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太平洋东部风暴轴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朱伟军
袁凯
陈懿妮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武汉市气象局
浙江省气象局
-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80,共1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5070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
文摘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逐日再分析资料(ERA-40),以500hPa位势高度滤波方差为代表,对1957年12月~2001年11月期间44年528个月北太平洋区域(30°N~60°N,120°E~120°W)月平均风暴轴的多中心数目和最强中心位置进行了客观统计,在此基础上,对北太平洋区域进行了分区,通过对比各区域风暴轴的时间演变和结构变化,重点揭示了北太平洋东部地区风暴轴的时空演变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逐月来看,北太平洋风暴轴"多中心"现象普遍存在,概率高达94.7%,最典型的分布呈2~3个中心分布;从季节上来看,春季是"多中心"现象最容易出现的季节,秋季和冬季相对较少,而4个及以上的"多中心"现象则更容易出现在夏季。(2)若把最强中心出现在160°W以东地区的北太平洋风暴轴定义为东部型风暴轴,那么从月份上来看,7月相对最容易出现东部型风暴轴,1月和2月最难;从季节上来看,夏季相对最容易出现东部型风暴轴,冬季最难;总的来看,出现东部型风暴轴的频数大约占总频数的三分之一。(3)从垂直结构上看,在北太平洋160°W以东地区,风暴轴的强度可以最强,但与斜压性密切联系的涡动向极和向上热量通量的最大值却并不是最强。(4)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以及是否单独考虑东部型风暴轴的情况下,风暴轴的变化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但都反映出在北太平洋东部区域风暴轴的变化特征有其独特特点,如在该区域风暴轴的主要变化模态并不一定时时与其他区域的主要变化模态一一对应。北太平洋东部区域风暴轴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
关键词
“多中心”现象
东部型风暴轴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
-
Keywords
Polycentric phenomenon
Eastern-pattern storm track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
分类号
P4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