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影像“开口说话”——基于声音景观理论的电影生态美学
1
作者 孟硕 张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8,共8页
“生态电影”注重官能审美意义上的生态意识唤醒与行动激发。“声音景观”诞生于地理学,后来逐步进入电影研究视野,其蕴含的生态意识与“生态电影”的追求不谋而合。直面21世纪“生态电影”研究的类型学滥觞,重返“生态批评”与“声音... “生态电影”注重官能审美意义上的生态意识唤醒与行动激发。“声音景观”诞生于地理学,后来逐步进入电影研究视野,其蕴含的生态意识与“生态电影”的追求不谋而合。直面21世纪“生态电影”研究的类型学滥觞,重返“生态批评”与“声音景观”两种理论视角进入电影学研究的接合点,并提出乡野和城市的空间区别以及“慢电影”与“快电影”的时间区别不再构成生态电影批评的矛盾交锋,而是共同指向视听组织模式背后蕴藏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本文并非致力于将“生态电影”作为一种固定类型用于影片分类,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分析视角,认为“生态电影”蕴含的生态意识不应只停留于影像文本内部,还应融入电影生态主义美学的理论意识、批评范式和创作实践全流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景观 生态电影 影像媒介 生态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判别增强大语言模型微调的医学影像报告生成 被引量:2
2
作者 钱乾 孙丽萍 +2 位作者 刘佳霖 杜慧江 凌晨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2-769,共8页
自动化的医学影像报告生成可以提高影像医生的工作效率。传统的医学影像报告生成方法大多数基于判别式和图像描述生成式,在准确性、流畅性、多样性方面存在不足。基于大语言模型微调的医学影像生成技术有望改善以上问题。在预训练多模... 自动化的医学影像报告生成可以提高影像医生的工作效率。传统的医学影像报告生成方法大多数基于判别式和图像描述生成式,在准确性、流畅性、多样性方面存在不足。基于大语言模型微调的医学影像生成技术有望改善以上问题。在预训练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判别增强的微调方法——MedVLM。以影像诊断作为辅助的判别目标,引入低秩自适应微调法、提示微调法以及冻结微调法,来微调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特征提取模块、视觉-语言转换模块以及大语言模型模块,使其能够准确诊断肺部CT影像的疾病,并生成准确性更高的肺部CT影像报告。所提方法的BLEU@4得分率为40.85%(40.41%~40.94%),METEOR得分率为70.56%(70.37%~70.8%),生成报告的肺炎诊断准确率为87.67%(86.06%~87.39%)。显著超越传统的图像描述方法。判别增强大语言模型微调的医学影像报告生成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肺部CT影像报告生成的准确性,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报告生成 语言模型 微调 判别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命周期ASD患者语言障碍相关潜在神经影像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谭娅 姜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3-597,共15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发病早、发病率高且通常影响终身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大量学者围绕其主要特征之一语言障碍进行实证研究,致力于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揭示与ASD语言障碍相关的潜在神经影像学标志物。论文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系...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发病早、发病率高且通常影响终身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大量学者围绕其主要特征之一语言障碍进行实证研究,致力于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揭示与ASD语言障碍相关的潜在神经影像学标志物。论文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系统综述了国外近15年ASD语言障碍相关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探讨了与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年期、中年期以及老年期ASD患者音节感知、语音感知、词汇理解、句子理解、语篇理解、词汇产出以及整体性语言能力等相关的4种潜在神经影像学标志物:结构/结构连接、功能/功能连接、神经振荡以及脑电/磁成分的研究进展。通过详细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这些标志物,既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从神经影像学角度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框架和最新研究动态,深化了其对ASD语言障碍相关神经机制的理解,还为制定个性化干预和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这些不同年龄阶段的神经影像学标志物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实现具有年龄特异性的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从而提高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总而言之,这一综述对推动ASD相关研究的发展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 语言障碍 神经影像学技术 潜在神经影像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视听语言角度看电影声音的美学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蒋明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2-86,共5页
通过深入分析电影声音的美学价值,探讨了其历史发展、文化意义以及在电影中的关键作用。首先回顾了声音在电影中的演变,然后比较传统与现代声音设计的审美理念,重点讨论了数字技术如何改变声音制作。进一步探讨数字时代声音创新,以及声... 通过深入分析电影声音的美学价值,探讨了其历史发展、文化意义以及在电影中的关键作用。首先回顾了声音在电影中的演变,然后比较传统与现代声音设计的审美理念,重点讨论了数字技术如何改变声音制作。进一步探讨数字时代声音创新,以及声音与视觉如何共同塑造电影体验。还考察声音美学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包括其在情感传达和审美评价中的功能,以及主观与客观审美的平衡。旨在提供对电影声音美学的全面认识,促进对这一重要电影元素的深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声音 美学价值 视听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叙事中的视觉非语言符号探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米高峰 张艺川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5,共3页
电影,作为一种影像叙事与大众传播的媒介,其本身就是"能指"与"所指"丰富的艺术符号载体。在艺术信息传播过程中,导演通过个人经验与既定风格,来对电影镜头的视觉非语言符号,进行巧妙组接和合理搭配。影片《狄仁杰... 电影,作为一种影像叙事与大众传播的媒介,其本身就是"能指"与"所指"丰富的艺术符号载体。在艺术信息传播过程中,导演通过个人经验与既定风格,来对电影镜头的视觉非语言符号,进行巧妙组接和合理搭配。影片《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导演徐克通过演员体语、运动画面及人际距离的精心布置,架构出一个流光溢彩的武侠世界、附庸风雅的俗世江湖、诗情画意的中式意境与神怪鬼魅的西式空间,带给观众一次又一次的视觉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叙事 语言符号 演员体语 运动画面 人际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影像创作中的视听语言转型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然 宋晨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59,共2页
2016年虚拟现实(VR)及其相关技术凭借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颠覆性的影像观念迅速开创了极具规模的市场空间,因而2016年也被业界称为"VR元年"。本文通过对技术创新与艺术创作手段和视听语言发展的关联分析,探讨新技术生存发展的... 2016年虚拟现实(VR)及其相关技术凭借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颠覆性的影像观念迅速开创了极具规模的市场空间,因而2016年也被业界称为"VR元年"。本文通过对技术创新与艺术创作手段和视听语言发展的关联分析,探讨新技术生存发展的规律,并通过VR作品与传统影像作品的比较分析,对其发展作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虚拟现实 视听语言 新媒体 影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中的“声音”:海外华人家庭语言规划案例二则 被引量:7
7
作者 董洁 《语言战略研究》 2019年第2期51-59,共9页
本文使用Hymes的声音理论,对两则民族志语料进行分析,探讨海外华人家庭的语言规划和家庭语言使用状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程度加深,海外华人的全球移动轨迹愈加复杂。许多人由于工作原因或商业需要,频繁往来于移入国和移出国之间... 本文使用Hymes的声音理论,对两则民族志语料进行分析,探讨海外华人家庭的语言规划和家庭语言使用状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程度加深,海外华人的全球移动轨迹愈加复杂。许多人由于工作原因或商业需要,频繁往来于移入国和移出国之间,其语言资源更加丰富、语言使用更加复杂、社会影响力也更大。新的语言和社会现象要求我们不仅要对宏观状况进行把握,更要对微观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本文采用民族志研究方法,对两个华人移民家庭进行长期跟踪研究,讨论他们的家庭语言规划。研究显示,两个移民家庭处于不同的移民阶段(一个是第一代移民,一个是第三代移民),子女处于不同成长阶段(一个家庭的子女未成年,一个已经成年),家庭语言规划方式不同(一个是显性规划,一个是隐性规划),但是两个家庭对语言的规划类似,即英语和移民目国语言为公共空间语言,鼓励子女使用普通话,而家乡方言则在家长之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理论 家庭语言政策 语言意识形态 元语用话语 民族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叙事语言对当代文学叙事语言的转换困顿 被引量:1
8
作者 江逐浪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3-86,共4页
近年来,影像语言在符号层面上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可是某种程度上说在影像叙事技巧上的成就却裹足不前。一些举世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文学作品,如《尤利西斯》《追忆逝水年华》《喧哗与骚动》等至今未被移植为影视作品,即源于当代文学作品... 近年来,影像语言在符号层面上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可是某种程度上说在影像叙事技巧上的成就却裹足不前。一些举世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文学作品,如《尤利西斯》《追忆逝水年华》《喧哗与骚动》等至今未被移植为影视作品,即源于当代文学作品在叙事技巧上取得的重大突破,至今却未能被影像语言成功转化。目前用影像叙事语言转换文学叙事的困顿,主要集中在如何移植文学发展出的多种内聚焦叙事特征上。要突破这个困顿,影像创作者既需要作出更多的技术探索,也需要突破对受众影像的认知能力和思维习惯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语言 影像叙事 文学叙事 隐藏叙事者 内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语言的电影影像本体 被引量:1
9
作者 聂欣如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44,共8页
在一般语言学中,"词"是构成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麦茨的研究表明,电影影像不具有"词"的属性,影像在电影语言中的功能充满了疑问。通过对影像本体的研究,我们发现影像本体的构成可以分解成媒体和对象两个部分,人们分... 在一般语言学中,"词"是构成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麦茨的研究表明,电影影像不具有"词"的属性,影像在电影语言中的功能充满了疑问。通过对影像本体的研究,我们发现影像本体的构成可以分解成媒体和对象两个部分,人们分别对这两个部分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从而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影像。对于故事电影来说,控制的本身就是创作,因此影像的属性从一般所认为的客体变成了主体,是主体借用了物质客体来呈现自身,影像既不是纯粹的主体,更不是一般概念中的对象或客体,影像同时具有初级性和终极性、构词性和修辞性,由此,我们对电影言语的研究可以摆脱对于语言学理论的依赖,迈出新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艺术语言 视听语言 电影语言 电影影像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语言到影像叙事:论《少年派的的奇幻漂流》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曦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6期53-56,共4页
文学作品与电影之间的渊源已久,关联紧密.改编也已不再单纯“局限于对原文故事的或多或少的忠诚度”或“对其内容简单的重复”(《电影与文学改编》莫尼克·卡尔科-马塞尔、让娜-玛丽·克莱尔著,刘芳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文学作品与电影之间的渊源已久,关联紧密.改编也已不再单纯“局限于对原文故事的或多或少的忠诚度”或“对其内容简单的重复”(《电影与文学改编》莫尼克·卡尔科-马塞尔、让娜-玛丽·克莱尔著,刘芳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122页),而是更多地呈现出导演对原著主题的阐述和解读.李安的改编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堪称极佳的例子.《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是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Yann Martel)的经典作品,曾在2002年获得布克奖、亚洲太平洋美洲文学奖等其它多个重要奖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改编 漂流 奇幻 少年 影像叙事 文学语言 文化艺术出版社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源性影像在癫痫患者术前听觉性语言区定位中的应用
11
作者 吴晶 赵文清 +2 位作者 孙吉林 吴杰 李素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磁源性影像在癫痫患者术前语言区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磁源性影像技术对24例癫痫患者手术前行癫痫灶定位及听觉性语言区定位,并确定癫痫灶与听觉性语言区的关系。结果24例患者中,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左颞叶14例,右颞叶5例,双... 目的探讨磁源性影像在癫痫患者术前语言区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磁源性影像技术对24例癫痫患者手术前行癫痫灶定位及听觉性语言区定位,并确定癫痫灶与听觉性语言区的关系。结果24例患者中,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左颞叶14例,右颞叶5例,双侧颞叶5例。癫痫灶位于左颞叶14例,左颞顶叶1例,右颞叶4例,右颞顶叶1例,左额颞叶1例,右额颞顶叶1例,双侧颞叶2例。10例癫痫灶与听觉性语言中枢重叠,10例癫痫灶与听觉性语言中枢所在位置不重叠,3例癫痫灶位于语言区前方,1例癫痫灶位于语言区后方。1例患者因左颞叶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与听觉性语言区重叠未能全部切除,术后出现短期语言功能障碍,术后随访仍偶有幻听,其余患者均无语言功能障碍发生。结论磁源性影像可对癫痫患者进行癫痫灶定位及语言区定位,对减少手术后语言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癫痫 磁源性影像 脑磁图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分析的非语言声音信号合成方法及其在多媒体系统中的应用
12
作者 向辉 赵彧 石教英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1998年第1期53-58,共6页
音频媒体在多媒体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存储需要巨大的空间,使得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析的合成方法以便在多媒体系统中对非语言声音信号进行有效的存取。这种方法首先对非语言声音信号进行谐波分... 音频媒体在多媒体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存储需要巨大的空间,使得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析的合成方法以便在多媒体系统中对非语言声音信号进行有效的存取。这种方法首先对非语言声音信号进行谐波分析,然后对所得到的时变振幅与频率等声音信号参数进行分段线性化。通过仅存储这些高度简化了的参数值,我们可以得到语音信号的一种非常简洁的表示。声音信号的重新合成使用简单的叠加方法。由于声音信号的声学参数是显式表达的,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非常灵活的控制。在我们将非语言声音信号用于信息编码的时候,这一性质非常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声音信号 信号分析 信号合成 多媒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家卫电影美学的叙事风格及影像语言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云海 《电影评介》 2014年第Z1期59-61,共3页
从《旺角卡门》到《东邪西毒》再到《2046》,从刘德华到张曼玉再到梁朝伟,从香港电影金像奖到台湾电影金马奖再到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香港著名电影导演王家卫的电影捧红了许多的明星,也获得了许多的奖项,同时更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 从《旺角卡门》到《东邪西毒》再到《2046》,从刘德华到张曼玉再到梁朝伟,从香港电影金像奖到台湾电影金马奖再到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香港著名电影导演王家卫的电影捧红了许多的明星,也获得了许多的奖项,同时更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银幕经典,凭借着简单而不失丰富的画面和独具魅力的叙事风格征服了太多观众。他的电影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和起承转合,而是以波动的人物情绪和跳动的思维代替固有的情节,呈现出生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电影美学 最佳影片奖 旺角卡门 影像语言 香港电影 著名电影导演 叙事风格 金像奖 《花样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解构与语言转换——论清末民初影像在当代绘画创作中的价值维度
14
作者 王鹭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6-200,共5页
当今社会正处于"读图时代",自然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不断重构。随着当代影像生产技术的迭代,"新绘画""影像绘画"等当代艺术范式逐渐成熟。通过对清末民初影像资料的整理、挪移,转化为绘画素材的创作方法,从... 当今社会正处于"读图时代",自然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不断重构。随着当代影像生产技术的迭代,"新绘画""影像绘画"等当代艺术范式逐渐成熟。通过对清末民初影像资料的整理、挪移,转化为绘画素材的创作方法,从图像解构到语言转换的机制都呈现出诸多新的观念诉求与价值特征。对此,本文旨在追源溯流,进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影像 绘画 语言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花香》中的视听探索:早期粤剧电影的声音研究
15
作者 郑睿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27-131,共5页
米歇尔·希翁的声音理论为分析马师曾的经典作品《野花香》(1935、1950)中的视听体验构建及其增值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希翁所提出的“声音—语言—影像”理论,完全适用于分析《野花香》独特的视听体验。声音在电影中所产生增值效应... 米歇尔·希翁的声音理论为分析马师曾的经典作品《野花香》(1935、1950)中的视听体验构建及其增值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希翁所提出的“声音—语言—影像”理论,完全适用于分析《野花香》独特的视听体验。声音在电影中所产生增值效应,包括情感表达、情节发展和氛围营造三个方面,不仅拓展了粤剧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也为声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花香》 粤剧电影 米歇尔·希翁 “声音—语言—影像” 增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弘华丽与细腻隽永的影像书写——《建国大业》的摄影语言
16
作者 刘永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47-152,共6页
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是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运作的奇迹,该片在社会反响和票房上的双赢,固然与题材重大、明星众多、运作科学、宣传深入有关,也与影片视觉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魅力相关。就影片的摄影语言而言,光线、色彩、运动... 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是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运作的奇迹,该片在社会反响和票房上的双赢,固然与题材重大、明星众多、运作科学、宣传深入有关,也与影片视觉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魅力相关。就影片的摄影语言而言,光线、色彩、运动、景别、角度等手段的运用集中凸显了主旋律商业大片的恢弘气势和视觉奇观,又兼顾了诸多历史人物的细腻心里刻画,实现了恢宏华丽和细腻隽永的影像风格的完美结合,为类似影片的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大业》 摄影语言 影像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韵:影像化语言流变中的审美情态
17
作者 刘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9-60,共2页
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针对现实生活的内在矛盾以及生活与艺术的表现与被表现之间的隔离性的发生,一些影像化艺术采取着审美适应性的话语策略,其一方面反映着各种社会矛盾的变异,另一方面凭借自身的再生力在对这一人文环境及其自足性存... 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针对现实生活的内在矛盾以及生活与艺术的表现与被表现之间的隔离性的发生,一些影像化艺术采取着审美适应性的话语策略,其一方面反映着各种社会矛盾的变异,另一方面凭借自身的再生力在对这一人文环境及其自足性存在的应变过程中,适度地留守着那份表达自由情思的审美韵致,以此表现自我对现实的应对张力,有效地实现其社会人文价值,因而一部分影视文艺自然选择了优美化的崇高之艺道,即“顺其自然”、“含蓄蕴藉”、“沉郁内敛”的审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韵 影像语言 优美 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艺术史论——对梅洛·庞蒂《间接的语言与沉默的声音》的解读
18
作者 刘连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66,共4页
《间接的语言与沉默的声音》是梅洛·庞蒂中期有关艺术理论的论文,主要是运用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重新阐释艺术史的生成问题。在他看来,艺术史并不是一系列艺术事件的松散拼凑,也不是某种艺术精神对艺术事件的外在操控,而是具有内在... 《间接的语言与沉默的声音》是梅洛·庞蒂中期有关艺术理论的论文,主要是运用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重新阐释艺术史的生成问题。在他看来,艺术史并不是一系列艺术事件的松散拼凑,也不是某种艺术精神对艺术事件的外在操控,而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历史。这种艺术史的生成如同语言表达的历史一样,当下的事件一方面由于有意识的创新而区别于以前的事件并在与以前的事件的比较中得到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被进一步的创新而与后一个事件相区别并作为背景生成后一个事件的意义,这种环环相扣的事件序列既为艺术史的统一性提供了可能,也为艺术史的延续提供了内在动力。遗憾的是,梅洛.庞蒂并没有揭示艺术史区别于一般历史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间接的语言与沉默的声音 符号学 艺术史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语言处理在医学影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正梁 贺孟申 +14 位作者 姜作伟 吴子豪 戴海星 张练 罗思一 韩甜乐 李响 蒋希 朱大江 蔡晓妍 葛宝 刘伟 刘军 沈定刚 刘天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81-993,F0002,共14页
自然语言处理和医学影像的发展使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在各种领域和各种数据模态中表现出出色的通用性。这些进步不仅加深了对数据的理解,而且促进了学界对最先进架构及其前景的认识。医学影像研究人员已经认识到仅针对图像研究的不足之处,... 自然语言处理和医学影像的发展使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在各种领域和各种数据模态中表现出出色的通用性。这些进步不仅加深了对数据的理解,而且促进了学界对最先进架构及其前景的认识。医学影像研究人员已经认识到仅针对图像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对多模态输入进行综合分析的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相关综述论文的缺乏不利于这个研究方向的发展。本篇综述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和医学图像结合这一领域的背景,并分5个主题回顾现有文献的研究目标、模型架构、目标任务、实验数据和性能指标,还对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简要描述,旨在为研究人员和医护人员提供现有学术研究的详细总结,提出理性的见解,进而促进未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 多模态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式对“画”:动画艺术治疗中的影像诗学
20
作者 朱蘅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5-200,共6页
动画治疗在科技与艺术的整合中绵延出了精神医疗、心理咨商、社会教育等诸多应用。本文通过接近动画影像中的生命叙事发现动画治疗能够培养个案关于问题的话语意识,在影像叙事的体验中发展出多元视角。其影像诗学的哲思特质在跨领域的... 动画治疗在科技与艺术的整合中绵延出了精神医疗、心理咨商、社会教育等诸多应用。本文通过接近动画影像中的生命叙事发现动画治疗能够培养个案关于问题的话语意识,在影像叙事的体验中发展出多元视角。其影像诗学的哲思特质在跨领域的文化视野中开启了非语言沟通的疗愈之旅,成为一种沉浸式视听语言场域中的思想对“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治疗 影像叙事 视听语言 隐喻符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