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块状经济”产业发展模式下的产学合作教育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张启富
蔡泽伟
姚奇富
-
机构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4-16,共3页
-
基金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SB43)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b06117)。
-
文摘
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依托地方产业发展模式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处浙江宁波的高职院校,紧密结合浙江(宁波)经济发展,依托浙江(宁波)“块状经济”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既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又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并具有学校特色的产学合作教育之路,受到了企业、主管部门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
关键词
产学合作教育
“块状经济”
高技能人才培养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乡镇企业集群——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4
- 2
-
-
作者
穆书涛
马岚
-
机构
石家庄经济学院经贸学院
-
出处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49,共2页
-
文摘
解决"三农"难题,应促进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以此推动农业加快发展,农民加快富裕,农村加快繁荣,尽快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以乡镇工业为根基,走集群化的农村工业化道路,是一条现实可行的促进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的道路选择.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专业镇、专业村、特色工业园区,"一镇一品"、"块状经济",是集群化的典型写照,如浙江诸暨大塘镇的袜业集群,就是织袜、缝头、印染等不同企业、产业和专业市场集群.这种集群化对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也给当地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发展.如,浙江省2001年集群经济总产值5993亿元,约占当年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9%,有1/3以上的县市区,集群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50%.
-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
企业集群
农村工业化
东部沿海地区
特色工业园区
“块状经济”
集群经济
农村城镇化
工业化道路
2001年
工业总产值
集群化
“三农”
加快发展
城乡差别
协调发展
乡镇工业
道路选择
专业市场
促进作用
信息化
-
分类号
F276.3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应重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韩道光
-
机构
鹤壁技术学院
-
出处
《企业活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19,共2页
-
文摘
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现象.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块状经济"的产生既符合产业集聚的一般规律,又具有特殊的经济社会条件.因此,对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块状经济"产生条件的具体分析,既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产业集聚效应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又有利于我们掌握规律,借鉴其经验.
-
关键词
产业集聚效应
沿海发达地区
“块状经济”
经济发展
中西部区域
工业化发展
区域经济增长
中国
产生条件
一般规律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42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温州:以专业市场为基础的专业镇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黄焕文
-
机构
温州大学经济学院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9-190,共2页
-
文摘
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曾经引发了一场关于“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争论。这场争论最终的焦点上升到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高度。经过两种模式的比较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最终确定,到世纪 90 年代末,这两种模式之争,以“温州模式”优越于“苏南模式”而终结。二十几年过去了,实践表明,传统的“苏南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温州模式”却相对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被誉为中国犹太人的温州人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在国内外影响颇大,形成了独到的经营理念。尽管如此,问题并没有结束,最近与“温州模式”相辅相成的温州城镇化道路,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争议。为了把这个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我们特地邀请温州大学经济学院的几位专家撰写一组文章,以进行学术交流和探索。
-
关键词
专业市场
专业镇
产业集群
温州
产业区
“块状经济”
产业群落
发达
交错
区域内
-
分类号
C961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