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规划实施评估的“城市型”历史文化名村公共空间营造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彧 田丰 +1 位作者 史文正 张悦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51,共9页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边缘区成为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区域,越来越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村落沦为“城中村”。在城市本位主义思想影响下,原本复杂的城中村问题在加入了历史文化保护的因素后,使得原先作为休憩、交流的公共空间在使用功能...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边缘区成为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区域,越来越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村落沦为“城中村”。在城市本位主义思想影响下,原本复杂的城中村问题在加入了历史文化保护的因素后,使得原先作为休憩、交流的公共空间在使用功能和利用特征等方面变得更为复杂。文章以“城市型”历史文化名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施效果评估-实施过程评估-改善策略”的整体框架,通过整合“建成环境-居民活动-社会经济”的定性综合评价,结合多源数据定量分析,从历史文化传承、生活环境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公共空间在城市扩张蔓延和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双重作用之下的发展策略,延续村落中的历史文化传统,激发公共空间的活力,实现城乡之间的融合共生发展,为“城市型”古村落公共空间营造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型”历史文化名村 规划实施评估 公共空间 保护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以武汉市黄陂区大余湾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雯雯 辛杰 +4 位作者 康全国 余浩宇 崔亚圣 王伟 高涵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17-119,148,共4页
在深入分析大余湾这一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经济发展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理念,即“科学保护,创新发展”“业态融合,协调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域协作,开放发展”“以人为本,共享发展”;... 在深入分析大余湾这一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经济发展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理念,即“科学保护,创新发展”“业态融合,协调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域协作,开放发展”“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探索出3条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即古色人文构筑精神家园,绿色山水绘就发展底色,金色农业深耕文明沃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振兴 历史文化 大余湾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人文图说之二四八:岭南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名村水东村
3
作者 杨中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云浮水东村,位于云城区腰古镇,坐落在新兴江中下游河畔,系理学正宗程颢后裔于明永乐二年(1404),从河南迁此定居而建。
关键词 程颢后裔 水东 云浮 新兴江 历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发展的多模式研究——以宁波市镇海区憩桥村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星 何依 邓巍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7-105,共9页
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是在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城乡要素高度混合的一种过渡型乡村聚落形态。它既保留着传统的乡村记忆,又在城市化过程中扮演新的角色,面临着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核心矛盾。面对已变迁的历史环境和零散化的乡村风貌,... 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是在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城乡要素高度混合的一种过渡型乡村聚落形态。它既保留着传统的乡村记忆,又在城市化过程中扮演新的角色,面临着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核心矛盾。面对已变迁的历史环境和零散化的乡村风貌,需要重新定义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价值,以整体性思维对保护要素进行重新关联和建构,形成刚性的保护框架;面对城市化的发展诉求,需要在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形成能够适应城乡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路径。本文以憩桥村为例,通过对“村”的价值的判断,探讨了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整体保护方法;通过对“城”的条件分析,适应性调试保护发展模式,试图为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发展提供弹性多样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边历史文化 整体保护 关联建构 多模式 憩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名胜型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色彩控制体系研究——以桂林历史城区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邓春凤 司文静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0-608,共9页
随着我国城市更新进程的不断加快,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日益突出,而风景名胜型历史文化名城因其景观风貌独特、山水格局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在城市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上矛盾更加尖锐。城市色彩是城市风貌最直观的体现,探寻城市色... 随着我国城市更新进程的不断加快,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日益突出,而风景名胜型历史文化名城因其景观风貌独特、山水格局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在城市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上矛盾更加尖锐。城市色彩是城市风貌最直观的体现,探寻城市色彩对风景名胜型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风景名胜型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色彩的研究,总结并归纳出该类型城市的色彩控制原则:地域化、系统化、制度化。依据控制原则确定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强化地域特色的城市色彩定位;结合城市意象要素控制城市色彩;公众参与机制下的制度化保障。结合桂林历史城区这一具体研究对象,进一步验证该控制体系的适用性,以期为我国其他同类型城市的色彩控制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历史文化 城市色彩 桂林历史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家岗湾古村落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6
作者 杜瑞宏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I0003-I0004,共2页
1.古村概况罗家岗湾古村落地处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道罗家岗村(行政村),距武汉中心城区约60 km。自明代江西籍罗氏家族迁居繁衍至今,罗家岗湾已有600余年历史,现存古建筑及院落共36处,是武汉市保存最完整、建筑艺术最精美的明清... 1.古村概况罗家岗湾古村落地处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道罗家岗村(行政村),距武汉中心城区约60 km。自明代江西籍罗氏家族迁居繁衍至今,罗家岗湾已有600余年历史,现存古建筑及院落共36处,是武汉市保存最完整、建筑艺术最精美的明清古村落之一。2016年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18年入选第一批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历史文化 中国传统 历史文化 古建筑 历史街区 中心城区 武汉市黄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56
7
作者 胡海胜 王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9-112,共4页
以15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结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名镇名村的省际分布、区域分布的结构特征,并测定了总体结构类型和各省份的分布类型。在此基础上,认为应重新审视名镇名村的评选规则,注重名镇名村的旅游效应问... 以15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结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名镇名村的省际分布、区域分布的结构特征,并测定了总体结构类型和各省份的分布类型。在此基础上,认为应重新审视名镇名村的评选规则,注重名镇名村的旅游效应问题以及充分发挥名镇名村的保护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空间结构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村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以湖南张谷英村为例 被引量:16
8
作者 何峰 杨燕 易伟建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4-569,共6页
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张谷英村的旅游开发条件作全面深入分析,认为其具有区位条件好、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稀缺性强、知名度高等优势,但也存在遗产资源破坏严重、旅游设施缺乏、管理滞后等劣势;旅游开... 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张谷英村的旅游开发条件作全面深入分析,认为其具有区位条件好、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稀缺性强、知名度高等优势,但也存在遗产资源破坏严重、旅游设施缺乏、管理滞后等劣势;旅游开发面临着宏观政策环境良好、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层次提升及带薪假期增多等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区域内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古村生态环境破坏加剧、旅游开发中利益主体分配不合理等潜在威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构建了旅游开发战略矩阵,提出了塑造品牌形象、提升景区品质、加强规划管理、强化村民参与力度、实施区域旅游协作等具体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SWOT分析 旅游开发 保护 张谷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中多元功能——空间适应性方法探索——以青街畲族自治乡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宋绍杭 张扬 徐鑫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36,共5页
浙江省青街畲族自治乡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采用建筑与空间系统、功能的适应性分析路径,建立了满足原住民与其他人群空间需求的多元功能目标系统,即浙南畲乡生活村落、水绕山环风景村落、民风淳朴人文村落和传统风貌旅游村落;通过有机更... 浙江省青街畲族自治乡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采用建筑与空间系统、功能的适应性分析路径,建立了满足原住民与其他人群空间需求的多元功能目标系统,即浙南畲乡生活村落、水绕山环风景村落、民风淳朴人文村落和传统风貌旅游村落;通过有机更新,保护、延续了传统风貌和景观空间,突出了村落的人文特色;增强了公共空间活力;保护和改善了传统风貌和格局,形成了新的景观点;使村落新的生活形态和保护发展多元功能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多元功能 空间 青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村的旅游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以吐鲁番吐峪沟麻扎村为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欣华 杨兆萍 刘旭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1-306,共6页
古村落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蕴含丰富的特殊旅游地正日益受到关注,古村落旅游也成为旅游的热点;国家从保护、继承和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发展旅游的角度出台了古村落中的精品———历史文化名村的相关规定。以相关概... 古村落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蕴含丰富的特殊旅游地正日益受到关注,古村落旅游也成为旅游的热点;国家从保护、继承和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发展旅游的角度出台了古村落中的精品———历史文化名村的相关规定。以相关概念和古村落旅游进展为基础,探讨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吐鲁番地区吐峪沟乡麻扎村的旅游保护与开发:以资源评价和旅游定位为前提,结合麻扎村实际提出双村模式旅游保护设想和体验性旅游开发模式。旨在探讨历史文化名村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的双赢,同时为我国西部古村落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旅游 历史文化 麻扎 保护与开发 体验性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的历史文化名村整治规划研究——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何峰 柳肃 易伟建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7-463,486,共8页
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探讨了历史文化名村整治规划的研究方法,提出整治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文化遗产保护、一般民居整治、生态保护与景观环境整治、公共设施整治、经济发展策略和建设管理措施等7个方面。以国家历史... 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探讨了历史文化名村整治规划的研究方法,提出整治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文化遗产保护、一般民居整治、生态保护与景观环境整治、公共设施整治、经济发展策略和建设管理措施等7个方面。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张谷英村整治规划为例,通过居民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分析了该村土地利用低效,文化遗产保护重微观和有形层面、轻整体和无形层面,一般建筑的更新缺乏科学引导,生态保护不够重视,景观环境脏、乱、差,公共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要求,缺少特色品牌产品,以及管理上存在的规划、环境和建设管理不力等主要问题,由此提出了调整用地布局、整治一般建筑、完善公共设施、优化景观环境、制定发展策略、健全各项管理等6项整治对策。最后,剖析了名村综合整治的整体观、动态观、过程观及公众参与的观点,构建了名村综合整治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科学 历史文化 整治 新农 张谷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探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勇 韩力 侯全华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19,共8页
为了解决历史文化名村胡家大庄村存在的历史建筑被拆除或废弃、村落传统格局受到破坏、传统风貌受到侵蚀、传统民俗文化失传、村庄的历史记忆消逝、村庄人口流失等问题,同时实现村庄的发展,在"社区营造"的视角下,从"人... 为了解决历史文化名村胡家大庄村存在的历史建筑被拆除或废弃、村落传统格局受到破坏、传统风貌受到侵蚀、传统民俗文化失传、村庄的历史记忆消逝、村庄人口流失等问题,同时实现村庄的发展,在"社区营造"的视角下,从"人、文、地、景、产"5个方面对村庄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研究,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传统格局和古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公共空间改善和景观再造、特色产业的创新经营。结果表明:采用"社区营造"理论制定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和发展策略起到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弘扬地方特色的作用,解决了胡家大庄村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问题,为类似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保护与发展策略 社区营造 胡家大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运宏 宋林飞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2,68,共5页
历史文化名村蕴藏着丰厚的文化遗迹和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历史文化名村在保护与更新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基层政府的保护意识不强、忽视文脉传承的过度开发、资金和土地的制约、同质化倾向较为突出以及原... 历史文化名村蕴藏着丰厚的文化遗迹和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历史文化名村在保护与更新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基层政府的保护意识不强、忽视文脉传承的过度开发、资金和土地的制约、同质化倾向较为突出以及原住民参与不足等方面。推动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应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政策和资金供给,注重文脉传承与历史文化的深度呈现,推动以人为本的社区文化营造,合理发展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古村落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历史文化遗迹 历史文化 保护 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村体验式旅游发展策略 被引量:9
14
作者 田勤思 王野 +1 位作者 朱珠 何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56,共3页
21世纪是体验经济时代,体验式旅游顺理成章成为体验经济时代下最热门的产业。在体验式旅游产业中,历史文化名村凭借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体验式旅游爱好者。面对体验式旅游日益火爆,历史文化名村旅游资源开发充满机... 21世纪是体验经济时代,体验式旅游顺理成章成为体验经济时代下最热门的产业。在体验式旅游产业中,历史文化名村凭借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体验式旅游爱好者。面对体验式旅游日益火爆,历史文化名村旅游资源开发充满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历史文化名村需要借助旅游开发来提升价值,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传统的历史文化在商业化发展过程中丧失殆尽、残破不堪。基于此背景,从体验经济视角分析历史文化名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历史文化名村体验式旅游发展策略,旨在让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和谐共处,既促进历史文化名村的经济发展,又让历史名迹得以保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旅游发展 体验经济 体验式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金姝兰 金威 廖合群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2-94,共3页
运用调查法、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鄱阳湖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较大,但除5A、4A级的历史文化名村(镇)外,其他景区知名度不大,消费者对其娱乐、购物... 运用调查法、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鄱阳湖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较大,但除5A、4A级的历史文化名村(镇)外,其他景区知名度不大,消费者对其娱乐、购物满意度不高。研究区应以婺源、景德镇瑶里为龙头,依托江西四大名山,提升区位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深度开发乡村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发展潜力 国家历史文化 鄱阳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中的植被修复与景观设计——以太原市店头古村落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川晋 王崇恩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3-226,共4页
以山西省太原市店头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为例,从山体植被、古树名木、特色资源等三方面的保护入手,同时结合村落及其周边环境景观设计,介绍和分析了店头村植被修复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景观设计构想,也为其他地区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历史文化 植被修复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基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宏观思考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侃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246,共11页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蕴含的价值原则与空间理念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建设文明新范式的基因库。在此视野之下,保护机制有了新的思路。一方面,激励、推动、引导社区民众参与历史文化保...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蕴含的价值原则与空间理念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建设文明新范式的基因库。在此视野之下,保护机制有了新的思路。一方面,激励、推动、引导社区民众参与历史文化保护,由地方感到文化自觉,走向社区营造。另一方面,运用公共财政杠杆,循依法治国,明确职责,为历史文化保护建立法律保障,走出一条中国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历史文化 保护机制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文化传承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之杨 孙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6期7213-7215,共3页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现有的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分析其保护与文化传承对策,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 文化传承 扶贫开发 武陵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的历史文化名镇(村)考察评选历程及其成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洪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99-106,共8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评选始于2002年,至今评选了6批共528处。其中江西有33处,就其数量之多及考察评选之用心等方面而论,一直走在国内第一方阵。从各省普查和申报对比看,江西的历史文化名镇(村)资源比较丰富,并逐渐引起各级管理层的...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评选始于2002年,至今评选了6批共528处。其中江西有33处,就其数量之多及考察评选之用心等方面而论,一直走在国内第一方阵。从各省普查和申报对比看,江西的历史文化名镇(村)资源比较丰富,并逐渐引起各级管理层的重视和民众支持。1990年代前期江西开始发掘古村文化资源,催生了江西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流坑村;本世纪以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评选历程及江西的国、省两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分布状况如文所述。由省级财政划拨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发展专项经费,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历史文化镇() 考察评选 流坑 中国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物保护与民生发展——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状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怡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8-84,共7页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已经不仅仅是文化建设工程,更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福建省在这方面的工作成绩不小,但问题也不少。因此,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必须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高度,推动各级领导对历史文化名镇...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已经不仅仅是文化建设工程,更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福建省在这方面的工作成绩不小,但问题也不少。因此,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必须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高度,推动各级领导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重视。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解放思想,创新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文物保护中来;必须重点突出,抓大放小,以点带面,解决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历史文化 保护 民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