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壮语核心词接触变异个案研究——以“头”“发”为例
- 1
-
-
作者
鄢卓
曾晓渝
-
机构
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南开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642,共1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2CYY048)资助。
-
文摘
文章以“头”“发”为例,运用地理语言学的方法,探讨了壮语核心词的接触变异。一方面确定了这两个词项不同词形的词源性质及层次替换关系;另一方面,根据地理分布形态及历史文化信息深入分析了壮汉语言接触的途径和历史,并提出了语言接触研究的“区域性原则”。通过核心词个案,可以管窥壮汉语言接触发生在各个方面、各个时代,这体现了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
-
关键词
壮语
核心词
语言接触
“头”
“发”
-
Keywords
Zhuang language
core words
language contact
head
hair
-
分类号
H218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认知体验视阈下“头”的多义性研究
- 2
-
-
作者
朱祉豫
顾倩
-
机构
英国利兹大学教育学院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5-59,共5页
-
基金
贵州大学人文社科项目“基于构式化视角的汉语外来类词缀研究”(GDYB2021007)。
-
文摘
体验观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它倡导意义分析的主客观互动思路,反对意义的纯客观描写立场,立足于意义源于客观体验和主观认知加工的互动假设。“头”的语义引申既有概念隐喻,亦有概念转喻以及隐转互动的协同驱使。多义词“头”的认知体观有力地明证了语义引申的认知理据,因此在二语或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相关习得中主张以意义为驱动的教学策略。
-
关键词
体验观
“头”的多义性
概念化
-
Keywords
experiential view
the polysemous extension of Chinese“tou”
conceptualization
-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头”的语法化考察
被引量:37
- 3
-
-
作者
高航
严辰松
-
机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1,共5页
-
文摘
作为一种解释语言现象的框架,语法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语法化研究可以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进行。对现代汉语中的“头”进行共时的语法化分析表明,在“头”的意义的转化和虚化过程中,隐喻与转喻起着关键作用。此外,作为名词化标记的词缀,“头”的语法意义与其最初的实在意义仍然存在联系,其实在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分布有制约作用。这体现了语法化过程中的滞留原则。
-
关键词
语法化
认知语言学
“头”
隐喻
转喻
-
Keywords
grammaticalizati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tou
metaphor
metonymy
-
分类号
H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文本探究,从“头”开始——记一堂课文标题探究课
- 4
-
-
作者
童志斌
-
机构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6-36,共1页
-
-
关键词
课文标题
探究课
“头”
《智取生辰纲》
文本
《失街亭》
学习任务
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
研读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现代汉语名词末尾“头”和“子”的比较
- 5
-
-
作者
太扎姆
-
机构
四川省康定民族师专藏语文系
-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10期36-38,共3页
-
文摘
现代汉语名词末尾的“头”和“子”常被看作是后缀,常作轻声处理,这样的提法太过粗疏和笼统。其实,“头”和“子”是否读轻声,与它们的语法化历程关系密切。本文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为例,试图通过比较“头”“子”的异同,探讨二者语法化的进程,找到读轻声的规律。
-
关键词
“头”
“子”
词缀
轻读
语法化
-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汉语“头”的隐喻认知系统考察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王坤
-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4期70-71,共2页
-
文摘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隐喻对"头"的语义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头"的本义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向具体域、空间域、时间域、抽象域的投射,对"头"类词语进行了转喻分析,综合描述了"头"类词语的词义演变方式。
-
关键词
“头”
隐喻
转喻
-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认知角度浅析“头”的一词多义现象
被引量:1
- 7
-
-
作者
王梅洁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12期76-77,共2页
-
文摘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传统的语言学大多从词汇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汉语常见词“头”的一词多义现象。
-
关键词
一词多义
“头”
认知语言学
-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汉语方言中与数量词组合的词缀“头”
被引量:6
- 8
-
-
作者
王健
-
机构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社科系
-
出处
《汉语学报》
2006年第3期43-50,共8页
-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2004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江淮方言研究>(项目编号04sjd740001)的资助。
-
文摘
汉语有些方言词缀“头”可以和数量词组合,作后缀(“头_1”);作前缀(“头_2”);作中缀(“头_3”)。“头_1”和“头_2”主要分布在吴语、徽语和江淮方言区,这可能是徽语、江淮方言中有古吴语底层的一个证据。
-
关键词
数量词
词缀
头
-
Keywords
numeral-classifier
affix
tou(头)
-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深化“三严三实”需要抓四“头”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李勇
-
机构
[
-
出处
《政工学刊》
2015年第11期15-16,共2页
-
文摘
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活动已进入攻坚阶段。笔者感到,"7+3"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特点更加鲜明、矛盾更加突出、"骨头"更加难啃,要想取得扎实成效,必须再接再厉,重点在四个方面使劲用力。
-
关键词
“头”
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攻坚阶段
整顿活动
专题教育
-
分类号
E221
[军事—军事理论]
-
-
题名扬州方言中的后缀“头”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姚祥琳
-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艺术科技》
2016年第7期407-408,共2页
-
文摘
"头"缀在扬州方言的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使用范围比现代汉语普通话更为广泛。在词法上,扬州方言"头"缀具有标记词性的作用,主要用于标记名词、数量词;此外,还有标记形容词的情况。在语法功能上,扬州方言中的后缀"头"主要有构词和构形两方面的作用。当用于名词性词根后面时,后缀"头"主要发挥的是构形的作用;当用于非名词词根后,主要发挥的是构词的作用。
-
关键词
扬州方言
词缀
“头”
词法功能
语法作用
-
分类号
H172.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词汇扩散理论的角度看合肥方言“头”的两种读音
- 11
-
-
作者
陈浩
-
机构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蚌埠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2-54,共3页
-
文摘
通过王士元先生的词汇扩散理论对合肥方言中"头"的两种读音以及这两种读音在日常用语中的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并得出在合肥方言中,"头"的读音是由[d_u0]向[th_u5]突变的,但是这种改变具体到词汇层面表现为渐变性。
-
关键词
词汇扩散理论
合肥方言
“头”字读音
-
Keywords
the lexical diffusion theory
Hefei dialect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头"
-
分类号
H172.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头”说起(3)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陈国华
-
出处
《英语学习》
2011年第4期75-76,共2页
-
文摘
在各种身体器官中,头最为重要,它不仅载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脑子.而且汇集了全部五种感官。头的重要性在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论哪种语言.其表示‘头’的词或涉及。头’的表达式都比表示其他器官的词或涉及其他器官的表达式多。在汉语和英语表示‘头’的词当中,头和head最重要.因为它们最常用。
-
关键词
“头”
身体器官
中枢神经系统
HEAD
表达式
语言
汉语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高淳方言的名词后缀“子”和“头”
- 13
-
-
作者
黄爱芳
-
机构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第4期58-60,共3页
-
文摘
高淳方言是吴方言宣州片中的一个方言分支。本文讨论该方言中名词后缀"子""头"的变音情况、构词方式、意义及功能。由于受前音节调值等因素的影响,"子""头"变音调值类型多样,且有一定的类推作用。通过替换语素、增音、替换儿化、修辞等方式进行词缀构词,后缀"子""头"分别具有表义、区分词类、代替儿化等功能。
-
关键词
高淳方言
“子”
“头”
变音
功能
-
分类号
H17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量词“头”用法的跨方言分布及其源流研究
- 14
-
-
作者
伍莹
-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0-84,共5页
-
基金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湖南省汉语方言形状量词研究”(项目编号:XSP22YBZ026)。
-
文摘
汉语方言中,量词“头”用法十分复杂,它可以称量动物、人、植物等有生物,也可以称量无生物和抽象物,甚至在有些方言中发展成了通用量词。称量动物的“头”在跨方言分布中形成了不同的方言类型,并呈现出具有蕴含关系的连续统模式。量词“头”用法的方言共时分布不仅是历史各个时期“头”用法在方言中的继承而且是方言自身不断发展演变的结果。
-
关键词
量词“头”
用法
方言
源流
-
Keywords
the classifier Tou(头)
dialects
usages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H0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语言类型学视域下“头”的义项分析
- 15
-
-
作者
丁雅雯
-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4期92-94,242,共4页
-
文摘
在语言类型学视域下,文章选取三个语系的五种语言作为样本语言,分析发现“头”在基本义人体器官“头”的基础上,从不同语言分化出顶端/末梢;事情的开始/终点;物体的残余部分;头领/为首的人;报刊标题;音符的头;头发;指代某种人;与定语连用(具有某种品格/性格);才智/能力;头状物;量词;名词/方位词词缀;接近/附近/周围等14类转义。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与转喻不仅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重要的概念工具与认知过程,即多义词中转义的产生多是隐喻或转喻的结果。因此,“头”的转义可以从隐喻和转喻两个方面分析,并得出其隐喻义包含头领;概念化抽象的一端;事情的开始或终点;物品的残余部分。其转喻义包含转指部分;转指整体抽象功能;性状特征。同时,文章通过对以上隐喻义与转喻义相应的演化路径进行分析,进一步阐释语言类型学对增强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效果的意义。
-
关键词
“头”
义项分析
语言类型学
国际中文教育
-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满分作文,从“头”开始
- 16
-
-
作者
张建光
-
机构
河南省郸城县第二高级中学
-
出处
《教师》
2010年第10期74-74,共1页
-
文摘
每个考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获得满分,但要把这个愿望变为现实,就不能不重视作文的开头。古人言:“起要美丽,有如凤头。”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好,写得漂亮,让人愿看、要看、想看下去。好的开头,有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
-
关键词
满分作文
“头”
“凤头”
一见钟情
开头
文章
考生
-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从“头”说起(上)
- 17
-
-
作者
陈国华
-
出处
《英语学习》
2011年第2期74-75,共2页
-
文摘
汉语表示‘头’主要有三个词,即首、头、脑袋。英语对应词除了大家都知道的head外,主要是capital‘首都’和poll tax‘人头税’的poll。
-
关键词
“头”
CAPITAL
HEAD
对应词
人头税
汉语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让语文高效课堂从“头”开始
- 18
-
-
作者
郭静
-
机构
江苏省沛县鹿楼镇冯集小学
-
出处
《教师》
2012年第1期78-79,共2页
-
文摘
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让课堂高效呢?我想一切还是要从"头"开始,这里的"头"就是课题。课题,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提炼。它,是文章的眼睛,让文章焕发出动人夺目的光彩,让文章更有精、气、神;它,是文章的一扇窗户,打开它就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头”
文章内容
语文
课题
教师
-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从“头”说起(4)
- 19
-
-
作者
陈国华
-
出处
《英语学习》
2011年第5期75-76,共2页
-
文摘
人有头,动物也有头。人的头在身体的顶端.动物的头在身体的前端.因此头和head不仅可以喻指一个耸立物体的顶端,还可以喻指一个长形物体的前端。
-
关键词
“头”
HEAD
动物
物体
身体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头”说起(5)
- 20
-
-
作者
陈国华
-
出处
《英语学习》
2011年第6期77-78,共2页
-
文摘
由于头是圆形的,汉语常用头喻指圆形的突出物或事物的圆形顶端。这首先反映在某些表示身体器官的词上,包括鼻头、乳头、喉头、肩头、眉头、额头。这些词的构成挺有意思,因为它体现了说汉语的人对这些事物的独特认知。
-
关键词
“头”
身体器官
圆形
事物
汉语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