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碧利斯”与“圣帕”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雷达回波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小玉 胡文东 +2 位作者 孙弘 姚蓉 石喜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633,共8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从雷达气象学和中小尺度天气学出发,对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的两次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与超强台风"圣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为东风带系统影响,地形增幅作用...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从雷达气象学和中小尺度天气学出发,对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的两次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与超强台风"圣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为东风带系统影响,地形增幅作用显著。螺旋带状、弥合回波阶段是造成强降水的主要时段。均有低质心暖性降水回波特征,降水效率高。"列车效应"是造成特大暴雨的关键,但形成方式不同:"碧利斯"主要由带状回波形成,而"圣帕"主要由回波在同一区域加强形成。"碧利斯"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均大于"圣帕"过程,对流更旺盛,范围小而雨强大,与西风带冷式切变线暴雨回波相似。"圣帕"回波均匀,持续时间长,与西风带暖式切变线暴雨回波特征相似,回波移动缓慢,降水总量大。两次过程都有暖平流上叠加辐合风场的特征,形成了有利于强降水的环境背景。中γ尺度"大风核"造成有组织的次级环流,可能是"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谱宽表明,受地面的摩擦作用,低层有强烈的湍流和乱流,有利于低压中心从低层减弱。中层为强而稳定的气流,有利于气旋强度的维持,形成长时间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利斯” “圣帕” 特大暴雨 雷达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丽斯”和“圣帕”在湘江流域引发的巨灾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何飞 赵智国 +2 位作者 陈波 史培军 方伟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4,共6页
选取了2006年和2007年发生在湘江流域的两次暴雨-洪水巨灾———"碧丽斯"和"圣帕",从暴雨成因及特征、洪水特征和灾情方面对这两次巨灾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湘江流域遭受的这两次巨灾具有典型的链性特征... 选取了2006年和2007年发生在湘江流域的两次暴雨-洪水巨灾———"碧丽斯"和"圣帕",从暴雨成因及特征、洪水特征和灾情方面对这两次巨灾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湘江流域遭受的这两次巨灾具有典型的链性特征,是由强热带风暴引发暴雨进而导致的洪水、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圣帕"比"碧丽斯"在湖南的持续时间更长,影响面积更大,降水总量更多;在湘江干流和耒水流域,"碧丽斯"导致的洪峰流量和水位均要高于"圣帕",在洣水流域则相反;"圣帕"导致的灾情比"碧丽斯"导致的灾情小,特别是人员伤亡较少,这主要是因为:(1)前期非常干旱;(2)水库蓄水量少;(3)准确的预报,快速的预警信息发布,及时的转移安置;(4)防灾意识的增强。在此基础上,对减轻巨灾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 “碧丽斯” “圣帕” 湘江流域 减轻巨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条件对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石顺吉 余锦华 郑礼新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41,共7页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AR/NCEP提供的分析场,分析海温和环境垂直风切变这两个环境因素对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的变化和环境垂直风切变之间没有直接相关性,海温是影响强度变化...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AR/NCEP提供的分析场,分析海温和环境垂直风切变这两个环境因素对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的变化和环境垂直风切变之间没有直接相关性,海温是影响强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最大对流区域位于顺切变方向左侧;较强切变条件下,在内眼壁上的最大降水位于顺切变方向左侧,降水呈一波非对称分布;在外围螺旋雨带上的最大降水区域则分布在顺切变方向上或顺切变方向右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台风“圣帕” 强度 对流 降水结构 海温 环境垂直风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圣帕”引发温州类龙卷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峰 钟建锋 张灵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1-238,共8页
利用NCEP/NCAR 1°×1°6h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FY-2C卫星TBB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18日23:10(北京时,下同)~23:20在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Sepat)"外围温州市龙港镇诱生类龙卷。诊断分析表明,类龙卷... 利用NCEP/NCAR 1°×1°6h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FY-2C卫星TBB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18日23:10(北京时,下同)~23:20在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Sepat)"外围温州市龙港镇诱生类龙卷。诊断分析表明,类龙卷发生地所处环境特征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从低层一直延展到高层的强烈上升运动、超低空强垂直风切变等;雷达连续跟踪探测到气旋式速度存在由中层向低层发展的现象,该中气旋中伴有明显的相邻方位角速度切变,尽管没有满足龙卷涡旋特征(TVS)的所有指标,但强烈的旋转风在极短时间由高层向低层迅速发展下传,进而产生超级单体龙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圣帕” 类龙卷 多普勒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圣帕”(0709)特大暴雨过程的完全螺旋度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余贞寿 倪东鸿 闵锦忠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3,共9页
采用NCEP/NCAR 1°×1°最后分析资料(final analysis,FNL)计算"圣帕"台风螺旋度,探讨各垂直层上水平螺旋度与强降水时间演变的关系、水平螺旋度与强降水落区的关系以及垂直螺旋度时间演变与强降水发生、发展的... 采用NCEP/NCAR 1°×1°最后分析资料(final analysis,FNL)计算"圣帕"台风螺旋度,探讨各垂直层上水平螺旋度与强降水时间演变的关系、水平螺旋度与强降水落区的关系以及垂直螺旋度时间演变与强降水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700 hPa螺旋度最能反映强降水时间演变,正螺旋度大值中心附近与暴雨落区一致,同区域内螺旋度中心值的强弱与该区域内降水的强弱关系密切;若垂直方向上高低层的螺旋度同时由负值转为正值,则强降水发生,反之降水减弱、停止;对于预报台风强降水时效,水平螺旋度远比垂直螺旋度、散度、垂直速度具有更多有效预报时间;对于预报台风强降水落区,垂直螺旋度比水平螺旋度更具有优势,若能利用垂直螺旋度对水平螺旋度预报强降水作出订正可能将有助于提高台风强降水预报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圣帕” 暴雨 水平螺旋度 垂直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严重影响湖南的登陆台风水汽场特征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6
作者 叶成志 李昀英 黎祖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8-107,共10页
针对造成湖南省特大暴雨过程的"碧利斯"和"圣帕"两次台风,利用气象、水文加密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AREM的模拟结果,对它们独特的水汽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台风的共同... 针对造成湖南省特大暴雨过程的"碧利斯"和"圣帕"两次台风,利用气象、水文加密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AREM的模拟结果,对它们独特的水汽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台风的共同特点是有两条主要水汽输送通道,即与西南季风相联系的偏南风水汽通道和与台风低压环流相联系的偏北风水汽通道;凝结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低层风场辐合和水汽平流,并通过局地垂直运动再将其输送到中高层;在湘东南强降水区上空始终存在强的水汽水平辐合和水汽垂直输送,比较而言,"圣帕"台风暴雨区上空水汽通量更强,但水汽通量辐合强度却小于"碧利斯"台风,水汽辐合层也不及后者深厚,但前者由于自身旋转性强,低压环流中心南部的切变较长时间维持,并自东向西转动,使得强降水持续时间更长,过程雨量更大,影响范围也更大。"碧利斯"水汽主要源地较"圣帕"更加偏南,水汽辐合更强,与南海季风的相互作用更显著,降水时段集中,局部地区短时间内的降雨强度甚至超过了"圣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利斯”及“圣帕”台风 模拟的水汽场特征 水汽输送 水汽通量辐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