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垃圾桶”模型述评——兼谈其对公共政策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龚虹波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4-108,共5页
-
基金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N04ZF02)
-
文摘
本文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行动—结构对峙的理论视角出发,评析了“垃圾桶”模型在消弭行动与结构的紧张中所作的理论贡献,及其理论与研究方法折衷所导致的理论因果解释力下降等理论缺陷。通过对“垃圾桶”模型这一理论个案的评析,作者探讨了公共政策的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不同学派视界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理论解释力的多向度理解及概念的可观察性等方法论问题。
-
关键词
“垃圾桶”模型
有限理性学派
行动与结构
-
分类号
D035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金登“多源流分析框架”述评
被引量:56
- 2
-
-
作者
陈建国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5-128,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阶段性成果(00BZZ015)
-
文摘
通过对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框架与公共政策阶段分析、伊斯顿的政治系统和"垃圾桶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框架将公共政策阶段分析的触角向前伸了一步,拓展了政策阶段分析的研究空间;多源流分析打开了政治系统的"黑箱",提供了政策过程参与者的全景分析图;多源流分析修正了"垃圾桶模型",将其运用到国家政策层面进行分析,提升了其价值。但是,多源流分析框架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分析框架,有些学者针对其中的某些缺陷提出了批评意见;有些学者则对其进行了扩展。
-
关键词
多源流分析框架
“垃圾桶模型”
公共政策阶段分析
-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