三个代表”是对党的根本任务的新概括。“三个代表”是对党的宗旨的新概括。在世纪之交,“三个代表”为实践党的宗旨指明了努力方向和根本途径。,“三个代表”中的每一个“代表”都蕴含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于“三个代表”之中,而在“三个代表”的论断中,江总书记又再次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就再次重申了谋取人民根本利益是实践党的宗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党的性质 根本任务 新概括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宗旨 人民利益 人民根本利益 先锋队性质 客观依据 本质内涵 工人阶级 根本途径 努力方向 忠实代表 江总书记 分层次 落脚点 出发点 实践 发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文明结构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兼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统一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永赞 李克荣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文明形态 根本利益 最广大人民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内在统一 生产力 政治文明 社会文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新时期重申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燕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161-163,共3页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重申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又在“七一”重要讲话一万四千余言中.用了“人民”一词136次,平均每104个字里就有~个.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重申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又在“七一”重要讲话一万四千余言中.用了“人民”一词136次,平均每104个字里就有~个.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重要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重申这一原理并坚持好这一重要原则.对于我党更好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和依靠最广大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期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七一”重要讲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代表”同“三个有利于”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商兆鑫 《求实》 2000年第6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三个有利于” 根本利益 生产力 生产方式 “三个代表 江泽民 广大人民群众 物质文明建设 代表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共产党员 思想体系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夺取反腐败斗争的新胜利
18
作者 陈明 吴海帆 徐广军 《求实》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三个代表”思想 反腐败斗争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 腐败现象 生产力发展 最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 腐败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代表”思想的重大意义
19
作者 李仲元 冯友梅 《湖北社会科学》 2000年第S1期6-9,共2页
关键词 “三个代表 根本利益 代表 中国共产党 江泽民同志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最广大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代表”:三位一体的政党道德评价标准
20
作者 王能昌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4期9-10,共2页
关键词 “三个代表 评价标准 政党道德 生产力标准 道德评价 人民利益标准 发展生产力 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 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