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卓然不群的“大散文”——评刘长春的散文写作
- 1
-
-
作者
陈晓明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1-116,共6页
-
文摘
如果说刘长春是一个“民间文人”,那肯定会招致严重的争议。这当然不只是因为“民间”这个概念本身充满歧义,而是在于刘长春的社会身份。他现在供职于台洲地区政府机关,多年来一直是称职的地方行政官员,他生活于体制内,不可能是一个“民间分子”。但他不在文化单位或研究机构从事专业写作,他的散文写作始终根源于个人的志趣与爱好,
-
关键词
散文写作
民间
“大散文”
文人
社会身份
肯定
爱好
地方行政
机关
根源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当代“大散文”的特征与分类
- 2
-
-
作者
李运抟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共5页
-
-
关键词
“大散文”
文化散文
散文创作
余秋雨
艺术散文
中国当代散文
《随想录》
文化反思
《文化苦旅》
文化观念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作为文体的艺术散文──兼与平凹先生商榷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谷海慧
-
出处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69,共3页
-
-
关键词
艺术散文
“大散文”观
贾平凹
刘锡庆
个体精神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大散文语境中的刘长春——借此澄清两个散文理论问题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刘绪源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
-
关键词
“大散文”
散文理论
刘长春
语境
澄清
书法艺术
散文集
天台山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散文的“母体”与“子体”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邱景华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9-31,共3页
-
文摘
近年来,在散文理论研究中,散文作为除诗歌之外的文学“母体”的这一特质,被一些研究者不断提起,但是鲜见有人作进一步的追问。本文认为:散文作为文学“母体”并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分裂出“子体”的功能,即“母体性”,是散文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异之处,应作为散文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并以此建构散文“母体”与“子体”的分层框架,对现阶段的“大散文”争论,作出独特的回应和阐释。
-
关键词
散文理论研究
当代散文
现代散文
“大散文”
子体
报告文学
古代散文
母体
传记文学
近代散文
-
分类号
I05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从一百个方向向内心窥探”──我读张锐锋散文
- 6
-
-
作者
阎晶明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89-93,共5页
-
文摘
一个作家总在寻找最适合表达自己心灵的文体,他就是个把写作当作安抚自我灵魂的方式的作家。张锐锋,做过很长时间的诗人,在那种简炼的体裁里,他的心灵世界不能自由出入,他需要更大的空间,把想像和记忆融合在一起;于是他尝试过写小说,那是一些很不错的作品,但写实...
-
关键词
锐锋
童年生活
古战场
游戏
《千家诗》
童年经历
“大散文”
意象
杨家将
“意味”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九三年,散文出征
- 7
-
-
作者
曹家治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11,共5页
-
文摘
文坛经历了西化的、返祖的、拜金的浪潮泛滥之后,不意其沉淀物倒肥沃了散文的土壤。好土壤吸引了小说家、诗人、戏剧家、批评家、学者诸多“外来人”分身来落户,任心畅意竞相吐露自己心中感而欲发的东西。于是,散文的原野不觉间就蓬蓬勃勃开满了一片儿一片儿五颜六色的性灵之花,弥散出一股人性的拂面春意。
-
关键词
九三年
散文
自我关怀
《人民文学》
精神家园
中国作家
内在价值
童年记忆
枪击声
“大散文”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散文镜像窥沙河
- 8
-
-
作者
曹家治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2-35,共4页
-
文摘
把流沙河先生称为散文家,他大概会感到惊讶。本文将要例举分析的他的一系列作品,我想没有一部在他意识里是当作散文来写的。在这一代撼动文坛的众多泰坦族男女巨人中间,他的身影始终笼罩在诗的长袍里,出道出名、获罪获奖皆缘诗起。对诗,其内心追求之执著,与命运缠结之紧密,可入我们民族“九死未悔”一类诗人。 然而进入90年代,沙河先生笔下诗的文字骤减,而非诗的文字却激增,出人意料。89年下半年至91年初,他专心致志去写一部奇怪的《庄子现代版》,“拖古人到现代来讲话”。
-
关键词
庄子
“大散文”
反讽
沙河
精神自由
民族精神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散文家
精神归宿
甲骨文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生活 真情 哲理——读怀理的散文兼谈当代四川散文
- 9
-
-
作者
晓原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9-41,共3页
-
文摘
在当代四川散文这块丰沃的园地,怀理的散文创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归入出类拔萃的一类。尽管如此,作为一个普通的散文作者,他仍孜孜矻矻地耕耘着,他的散文不仅赢得读者的喜爱,而且得到了散文界同行甚至名家的赞赏。因为他的散文自始至终深植于生活的土壤,注重对生活意蕴的发现和挖掘,不矫情更非虚情,而写出一种“剥去我伪饰,呈现真实的面目以及真实的灵魂”的真情,是这种情感的真实描写,流露和倾诉,与此同时又自然而然地表达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闪烁着哲理的火花。 文学创作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悬浮物”。散文创作自然不能例外。弗兰科曾说:“我们唯一的美学法典,就是生活”。怀理的散文创作无疑是遵循了这样的“美学法典”,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抱定一条,不管生活怎样待我,我都要善待它。因此。
-
关键词
“大散文”
散文创作
四川
真实的灵魂
作家的修养
作家研究
余秋雨
地域因素
《美学散步》
理性思考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散文,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 10
-
-
作者
傅德岷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7-69,共3页
-
文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本世纪末和21世纪初,我国必将进入经济大发展,全国人民共同奔小康的新时代。在这新旧体制交替、更换、发展的时期,冷静而深层地思考和探索散文的发展及其命运,无疑对散文更快地适应变革与更新,更好地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有极大的助益。 散文的“走俏”与“误区”
-
关键词
散文家
辨型
“误区”
市场经济
人生随笔
散文创作
人生问题
“大散文”
哲理思辨
适应变革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把巴洛克之魂注入中国当代散文
- 11
-
-
作者
谭延桐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2期88-90,共3页
-
-
关键词
当代散文
当代中国
巴洛克
“大散文”
宏大叙事
年产量
等高线
散文家
“小”
文学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冯骥才文化散文的文化价值
- 12
-
-
作者
余曲
-
出处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44,共3页
-
-
关键词
散文创作
文化散文
王充闾
“大散文”
夏坚勇
现实感
真挚
冯骥才
社会责任感
文风
-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九十年代是散文时代?──试谈散文热现象
- 13
-
-
作者
施海琦
-
出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50-151,共2页
-
-
关键词
散文热
散文创作
九十年代
“小女人散文”
学者散文
“大散文”
张承志
文字驾驭能力
《万历十五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美文》两岁笔记
- 14
-
-
作者
穆涛
-
出处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9-61,共3页
-
文摘
《美文》两岁笔记穆涛比方一个人在舞台上唱歌,能令人们记住歌者的唯有那歌声,或高亢,或低回,或沉郁,或清婉,这就是特征,是一个歌者与另一个歌者的区别。一家杂志创刊,就等同于一个歌者被推到了台前,他的每一声唱腔,每一个扮相,以及每一步台风台势都将成为观者...
-
关键词
《美文》
贾平凹
“大散文”
编辑部
“美文”
散文写作
当代散文
散文创作
文学编辑
文化生活
-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