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夷狄不足为君论”:两晋时期“夷夏”君臣观的政治宣扬及其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东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少数民族内迁及其首领在北方筹建政权,对两晋王朝造成巨大政治压力,夷夏之辨得以强化,“夷狄不足为君论”应运而生。该理论宣扬少数民族首领为君自古未有,为臣则有先例,“夷狄”根本不具备称帝的资格。“夷狄不足为君论”从君臣关系的...
少数民族内迁及其首领在北方筹建政权,对两晋王朝造成巨大政治压力,夷夏之辨得以强化,“夷狄不足为君论”应运而生。该理论宣扬少数民族首领为君自古未有,为臣则有先例,“夷狄”根本不具备称帝的资格。“夷狄不足为君论”从君臣关系的角度对少数民族与两晋朝廷进行关系定位,既受到传统夷夏君臣观的影响,又具有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鲜明时代特征,并对两晋政权和少数民族首领建国称帝、争夺天命及宣示正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
夷
夏君臣观
“夷
狄
不足为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日华夷史观及其演化
被引量:
4
2
作者
盛邦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9-15,共7页
本文首论中日初原华夷史观,再论此史观于近代之演化。 一、中日两国初原华夷史观 “华夷”论产生于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中国中心论为特征的古代国际秩序论。这里,首先诠释“华夷论”的两个基本概念“华夏”与“夷狄”。 关于“华夏”,《...
本文首论中日初原华夷史观,再论此史观于近代之演化。 一、中日两国初原华夷史观 “华夷”论产生于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中国中心论为特征的古代国际秩序论。这里,首先诠释“华夷论”的两个基本概念“华夏”与“夷狄”。 关于“华夏”,《书》《武成》云:“华夷蛮貊罔不率俾”。疏云:“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华”的本意是“华美”,《书·尧典》:“重华协于帝”。《传》云:“华谓文德,言其光文重合于尧,俱圣明。”由此可见,中国称华夏,是因为基于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在东亚以至全世界,是最早诞生的文明之邦之一,是礼仪具备。文章华美之域。在东亚以中国为文明发源地与辐射地,形成了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等在内的东亚文明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
夷
”
攘
夷
日本
《海国图志》
华夏
夷
狄
“夷狄”
横井小楠
魏源
文明论
吉田松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先秦“大一统”民族观
被引量:
7
3
作者
周庆智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3-70,共8页
本文认为,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统一于华夏的“大一统”民族观的内涵涉及华夷结构、华夷尊卑观念、以华变夷观念和华夷一统观念。虽然它在客观上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认为,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统一于华夏的“大一统”民族观的内涵涉及华夷结构、华夷尊卑观念、以华变夷观念和华夷一统观念。虽然它在客观上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功不可灭,但也有诸多弊端:“大一统”民族观的主旨是汉族文化优越论;其思想是以中国为世界中心,受地理环境制约的一个封闭系统;实质是一种民族中心主义;这种观念长期深存于中国人的思想之中,造成不利影响;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民族政策是功利性的,同化性的,因而是短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华
夷
民族观念
华夏文化
“夷狄”
夷
夏
试析
诸侯
四
夷
族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历史与文化的哲学思考
4
作者
李中华
齐长立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21-26,共6页
对历史与文化的哲学思考李中华,齐长立七十年代初期冯友兰对《新编》一、二册的修订,贯穿了“评法批儒”的精神。但这两册的修订本还没有来得及出版,“四人帮”及其所推行的极“左”路线便宣告破产了。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对历史与文化的哲学思考李中华,齐长立七十年代初期冯友兰对《新编》一、二册的修订,贯穿了“评法批儒”的精神。但这两册的修订本还没有来得及出版,“四人帮”及其所推行的极“左”路线便宣告破产了。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此,冯友兰的学术研究也获得了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春秋》
历史与文化
春秋公羊学
中国哲学史新编
民族政策
上层建筑
中国文化
“夷狄”
《公羊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船山爱国主义思想论略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家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88-91,共4页
王船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最杰出的爱国者。本文试图对王船山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和特点,作一些探索。1 王船山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首先集中表现在当国家、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他毅然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阶级利益之上。一切都要...
王船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最杰出的爱国者。本文试图对王船山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和特点,作一些探索。1 王船山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首先集中表现在当国家、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他毅然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阶级利益之上。一切都要服从国家、民族利益之需要。他说:“有一人之正义,有一时之大义,有古今之通义。轻重之衡,公私之辨,三者不可不察。以一人之义视一时之大义,则一人之义私矣;以一时之义视古今之通义,而一时之义私矣。公者重,私者轻矣,权衡之自定也”。他认为“夷夏之防”“天下之大防”中首要之防,是“万世守之而不可易”的“古今之通义”。而“君臣之义”是“一时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爱国主义思想
《读通鉴论》
论略
“夷狄”
古今之通义
一时之义
夷
夏之防
一人之义
王夫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夷狄不足为君论”:两晋时期“夷夏”君臣观的政治宣扬及其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东洋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唐时期官吏考课制度变迁研究”(2019BLS006)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魏洛阳时代综合研究”(2019-ZZJH-354)。
文摘
少数民族内迁及其首领在北方筹建政权,对两晋王朝造成巨大政治压力,夷夏之辨得以强化,“夷狄不足为君论”应运而生。该理论宣扬少数民族首领为君自古未有,为臣则有先例,“夷狄”根本不具备称帝的资格。“夷狄不足为君论”从君臣关系的角度对少数民族与两晋朝廷进行关系定位,既受到传统夷夏君臣观的影响,又具有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鲜明时代特征,并对两晋政权和少数民族首领建国称帝、争夺天命及宣示正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两晋
夷
夏君臣观
“夷
狄
不足为君”
Keywords
Western Jin and Eastern Jin Dynasties
Yi-Xia monarch-minister view
theory that Yidi can′t be monarch
分类号
K23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日华夷史观及其演化
被引量:
4
2
作者
盛邦和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9-15,共7页
文摘
本文首论中日初原华夷史观,再论此史观于近代之演化。 一、中日两国初原华夷史观 “华夷”论产生于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中国中心论为特征的古代国际秩序论。这里,首先诠释“华夷论”的两个基本概念“华夏”与“夷狄”。 关于“华夏”,《书》《武成》云:“华夷蛮貊罔不率俾”。疏云:“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华”的本意是“华美”,《书·尧典》:“重华协于帝”。《传》云:“华谓文德,言其光文重合于尧,俱圣明。”由此可见,中国称华夏,是因为基于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在东亚以至全世界,是最早诞生的文明之邦之一,是礼仪具备。文章华美之域。在东亚以中国为文明发源地与辐射地,形成了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等在内的东亚文明圈。
关键词
“华
夷
”
攘
夷
日本
《海国图志》
华夏
夷
狄
“夷狄”
横井小楠
魏源
文明论
吉田松阴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先秦“大一统”民族观
被引量:
7
3
作者
周庆智
机构
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3-70,共8页
文摘
本文认为,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统一于华夏的“大一统”民族观的内涵涉及华夷结构、华夷尊卑观念、以华变夷观念和华夷一统观念。虽然它在客观上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功不可灭,但也有诸多弊端:“大一统”民族观的主旨是汉族文化优越论;其思想是以中国为世界中心,受地理环境制约的一个封闭系统;实质是一种民族中心主义;这种观念长期深存于中国人的思想之中,造成不利影响;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民族政策是功利性的,同化性的,因而是短视的。
关键词
“大一统”
华
夷
民族观念
华夏文化
“夷狄”
夷
夏
试析
诸侯
四
夷
族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历史与文化的哲学思考
4
作者
李中华
齐长立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21-26,共6页
文摘
对历史与文化的哲学思考李中华,齐长立七十年代初期冯友兰对《新编》一、二册的修订,贯穿了“评法批儒”的精神。但这两册的修订本还没有来得及出版,“四人帮”及其所推行的极“左”路线便宣告破产了。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此,冯友兰的学术研究也获得了一次...
关键词
冯友兰
《春秋》
历史与文化
春秋公羊学
中国哲学史新编
民族政策
上层建筑
中国文化
“夷狄”
《公羊传》
分类号
G05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船山爱国主义思想论略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家鼎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88-91,共4页
文摘
王船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最杰出的爱国者。本文试图对王船山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和特点,作一些探索。1 王船山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首先集中表现在当国家、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他毅然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阶级利益之上。一切都要服从国家、民族利益之需要。他说:“有一人之正义,有一时之大义,有古今之通义。轻重之衡,公私之辨,三者不可不察。以一人之义视一时之大义,则一人之义私矣;以一时之义视古今之通义,而一时之义私矣。公者重,私者轻矣,权衡之自定也”。他认为“夷夏之防”“天下之大防”中首要之防,是“万世守之而不可易”的“古今之通义”。而“君臣之义”是“一时之义”,
关键词
王船山
爱国主义思想
《读通鉴论》
论略
“夷狄”
古今之通义
一时之义
夷
夏之防
一人之义
王夫之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夷狄不足为君论”:两晋时期“夷夏”君臣观的政治宣扬及其影响
王东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日华夷史观及其演化
盛邦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析先秦“大一统”民族观
周庆智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对历史与文化的哲学思考
李中华
齐长立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王船山爱国主义思想论略
陈家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