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论域、范式及其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宝贵 李慧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5,208,共10页
加强国际中文教育的论域与范式研究,可为研究者提供清晰的学术指引,为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提供更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有支撑论域、核心论域、拓展论域三大论域,通过“基础性-应用性、定性-定量、探索性-证实性”三个连续... 加强国际中文教育的论域与范式研究,可为研究者提供清晰的学术指引,为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提供更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有支撑论域、核心论域、拓展论域三大论域,通过“基础性-应用性、定性-定量、探索性-证实性”三个连续体形成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范式的三维模型,由此可将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范式划分为六种主要类型: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跨学科研究。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论域与范式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研究论域指导研究范式的选择、研究范式推动研究论域的深化、研究论域与研究范式交叉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研究论域 研究范式 互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数字崇拜到数字正义: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研究新范式 被引量:2
2
作者 焦晨东 黄巨臣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5,共7页
研究范式的更迭与转换推动了科学变革。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为教育科研转型带来新的机遇。由此,教育研究范式的内涵意蕴得到拓展,转换动向发生变化。当前,在教育研究领域内,由数字依赖所型构的数字崇拜初级教育研究范式... 研究范式的更迭与转换推动了科学变革。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为教育科研转型带来新的机遇。由此,教育研究范式的内涵意蕴得到拓展,转换动向发生变化。当前,在教育研究领域内,由数字依赖所型构的数字崇拜初级教育研究范式存在不良后果与风险,由此引发了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数字正义高级教育研究范式的出场。从数字崇拜到数字正义,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遵循本体论追问、认识论深化、方法论调整和价值论提升的多重逻辑,分别指向教育研究的对象域、问题域、行动域和目标域。为克服数字崇拜,走向数字正义教育研究新范式,可在理解两种研究范式含义概念和演进逻辑的基础上,采取以树立正确数字意识促发思维转向、以直面问题解决需要牵动认知转变、以强化技术方法训练引领方法转型和以锚定人文价值导向实现价值转换的行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崇拜 数字正义 人工智能 教育研究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教育定量研究范式的发展路径
3
作者 王亚荣 王攀峰 周维斌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I0002,共10页
数智时代的数字化、智能化等特征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教育定量研究范式带来了发展机遇。数智化技术、人机协同研究、范式涌现不断催化着教育定量研究范式的迭代升级。然而,面对数智化的发展境遇,教育定量研究范式... 数智时代的数字化、智能化等特征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教育定量研究范式带来了发展机遇。数智化技术、人机协同研究、范式涌现不断催化着教育定量研究范式的迭代升级。然而,面对数智化的发展境遇,教育定量研究范式在研究视野、研究取样、研究时空等纬度仍面临潜在困境。推进教育定量研究范式的发展,应以大数据扩展研究视野,以非概率抽样弥合取样误差,以智能技术突破时空藩篱,以跨学科改进思维方式,以因果关系深化研究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定量研究范式 跨学科研究 教育数字化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生存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向及其价值意蕴 被引量:1
4
作者 董雅华 舒练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存论既是对现实的人的个体性生存意义和需要的肯认,也是对人的社会历史性生存意义和需要的指认,强调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正是其突出的理论特质。着眼于人的社会性生存和发展,实践生存论通过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存论既是对现实的人的个体性生存意义和需要的肯认,也是对人的社会历史性生存意义和需要的指认,强调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正是其突出的理论特质。着眼于人的社会性生存和发展,实践生存论通过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统合,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和价值研究建立内在统一的和更具解释力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哲学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提供了新的理论视界,有利于促成现存的“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视域融合,从而能克服单一论导致的解释力不足、引领力阙如的局限。立足实践生存论,再思、再释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存在,存在为何”,敦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存在、价值取向、功能定位等基本问题的研究范式走向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融合,以破解传统研究范式局限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难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达成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实现政治性功能与精神性功能的有机融合。通过双向关系性思维的运思、回归人之生存和发展的感性实践以及澄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上意蕴,构筑精神家园。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实践生存论转向,将充分彰显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生存论 研究范式转向 人的社会性生存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决策:中国教育政策研究的范式革新
5
作者 陈涛 徐晓娟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系统等宏观层面,较少关注基层组织和个体发展等微观层面。当前,中国教育政策研究正在掀起一场从“宏大偏好”向“人学回归”的微观转向研究风潮,促进政策研究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关照的宏(观)...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系统等宏观层面,较少关注基层组织和个体发展等微观层面。当前,中国教育政策研究正在掀起一场从“宏大偏好”向“人学回归”的微观转向研究风潮,促进政策研究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关照的宏(观)微(观)结合,开启教育微观决策研究的新探索。随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人民性、高质量和精准性成为教育微观决策研究的价值旨归。按照学科范式的标准来理解教育微观决策研究,有必要以知识本位为出发点:一是透析理论之维,通过梳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逻辑进路,发现这些学科无不在微观层面已具有成熟的理论和实际运用,这对教育微观决策研究具有启发和推动作用;二是寻求方法之维,教育微观决策研究集批判主义、量化分析和质性研究于一身,可采取混合式研究策略分析微观现象和问题。教育微观研究之根本就是要面向群众、问计于民,从基层和个体层面回应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的重大关切,推动教育强国和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决策 教育政策 政策研究 范式革新 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科学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
6
作者 赵书琪 于洪波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0,共9页
教育强国背景下科学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源于对科学教育自身存在合理性与发展条件性的明辨审思,以探索科学教育内在规律为己任,以助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旨归。这缘起于新质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性、科学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 教育强国背景下科学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源于对科学教育自身存在合理性与发展条件性的明辨审思,以探索科学教育内在规律为己任,以助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旨归。这缘起于新质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性、科学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必要性及科学教育研究现存困境突围的可能性,呈现出实证演绎与文化回应相融合的本体样态、建模推理与境脉体悟相弥合的认知样态、现场实验与数智驱动相耦合的方法样态。未来,我们应秉承交流与互鉴,培育综合知识生产的“学术共同体”;崇尚澄明与通达,丰富解读科学教育现象的文化视角;坚持守成与创生,形构科学教育本土阐释的话语体系;聚力提质与赋能,创新优化科学教育研究的策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研究范式 教育强国背景 学术共同体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群体决策”到“个性化分析”——基于智能技术的循证教育范式转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惠丽 温恒福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9,57,共8页
循证教育是教育科学化的产物。传统循证教育研究范式在证据体系的划分、研究方法的应用等方面一直存在矛盾与争议。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基于古典统计学思想的第一代循证教育也必然随之进化和发展。文章从循证教育内涵、各国实践... 循证教育是教育科学化的产物。传统循证教育研究范式在证据体系的划分、研究方法的应用等方面一直存在矛盾与争议。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基于古典统计学思想的第一代循证教育也必然随之进化和发展。文章从循证教育内涵、各国实践路径与研究范式出发,通过追溯、推理、反思与技术转换,探讨了智能技术支持下由群体决策到个性化分析的新一代循证教育研究模型,沿着问题发现、群体证据分析、个性化证据分析、循证决策生成的路径,提出利用知识表示和推理技术支持情境性证据生成、基于数据索引技术的群体循证干预、基于学习数据的个性化精准预测与推断、基于机器学习算法辅助生成教育决策的循证教育范式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教育 人工智能 教育证据 研究范式 教育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定量研究范式:价值、困境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攀峰 王亚荣 翟静丽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8,共9页
教育定量研究范式是以实证主义为基础,运用数学工具或统计分析等手段对教育现象或教育过程进行测量,依据数据资料检验理论假设,揭示教育现象中各种因素相关关系的研究范式。它是提升教育研究科学化的关键,是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具,... 教育定量研究范式是以实证主义为基础,运用数学工具或统计分析等手段对教育现象或教育过程进行测量,依据数据资料检验理论假设,揭示教育现象中各种因素相关关系的研究范式。它是提升教育研究科学化的关键,是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具,也是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的必然趋势。但是,当前教育定量研究在推动教育学走向科学化与实证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困境,表现为方法的“内生性”问题、量化的“前提性”问题和研究的“规范性”问题。我国教育研究向实证研究范式的转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共享与公开机制的形成,为定量研究范式创新提供了现实可能。未来,教育定量研究范式应在多种维度上进行变革和创新,推行复制性研究,发展计算教育学,加强教育预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研究范式 复制性研究 计算教育 教育预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的教育意义与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新进路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保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时间是人类展示文明、承接记忆的文化工具。历史学是时间中的人类的科学,脱离特定的时间,任何历史现象都难以得到理解。人类的全部历史存在于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体系之中,时间和空间为人类认识自然界和自身历史提供了方法论支持,而时间... 时间是人类展示文明、承接记忆的文化工具。历史学是时间中的人类的科学,脱离特定的时间,任何历史现象都难以得到理解。人类的全部历史存在于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体系之中,时间和空间为人类认识自然界和自身历史提供了方法论支持,而时间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确立了教育时间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所以说时间的教育意义成就了教育时间,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教育时间,因此,也赋予了其人类教育历史研究的基本内涵。于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而言,彰显教育时间在外国教育史研究中的本体论意义,运用教育时间构建涵盖全部人类教育活动的教育史体系,嵌入教育时间更新外国教育史的阐释与分析框架,基于教育时间探究外国教育史的结构性主题,都将有助于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新进路的开辟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教育时间 外国教育 研究体系 研究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比较教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范式的规整
10
作者 孔令帅 喻滢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0,共14页
21世纪以来,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逐年增长,并呈现出多样态的发展趋势,但研究范式仍有不足。当前我国比较教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范式主要表征为研究主题来源广泛、研究方法丰富多样、研究规范已初步形成体系、研究综述有待完... 21世纪以来,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逐年增长,并呈现出多样态的发展趋势,但研究范式仍有不足。当前我国比较教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范式主要表征为研究主题来源广泛、研究方法丰富多样、研究规范已初步形成体系、研究综述有待完善、研究框架需进一步确立、研究启示普遍针对性不强。新时代我国比较教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需要在研究主题的深化、研究综述的完善、研究方法的选取、研究框架的形成、研究启示针对性地加强、研究规范的统一等方面规整研究范式,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发展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研究生学位论文 研究范式 教育 比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范式变革:机理、风险与对策 被引量:50
11
作者 荆洲 杨启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库恩认为科学革命的本质是范式转换而非知识堆栈。作为新一轮AI革命“皇冠上的明珠”,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凭借其高智能交互、创造性生成、复杂数据处理等能力,拓展出教育研究范式变革的新路径。该研究以A...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库恩认为科学革命的本质是范式转换而非知识堆栈。作为新一轮AI革命“皇冠上的明珠”,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凭借其高智能交互、创造性生成、复杂数据处理等能力,拓展出教育研究范式变革的新路径。该研究以AIGC的功能机理与助研情境为基点,从知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与价值论四个维度阐述了该工具对于教育研究范式变革的赋能逻辑。然而,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AIGC的助研应用仍面临着知识生成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质疑、服务客体的局限性、数据安全与伦理的危险性以及信息承载意识形态的侵犯性等问题,应从四个层面制定技术赋能策略:在工具层面,以技术降槛推进教育人工智能知识权力公平;在基建层面,扩大教育研究数字化空间普及;在安全层面,创建科研领域的轻量化专用型语料库;在话语建设层面,支持本土AIGC平台的功能迭代与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学科研究范式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科学(AI4S)引发的范式变革——大语言模型视角下教育研究的问题、方法与过程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泽民 陈向东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4,共12页
人工智能科学(AI for science,AI4S)为代表的新范式正在重塑科学研究。作为AI4S的关键技术,大语言模型在教育智能体建模与仿真、教育过程挖掘、教育数据增广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潜力。研究立足科学哲学领域的“问题-方法-过程”框架,剖... 人工智能科学(AI for science,AI4S)为代表的新范式正在重塑科学研究。作为AI4S的关键技术,大语言模型在教育智能体建模与仿真、教育过程挖掘、教育数据增广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潜力。研究立足科学哲学领域的“问题-方法-过程”框架,剖析了大语言模型引发的教育研究范式变革图景:在问题维度,大语言模型基于海量数据形成的“世界知识”拓宽了教育研究的问题视野;在方法维度,大语言模型依托其“泛思维链”能力,为情境建模、模拟仿真、因果推断等方法创新提供新的可能;在过程维度;大语言模型为“端到端”和“人在回路”理念在教育研究中的融合提供了理想的技术载体,开启了人机协同的新范式;结合教育研究范式演进的历史维度,当前AI4S引领的变革是社会需求牵引和技术进步双重驱动的必然,既延续了数字时代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逻辑,还在智能维度、生成式范式、跨界整合等方面实现了独特突破。需要指出的是,这场范式变革虽然前景广阔,但其复杂性也不容忽视。研究对教育知识生产“单一文化”、理解错觉加剧、模型黑箱效应等潜在风险作了深度探讨,提出了重塑教育研究的反思性、审慎评估大语言模型适用边界的策略实施,为应对AI4S时代的教育机遇与挑战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科学 大语言模型 教育研究范式 世界知识 思维链 人在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3
13
作者 满忠坤 毕珊珊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0,共10页
伴随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和深入应用,教育研究的问题域与前沿议题发生相应变革,这对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提出了新要求。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相伴的国家政策导向、数字技术革新引发的教育变革,是促使教育研究范式转型的多重动因。与此同... 伴随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和深入应用,教育研究的问题域与前沿议题发生相应变革,这对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提出了新要求。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相伴的国家政策导向、数字技术革新引发的教育变革,是促使教育研究范式转型的多重动因。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导致研究问题的化简与降维,数据崇拜导致教育研究人文价值缺失,数据算法逻辑导致研究方法依赖,是当前教育研究范式变革应警惕的主要问题。顺应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现实需要,重申教育研究的复杂性与人文性,利用数字技术推进教育研究方法创新,提升教育研究共同体的数字素养,是高质量推进教育研究范式转型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教育研究范式 实践困境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转型与创新发展
14
作者 檀慧玲 王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8,共9页
教育政策研究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引领作用。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顺应新全球化趋势、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变革力量,我国的教育政策研... 教育政策研究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引领作用。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顺应新全球化趋势、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变革力量,我国的教育政策研究亟待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创新发展。结合40多年发展的成就经验,展望新历史时期的发展路向,中国的教育政策研究需在加快建设和完善教育政策学科体系、加强教育政策本土化研究和范式创新、推进中国教育政策话语的国际化表达和传播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研究 学科体系 研究范式 研究旨趣 政策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定量研究的出场、困境与突围
15
作者 卢岚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65,共10页
以智能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场域打开了全新的疆域,并将数据驱动的视野与方法强势带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这无疑给思想政治教育定量研究按下了快进键。和其他学科一样,思想政治教育当求跨学科理论资源与测量方法... 以智能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场域打开了全新的疆域,并将数据驱动的视野与方法强势带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这无疑给思想政治教育定量研究按下了快进键。和其他学科一样,思想政治教育当求跨学科理论资源与测量方法的支持,以大数据和高运算力为支撑来挖掘其可计算化的潜力,实现对人的思想行为数据的海量收集与深入分析,采用数学工具、统计分析等手段测量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因此,定量研究不仅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思辨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有益补充,而且其理论建构与分析工具齐头并进,形成了既接理论天线、又接实践地线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研究 回归分析 因果推断 数字密集型范式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地理教育研究走进科学——《地理教育研究的实证视角》评介
16
作者 张傲然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共1页
在教育追求科学化与精准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技术与改革举措持续更新,研究方法和模式经历深刻变革。教育科学化注重运用科学方法和实证数据揭示教育规律;教育精准化则着重于对教育各环节的细致剖析。如何在地理教育中融入科学研... 在教育追求科学化与精准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技术与改革举措持续更新,研究方法和模式经历深刻变革。教育科学化注重运用科学方法和实证数据揭示教育规律;教育精准化则着重于对教育各环节的细致剖析。如何在地理教育中融入科学研究范式,进而提升理论深度与实践效益,成为众多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工作者 科学研究范式 改革举措 教育科学化 理论深度 关注焦点 精准化 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化进路:比较教育实证研究范式的历史考察
17
作者 张永富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8,共13页
任何教育比较都是基于基本事实展开的,比较教育学具有“天然”的实证性。从实证研究范式的变迁来看,比较教育研究经历了以经验描述为导向的朴素实证研究,以经验解释为导向的历史实证研究,以经验证实为导向的科学实证研究和以经验比较为... 任何教育比较都是基于基本事实展开的,比较教育学具有“天然”的实证性。从实证研究范式的变迁来看,比较教育研究经历了以经验描述为导向的朴素实证研究,以经验解释为导向的历史实证研究,以经验证实为导向的科学实证研究和以经验比较为导向的综合实证研究四个发展阶段。四个阶段具有并行性、继时性、统一性的特征,需要联系的、发展的分析和判断。综述而论,实证研究范式的形成和发展,推进了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实证化,推进了比较教育研究程序的规范化,推进了比较教育研究结果的客观化,推进了比较教育学科的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研究 实证研究范式 实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范式转型能促进我国教育类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吗——基于2010—2020年6种教育类CSSCI来源期刊文章研究方法的计量分析
18
作者 胡咏梅 潘慧凡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71,共19页
对2010—2020年教育类6种CSSCI来源期刊文章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不同研究方法对教育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效应,同时采用断点回归模型估计研究范式转型对教育类期刊影响力的净效应。研究发现,全国首届实证研究... 对2010—2020年教育类6种CSSCI来源期刊文章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不同研究方法对教育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效应,同时采用断点回归模型估计研究范式转型对教育类期刊影响力的净效应。研究发现,全国首届实证研究论坛举办之后的5年(2016—2020)相比举办之前的5年(2010—2014),我国教育类重要期刊文章中定量研究文章数量占比、定量文章中含有计量模型的文章数量占比以及计量模型文章中采用因果推断方法的文章数量占比等均有明显提升;研究范式的实证转型显著正向影响教育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研究方法向含有计量模型的定量研究转型显著提升教育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由此建议继续推进教育研究范式的实证转型,重视基于理论分析的建模,并采用多种因果推断方法,开展更为严谨的教育实证研究,进而推动国内教育研究水平迈向一个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类期刊 教育实证研究 研究范式转型 断点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传统范式:高等教育研究制度分析范式的拓展
19
作者 熊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29,共8页
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制度分析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总体上形成了以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多重制度逻辑等为主要代表的传统分析范式。制度分析的传统范式具有独特的理论优势与分析力度,为理解我国高等教育问题的... 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制度分析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总体上形成了以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多重制度逻辑等为主要代表的传统分析范式。制度分析的传统范式具有独特的理论优势与分析力度,为理解我国高等教育问题的实质提供了不一样的研究路径。受政策制度的结构性约束以及高等教育学的人才培养、研究传统与研究的路径依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制度分析的传统范式对高等教育宏观逻辑、基于高等教育的理论建构、高等教育行动者等议题的关注尚存缺憾。未来,高等教育研究的制度分析应超越传统范式,在对制度理论的整合与最新发展中寻觅拓展空间:引入多重分析路径,强化高等教育宏观问题的制度研究;以理论建构为目标,促进高等教育制度分析范式中理论的生成;研究从“以制度为中心”转向“以制度与行动者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制度分析 传统范式 理论建构 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取向的教育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论规范
20
作者 满忠坤 孟令彦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80,共10页
教育理论的多元存在既是教育学发展的世界历史图景,也是教育实践变革的客观需要,由此决定了教育研究多元范式取向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科学取向的教育研究范式之于教育学的知识生产具有重要的价值,应遵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双重规... 教育理论的多元存在既是教育学发展的世界历史图景,也是教育实践变革的客观需要,由此决定了教育研究多元范式取向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科学取向的教育研究范式之于教育学的知识生产具有重要的价值,应遵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双重规范,“普遍妥当性”因此并非科学取向的教育研究范式的唯一标准。科学取向的研究范式引入教育研究应恪守教育学的学科立场,遵循研究对象确立的客观性、方法选择的开放性、知识生产的实践性和价值目标的教育性等方法论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研究范式 普遍妥当性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