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转型中的“利益组织化”——法团主义与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曾盛红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8期27-30,共4页
法团主义是一股兴起于欧洲大陆并在那里形成制度现实的思潮,它是一套针对多元主义理论"缺陷"、分析"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在对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探讨中,一些学者尝试引入法团主义理论框架来... 法团主义是一股兴起于欧洲大陆并在那里形成制度现实的思潮,它是一套针对多元主义理论"缺陷"、分析"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在对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探讨中,一些学者尝试引入法团主义理论框架来解释社会的转型过程,拓展了"国家—社会"关系的研究思路。但也有一些学者对这种分析路向进行了反思,通过分析法团主义在欧洲生存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外部环境,结合中国的情况对这一理论框架对中国适用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若干质疑和批评。这些论辩促使学界更为理性地去认识和诠释法团主义理论,这对充实"国家—社会"关系研究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关系 法团主义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视角分析乡村仪式性体育的变迁:湖南郴州“汝城香火龙”活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邱海洪 胡建忠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8-431,442,共5页
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视角,以湖南郴州的“汝城香火龙”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梳理乡村仪式性体育活动的产生与延续、断裂与沉寂、恢复与重构。探讨“国家—社会”关系演进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乡村仪式... 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视角,以湖南郴州的“汝城香火龙”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梳理乡村仪式性体育活动的产生与延续、断裂与沉寂、恢复与重构。探讨“国家—社会”关系演进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乡村仪式性体育的变化。分析认为:在新中国成立前,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国家源于社会”角度来看,乡村仪式性体育虽能产生与延续,但缺乏动力;在新中国成立后,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国家脱离、驾驭社会”角度来看,乡村仪式性体育在国家控制下被动中断和沉寂;改革开放后,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国家与社会融合角度来看,乡村仪式性体育在得到国家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得以恢复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关系理论 仪式性体育 乡村 汝城“香火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