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辽朝“因俗而治”统治政策形成的历史条件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德忠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102-106,共5页
关键词
“因俗而治”
辽朝
统
治
政策
阿保机
契丹族
东丹国
南面官
渤海人
头下军州
汉族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汉化夷”与“因俗而治”——清代云南改土归流地区两种文化治理方略及其关系
被引量:
18
2
作者
廖国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33,共13页
清代云南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可视为“以汉化夷”治边方略指导下的重要产物,为“以汉化夷”的顺利、全面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以汉化夷”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文化工程,是一个持续推进的历史过程。在许多流官看来,“以汉化夷”既是一种施...
清代云南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可视为“以汉化夷”治边方略指导下的重要产物,为“以汉化夷”的顺利、全面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以汉化夷”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文化工程,是一个持续推进的历史过程。在许多流官看来,“以汉化夷”既是一种施政方略,也是一项神圣的文化使命。他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推进“以汉化夷”进程,一是兴学重教,二是移风易俗。在云南改土归流地区,清代统治者还同时实施另一种文化治理方略,那就是“因俗而治”。清代的许多统治者在对待云南边疆和民族问题上并未实行强制性的民族同化政策,而是将“因俗而治”奉为重要治边方略。这一政策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如改土归流后,清廷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并不强求剃发易服。“以汉化夷”与“因俗而治”两种文化治理方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时空的转换而转换。“以汉化夷”体现“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因俗而治”体现“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以汉化夷”是“求同”,“因俗而治”是“存异”;“以汉化夷”追求文化的“一体”,“因俗而治”追求文化的“多元”。“以汉化夷”与“因俗而治”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并行不悖,共同促成云南“多元一体”地域文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汉化夷”
“因俗而治”
文化
治
理
“多元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国家观的新发展
3
作者
徐国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1-213,共3页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是中国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世纪近百年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是本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专题讨论的第二组笔谈,继续从中国历...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是中国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世纪近百年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是本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专题讨论的第二组笔谈,继续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这一历时性角度,对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早期民族观和民族史观、正朔论、古代国家观、历史人物评价原则等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期望能对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基本问题的研究和总结有所推动,为中国史学理论建设贡献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国家观
北方少数民族
“因俗而治”
多民族国家
古代
宋元明清时期
社会历史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朝在青海地区的施政方略
被引量:
3
4
作者
宋宁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60-66,共7页
明朝在青海地区的施政方略宋宁明朝洪武初年,通过军事征伐和招抚措施,甘青等地归于明朝版图、元帝虽败退漠北,但势力仍盛,屡谋兴复,成为明朝最大边患。明廷为巩固北部边防,除沿长城一线列置若干军镇以外,在西北边卫,军民兼治,...
明朝在青海地区的施政方略宋宁明朝洪武初年,通过军事征伐和招抚措施,甘青等地归于明朝版图、元帝虽败退漠北,但势力仍盛,屡谋兴复,成为明朝最大边患。明廷为巩固北部边防,除沿长城一线列置若干军镇以外,在西北边卫,军民兼治,并建重镇于甘州,以实现“北拒蒙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西宁卫
明政府
国师
李土司
于洪武
藏族部落
青海湖
蒙古
“因俗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清史与安多区域史研究
5
作者
欧麦高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2,共4页
“因俗而治”,很好地诠释了清朝对其多样化、多元化边疆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模式.本土精英得以培植并服务于这些施行族群隔离政策的区域,正如何伟亚强调:一如官方与非官方文献中呈现出来的那样,清朝持续有效的统治,正源自于本土...
“因俗而治”,很好地诠释了清朝对其多样化、多元化边疆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模式.本土精英得以培植并服务于这些施行族群隔离政策的区域,正如何伟亚强调:一如官方与非官方文献中呈现出来的那样,清朝持续有效的统治,正源自于本土精英与清朝政府机构合作的精心设计.因而,对于研究清朝的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及其统治来说,本土精英的认知就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史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
清朝政府
清史
“因俗而治”
统
治
模式
地区政策
边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辽朝“因俗而治”统治政策形成的历史条件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德忠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102-106,共5页
关键词
“因俗而治”
辽朝
统
治
政策
阿保机
契丹族
东丹国
南面官
渤海人
头下军州
汉族人口
分类号
D691.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汉化夷”与“因俗而治”——清代云南改土归流地区两种文化治理方略及其关系
被引量:
18
2
作者
廖国强
机构
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33,共13页
基金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代云南文化治理与文化发展研究”(YB2018047)。
文摘
清代云南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可视为“以汉化夷”治边方略指导下的重要产物,为“以汉化夷”的顺利、全面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以汉化夷”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文化工程,是一个持续推进的历史过程。在许多流官看来,“以汉化夷”既是一种施政方略,也是一项神圣的文化使命。他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推进“以汉化夷”进程,一是兴学重教,二是移风易俗。在云南改土归流地区,清代统治者还同时实施另一种文化治理方略,那就是“因俗而治”。清代的许多统治者在对待云南边疆和民族问题上并未实行强制性的民族同化政策,而是将“因俗而治”奉为重要治边方略。这一政策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如改土归流后,清廷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并不强求剃发易服。“以汉化夷”与“因俗而治”两种文化治理方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时空的转换而转换。“以汉化夷”体现“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因俗而治”体现“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以汉化夷”是“求同”,“因俗而治”是“存异”;“以汉化夷”追求文化的“一体”,“因俗而治”追求文化的“多元”。“以汉化夷”与“因俗而治”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并行不悖,共同促成云南“多元一体”地域文化的形成。
关键词
“以汉化夷”
“因俗而治”
文化
治
理
“多元一体”
Keywords
“Civilizing the Ethnics by Han Culture”
“Governing the Ethnics by Their Customs”
cultural governance
“unity in diversity”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国家观的新发展
3
作者
徐国利
机构
安徽大学历史系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1-213,共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成果之一(01JAZJD77005)
文摘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是中国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世纪近百年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是本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专题讨论的第二组笔谈,继续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这一历时性角度,对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早期民族观和民族史观、正朔论、古代国家观、历史人物评价原则等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期望能对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基本问题的研究和总结有所推动,为中国史学理论建设贡献智慧。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国家观
北方少数民族
“因俗而治”
多民族国家
古代
宋元明清时期
社会历史条件
分类号
D03 [政治法律—政治学]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朝在青海地区的施政方略
被引量:
3
4
作者
宋宁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60-66,共7页
文摘
明朝在青海地区的施政方略宋宁明朝洪武初年,通过军事征伐和招抚措施,甘青等地归于明朝版图、元帝虽败退漠北,但势力仍盛,屡谋兴复,成为明朝最大边患。明廷为巩固北部边防,除沿长城一线列置若干军镇以外,在西北边卫,军民兼治,并建重镇于甘州,以实现“北拒蒙古,...
关键词
青海地区
西宁卫
明政府
国师
李土司
于洪武
藏族部落
青海湖
蒙古
“因俗而治”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清史与安多区域史研究
5
作者
欧麦高
机构
美国乔治敦大学历史系
美国乔治敦大学卡塔尔国际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2,共4页
文摘
“因俗而治”,很好地诠释了清朝对其多样化、多元化边疆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模式.本土精英得以培植并服务于这些施行族群隔离政策的区域,正如何伟亚强调:一如官方与非官方文献中呈现出来的那样,清朝持续有效的统治,正源自于本土精英与清朝政府机构合作的精心设计.因而,对于研究清朝的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及其统治来说,本土精英的认知就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
区域史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
清朝政府
清史
“因俗而治”
统
治
模式
地区政策
边疆地区
分类号
F5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辽朝“因俗而治”统治政策形成的历史条件
王德忠
《求是学刊》
CSSCI
199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以汉化夷”与“因俗而治”——清代云南改土归流地区两种文化治理方略及其关系
廖国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古代国家观的新发展
徐国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明朝在青海地区的施政方略
宋宁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新清史与安多区域史研究
欧麦高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