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天—空—地”协同观测的西宁市南川东路滑坡变形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志超 赵健赟 +4 位作者 温兰冲 高崇越 姜传礼 赵利江 韩国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5,共13页
[目的]明确降雨对西宁市浅层滑坡失稳的影响,为该市降雨型浅层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青海省西宁市南川东路H7滑坡为例,采用“天—空—地”协同观测技术对滑坡体进行观测调查,基于流固耦合原理和非饱和土强度理论进... [目的]明确降雨对西宁市浅层滑坡失稳的影响,为该市降雨型浅层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青海省西宁市南川东路H7滑坡为例,采用“天—空—地”协同观测技术对滑坡体进行观测调查,基于流固耦合原理和非饱和土强度理论进行水力耦合数值模拟,得出降雨作用下斜坡的孔隙水压力、应力、位移演化及塑性区分布,通过强度折减法计算不同降雨时长下斜坡安全系数。[结果]①南川东路H7滑坡整体形态呈长条状,为“牵引—推移”式滑坡,运动模式表现为坡脚失稳牵引、中部变形滑移及顶部失稳推移。②雨水入渗引发斜坡土体饱和度上升、基质吸力消散、有效应力降低、抗剪强度衰弱,导致斜坡的下滑力增大、抗滑力减小,诱使南川东路滑坡稳定性持续下降。③模拟降雨72 h后,在浅层土体内形成接近贯穿的圆弧形塑性滑动面,斜坡的安全系数从1.17降至1.01,处于“暂时稳定—变形”的欠稳定状态。水平位移在坡脚处最大,为6.89 cm;竖向位移在坡体上部最大,为5.98 cm。[结论]①“天—空—地”协同观测技术可有效支撑滑坡灾害的调查与评估,有限元水力耦合数值模拟对降雨型滑坡稳定性研究适用性强、效果较好。②南川东路H7滑坡在高强度持续降雨下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威胁道路、建筑及居民安全,需重视潜在滑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地”协同观测 降雨型浅层滑坡 失稳机制 数值模拟 变形特征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E的空天资源对地观测协同任务规划服务模型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军 钟志农 +1 位作者 胡卫东 陈浩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8-113,共6页
空天协同对地观测是对地观测领域的新趋势。为解决现有空天资源规划调度系统相对独立、协同困难的问题,分析总结了SWE(Sensor Web Enablement)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天资源对地观测协同任务规划服务模型。在此模型中,为实现观测资... 空天协同对地观测是对地观测领域的新趋势。为解决现有空天资源规划调度系统相对独立、协同困难的问题,分析总结了SWE(Sensor Web Enablement)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天资源对地观测协同任务规划服务模型。在此模型中,为实现观测资源共享,建立了空天观测资源传感器描述模型,能够描述典型空天资源的载荷平台、观测机理、定位信息、使用约束和工作特性等信息;为简化观测请求交互流程,基于SOA技术对SWE标准操作进行封装及简化,用户可以在不了解观测平台细节信息的情况下提交观测数据请求。为验证模型有效性,构建了空天资源对地观测协同任务规划实验平台,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可实现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网整合框架 遥感 任务规划 调度 协同 多智能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警机空天协同作战典型样式效能仿真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顾忠征 陈善静 李伟鹏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和空天技术装备的融合发展,预警机空天协同作战已是大势所趋,将大幅提升整体作战效能。以空天一体化作战为核心,以预警机为对象,围绕空天战场环境下预警机协同进攻作战典型样式开展研究;以电子侦察卫星信息支援下预警机协... 随着信息技术和空天技术装备的融合发展,预警机空天协同作战已是大势所趋,将大幅提升整体作战效能。以空天一体化作战为核心,以预警机为对象,围绕空天战场环境下预警机协同进攻作战典型样式开展研究;以电子侦察卫星信息支援下预警机协同作战飞机开展远程打击为背景,引入蚁群优化算法对空天协同作战任务方案和作战效能进行仿真分析,从作战理念、力量建设、作战训练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机 协同 作战 蚁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干扰观测器的空天飞行器轨迹线性化控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春雨 姜长生 朱亮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8,共6页
针对一类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提出了基于模糊干扰观测器(FDO)的轨迹线性化控制(TLC)方法并应用于空天飞行器(ASV)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利用模糊系统具有以任意精度逼近非线性函数的能力设计FDO对未知干扰和不确定进行估计,并通... 针对一类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提出了基于模糊干扰观测器(FDO)的轨迹线性化控制(TLC)方法并应用于空天飞行器(ASV)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利用模糊系统具有以任意精度逼近非线性函数的能力设计FDO对未知干扰和不确定进行估计,并通过鲁棒控制项来提高系统的性能。采用Lyapunov方法本文证明了闭环系统跟踪误差和干扰观测误差一致最终有界。最后利用所提出的控制方案设计了ASV飞行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了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控制系统 轨迹线性化控制 模糊干扰观测 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高速飞行器多传感器协同跟踪任务规划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付强 王刚 +2 位作者 肖金科 郭相科 韦刚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07-2012,共6页
针对空天高速飞行器连续稳定跟踪难题,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multi-agent system,MAS)的多传感器协同跟踪任务规划框架,建立了面向空天高速目标协同跟踪的多传感器协同调度优化模型,并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克隆遗传算法(self-adaptive clonal ... 针对空天高速飞行器连续稳定跟踪难题,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multi-agent system,MAS)的多传感器协同跟踪任务规划框架,建立了面向空天高速目标协同跟踪的多传感器协同调度优化模型,并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克隆遗传算法(self-adaptive clonal genetic algorithm,SCGA)的协同跟踪任务规划算法。仿真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算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对未来空天高速飞行器探测预警系统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技术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飞行器 多传感器 协同跟踪 自适应克隆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空天飞行器轨迹线性化控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亮 姜长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1-495,共5页
研究一种新的空天飞行器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轨迹线性化飞行控制方案。轨迹线性化控制是一种新颖有效的非线性跟踪和解耦控制方法,但空天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存在的建模误差和外界干扰等不确定因素将导致其性能下降甚至失效。为了满足... 研究一种新的空天飞行器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轨迹线性化飞行控制方案。轨迹线性化控制是一种新颖有效的非线性跟踪和解耦控制方法,但空天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存在的建模误差和外界干扰等不确定因素将导致其性能下降甚至失效。为了满足空天飞行器高精度高稳定控制的要求,本文利用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进行估计,其输出用以设计新的补偿控制律,从而使当前轨迹线性化方法的控制性能得到改善。最后利用该方案设计出空天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通过高超声速飞行条件下的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控制 轨迹线性化控制 非线性干扰观测 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基雷达观测空间碎片的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吕洁 吴季 孙波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3年第4期28-33,共6页
文章针对空间碎片观测中尚未得到确切观测数据的危险碎片的观测需求,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和现状,对天基雷达观测的需求和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提出了天基空间碎片观测有三个关键技术需要解决,即如何确定雷达工作体制和平台轨道以提... 文章针对空间碎片观测中尚未得到确切观测数据的危险碎片的观测需求,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和现状,对天基雷达观测的需求和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提出了天基空间碎片观测有三个关键技术需要解决,即如何确定雷达工作体制和平台轨道以提高观测效率,如何有效探测尺度只有几个毫米-几个厘米的细小目标,如何对观测到的空间碎片进行分类和精确定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雷达 问碎片 观测 毫米波雷达 RCS 雷达散射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空天预警的多源异构装备一体化协同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博骁 包钊源 +1 位作者 陆泽健 刘自理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56,共6页
针对空天预警探测对于多源异构装备的一体化协同运用需求,首先开展了多源异构装备体系协同运用总体设计,提出了分布式网络化服务化联合运用架构,可支持集中式、分布式等灵活多样的多源异构传感器协同管控模式;其次,开展了多源异构装备... 针对空天预警探测对于多源异构装备的一体化协同运用需求,首先开展了多源异构装备体系协同运用总体设计,提出了分布式网络化服务化联合运用架构,可支持集中式、分布式等灵活多样的多源异构传感器协同管控模式;其次,开展了多源异构装备协同探测关键技术研究,可针对不同作战任务实现分布式装备自组织组网,利用天地基装备任务分配技术实现多目标多装备动态分配,并开展天地基装备协同引导分析计算,实现基于精度控制的多传感器协同跟踪。协同探测仿真试验结果证明,多源异构装备一体化协同探测技术可面向多方向多目标来袭场景有效提升预警探测系统的目标跟踪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 分布式协同探测 自适应任务分配 地基交接引导 多传感器协同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构建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燕 金雯 顾建祥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4,184,共5页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超大城市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迫切需要构建基于地理实体的、既能精准映射物理世界又能融合城市实时运行信息的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本文结合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与城...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超大城市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迫切需要构建基于地理实体的、既能精准映射物理世界又能融合城市实时运行信息的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本文结合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分析了传统测绘技术在空间地理信息采集、信息融合和应用的技术瓶颈与难点,并从全空间地理信息快速获取、多源信息精准融合和多场景智能应用3个方面提出了上海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构建的途径,形成了超大城市数字化转型地理信息数据成果与服务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间地理数字底座 --地协同 智能提取 全时信息智能融合 地理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视摄影测量的天-空-地协同实景三维构建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家松 张伟晔 +4 位作者 于文率 陈焕圳 李剑明 李明明 冯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4-31,共8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景三维模型已成为城市数字空间的数据基础。新兴无人机摄影测量方法通常以粗略模型为依据,通过多次飞行完成建模,存在效率低下和计算资源浪费问题。本文以优视摄影测量方法为技术基础,提出了天-空-地协同实景三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景三维模型已成为城市数字空间的数据基础。新兴无人机摄影测量方法通常以粗略模型为依据,通过多次飞行完成建模,存在效率低下和计算资源浪费问题。本文以优视摄影测量方法为技术基础,提出了天-空-地协同实景三维构建方法:使用卫星影像重建生成概略模型,并优化生成无人机实景三维数据采集方案,同时结合地面补拍,实现精细化实景三维数据采集及建模。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的倾斜摄影测量方法,协同实景三维构建方法能够在保证相对高效率和便利性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的精细化实景三维模型生产和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协同 优视摄影测量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 实景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日地L1点近地小行星天基观测系统的天地协同观测效能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思亮 喻志桐 +6 位作者 胡馨然 田坤黉 李彬 杜菲 宋政吉 尚海滨 刘志敏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8-386,共9页
小行星天基监测预警是未来行星的防御重要发展方向。开展天地协同观测可充分发挥天基、地基望远镜优势,提高系统整体的小行星天基监测预警观测效能。构建了近地小行星观测模型,分析设计了日地L1点轨道的天基观测系统方案并提出了效能评... 小行星天基监测预警是未来行星的防御重要发展方向。开展天地协同观测可充分发挥天基、地基望远镜优势,提高系统整体的小行星天基监测预警观测效能。构建了近地小行星观测模型,分析设计了日地L1点轨道的天基观测系统方案并提出了效能评估方法,基于危地小行星数据库仿真了日地L1点轨道观测系统的协同观测效能,计算分析了相关预警效能并提出了区域和时域分工协同观测的设计构想,对未来不同天基观测系统效能评估和天地协同观测研究具有参考意义。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阈值为5的条件下,日地L1点红外、可见光系统在1年时间可对库中危地小行星编目完备率达到49.4%和38.2%,均能较好开展监测;加入地基观测站开展协同观测后,对应的系统编目完备率可分别达到58.9%和50.6%,是协同前的1.19倍和1.35倍,说明协同观测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的观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小行星 日地L1点 观测系统 协同 效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DAF的天临空一体协同遥感体系结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4
12
作者 安丽丽 夏天 +1 位作者 杨文彬 武新波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6-948,共13页
天临空一体协同遥感体系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聚合天、临、空各域多源异构数据,实现精准应急服务与指挥决策,系统庞大、结构复杂,缺乏体系结构建模与仿真方面的研究。基于天临空一体协同遥感体系结构特点,构建了体系最小原型系统;借鉴D... 天临空一体协同遥感体系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聚合天、临、空各域多源异构数据,实现精准应急服务与指挥决策,系统庞大、结构复杂,缺乏体系结构建模与仿真方面的研究。基于天临空一体协同遥感体系结构特点,构建了体系最小原型系统;借鉴DoDAF(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以及ABM(activity based methodology)方法完成了最小原型系统结构建模,分析了天临空一体协同遥感体系作战资源流程与信息交互方式、功能结构划分与系统接口表述以及在应急信息支援模式以及常规遥感观测模式下的具体应用。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构建合理,可为体系集成仿真与效能评估奠定基础,为天临空一体协同遥感体系研究与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协同遥感 原型系统 建模技术 DODAF A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协同的海上溢油监测案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春阳 万剑华 +2 位作者 刘善伟 蒋莉 陈艳拢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0-83,88,共5页
为获得准确全面的海洋溢油监测结果,提高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应用和分析卫星和航空机载手段协同观测的溢油监测方法。以蓬莱19-3平台溢油事故为例,使用环境卫星CCD数据经最小噪声分离变换(MNF)处理后得到疑似油膜区域,利用航空高光谱... 为获得准确全面的海洋溢油监测结果,提高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应用和分析卫星和航空机载手段协同观测的溢油监测方法。以蓬莱19-3平台溢油事故为例,使用环境卫星CCD数据经最小噪声分离变换(MNF)处理后得到疑似油膜区域,利用航空高光谱数据识别油膜区域并基于面向对象分割方法提取溢油信息,通过现场获得的照片和视频等现场信息对溢油提取信息进行验证。2种手段的监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多手段协同方式应用在海洋溢油监测上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 溢油 遥感 M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基极简核心网的星地协同组网架构、技术及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筱涵 陆璐 +3 位作者 邓平科 王嘉诚 施南翔 郑韶雯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9,共11页
面向未来网络泛在覆盖的愿景,卫星互联网与地面移动通信网络深度融合协同组网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系统,实现用户随时随地接入的必经技术道路。首先介绍了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介绍了星地协同组网架构及天基极简核... 面向未来网络泛在覆盖的愿景,卫星互联网与地面移动通信网络深度融合协同组网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系统,实现用户随时随地接入的必经技术道路。首先介绍了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介绍了星地协同组网架构及天基极简核心网设计方案,并讨论了星地协同组网关键技术。最后,针对所提组网架构方案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并探讨了后续研究计划和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一体化网络 星地协同组网 极简核心网 基核心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空天无人飞行器鲁棒飞行逆控制器设计
15
作者 赵晓凯 姜长生 朱亮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D期836-839,共4页
文中介绍了在高超音速条件下,基于干扰观测器和非线性动态逆控制的方法,对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的研究。首先,根据时标分离的原则,采用动态逆方法设计快回路和慢回路控制器;然后,给出了具有鲁棒稳定性能的干扰观测器控制方案,以... 文中介绍了在高超音速条件下,基于干扰观测器和非线性动态逆控制的方法,对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的研究。首先,根据时标分离的原则,采用动态逆方法设计快回路和慢回路控制器;然后,给出了具有鲁棒稳定性能的干扰观测器控制方案,以克服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外干扰等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飞行器 非线性动态逆 干扰观测 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空导弹空天高超声速攻防对抗的优势与挑战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正玉 董蒙 杜苗苗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0,共5页
战争模式的变革催生新的威胁目标出现,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空天高超声速飞行技术不断成熟且形成装备,需要针对性地发展导弹武器装备对其进行拦截打击。空空导弹飞行速度快、机动能力强,使用其进行空天高超声速攻防对抗有着弹道设计自... 战争模式的变革催生新的威胁目标出现,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空天高超声速飞行技术不断成熟且形成装备,需要针对性地发展导弹武器装备对其进行拦截打击。空空导弹飞行速度快、机动能力强,使用其进行空天高超声速攻防对抗有着弹道设计自由、探测背景干净等优势,本文阐述了国外空天攻防对抗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使用空空导弹进行空天攻防对抗的发射方式、热防护等难点,提出了需要重点研究的七项关键技术,为发展新型空天攻防对抗手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导弹 攻防对抗 气动热防护 导弹协同探测 跨域飞行 网络化制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同网的对地观测资源动态协同规划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裴新宇 刘宝举 +3 位作者 邓敏 伍国华 白雪 胡淑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53-1862,共10页
卫星、无人机等对地观测资源已经成为执行灾害救援、灾损评估等多样化监测任务的主要观测手段,而大规模任务的随机调整和动态执行环境是快速制定对地观测方案的核心难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不确定环境的对地观测资源动态协同规划... 卫星、无人机等对地观测资源已经成为执行灾害救援、灾损评估等多样化监测任务的主要观测手段,而大规模任务的随机调整和动态执行环境是快速制定对地观测方案的核心难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不确定环境的对地观测资源动态协同规划方法,以动态高效地制定异构观测资源的协同观测方案。首先,结合合同网协议提出一种自下而上的分布式动态协同框架,以整合空天地异构观测资源构建分布式、动态、松耦合的协同观测网络。然后,根据该协同框架提出多轮组合分配方法及优化算法以快速动态地分配大规模监测任务。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在任务持续并发的动态不确定环境中,基于合同网的动态协同规划方法在提升了约25%任务完成率的同时,降低了约20%的运行时间,实现了任务完成率与方法运行时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网机制 协同 协同规划 对地观测 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空天海地一体化的平行海上搜救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晓明 徐延才 +2 位作者 王晓 秦蕊 秦继荣 《指挥与控制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531-541,共11页
空天海地一体化网络是基于空、天、海、地异构网络和节点互联互通构成的一种复杂网络系统,具有分布式、异构、时变和自组织性等特性.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相关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应用,空天海地一体化网络相关研究成为该领... 空天海地一体化网络是基于空、天、海、地异构网络和节点互联互通构成的一种复杂网络系统,具有分布式、异构、时变和自组织性等特性.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相关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应用,空天海地一体化网络相关研究成为该领域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引入平行智能的方法对空天海地一体化立体网络进行建模与数据生成,解决了数据和场景匮乏的难题,综合运用空基、天基、海基、地基四位一体的综合观测手段,对海上搜救中发生事故后的可疑区域进行识别、排查与救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空天海地一体化网络的计算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海上搜救 海地一体化 协同管理 任务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协同的无人机编队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甘良棋 董超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62-668,共7页
无人机的应用在各方面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特别是应用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中,其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战场中单架次无人机作战能力非常有限,只能完成单一任务且效率较低。多无人机编队协同,可以充分发挥无人机编队的优势,实现更广泛的任... 无人机的应用在各方面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特别是应用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中,其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战场中单架次无人机作战能力非常有限,只能完成单一任务且效率较低。多无人机编队协同,可以充分发挥无人机编队的优势,实现更广泛的任务覆盖、更高效的任务执行能力。首先分析了多智能体组网、无人机编队协同动态组网的应用背景和应用场景,提出了“空-天-低空-陆地”联合通信的域,可以实现不同空间层次之间的信息数据传输,达到战场统一指挥和协同作战,提高作战效率;然后,分析之后建立了单个无人机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单个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器,且通过仿真得出翻滚角、俯仰角和偏航角响应时间分别为0.5 s,0.3 s和2.5 s;之后,基于AirSim插件、Matlab/Simulink、Python等工具设计了无人机编队协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任务场景仿真、各无人机飞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最后,为了解决各个无人机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决策等问题,设计了协同通信控制模块,并且给出了具体的硬件原理、数据交互的通信协议等,通过仿真和实验完成了无人机编队协同控制系统,为现代战争中趋于无人作战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人机编队协同 多智能体 联合通信的域 --低-陆地 协同通信控制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基通信与太空射电望远镜功能一体系统
20
作者 吴鹏飞 祖凤丹 +3 位作者 付培华 胡羽行 许雯雯 张岚昕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68,共7页
针对现有地基深空通信系统存在深空通信距离不够远、数传速率不够高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协同控制的天基主动深空通信与太空射电望远镜功能一体系统.该系统部署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由1颗馈源星、1颗中心星和4294颗小卫星(单元星)通... 针对现有地基深空通信系统存在深空通信距离不够远、数传速率不够高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协同控制的天基主动深空通信与太空射电望远镜功能一体系统.该系统部署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由1颗馈源星、1颗中心星和4294颗小卫星(单元星)通过精密编队和在轨自主组装的方式构成,一体化集成天基主动深空通信功能和射电天文望远镜功能.该系统可以为深空探测器提供一个星地高速中转站,由于其部署在地球静止轨道,几乎不受大气云层影响,可以大幅度提升深空探测通信支持距离和数传速率,且能使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提升1~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通信 射电望远镜 通信 分布式协同控制 精密编队 在轨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