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森林防灭火“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
1
作者 原小刚 《新疆林业》 2024年第2期4-7,共4页
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森林草原防灭火一体化体系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将综合运用“天空地”一体化各种监测手段,包括天空和地面的监测,以提高对森林火情的主动掌握能... 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森林草原防灭火一体化体系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将综合运用“天空地”一体化各种监测手段,包括天空和地面的监测,以提高对森林火情的主动掌握能力。此外,还将加大重点设施建设力度,包括森林火险防范、火源管控以及火情监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体系建设 草原保护 森林火险 森林草原 发展规划纲要 建设力度 一体化 新疆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建设与应用——以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2
作者 张烁 杨翼辰 +6 位作者 袁小芳 孙伟刚 吴婷 包魏 胡泊 韩宇展 刘少创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73-82,共10页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北极端干旱区,是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湿地-荒漠复合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栖息地。为提升保护区规划与科研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本研究构建了融合光学遥感、无人机遥感和地面观测技术的“天空地”一体...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北极端干旱区,是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湿地-荒漠复合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栖息地。为提升保护区规划与科研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本研究构建了融合光学遥感、无人机遥感和地面观测技术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保护区多尺度、多维度的动态监测,并通过地理信息平台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与分析。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体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为客观表征保护区环境本底、制定高效应急预案、科学规划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倾斜摄影测量 卫星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研究
3
作者 朱南华诺娃 游代安 +4 位作者 徐宁宁 张静 滕佳华 张建辉 王霓妮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3,共7页
《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是监测网络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分析生态环境领域遥感监测... 《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是监测网络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分析生态环境领域遥感监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标美丽中国建设的“三步走”目标,提出“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架构,即通过“叠加、融合、大数据分析、智能化”4个层次和“多空间尺度、多时间周期、多要素综合、多源数据融合”4个维度,构建“全覆盖遥感指标、全链条遥感数据、新质生产力技术方法、数字赋能评价、系统化标准规范、智能化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精准和高效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目标,进一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遥感监测体系 “天空地海”一体化 美丽中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压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的多级无线供电系统设计与一体化绝缘子装置研制
4
作者 张民 张鑫 +3 位作者 刘野然 李勇 何正友 吴宁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4-843,I0115,共11页
感应取电+多中继无线供电为高压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提供了一种不受天气影响且安全稳定的新型供电方式。然而,目前多中继无线供电技术还缺少完整的系统设计和高压环境下的运行验证。为此,该文提出了一套面向35kV电压等级的多中继无线... 感应取电+多中继无线供电为高压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提供了一种不受天气影响且安全稳定的新型供电方式。然而,目前多中继无线供电技术还缺少完整的系统设计和高压环境下的运行验证。为此,该文提出了一套面向35kV电压等级的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方案,并研制了具有无线电能传输功能的一体化绝缘子装置。首先,基于系统电路模型,以实现恒压输出和零相角输入为目标,设计了五线圈-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的补偿电容参数,并给出了功率变换电路设计方案;其次,给出了多中继线圈与环氧树脂绝缘子的一体化封装方案和封装流程,并制作了一套一体化绝缘子装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的恒压特性,并且通过高压实验验证了融合多中继线圈的一体化绝缘子的绝缘性能以及在高压环境下实现无线能量传输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整套设备输出功率达到44.38W,传输效率达84.5%,一体化绝缘子装置满足35kV电压等级绝缘耐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 多中继无线供电 一体化绝缘子 恒压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山区公路弃渣场滑坡风险管控的“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研究
5
作者 吴美 汪斌 +3 位作者 刘惠妹 徐伟恒 王秋华 刘运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50,180,共16页
[目的]从“天—空—地”3个层面上对山区公路弃渣场易滑坡风险区域进行实时监测与科学预警,以期为精准地监测弃渣场的安全状况提供关键数据和技术支撑,进而为弃渣场滑坡风险评估和管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宣曲(宣威—曲... [目的]从“天—空—地”3个层面上对山区公路弃渣场易滑坡风险区域进行实时监测与科学预警,以期为精准地监测弃渣场的安全状况提供关键数据和技术支撑,进而为弃渣场滑坡风险评估和管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宣曲(宣威—曲靖)高速公路(38^(#),41^(#)和45^(#))弃渣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现代监测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实时动态弃渣场滑坡安全预警监测平台。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和地面传感器协同监测方法,对2015—2024年进行多源、多时相弃渣场边坡地物变化特征分析与地表形变演化监测,并结合累计变形和形变速率判据开展滑坡风险的预警判定。[结果]①对比不同时期的卫星影像得出扰动范围内的弃渣场植被已逐渐恢复生长,38^(#),41^(#)和45^(#)弃渣场整体植被覆盖面积相比2018年平均增长了50%。②经计算得出38^(#)和41^(#)弃渣场的实际扰动面积仅超出设计扰动面积的0.04和0.50 hm 2,而45^(#)弃渣场扰动范围保持不变。同时确定弃渣量、扰动面积、最大堆高、坡度和坡比均符合滑坡体稳定要求,表明各弃渣场边坡整体保持稳定状态,发生滑坡风险的可能性较低。③GNSS监测结果显示各监测点总平均变形速率V t<7 mm/d,其中41^(#)JCD3-高程方向累计变形达到最大值1815.4 mm,处于累计变形判据注意级预警的临界区间内,滑坡体形变呈下降趋势,发生滑坡风险的可能性降低。[结论]利用预警判定方法监测出各弃渣场综合为Ⅰ级滑坡预警级别,当位移累计量达到预设阈值时即触发预警系统,验证了“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公路 弃渣场 天空地一体化 滑坡风险 智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性”协同的“天-空-地-网”一体化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构建
6
作者 张文才 赵晶 +5 位作者 陈文广 张茹倩 谢恩怡 孔祥斌 段增强 任莉锁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21,共10页
耕地质量监测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传统监测方法存在数据获取效率低、覆盖范围有限、时效性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对耕地资源精细化、动态化管理的需求。该文系统梳理了耕地质量的概念内涵,提出以连续性、抗逆... 耕地质量监测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传统监测方法存在数据获取效率低、覆盖范围有限、时效性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对耕地资源精细化、动态化管理的需求。该文系统梳理了耕地质量的概念内涵,提出以连续性、抗逆性、高产性、稳产性、生态性为核心的“五性”监测理论框架,并构建了多维度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原位传感器、移动监测车与数据传输网络等多平台优势,设计了“天-空-地-网”一体化监测技术路径,形成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监测方案;同时,围绕数据集成与智能化应用目标,构建了耕地质量智慧监测预警平台技术架构,为提升耕地质量监测的全面性、精确性与时效性奠定了坚实基础。该体系可为国家、区域、地块和点位等多层级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并具备在高频、中频、低频等不同时间尺度下开展监测的能力。该文为实现耕地资源的精准保护与高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监测 “天-空-地-网”一体化 多源数据融合 智能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地一体化断面污染通量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以蓟运河防潮闸断面为例
7
作者 陈华杰 尹文杰 +3 位作者 刘帅 张浩彬 李文君 王雪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48-2855,共8页
为研究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长时序、低成本、高精度的流域尺度面源污染通量估算方法,本研究选取蓟运河防潮闸国控断面为实验断面,综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和无人船(搭载ADCP设备)等多种监测手段实现非接触式断面总氮污染通量估算。具体... 为研究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长时序、低成本、高精度的流域尺度面源污染通量估算方法,本研究选取蓟运河防潮闸国控断面为实验断面,综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和无人船(搭载ADCP设备)等多种监测手段实现非接触式断面总氮污染通量估算。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基于2022年哨兵2号卫星L2A产品数据,利用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及大津法(OTSU)算法提取河流水面宽度信息;基于经典曼宁公式,融合断面数字河道模型、河宽提取结果计算该断面2022年月尺度流量结果;最后结合断面水质自动监测数据估算断面总氮污染通量。结果表明:基于哨兵2号卫星影像提取河宽数据存在1~2个像元误差,与同期高分系列卫星影像提取结果最大误差为-13.5 m,最小误差-5.52 m。该断面2022年月尺度河流流量及总氮污染通量与统计方法计算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基于天空地一体化断面污染通量综合监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作为地面传统监测的有效补充,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有效支撑断面污染通量大范围精准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河道模型 河流流量 总氮污染通量 天空地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地一体化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5
8
作者 闫莉萍 刘晗钊 夏元清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51-1971,共21页
为实现全时全域“泛在连接”,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网络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而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网络下跨域协同系统进行多目标跟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其在军民用领域都极具应用价值。本文详细阐述了天空地一体化网络背景下多目标跟... 为实现全时全域“泛在连接”,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网络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而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网络下跨域协同系统进行多目标跟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其在军民用领域都极具应用价值。本文详细阐述了天空地一体化网络背景下多目标跟踪方法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天空地一体化跨域协同多目标跟踪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其次,从基于视觉的多目标跟踪、基于模型的多目标跟踪和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多目标跟踪三个方面概述了当前的代表性研究方法:在基于视觉的多目标跟踪算法方面,介绍了单摄像头和多摄像头融合的多目标跟踪方法;对于基于模型的多目标跟踪,先介绍了单传感器多目标跟踪方法,以及在多种复杂场景下的改进,然后介绍了多传感器融合方法;在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目标跟踪方面,在对多传感器时空配准方法和有代表性的多模态信息融合方法介绍的基础上,概括了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多目标跟踪算法。最后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无论基于视觉的还是基于模型的多目标跟踪方法都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两种方法的结合值得深入研究;在面临复杂干扰时,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多目标跟踪由于能实现信息的互补,成为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此外,跨域协同系统,由于能利用更多的资源和信息,其多目标跟踪问题研究极具价值,不过其中通信安全问题和多目标跟踪模型轻量化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对从事目标跟踪及空天地一体化协同控制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地一体化 视觉目标跟踪 随机有限集 多模型 多模态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一体化监测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程洋 刘薇 +4 位作者 张娜 李贯杰 刘凯 张成业 李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154,共12页
【背景】干旱半干旱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监测是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前提,对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立足政府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管要求,分析了神东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监测的难点,详细论述了“煤-岩-水-土-气-... 【背景】干旱半干旱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监测是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前提,对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立足政府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管要求,分析了神东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监测的难点,详细论述了“煤-岩-水-土-气-植-碳”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制定了神东生态环境一体化监测要素、主要方法、技术路线,分析了“天-空-塔-地-室”一体化观测的时空协同关系,设计并实现了神东生态环境监测平台,在神东采煤沉陷区进行了生态环境一体化监测实践。【结果和结论】研究表明:(1)提出的“煤-岩-水-土-气-植-碳”要素一体化监测和“天-空-塔-地-室”多观测平台协同的技术体系,统筹考虑了各监管部门的要求和不同观测平台的优势,解决了生态环境多要素耦合协同分析、多部门监测要求协调的问题,满足了多个监管部门对指标覆盖性和监测效率的要求。(2)研发的神东生态环境监测平台集成了多源数据高效组织管理模型、智能决策模型等,解决了多源异构大数据管理与时空协同处理、基于多源监测大数据的生态修复智能决策等问题,助力了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工程与植物日常管护。(3)提出的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一体化监测技术在神东矿区绿色矿山建设中应用,在植物类型与种植密度优化决策、植被长势与土壤墒情研判、修复工程的植株数量与存活率智能监测验收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干旱半干旱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监测治理提供了典型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监测 地下开采 生态环境 多要素一体化 多平台协同 遥感 神东采煤沉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体化编织工艺的智能背心设计及评价
10
作者 周嘉琳 李倩文 +1 位作者 孙超 衣卫京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59,共6页
为提高心电信号采集用智能服装的稳定性,针对传感器与皮肤接触问题,提出一种一体化编织智能背心,将服装与织物电极一体化编织后进行加工。同时,利用织物电极添加电刺激理疗功能,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酸胀和放松肌肉的效果。在智... 为提高心电信号采集用智能服装的稳定性,针对传感器与皮肤接触问题,提出一种一体化编织智能背心,将服装与织物电极一体化编织后进行加工。同时,利用织物电极添加电刺激理疗功能,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酸胀和放松肌肉的效果。在智能背心制作完成后,进行心电信号测试、电刺激理疗测试以及服装压力舒适性评价。结果表明:一体化编织背心明显消除了传统传感器的异物感,提高了服装的舒适性;在心电测试时,穿戴者在静止、慢走和慢跑状态下的心电信号稳定;在电刺激测试时,受试者腰部缓解疲劳效果明显,证明一体化编织工艺适用于生理监测类智能服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服装 智能背心 一体化编织 心电监测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石混凝土抗冲耐磨一体化浇筑施工期温度变化研究
11
作者 南康宁 杨家琦 +4 位作者 李萌 姬广祥 朱煜坤 韩冲 金峰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7,58,共9页
堆石混凝土抗冲耐磨一体化浇筑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但也带来了局部温度较高的问题.为分析堆石混凝土抗冲耐磨一体化浇筑施工期仓内温度变化与分布规律,对东庄水利枢纽堆石混凝土二道坝的坝体温度进行了全程跟踪监测与研究,累计在1... 堆石混凝土抗冲耐磨一体化浇筑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但也带来了局部温度较高的问题.为分析堆石混凝土抗冲耐磨一体化浇筑施工期仓内温度变化与分布规律,对东庄水利枢纽堆石混凝土二道坝的坝体温度进行了全程跟踪监测与研究,累计在18个典型施工仓面内布设了128个温度测点.研究结果表明:抗冲耐磨层代表性测点的峰值温度比坝体堆石混凝土高了约17℃,其差距主要来源于二者水化热温升间的差距;拌合时对常态混凝土采取加冰降温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其入仓温度与峰值温度,进而降低坝体混凝土的开裂风险;抗冲耐磨层温度沿上下游方向和高程方向变化较为显著,在形成稳定温度场前会在表层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应在环境温度骤降等不利情况出现时,及时采取必要温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混凝土 一体化浇筑 抗冲耐磨层 温度监测 加冰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CNT自感应复合纤网插层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增韧-结构监测一体化响应
12
作者 钟之豪 刘帅 +1 位作者 王首浩 戴宏波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37,共9页
为了避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C)在服役过程中由于局部分层损伤造成灾难性整体失效,采用高孔隙率、薄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非织造纤网构筑PET-碳纳米管(CNT)自感应复合纤网插层,再将插层嵌入玻纤增强体层间一体成型,在改善G... 为了避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C)在服役过程中由于局部分层损伤造成灾难性整体失效,采用高孔隙率、薄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非织造纤网构筑PET-碳纳米管(CNT)自感应复合纤网插层,再将插层嵌入玻纤增强体层间一体成型,在改善GFRC层间性能的同时,对其结构健康状态进行原位、实时、在线的无损监测。结果表明:PET-CNT复合纤网改性GFRC的起始断裂韧性和扩展断裂韧性分别提高了86%和48%,有效提升了GFRC的I型层间断裂韧性。另外,在裂纹扩展阶段,PET-CNT复合纤网插层的电阻变化率增益因子高达270%,表现出了极高的层间裂纹监测敏感性。研究结果为提升GFRC力学性能并实现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了一种集成结构增韧-监测功能一体化的新型非织造复合纤网插层,也为提升GFRC全寿命周期稳健性提供了一种结构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纤网 自感应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插层增韧 增韧-监测一体化响应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一体化治理”模式创新与实践
13
作者 粟顺祖 《农家科技》 2025年第19期61-63,共3页
松材线虫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外来入侵生物,被称作“松树的癌症”的病原体。自传入我国以来,其凭借媒介昆虫传播与人为运输等途径迅速扩散,致使大片松林枯死,不仅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还对林业经济及相关产业造成... 松材线虫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外来入侵生物,被称作“松树的癌症”的病原体。自传入我国以来,其凭借媒介昆虫传播与人为运输等途径迅速扩散,致使大片松林枯死,不仅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还对林业经济及相关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基于此,本文以松材线虫病防控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松材线虫病的病原特性、传播机制及其造成的生态、经济危害。针对当前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压力大、经费缺口、管控困难等问题,重点探讨“一体化治理”模式在松材线虫病防治中的创新与实践策略。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无公害技术的综合应用,化学防治与营林措施协同,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及现代化信息技术赋能等手段,构建科学防治体系。研究表明,该模式有效推动广西松材线虫病疫情面积下降,未来具有广阔推广前景,对保障我国林业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一体化治理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一体化政务网络安全监测平台设计与应用
14
作者 白荣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4,73,共6页
为打破网络安全监测孤岛,提高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设计并实现多源一体化政务网络安全监测平台。从采集、加工、应用三个层次,以及数据加工、威胁分析、态势展示、威胁处置、相关管理五项功能进行整体架构,采用“1+N”(1个系统、N个探... 为打破网络安全监测孤岛,提高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设计并实现多源一体化政务网络安全监测平台。从采集、加工、应用三个层次,以及数据加工、威胁分析、态势展示、威胁处置、相关管理五项功能进行整体架构,采用“1+N”(1个系统、N个探针)方式部署,通过采集多源数据、大数据处理、多层次关联分析,形成“会诊”监测意见。给出部分应用实例,验证了平台的合理性。该平台试运行以来,整体符合建设规范、监测准确、集约化效果明显,提升了安全可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电子政务 多源一体化 安全监测 大数据 政务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地一体化技术在尾矿库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小盼 张志学 +3 位作者 宋金蕊 张红霞 赵生辉 李彩虹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现阶段对于尾矿库的监测方法主要运用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尾矿库的表面位移、内部位移、浸润线、降雨量等影响尾矿库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安全监测,当监测数据超过设定阈值时进行预警。针对现有尾矿库监测手段单一、... 现阶段对于尾矿库的监测方法主要运用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尾矿库的表面位移、内部位移、浸润线、降雨量等影响尾矿库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安全监测,当监测数据超过设定阈值时进行预警。针对现有尾矿库监测手段单一、监测类型不全面,不能及时有效预警等问题,建立了基于遥感卫星监测、无人机监测和地面传感器实时监测的天空地一体化尾矿库监测预警方法。通过对天、空、地三端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利用WebGIS技术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当数据超过阈值时能实时通过短信、电子邮件、小程序等方式向尾矿库管理单位、应急指挥单位和监管单位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进行预警发布。结合该方法开发的应用系统在国内某市的150座尾矿库监测预警系统中成功应用,实现了对尾矿库的实时、动态监测预警,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监测预警 天空地一体化 WEB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空天地”一体化的多层次高标准农田遥感监测体系
16
《江西农业》 2024年第24期14-14,共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的高标准农田。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日趋成熟和完善,利用遥感技术对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提供全流程监测,...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的高标准农田。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日趋成熟和完善,利用遥感技术对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提供全流程监测,为农业的规划和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耕地质量 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 遥感监测 保障粮食安全 科技支撑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控一体化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方法 被引量:12
17
作者 戴冬云 骆虎 +2 位作者 殷晓刚 王瑜 喻冬梅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8-193,199,共7页
为实现永磁机构控制与在线监测功能一体化设计,笔者在传统永磁控制器基础上添加线圈电流采集回路、机械特性在线监测回路,实现永磁机构控制、线圈电流信号、机械行程信号采集,并根据控制信号或线圈电流阈值或机械行程阈值启动录波并生... 为实现永磁机构控制与在线监测功能一体化设计,笔者在传统永磁控制器基础上添加线圈电流采集回路、机械特性在线监测回路,实现永磁机构控制、线圈电流信号、机械行程信号采集,并根据控制信号或线圈电流阈值或机械行程阈值启动录波并生成录波文件。通过对测试中几个故障实例录波文件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实例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依据录波文件中控制信号、线圈电流信号、机械行程信号有无及出现时序关系进行初步诊断,以诊断突发性设备故障,并根据录波文件分析故障部位和产生原因;当初步诊断开关设备无突发性设备故障后再依据机械特性行程—时间包络线和线圈电流—时间包络线进一步确定开关设备健康状态,诊断开关设备可能存在的渐变性故障及故障类型等,防止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机构 断路器 一体化 在线监测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城乡一体化进程监测评价方法及应用——以浙江嘉善县为例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宏志 黄欢欢 +1 位作者 徐新良 王靓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3-572,共10页
基于3S技术构建城乡一体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以浙江嘉善县为例开展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嘉善县各乡镇城乡一体化程度综合指数差值不超过1.95倍,发展较均衡;2003~2015年间人口城镇化率上升了20.4%;各乡镇内部道路系统... 基于3S技术构建城乡一体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以浙江嘉善县为例开展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嘉善县各乡镇城乡一体化程度综合指数差值不超过1.95倍,发展较均衡;2003~2015年间人口城镇化率上升了20.4%;各乡镇内部道路系统密度差异由18倍缩小到4.3倍,城乡道路网络系统由单核向多核演变;各乡镇城乡收入差距在2倍之内且呈缩小趋势;城乡居民地空间布局比较均衡,城镇带动周边农村居民点快速发展。该指标体系在客观性和空间表达等方面发展了城乡统筹定量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监测评价 3S技术 嘉善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与水质污染一体化定量监测的初步研究——以江苏省方便流域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姜小三 卜兆宏 +2 位作者 杨林章 夏立忠 潘剑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9-536,共8页
通过对方便流域的水土流失、水质面源污染的研究,介绍了一体化定量监测的研究新思路。采用“3S”技术获得满足数学监测模型因子的数据。首先定量监测准水土流失量,然后利用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全年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和水土流失定量监测... 通过对方便流域的水土流失、水质面源污染的研究,介绍了一体化定量监测的研究新思路。采用“3S”技术获得满足数学监测模型因子的数据。首先定量监测准水土流失量,然后利用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全年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和水土流失定量监测结果的处理,以获得准确的水质面源污染地分布图和流入水库的污染量。水土流失量的监测精度,采用与上下游水文站的测沙数据评价法来确认;而入库养分污染量则采用其采水样分析结果与测径流流量的计算值来确认。2002年,实验区水土流失量的监测精度为93·62%,水质的全磷面源污染量的监测精度为77·79%,初步显示出一体化定量监测具有准确、快速又经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质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 一体化 定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设备物联网一体化智能监测装置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李剑 张劲 +3 位作者 王灿 李旭东 黄达利 薛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81-3887,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变电设备监测装置相互独立、数据无法共享、计算负荷分配不均及不具备故障初步诊断功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变电设备智能监测传感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变电设备物联网一体化智能监测装置设计方案,该装置具有分布式计... 为了解决传统变电设备监测装置相互独立、数据无法共享、计算负荷分配不均及不具备故障初步诊断功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变电设备智能监测传感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变电设备物联网一体化智能监测装置设计方案,该装置具有分布式计算、故障诊断与预警的功能。结果表明,分布式计算能够提高计算效率,减小设备投资浪费,其计算时间与传统并行计算方法相比减少了15.4%,智能电子设备配置费用与传统配置方案相比减少了14.3%;故障诊断与预警能够有效判断故障,并将可能存在故障的设备监测数据上传给中心站,有效避免了电力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设备 物联网 智能监测传感网络 云平台 一体化智能监测装置 分布式计算 故障诊断与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