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保护红线区监管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伟 孟祥亮 +2 位作者 刘金花 马银 史同广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3-172,共10页
科学监管评价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环境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对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天-空-地"一体化获取多源数据,结合GIS和RS空间分析,从生态系统格局和质量、人类活动、环... 科学监管评价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环境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对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天-空-地"一体化获取多源数据,结合GIS和RS空间分析,从生态系统格局和质量、人类活动、环境限制4个方面选取25个指标,构建了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区监管评价体系,并以泰山生态保护红线区为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系统质量、人类活动状况3个分指数得分及生态环境综合得分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就综合得分而言,2000-2005年、2005-2010年得分降幅分别为18. 73%和5. 24%,2010年得分最低(41. 97分),而2010-2015年得分增幅为81. 63%,2015年得分为76. 23分,生态环境综合得分评价等级由Ⅱ级升为Ⅰ级。其中城乡居民和工矿用地面积占比、生态系统破碎度和分离度、植被生物量是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关键指标,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研究区边界处人类活动的监管,并注重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植被生长状态的保护。该监管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监管评价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地”一体化 生态保护红线 生物多样性维护 监管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性”协同的“天-空-地-网”一体化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构建
2
作者 张文才 赵晶 +5 位作者 陈文广 张茹倩 谢恩怡 孔祥斌 段增强 任莉锁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21,共10页
耕地质量监测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传统监测方法存在数据获取效率低、覆盖范围有限、时效性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对耕地资源精细化、动态化管理的需求。该文系统梳理了耕地质量的概念内涵,提出以连续性、抗逆... 耕地质量监测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传统监测方法存在数据获取效率低、覆盖范围有限、时效性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对耕地资源精细化、动态化管理的需求。该文系统梳理了耕地质量的概念内涵,提出以连续性、抗逆性、高产性、稳产性、生态性为核心的“五性”监测理论框架,并构建了多维度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原位传感器、移动监测车与数据传输网络等多平台优势,设计了“天-空-地-网”一体化监测技术路径,形成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监测方案;同时,围绕数据集成与智能化应用目标,构建了耕地质量智慧监测预警平台技术架构,为提升耕地质量监测的全面性、精确性与时效性奠定了坚实基础。该体系可为国家、区域、地块和点位等多层级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并具备在高频、中频、低频等不同时间尺度下开展监测的能力。该文为实现耕地资源的精准保护与高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监测 “天--地-”一体化 多源数据融合 智能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在“三北”工程林草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3
作者 郝嘉伟 《森林防火》 2025年第4期121-126,共6页
针对“三北”工程区地域广袤、地貌复杂及传统人工核查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的林草资源动态管理方法。通过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与地面传感网络,建立多源数据协同的三维监测体系,实现造林质量精准评... 针对“三北”工程区地域广袤、地貌复杂及传统人工核查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的林草资源动态管理方法。通过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与地面传感网络,建立多源数据协同的三维监测体系,实现造林质量精准评估、生态修复动态追踪及灾害风险实时预警。研究表明:该技术可将外业调查效率提升3倍以上,作业安全风险降低50%,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林草长势智能预测与资源空间建模。此外,研究提出建立标准化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技术从试点向全域覆盖,为林草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一体化监测 “三北”工程 林草资源管理 智能化 灾害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地一体化移动边缘计算系统的部署优化和计算卸载 被引量:6
4
作者 郑鸿强 张建山 陈星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9,共11页
空-天-地一体化的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架构,能够有效提高地面终端的网络服务质量,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文中研究了一种空-天-地一体化的移动边缘计算系统,其中多台无人机为地面设备提供低延迟的边缘计算服务,近地轨道卫星为地面设... 空-天-地一体化的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架构,能够有效提高地面终端的网络服务质量,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文中研究了一种空-天-地一体化的移动边缘计算系统,其中多台无人机为地面设备提供低延迟的边缘计算服务,近地轨道卫星为地面设备提供无处不在的云计算服务。由于无人机的部署位置和计算任务的卸载方案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对无人机的部署位置、地面设备与无人机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计算任务的卸载比例进行联合优化,实现系统内系统平均任务响应时延最小化。并且,由于形式化定义的联合优化问题是一个混合非线性规划问题,因此设计了一种双层优化算法,在该算法的上层,提出了一种结合了遗传算法算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来优化无人机的部署位置,并在算法的下层采用贪心算法来实现对计算任务卸载方案的优化。大量的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其他基准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有效降低系统的任务平均响应时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一体化网络 移动边缘计算 无人机部署 计算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视摄影测量的天-空-地协同实景三维构建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朱家松 张伟晔 +4 位作者 于文率 陈焕圳 李剑明 李明明 冯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4-31,共8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景三维模型已成为城市数字空间的数据基础。新兴无人机摄影测量方法通常以粗略模型为依据,通过多次飞行完成建模,存在效率低下和计算资源浪费问题。本文以优视摄影测量方法为技术基础,提出了天-空-地协同实景三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景三维模型已成为城市数字空间的数据基础。新兴无人机摄影测量方法通常以粗略模型为依据,通过多次飞行完成建模,存在效率低下和计算资源浪费问题。本文以优视摄影测量方法为技术基础,提出了天-空-地协同实景三维构建方法:使用卫星影像重建生成概略模型,并优化生成无人机实景三维数据采集方案,同时结合地面补拍,实现精细化实景三维数据采集及建模。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的倾斜摄影测量方法,协同实景三维构建方法能够在保证相对高效率和便利性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的精细化实景三维模型生产和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协同式 优视摄影测量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 实景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湖流域空-天-地立体监测系统结合VIC模型径流模拟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琳 文雄飞 +3 位作者 谭德宝 王莹 刘希胜 王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6-132,共7页
盐湖流域属于无资料地区且基础资料稀缺,使用传统方法开展水文模拟存在困难。为了研究盐湖流域生态环境、水文气象等变化,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船等技术,建立盐湖流域空-天-地立体监测系统,构建盐湖水位-面积-容积关系曲线,并通过月... 盐湖流域属于无资料地区且基础资料稀缺,使用传统方法开展水文模拟存在困难。为了研究盐湖流域生态环境、水文气象等变化,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船等技术,建立盐湖流域空-天-地立体监测系统,构建盐湖水位-面积-容积关系曲线,并通过月尺度遥感数据解译了盐湖月尺度湖泊面积,推算了盐湖蓄变量和盐湖入湖月尺度径流量。通过收集并整理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CMFD和MODIS LAI叶面积指数等数据,构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VIC模型,开展盐湖流域湖泊径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盐湖流域径流模拟纳什系数NSE和相对误差分别为0.87和11.81%,表现出实际径流的丰枯变化情况。盐湖流域空-天-地立体监测系统结合VIC模型能够模拟盐湖流域的月尺度径流变化过程,对无资料区域河湖水文模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流域 --地立体监测 VIC模型 径流模拟 遥感解译 水文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构建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燕 金雯 顾建祥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4,184,共5页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超大城市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迫切需要构建基于地理实体的、既能精准映射物理世界又能融合城市实时运行信息的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本文结合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与城...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超大城市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迫切需要构建基于地理实体的、既能精准映射物理世界又能融合城市实时运行信息的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本文结合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分析了传统测绘技术在空间地理信息采集、信息融合和应用的技术瓶颈与难点,并从全空间地理信息快速获取、多源信息精准融合和多场景智能应用3个方面提出了上海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构建的途径,形成了超大城市数字化转型地理信息数据成果与服务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间地理数字底座 --地协同 智能提取 全时信息智能融合 地理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星-空-地遥感数据地面应用系统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肖政浩 汪大明 +3 位作者 温静 方洪宾 胡玉新 许宁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遥感地面系统主要实现遥感数据的接收、处理、管理和分发功能。为了研发面向地质调查的、能够处理多源海量高光谱数据的、星-空-地一体化地质勘查遥感系统,对国内外已有的小卫星、航空、地面岩芯等遥感地面系统的特点、组成和发展方向... 遥感地面系统主要实现遥感数据的接收、处理、管理和分发功能。为了研发面向地质调查的、能够处理多源海量高光谱数据的、星-空-地一体化地质勘查遥感系统,对国内外已有的小卫星、航空、地面岩芯等遥感地面系统的特点、组成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调研结果可为地质勘查遥感系统的研发提供技术基础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应用系统 --地一体化 多源高光谱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无人化智慧农场农田边界识别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罗锡文 谷秀艳 +5 位作者 胡炼 赵润茂 岳孟东 何杰 黄培奎 汪沛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共18页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无人化智慧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无人化智慧农场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精准高效作业质量依赖于农田边界识别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系统梳理了农田边界识别的技术体系与应用场景,重点分...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无人化智慧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无人化智慧农场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精准高效作业质量依赖于农田边界识别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系统梳理了农田边界识别的技术体系与应用场景,重点分析了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和地面感知3类数据获取方式和识别算法研究现状。卫星遥感的优势在于其广域周期性的监测能力可支撑大范围农田变化分析,但空间分辨率有限;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与地面传感器深度融合(如LiDAR点云与RGB图像配准)可实现厘米级边界分割,为复杂农田场景提供高精度数据支撑,但视野范围有限。传统图像处理算法(阈值分割、边缘检测等)在规则农田中具有实时性优势,但难以应对异物同谱、静态要素遮挡等场景;基于深度学习的U-Net、DeepLab系列模型通过多尺度特征融合与注意力机制优化可显著提升对不规则边界的识别鲁棒性。这些技术都已应用于农业数字化地图构建和农机路径规划,但仍面临多源数据时空对齐精度不足导致融合效率低,轻量化模型在边缘计算设备上的推理速度难以满足实时作业需求,农田边界变动实时监测难等问题。未来应聚焦多模态时空特征融合、边缘推理导向的模型轻量化技术,以及空-天-地协同支撑下的数字农田地图自主更新技术,为实现农田边界的高精度、高响应和高动态识别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场 --地 边界识别 种植区域 田埂 机耕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前CPI多维数据的天基雷达信号处理算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海涛 朱根才 +3 位作者 贲德 潘明海 徐涛 张小飞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5-669,共5页
为了消除单站天基雷达非稳态杂波图景的影响,讨论一种利用先前CPI(Coherent Processing Interval)多维数据(data cube)计算杂波协方差矩阵的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方法。首先根据先前CPI多维数据和先验知识,采用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得到... 为了消除单站天基雷达非稳态杂波图景的影响,讨论一种利用先前CPI(Coherent Processing Interval)多维数据(data cube)计算杂波协方差矩阵的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方法。首先根据先前CPI多维数据和先验知识,采用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得到杂波反射特性地图。然后结合该地图和先验知识,计算当前CPI的杂波协方差矩阵。为了增强算法健壮性,针对杂波内部运动等微小或未知误差,用EM(Expectation-Maximization)算法估计修正矩阵。实验结果显示,在天基雷达杂波环境中,该知识辅助EM STAP算法与理想STAP算法的性能接近,且远优于传统的SWP(Sliding Window Processing)STAP算法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雷达 -时自适应处理 相干处理间隔 先验知识 E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色载入技术的天基雷达信号处理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海涛 朱根才 +2 位作者 贲德 潘明海 于文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1-654,共4页
为了消除天基监视雷达非稳态杂波图景的影响,文中讨论一种利用有色载入(Colored-loading,CL)技术计算杂波协方差矩阵的空-时自适应处理(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STAP)方法。首先根据先前相干处理间隔(Coherent process interval... 为了消除天基监视雷达非稳态杂波图景的影响,文中讨论一种利用有色载入(Colored-loading,CL)技术计算杂波协方差矩阵的空-时自适应处理(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STAP)方法。首先根据先前相干处理间隔(Coherent process interval,CPI)立体数据和先验知识,对杂波区域分块定位。并根据最大似然估计准则,估计各杂波块回波强度。对杂波回波强度进行归一化,并在多个CPI上取平均,得到杂波反射特性地图。结合该地图和先验知识,计算当前CPI的杂波协方差修正矩阵,将该修正矩阵有色载入当前CPI的杂波协方差矩阵,并对有色载入后的协方差矩阵进行主要特征值分析和重构。仿真结果表明,在天基雷达杂波环境中,该知识辅助CLSTAP算法远优于传统的滑窗处理(Sliding window processing,SWP)STAP算法性能,且与理想STAP算法的性能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雷达 -时自适应处理 有色载入 先验知识 相干处理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图景的天基监视雷达地杂波仿真
12
作者 王海涛 朱根才 +2 位作者 贲德 潘明海 于文震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6-530,共5页
为了评估空-时自适应处理算法应用于天基雷达系统的效果,需要对地杂波图景进行高逼真度的仿真.首先根据特定地区的地表覆盖物数据、地形数据和雷达工作参数构建该地区的地表反射特性瞬态图景.然后根据距离重叠、地球自转效应和天基雷达... 为了评估空-时自适应处理算法应用于天基雷达系统的效果,需要对地杂波图景进行高逼真度的仿真.首先根据特定地区的地表覆盖物数据、地形数据和雷达工作参数构建该地区的地表反射特性瞬态图景.然后根据距离重叠、地球自转效应和天基雷达的阵列模式,用反射特性图景计算杂波协方差矩阵最优值和估计值.最后根据Billingsley提出的谱模型,仿真杂波内部运动效应.仿真结果表明,所得的地表反射特性在统计意义上与实际地表反射特性差距小于5 dB,所得天基雷达杂波环境对空-时自适应算法效果影响可作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雷达 -时自适应处理 地杂波 杂波内部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与物联网融合技术在黄淮麦区病虫害精准预警
13
作者 郑建英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7期37-38,共2页
为提高小麦病虫害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保障粮食安全,该文探索了基于遥感与物联网融合的小麦病虫害精准监测预警技术,采用文献与数据分析法,创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结合遥感与物联网融合技术,开展监测预警步骤探究,... 为提高小麦病虫害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保障粮食安全,该文探索了基于遥感与物联网融合的小麦病虫害精准监测预警技术,采用文献与数据分析法,创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结合遥感与物联网融合技术,开展监测预警步骤探究,并通过对照试验验证技术体系成效。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预警准确率达85%,防治成本降低40%,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品质,增加了经济效益,可为小麦主产区病虫害智能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融合 智能预警 --地监测 黄淮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方法、挑战、不足与展望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鑫 李晓兵 +3 位作者 张辰昊 党东良 王凯 娄安如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31,共12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素,农牧交错区耕地-草地界面变化对草地生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从空间尺度、研究层次、研究方法和应用决策4个角度对农牧交错区草... 土地利用变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素,农牧交错区耕地-草地界面变化对草地生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从空间尺度、研究层次、研究方法和应用决策4个角度对农牧交错区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然后分析了当前农牧交错区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最后就目前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当前农牧交错区“耕地-草地界面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十分薄弱,研究层次有待扩展、跨尺度集成研究亟须加强。未来应当融入空天地一体化的遥感监测技术,系统推进农牧交错区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在全面理解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探索耕地粮食生产和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赢方案,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农牧交错区 耕地-草地界面 一体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协同的无人机编队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甘良棋 董超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62-668,共7页
无人机的应用在各方面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特别是应用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中,其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战场中单架次无人机作战能力非常有限,只能完成单一任务且效率较低。多无人机编队协同,可以充分发挥无人机编队的优势,实现更广泛的任... 无人机的应用在各方面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特别是应用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中,其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战场中单架次无人机作战能力非常有限,只能完成单一任务且效率较低。多无人机编队协同,可以充分发挥无人机编队的优势,实现更广泛的任务覆盖、更高效的任务执行能力。首先分析了多智能体组网、无人机编队协同动态组网的应用背景和应用场景,提出了“空-天-低空-陆地”联合通信的域,可以实现不同空间层次之间的信息数据传输,达到战场统一指挥和协同作战,提高作战效率;然后,分析之后建立了单个无人机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单个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器,且通过仿真得出翻滚角、俯仰角和偏航角响应时间分别为0.5 s,0.3 s和2.5 s;之后,基于AirSim插件、Matlab/Simulink、Python等工具设计了无人机编队协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任务场景仿真、各无人机飞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最后,为了解决各个无人机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决策等问题,设计了协同通信控制模块,并且给出了具体的硬件原理、数据交互的通信协议等,通过仿真和实验完成了无人机编队协同控制系统,为现代战争中趋于无人作战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人机编队协同 多智能体 联合通信的域 ---陆地 协同通信控制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综合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应用——以北京2022冬奥会延庆赛区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晓雪 焦润成 +6 位作者 曹颖 南赟 王晟宇 郭学飞 赵丹凝 闫驰 倪璇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6,共9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工程建设成为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之一。天-空-地一体化综合遥感监测技术能够实现不同尺度、不同规模的立体监测,为重大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隐患提供丰富的监测手段。在阐述天-空-地一体化综合遥感监测技术的基础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工程建设成为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之一。天-空-地一体化综合遥感监测技术能够实现不同尺度、不同规模的立体监测,为重大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隐患提供丰富的监测手段。在阐述天-空-地一体化综合遥感监测技术的基础上,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为例,针对赛区发育的多类型、多灾种的地质灾害隐患,综合利用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和地基干涉雷达测量对赛区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动态监测,查明了泥石流沟内物源变化特征以及工程边坡、雪道的变形区域和时序变形特征,总结了重大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综合遥感监测方法,并提出多手段、多平台、多灾种、全流程的灾害监测应用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遥感监测 冬奥会延庆赛区 --地一体化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浦市松材线虫病害主要监测方法概述
17
作者 潘锋 《南方农业》 2024年第7期277-280,共4页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发的林木毁灭性病害,目前无有效根治手段。因此,通过加强对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对防止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松材线虫病监测,系统阐述了监测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方法,分析了松材线虫病的病原、发...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发的林木毁灭性病害,目前无有效根治手段。因此,通过加强对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对防止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松材线虫病监测,系统阐述了监测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方法,分析了松材线虫病的病原、发病特征、传播途径,总结了“地-天-空”全方位监测体系的构建方法及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的监测和防治方法,并以广西桂林市荔浦市为研究区域进行了案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地--”监测 广西荔浦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勇 王珣 +3 位作者 高柏松 伏坤 袁焦 余博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2,共7页
我国西南山区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具有地质灾害范围大、规模广、频率高、突发性强等特点,而山区铁路建设不可避免地需经过这些区域,因此,山区铁路防灾监测一直备受关注。2019年8月14日,受连日强降雨影响,成昆铁路K310+668~K311+232区... 我国西南山区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具有地质灾害范围大、规模广、频率高、突发性强等特点,而山区铁路建设不可避免地需经过这些区域,因此,山区铁路防灾监测一直备受关注。2019年8月14日,受连日强降雨影响,成昆铁路K310+668~K311+232区段发生高位山体崩塌灾害,导致铁路断道3个多月。为保障抢险施工期人员安全及临通期列车运营安全,采用“空-天-地”多传感协同的应急监测手段对该病害段开展立体化监测,结合灾害地质特征、致灾机理建立考虑降雨强度的双控位移预警指标,并辅以智能视频识别监测技术对异物侵限进行实时监测。应急监测周期历时近8个月,系统未出现误报、漏报。应用结果表明:“空-天-地”多传感协同的监测技术相较传统监测手段,通过采用“点面结合,立体化防护”的方式针对灾害点开展全方位实时监测,其预警可靠性及稳定性得到良好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地质灾害 --地 监测系统 应急抢险 多传感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可西里湖泊群立体监测技术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谭德宝 吴佳琪 文雄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248,共6页
高原地区的湖泊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恶劣,常位于人烟稀少的无人区,实地获取湖泊的基础数据十分困难。为了解决高原地区湖泊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的监测、评价、研究等方面比较滞后的问题,以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盐湖流域为研究区域,... 高原地区的湖泊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恶劣,常位于人烟稀少的无人区,实地获取湖泊的基础数据十分困难。为了解决高原地区湖泊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的监测、评价、研究等方面比较滞后的问题,以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盐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空-天-地-水一体化立体监测集成系统,获取盐湖湖泊全方位的基础数据,并对可可西里盐湖的面积、水位、容积及湖泊潜在溢出路径等进行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盐湖湖泊面积从2015年1月的147.41 km^2增长至2018年12月的196.27 km^2,4 a期间增长面积达48.86 km^2,增长率达24.9%;湖泊容积由19.116亿m^3增长至33.878亿m^3,4 a期间增长容积达14.762亿m^3,增长率达43.6%。通过建立基于高原湖泊的空-天-地-水一体化立体监测系统,获取高精度的高原地区湖泊的基础数据,能为可可西里盐湖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一体化监测 高原湖泊 盐湖 可可西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德钦日因卡滑坡孕灾背景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8
20
作者 闫茂华 魏云杰 +4 位作者 李亚民 刘明学 王文沛 王俊豪 曹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71-1980,共10页
云南德钦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位横断山纵谷地带,多数村镇海拔在3000 m以上,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易发,属于“三区三州”内典型的高海拔贫困区。通过在该区域内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查明了高... 云南德钦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位横断山纵谷地带,多数村镇海拔在3000 m以上,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易发,属于“三区三州”内典型的高海拔贫困区。通过在该区域内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查明了高海拔贫困山区的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和成灾机理。以日因卡滑坡为例,采用“空-天-地”一体化技术,结合滑坡研究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现场调查分析滑坡潜在失稳机理与滑坡运动特征,围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防治等体系开展工作,得到几点认识:①滑坡失稳与地表降水、冰雪融水、冻融循环作用及切坡建房等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②根据滑坡变形特征,概化其孕灾失稳过程,即前缘局部滑动阶段→蠕滑-拉裂阶段→整体滑动阶段→铲刮覆盖阶段;③基于分析澜沧江流域滑坡灾害的发育特征,总结了此类滑坡的成灾模式,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三区三州”高海拔贫困区内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为贫困区科学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切实保障了贫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一体化 滑坡 灾害分布特征 成灾机理 脱贫攻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