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朝“她”时代:影视艺术中的“女性向”现象与文化透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乃歌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4-98,共5页
"她"时代影视艺术作为一种社会大众文化景观,折射出当代艺术、文化、经济、社会的变革与趋势。女性审美狂欢催生的耽美文化、大消费刺激下蓬勃发展的粉丝文化,使得影视艺术越来越趋向大众化。对此我们不能否认其积极意义,但是... "她"时代影视艺术作为一种社会大众文化景观,折射出当代艺术、文化、经济、社会的变革与趋势。女性审美狂欢催生的耽美文化、大消费刺激下蓬勃发展的粉丝文化,使得影视艺术越来越趋向大众化。对此我们不能否认其积极意义,但是,上述状貌也带来对于主流价值观的遮蔽和深度人文哲思的消弭等问题。通过对影视作品及大数据的分析比较,剖析当下影视艺术"女性向"现象的存在之由和变迁之故,论证坚持本土文化传承并逐渐摆脱西方意识潮流路数的文化自觉,应该成为影视文化构建的圭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她”时代 “女性向” 男色消费 耽美文化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媒介时代的“女性向”网络电影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杜玉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77,共4页
“女性向”网络电影突破传统院线电影的发展模式,借助网络媒介成长起来,依托数量庞大的女性受众建构起新媒体时代的“她”经济和“她”文化,致力于在通俗性和娱乐性之余发展网络电影的现代性和文学性,促进女性性别主体在现代社会的认同... “女性向”网络电影突破传统院线电影的发展模式,借助网络媒介成长起来,依托数量庞大的女性受众建构起新媒体时代的“她”经济和“她”文化,致力于在通俗性和娱乐性之余发展网络电影的现代性和文学性,促进女性性别主体在现代社会的认同。“女性向”网络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话语的表达反映出时代进程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主义的自觉,丰富了消费主义语境下的大众审美范式,重塑了信息化时代的性别文化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向” 网络电影 大众文化 消费主义 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性别视域中的网络女性主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杜玉洁 郭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60,共6页
新媒介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性别意识的进步,女性主义和网络媒介的结合催生的网络女性主义,动摇了长期以来被男性主导的社会文化,对男权阶级的捍卫者进行了批判。互联网中的"女性向"文化超越传统的精英女性主义立场,以大众化、平... 新媒介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性别意识的进步,女性主义和网络媒介的结合催生的网络女性主义,动摇了长期以来被男性主导的社会文化,对男权阶级的捍卫者进行了批判。互联网中的"女性向"文化超越传统的精英女性主义立场,以大众化、平民化的姿态言说现代女性的经验和审美范式。在信息技术营造的网络"异托邦"空间中,网络女性主义试图突破现实困境,由边缘走向中心。网络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的批判思想带入媒介传播领域,在媒介文化场域中关注社会性别问题,以"超性别意识"超越传统性别立场,在性别平等的基础上观照人类生存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女性主义 性别 “女性向” “异托邦” 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女性经济”时代的女性旅游市场开发 被引量:30
4
作者 郑向敏 范向丽 《旅游科学》 CSSCI 2007年第3期65-71,共7页
"女性经济"的出现促进了女性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女性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比以往更为强烈,出游人数不断增加,出游方式渐趋多样,安全认知增强。本文在分析女性旅游消费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女性旅游市场的细分和女性旅游产... "女性经济"的出现促进了女性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女性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比以往更为强烈,出游人数不断增加,出游方式渐趋多样,安全认知增强。本文在分析女性旅游消费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女性旅游市场的细分和女性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经济” 女性旅游者 市场开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之"性解放"与"女性解放" 被引量:5
5
作者 胡晓红 《社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45,共4页
女人之"性"与女性之"性解放" "性解放"运动始于维多利亚时代,当时基督教作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宣扬以"性压抑"为核心的性观念和性伦理.为了对抗这种压抑和束缚,形成了西方社会的"性解放&qu... 女人之"性"与女性之"性解放" "性解放"运动始于维多利亚时代,当时基督教作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宣扬以"性压抑"为核心的性观念和性伦理.为了对抗这种压抑和束缚,形成了西方社会的"性解放"运动.与之相对应,女权主义运动也将女性的"性解放"作为"女性解放"的目标之一,以此来争取女性的自由和平等,并由此提出这样的目标:"建立一种宽容的、允许性自由的单一标准,一种未被传统的性联姻带来的粗俗而有剥削性质的经济基础腐坏的标准"(凯特·米利特,2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女性解放” “性解放” 男权文化 性观念 性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卉仿生之“女性家具” 被引量:4
6
作者 叶翠仙 饶美琴 +3 位作者 Ye Curxian Rao Meiqin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7年第1期32-33,共2页
本文根据“女性家具”市场的现状,透过女性的文化背景,分析女性的消费心理特点。以花卉仿生设计为手段,从家具的外观、尺度、材料及色彩等角度进行“女性家具”开发设计的探讨。
关键词 “女性家具” 花卉 仿生 开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印度“女性平等教育计划”的实施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安双宏 王丹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6-51,共6页
"女性平等教育计划"是印度政府于1989年发起的,旨在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提高女性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质量。2004年,印度政府组织了对该计划进行的国家评估,政府有关部门在近年来的工作报告中也对该计划进展情况给予了高度关... "女性平等教育计划"是印度政府于1989年发起的,旨在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提高女性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质量。2004年,印度政府组织了对该计划进行的国家评估,政府有关部门在近年来的工作报告中也对该计划进展情况给予了高度关注,使得人们对该计划在女童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有了全面的了解,增进了人们对印度教育公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女性平等教育计划”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丽丝·莱辛女性意识再探 被引量:4
8
作者 段湘怀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2,33,共5页
多丽丝·莱辛关注深陷传统束缚中的女性命运:男权传统牢牢束缚女性,女性没有话语权;女性自我意识淡化,不自觉地因循传统。在此基础上莱辛进一步思考这些囿于传统囹圄中的女性的突围之路:通过独特的"女性书写"建立自己的... 多丽丝·莱辛关注深陷传统束缚中的女性命运:男权传统牢牢束缚女性,女性没有话语权;女性自我意识淡化,不自觉地因循传统。在此基础上莱辛进一步思考这些囿于传统囹圄中的女性的突围之路:通过独特的"女性书写"建立自己的话语权威;保持鲜明的自我意识,借助"姐妹情谊"走出生存困境。虽然她拒绝承认自己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但她的思考深度一点都不逊于那些同时代的女权主义者,甚至体现出了超前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女性意识 “女性书写” “姐妹情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文学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晓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女性文学作为人类经验的二分之一的写照,不啻是一幅女性生命史的长卷,是来自有同等意义的另一个生存领域的报告。 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作家,面对自己的深渊——不断泯灭和不断认可的私人痛苦与经验;面对外部世界的鄙视与冲击... 女性文学作为人类经验的二分之一的写照,不啻是一幅女性生命史的长卷,是来自有同等意义的另一个生存领域的报告。 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作家,面对自己的深渊——不断泯灭和不断认可的私人痛苦与经验;面对外部世界的鄙视与冲击,寻找与命运抗争的支点。她们用文学“保存”了自己,更以文学“发现”了自身。 笔者试从历史的与社会的角度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文学作一宏观的分析。 一、英伦三岛女性文学群体的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维多利亚时代 宗教人文主义 妇女作家 乔治·艾略特 十九世纪 英国 勃朗特 《织工马南传》 家里的天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权主体”的解构与“女性主体”的重塑——露西·伊丽佳蕾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岩 李寅月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30,共7页
露西·伊丽佳蕾批判"男权制",揭露其自然主义、社会基础和话语逻辑体系的本质,为女性主体重塑排除障碍;直面性别差异,分析其社会历史和制度原因以及女性性别优势,揭示女性主体地位和价值;探求女性文化,论述其自主自觉本... 露西·伊丽佳蕾批判"男权制",揭露其自然主义、社会基础和话语逻辑体系的本质,为女性主体重塑排除障碍;直面性别差异,分析其社会历史和制度原因以及女性性别优势,揭示女性主体地位和价值;探求女性文化,论述其自主自觉本质以及政治理念、女性话语等特征,提升女性主体理性。伊丽佳蕾的男权主体解构与女性主体重塑的论述,成为其女性主义理论中最为精彩和最具价值的内容,在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的女性理论建构也应予以借鉴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女性主义 “男权主体” “女性主体” 女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韩国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像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0-82,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流'的涌动,已成为国际电影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中,以女性意识与视角和通过建立更接近女性情感体验的手法来拍摄的女性电影蔚为大观。它们折射出社会中各类女性的道德观念伦理精神,最终露出女性主义内核...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流'的涌动,已成为国际电影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中,以女性意识与视角和通过建立更接近女性情感体验的手法来拍摄的女性电影蔚为大观。它们折射出社会中各类女性的道德观念伦理精神,最终露出女性主义内核。从女性主义视角看,韩国电影分为几类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并有着个体特质,她们价值取向在社会变革中不断嬗变,深刻挖掘此类电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女性关怀” 社会角色颠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领导:领导的女性化取向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红燕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7-29,共3页
传统领导具有男性化取向,主张"命令—控制"型的领导范式。女性领导学说的提出为女性步入领导岗位奠定了理论基础,强调女性应以"互动型领导"风格实施领导。领导的女性化取向是完整领导的重要维度,也是建构两性共融... 传统领导具有男性化取向,主张"命令—控制"型的领导范式。女性领导学说的提出为女性步入领导岗位奠定了理论基础,强调女性应以"互动型领导"风格实施领导。领导的女性化取向是完整领导的重要维度,也是建构两性共融的领导图景的必要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理论 领导范式 女性领导 “女性优势” “命令—控制”型领导 “互动型领导” 两性共融的领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博士课程制教育引领计划的特征——以名古屋大学“女性领导者养成项目”为个案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华军 陈怡静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3-89,共7页
通过对名古屋大学"女性领导者养成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出,从部分来说,日本"博士课程制教育引领计划"具有6大特征:遴选的高标性、能力的导向性、过程的一体性、课程的跨学科性、保障的整合性和评估的第三方性。从整体... 通过对名古屋大学"女性领导者养成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出,从部分来说,日本"博士课程制教育引领计划"具有6大特征:遴选的高标性、能力的导向性、过程的一体性、课程的跨学科性、保障的整合性和评估的第三方性。从整体来说,日本"博士课程制教育引领计划"具有"12345"贯通的特征,即能力导向1个主线的贯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2个时间段的贯通;政府、大学和第三方机构3个主体的贯通;校内、区域、国内和国外4个空间的贯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导师指导、实践基地、科研平台5个培养要素的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博士课程制教育引领计划” 名古屋大学 “女性领导者养成项目”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之家”的诞生与“姐妹情谊”的想象——“家原型”视角中张洁的《方舟》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卫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73-79,共7页
在传统之家中,父亲、母亲、丈夫失位,《方舟》中三位女性没有体会到“家”的温暖,而伤痕累累,身心俱疲。她们离家出走,克服了多重困难,终于获得成功,成为“独立女性”。出人预料,她们组建了一个新的女性之“家”。在《方舟》中,张洁具... 在传统之家中,父亲、母亲、丈夫失位,《方舟》中三位女性没有体会到“家”的温暖,而伤痕累累,身心俱疲。她们离家出走,克服了多重困难,终于获得成功,成为“独立女性”。出人预料,她们组建了一个新的女性之“家”。在《方舟》中,张洁具象化了“姐妹情谊”,提出了女性之“家”的可能,但同时又不无遗憾地用细节表明,这不过是一个想象。2010年,张洁修订了《方舟》,作了删减,削弱了性别对抗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洁 《方舟》 “女性之家” “家原型” “姐妹情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艾晓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144-146,共3页
香港“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述评艾晓明前段,在香港由岭南学院中文系,岭南学院现代中文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1996年“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是一次颇富成果的大会。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新加坡、台湾和中国的学者,香港大学... 香港“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述评艾晓明前段,在香港由岭南学院中文系,岭南学院现代中文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1996年“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是一次颇富成果的大会。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新加坡、台湾和中国的学者,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性别意识 国际研讨会 女性主义写作 女性文学 《红楼梦》 述评 中国传统文化 女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文学中的“女性少数话语”刍议
16
作者 何昌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7-120,共4页
澳大利亚文学中的“少数话语”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声音,而其“女性少数话语”更深刻地揭示了少数民族作为“他者”的边缘生存、边缘身份和多元文化的特点以及产生等主要问题。澳大利亚的四位少数民族女性代表作家及其文本是对主流话语... 澳大利亚文学中的“少数话语”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声音,而其“女性少数话语”更深刻地揭示了少数民族作为“他者”的边缘生存、边缘身份和多元文化的特点以及产生等主要问题。澳大利亚的四位少数民族女性代表作家及其文本是对主流话语的批判,揭示了“异化”和“他者”边缘处境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文学 “女性少数话语” 边缘 异化 他者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入高校的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理论——“女性文学与文化”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东晓 阎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高校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文学与文化”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综述 文学批评 参与式性别培训 女性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白先勇小说的“女性文学”倾向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9-41,共3页
白先勇,台湾当代著名作家,1979年他的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在北京《当代》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标志着大陆与台湾长达三十年的文化隔绝的终止,及大陆介绍、研究台港、海外华人文学的开始。 本文不拟全面论述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历程,而是... 白先勇,台湾当代著名作家,1979年他的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在北京《当代》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标志着大陆与台湾长达三十年的文化隔绝的终止,及大陆介绍、研究台港、海外华人文学的开始。 本文不拟全面论述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历程,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白先勇小说创作的一个特有的现象,即“女性文学”倾向方面:这是迄今为止尚未被研究者关注和研究到的一个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小说 “女性文学” 女性 女性作家 《永远的尹雪艳》 男性作家 作品 谪仙 褓姆 女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勉强的解放:后新时期女性小说概论 被引量:36
19
作者 陈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39,共12页
70年代初,西方一位极著名的女权主义者来到中国,她发现中国的妇女解放程度在当时属于最高水平,超过西方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确实,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妇女能像中国的妇女这样解放,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妇女像中国的妇女这样... 70年代初,西方一位极著名的女权主义者来到中国,她发现中国的妇女解放程度在当时属于最高水平,超过西方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确实,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妇女能像中国的妇女这样解放,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妇女像中国的妇女这样不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写作 女性小说 王安忆 女性经验 后新时期 女性作家 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意识” 女性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亮的神话——林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原型”解读 被引量:7
20
作者 丁帆 齐红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2-95,共4页
在90年代文坛上众多的女作家中,“林白”的名字虽然不能算做显赫,但它的确以其强烈的个性色彩在读者记忆中留下深深的印痕。林白总是默默地经营一篇又一篇的小说,这种不露声色的创作态度给她本人和她的创作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在90年代文坛上众多的女作家中,“林白”的名字虽然不能算做显赫,但它的确以其强烈的个性色彩在读者记忆中留下深深的印痕。林白总是默默地经营一篇又一篇的小说,这种不露声色的创作态度给她本人和她的创作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神秘成为一种诱惑,使得我们试图拨开林白文本之上的朦胧面纱而进入那个女性的神话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林白小说 “月亮” “女性神话” 女性原则 男性叙述 原型 女性气质 叙述者“我” 女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