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适倡导白话文学“惟一宗旨”观背景探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德发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2-116,128,共5页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是胡适于1918年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正式提出的新文学革命论的"惟一宗旨"。这一倡导白话文学的宗旨观不仅有个形成的过程,而且它的生成也有着多维的特定背景。近百年来,学术界对此问题有...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是胡适于1918年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正式提出的新文学革命论的"惟一宗旨"。这一倡导白话文学的宗旨观不仅有个形成的过程,而且它的生成也有着多维的特定背景。近百年来,学术界对此问题有所忽略,某些说法多与史实不符。历史地看,胡适"惟一宗旨"观形成的背景至少有这样相互关联的几个维面:欧洲文艺复兴创造"国语文学"的经验启发;我国古代白话文学传统的发掘与承续;晚清以降国语运动的推动与白话文字的训练;中华民国成立所提供的国语运动与新文学运动相互并进的政治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国语的文学 文学国语 “惟一宗旨” 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估胡适建设新文学“唯一宗旨”观的历史价值
2
作者 朱德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70,共8页
近百年对胡适建设新文学的"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唯一宗旨"观的历史价值或意义,始终估量不足,甚至有所歪曲。作者试图走近历史现场选取新角度对胡适的"宗旨"观的价值或意义进行重估。若从文学与话... 近百年对胡适建设新文学的"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唯一宗旨"观的历史价值或意义,始终估量不足,甚至有所歪曲。作者试图走近历史现场选取新角度对胡适的"宗旨"观的价值或意义进行重估。若从文学与话语构成的认知模式来考析胡适的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观,那它的实验效果则是完成了由文言为正宗话语向白话为正宗话语的整体转变,为民国时期建立起现代话语系统。要是从语体或文体角度考察,胡适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观的实践结果,则为现代中国建构起白话语体或新文体,以代替传统语体或古代文体,使中国文学的审美形态与艺术风貌焕然一新。上述功绩首先应记在胡适的功劳簿上,而不该抹杀或篡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估 “国语的文学 文学国语 “唯一宗旨” 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