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研究中的国家-社会、空间-行动者、权力与治理--近年来有关社区研究文献述评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丙奎 李佩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36-47,共12页
本文梳理了1990年代以来有关社区研究文献,发现国家-社会范式是构成近些年来中国社区研究的一条主线,社区空间-行动者、社区权力与治理等研究均离不开这条主线,只不过是对其进一步细致化、微观化、深入化或者技术化了。社区研究亟需一... 本文梳理了1990年代以来有关社区研究文献,发现国家-社会范式是构成近些年来中国社区研究的一条主线,社区空间-行动者、社区权力与治理等研究均离不开这条主线,只不过是对其进一步细致化、微观化、深入化或者技术化了。社区研究亟需一种对各种理论范式的整合性研究和对当前社区秩序的一个合理、深入性解释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研究 国家-社会 空间-行动者 权力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基层权力变迁与社区治理的发展——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21
2
作者 谢金林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4,共5页
国家-社会关系决定着城市基层权力体系的建构,也决定着社区治理模式的构筑。街居制度建构了城市基层权力体系,解决了国家力量向社会渗透的问题,增强了国家的社会组织能力与秩序建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高速发展与城市问题... 国家-社会关系决定着城市基层权力体系的建构,也决定着社区治理模式的构筑。街居制度建构了城市基层权力体系,解决了国家力量向社会渗透的问题,增强了国家的社会组织能力与秩序建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高速发展与城市问题激增,街居制度无法再解决现代化的社区治理问题。当前社区制虽然对国家-社会关系进行了一定的变革,提高了社会自我治理能力,但是国家与社会在社区治理过程相互合作、良性互动问题并没有在根本上得以解决",强政府-强社会"的社区治理体系建构还远未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权力 社区治理 治理模式 国家-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韧性治理的三重维度:权力、制度、技术--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艳营 叶继红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5,共11页
转型社会中,化解乡村治理风险、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韧性治理因其内在包容性价值与风险抵御能力等特征契合了乡村有效治理的时代新要求,成为乡村治理变革的新走向。历史与现实表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失衡多... 转型社会中,化解乡村治理风险、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韧性治理因其内在包容性价值与风险抵御能力等特征契合了乡村有效治理的时代新要求,成为乡村治理变革的新走向。历史与现实表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失衡多因权力、制度、技术引起,故而应从权力、制度、技术三个维度来诠释乡村韧性治理,强调国家与社会的权力韧性发展、制度韧性互动、技术韧性融合,亦即通过加强国家基础性权力建设来提升权力韧性,通过强化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融合来提升制度韧性,通过采取刚柔并济的治理术来提升技术韧性,推动乡村的韧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韧性治理 国家-社会关系 权力 制度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依据: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玉玲 李许臻 田颖爱 《税收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税收依据论是全部税收理论的基石。税收依据论的前提是国家观,不同的国家观形成不同的税收依据论。"利益说"和"义务说"秉持资本主义契约论国家观和有机体论国家观,具有制度和国度特殊性,不能照搬照抄于社会主义中... 税收依据论是全部税收理论的基石。税收依据论的前提是国家观,不同的国家观形成不同的税收依据论。"利益说"和"义务说"秉持资本主义契约论国家观和有机体论国家观,具有制度和国度特殊性,不能照搬照抄于社会主义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依据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为指导,并明确全体公民为税收主体;公民税收权利是社会主义国家税收的核心和首要环节,派生并规定国家税收权力;公民税收义务是其税收权利的要求和实现。通过国家税收权力的行使,公民税收权利和税收义务得以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依据就是公民"权利的义务"。"权利的义务"税收依据的实践价值取向,包括充实和完善公民税收权利、规范国家税收权力、统一公民税收权利与税收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依据 马克思主义国家 公民税收权利和义务 国家税收权力 权利的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弹性化治理:一个概念性框架及其三重维度——基于“国家-社会”关系历史演进的考量 被引量:36
5
作者 孙强强 李华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51,共10页
“国家-社会”关系是理解中国乡村治理的重要分析框架,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经历了“弱国家-强社会”的简约治理、“强国家-弱社会”的全能治理和“强国家-较弱社会”威权治理的变迁。其主要特征是国家权力逐渐增强,乡村社会权威逐渐衰弱;... “国家-社会”关系是理解中国乡村治理的重要分析框架,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经历了“弱国家-强社会”的简约治理、“强国家-弱社会”的全能治理和“强国家-较弱社会”威权治理的变迁。其主要特征是国家权力逐渐增强,乡村社会权威逐渐衰弱;国家精英话语主导,乡村大众话语式微;国家正式制度逐渐完善,乡村非正式制度边缘化,导致国家和乡村社会关系呈现周期性矛盾和冲突。为突破传统国家和社会二元对立关系,构建国家和乡村社会共同发展、彼此合作的新型模式,尝试提出乡村弹性化治理,并基于权力、话语和制度三个维度阐释乡村弹性化治理的内涵。同时从国家基础性权力的弹性建设、家户公共话语体系的构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耦合三方面探索如何实现乡村弹性化治理,进而为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提供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化治理 国家-社会 基础性权力 公共话语体系 非正式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社会与国家的权力关系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仲平 杨雪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重塑社会与国家的权力关系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吴仲平,杨雪冬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政府职能转变是指为了适应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政府管理经济,眼务社会的职能,从内容、范围、手段、程度等方面进行科学界定、更... 重塑社会与国家的权力关系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吴仲平,杨雪冬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政府职能转变是指为了适应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政府管理经济,眼务社会的职能,从内容、范围、手段、程度等方面进行科学界定、更新和再造。从内容上讲,政府职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权力 权力关系 政府职能转变 社会权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组织 政府 马克思主义 自治能力 行政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校规的创制研究:基于两种权力观的考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厚明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55,共4页
"国家"一元权力观和"国家一社会"二元权力观对于高校校规的创制权来源有着不同的观点,由此对高校校规的创制是否适用"法律保留"原则,以及高校校规的创制应在何种范围内以及何种程度上适用"法律保留&... "国家"一元权力观和"国家一社会"二元权力观对于高校校规的创制权来源有着不同的观点,由此对高校校规的创制是否适用"法律保留"原则,以及高校校规的创制应在何种范围内以及何种程度上适用"法律保留"原则,也有着不同的结论。根据"国家"一元权力观,高校所享有的校规创制权来源于国家权力的授予,但是这并不能对高校校规的创制作出有力的解释。根据"国家一社会"二元权力观,高校校规的创制权直接源于宪法,但是并不意味着高校享有"治外法权",同样存在着有限"法律保留"的必要性,并且在学术性事务和非学术性事务两种类型高校校规的创制中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校规 创制权 “国家”一元权力 “国家-社会”二元权力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国家权力渗透乡村的努力 被引量:11
8
作者 刁培俊 张国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5-210,共6页
自中唐以降至两宋,国家权威朝向乡间渗透的趋势极为明显。在国家举措的设计方面,主要表现为户等制、乡役制、保甲制等乡村管理体制的制度化,凸显出国家公权力在基层乡村的话语表现欲望;纲常教化观念的传布与渗入,则是另一渠道的表现。... 自中唐以降至两宋,国家权威朝向乡间渗透的趋势极为明显。在国家举措的设计方面,主要表现为户等制、乡役制、保甲制等乡村管理体制的制度化,凸显出国家公权力在基层乡村的话语表现欲望;纲常教化观念的传布与渗入,则是另一渠道的表现。就两宋而言,这一渗透的深度是有限的,但却与唐宋社会发展变革诸因素密切相连,对赵宋国家和基层乡村社会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 国家权力 宋代 乡村管理体制 国家权力 国家权威 主要表现 表现欲望 发展变革 社会影响 制度化 保甲制 教化 两宋 基层 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形变与资本迁移:发展主义语境下的国家与乡村关系——以四川板村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纠纷调节机制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为径 陈世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23,共10页
四川板村工业园区污染事件的处理过程及结果,折射出现代化浪潮之中,农村工业园区管委会、企业以及乡村社会之间的微妙关系,并直指这一关系产生的历史源头与政策支持。主流观点认为,"服务型"政府确立之后,一系列政策都旨在重... 四川板村工业园区污染事件的处理过程及结果,折射出现代化浪潮之中,农村工业园区管委会、企业以及乡村社会之间的微妙关系,并直指这一关系产生的历史源头与政策支持。主流观点认为,"服务型"政府确立之后,一系列政策都旨在重建农村、改造农业、造福农民。文章将针对此背景下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新形式,提出其遵循发展主义逻辑的实质:随着国家权力形态的转变,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逐渐从通过行政力量的统治直接征取税费,转变为通过推进乡村社会的商品化、工业化,将乡村社会本身纳入商品化的范畴中,并依此完成乡村服务于城市建设乃至国家发展的过程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主义 国家-乡村社会关系 服务型权力 权力形变 资本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校规的创制研究:基于两种权力观的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厚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23,54,共4页
"国家"一元权力观和"国家—社会"二元权力观对于高校校规的创制权来源有着不同观点,由此对高校校规的创制是否适用"法律保留"原则、高校校规的创制应在何种范围内及何种程度上适用"法律保留"原... "国家"一元权力观和"国家—社会"二元权力观对于高校校规的创制权来源有着不同观点,由此对高校校规的创制是否适用"法律保留"原则、高校校规的创制应在何种范围内及何种程度上适用"法律保留"原则,也有着不同结论。根据"国家"一元权力观,高校的校规创制权来源于国家权力的授予,但这并不能对高校校规的创制作出有力解释。根据"国家—社会"二元权力观,高校校规创制权直接源于宪法,但并不意味着高校享有"治外法权",同样存在有限"法律保留"的必要性,并在学术性事务和非学术性事务两种高校校规的创制中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校规 创制权 “国家”一元权力 “国家社会”二元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丹的主权理论与近代西方绝对主义国家观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红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69,共6页
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布丹提出的主权理论是近代国家学说形成的开端。布丹身处于两种社会结构交替的变革时期,各种政治思想的交锋异常活跃。在当时的思想谱系中,以君主特权为核心的绝对主义思想成为当局的意识形态。这种思潮以... 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布丹提出的主权理论是近代国家学说形成的开端。布丹身处于两种社会结构交替的变革时期,各种政治思想的交锋异常活跃。在当时的思想谱系中,以君主特权为核心的绝对主义思想成为当局的意识形态。这种思潮以中世纪以来王权的二维划分为框架,承认君主的特权,同时,也是以国家政治权力的非个人性为前提。作为绝对主义思潮的理论代表,布丹的主权理论不仅具有时代的特征,而且构成了近代西方国家观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主义 主权理论 近代西方 国家 国家政治权力 政治思想家 国家学说 16世纪 变革时期 社会结构 思想谱系 意识形态 中世纪 个人性 特权 君主 思潮 作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优位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理念
12
作者 闵婉 肖卫星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10期42-43,共2页
在处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历来有国家优位论和社会优位论两种截然相反的理念。社会优位理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理念,要树立这一理念,应当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形成权力制约的观念,二是形成权利至上的观念。
关键词 社会优位论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优位 权力 权利 法治 权力制约 权利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二元结构到全景关照——中国传统乡村治理研究的视角转换 被引量:7
13
作者 姜晓萍 代珊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9,共8页
"国家—社会"二元对立的阐释范式,覆盖了政治学界针对传统中国乡村治理领域的研究。本文在重新剖析、审视这种阐释范式的基础上,认为"官治绅理"的分析逻辑虽然能够通过对治理主体进行本质性解构来说明传统乡村治理... "国家—社会"二元对立的阐释范式,覆盖了政治学界针对传统中国乡村治理领域的研究。本文在重新剖析、审视这种阐释范式的基础上,认为"官治绅理"的分析逻辑虽然能够通过对治理主体进行本质性解构来说明传统乡村治理的权力逻辑与组织行为,但却忽略了乡村治理中"民意"的张力与作用,无法清晰揭示在中国传统乡村"治理场域"中的权力—权利内在逻辑。虽然学界已有突破原有研究框架的努力,但本文认为仍需在前人基础上将研究视角从传统的"国家—社会"二元主体分析维度,转向国家—民众—士绅(以民众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分析维度。并且还要突破传统研究范式仅仅从静态治理主体解构乡村治理结构的局限,从动态的治理机制视角解码中国传统乡村治理的运行规律,实现从二元结构到全景关照的研究视角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国家-社会”二元结构 全景关照 范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刑罚目的理论的重构:基于普遍正义观的立场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道萃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75,共7页
犯罪预防说作为刑罚目的之通说违背了统一论的共识,而其他学说则是统一论的演绎变种,都有各自的缺陷。重构刑罚目的理论需要首先摆正其与刑法目的、刑罚体系的关系,尤其是由国家一元主导设定到国家社会二元沟通互动评价体系的视角转换... 犯罪预防说作为刑罚目的之通说违背了统一论的共识,而其他学说则是统一论的演绎变种,都有各自的缺陷。重构刑罚目的理论需要首先摆正其与刑法目的、刑罚体系的关系,尤其是由国家一元主导设定到国家社会二元沟通互动评价体系的视角转换。在普遍正义观下,应该提倡以报应、预防和恢复协同重构我国的"三位一体"之多层次、类型化刑罚目的理论体系,以彰显刑罚目的理论之程序的独立性、内在民意性、广泛民主性和理性实践化及国际化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目的 国家社会二元评价体系 普遍正义 报应 预防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事业组织演变趋势及其法治意义
15
作者 邓世豹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2-86,共5页
中国法治化进程是渐进的、具体的,也是全方位的。在我国法治化进程中,事业组织体制改革具有人事关系契约化、人事争议处理司法化、财政多元化、主体地位社会化的趋势。事业组织演变为构造国家与社会二元化结构、分散社会权力、实现以权... 中国法治化进程是渐进的、具体的,也是全方位的。在我国法治化进程中,事业组织体制改革具有人事关系契约化、人事争议处理司法化、财政多元化、主体地位社会化的趋势。事业组织演变为构造国家与社会二元化结构、分散社会权力、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利、保障社会成员权利、建设法治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我国法治建设提出新的课题。中国事业组织法治化进程或许标志着中国法治化进程的节奏与成功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业组织 法治国家 契约化 司法化 社会 中国 二元化结构 社会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分配论”与市场逻辑的相容性问题
16
作者 李贝 林致远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1期42-43,共2页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在国家与社会之间,不是国家决定社会,而是社会决定国家。首先,国家生活现象的基础是受制于生产力发展的各种社会生产关系与经济关系的总和。因此,国家在一切方面就必然要受到客观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其次,社...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在国家与社会之间,不是国家决定社会,而是社会决定国家。首先,国家生活现象的基础是受制于生产力发展的各种社会生产关系与经济关系的总和。因此,国家在一切方面就必然要受到客观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其次,社会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有什么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分配论 政治权力 市场逻辑 相容性 计划经济体制 公共利益 马克思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国家权力 社会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政民主与基督教文化关系探微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德顺 普春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2,共5页
西方宪政民主的产生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复杂的联系。一方面,基督教的罪感文化体现为人性论上的幽暗意识,并孕育了权力悲观主义;另一方面,基督教的二元政治观经过一系列嬗变,最终演变为现代西方公域与私域、国家与社会分离的二元政治文化... 西方宪政民主的产生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复杂的联系。一方面,基督教的罪感文化体现为人性论上的幽暗意识,并孕育了权力悲观主义;另一方面,基督教的二元政治观经过一系列嬗变,最终演变为现代西方公域与私域、国家与社会分离的二元政治文化。它们共同为宪政民主的权力制衡与有限政府理念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感文化 权力主义 二元政治 消极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经济学”说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德位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8-62,共5页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经济发展后劲 经济活动 经济精神 人的生活 国家权力 经济发展 经济理论 道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1-86,共6页
关键词 传统政治文化 政治权力 乡村社会 社会大众 社会政治活动 国家权力 二元结构 中国传统 乡村政治 政治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政治思维的基本框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运生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4,共3页
历史主体在开拓新的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处于转型之中的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从结构、体制到运作机制都是这场现代化的指标和参数。而在现代化的... 历史主体在开拓新的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处于转型之中的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从结构、体制到运作机制都是这场现代化的指标和参数。而在现代化的诸多层面和各项内容中,“政治思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思维 政府职能 政治价值 权力运作 意识形态 政治国家 社会职能 价值整合 整合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