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校招生“唯分数”:问题、根源与对策
被引量:
6
1
作者
罗立祝
温军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3,共8页
高考是一种高利害的选拔性考试,高考分数具有刚性、可比的独特优点,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高考形式公平的诉求。高校招生“唯分数”固守才学本位原则,能够有效选拔人才和抵制人情关系的侵蚀,有利于促进社会流动、维护社会公平,但也存在加...
高考是一种高利害的选拔性考试,高考分数具有刚性、可比的独特优点,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高考形式公平的诉求。高校招生“唯分数”固守才学本位原则,能够有效选拔人才和抵制人情关系的侵蚀,有利于促进社会流动、维护社会公平,但也存在加剧中学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过重、难以考察德行、难以体现创新实践能力、难以精准选拔人才等弊端,高校招生“唯分数”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公共选择结果。高校招生“唯分数”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举办大规模教育,在人情关系社会中兼顾高校招生形式公平与管理效率的阶段性产物。高校招生“唯分数”问题可从分段推进高校招生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深化促进全面发展的高考科目与内容改革、加大高校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等方面着手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招生
“唯分数”
破解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考“唯分数”的形成机理与破解之道
被引量:
15
2
作者
李木洲
曾思鑫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3,共8页
如何破解高考"唯分数"是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其典型表现为"唯分取人""应试教育""状元热"等,它存在"形式公平掩盖实质公平""单一评价替代多元评价"以及导致&...
如何破解高考"唯分数"是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其典型表现为"唯分取人""应试教育""状元热"等,它存在"形式公平掩盖实质公平""单一评价替代多元评价"以及导致"片面发展取代全面发展"等负面效应。高考"唯分数"的形成是文化观念、价值认同、制度设计与现实利益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与博弈的结果。文化激励与至公理念是高考"唯分数"形成的价值前提;分数优先与客观可比是高考"唯分数"形成的制度条件;高度竞争与利益理性是高考"唯分数"形成的现实基础。破解高考"唯分数"需要从文化观念、制度变革、利益调整等方面入手,但同时也应看到高考"唯分数"存在与破解的长期性、相对性、阶段性、复杂性、利益性、历史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唯分数”
综合素质评价
多元录取
破解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变异机理与修复策略
被引量:
6
3
作者
龙宝新
孙瑞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7,共9页
“唯分数”的教育评价体制是导致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死循环的原点,根治“应试教育”的毒瘤必须深入教育评价运行的“内循环”系统中去。从发生论角度看,教育评价的元模型是其三个环节——维度抽取、刻度度量与结果适用等铰链而成的...
“唯分数”的教育评价体制是导致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死循环的原点,根治“应试教育”的毒瘤必须深入教育评价运行的“内循环”系统中去。从发生论角度看,教育评价的元模型是其三个环节——维度抽取、刻度度量与结果适用等铰链而成的一个闭路循环。当代中小学教育评价变异现象滋生于该模型的各个链环上,一味追求可测化、数量化、社会化是教育评价离心运转、逐步异化的内因。从变异机理上分析,中小学教育评价变异源自维度抽取中的顾此失彼、属性量化中的意义耗散与社会适用中的分数暴力。面向未来,中小学教育评价异化现象的修复路径是:倡导“三个兼顾”,让评价工作在回归评价对象的整体、本体与教育属性的过程中有效应对异化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分数”
中小学教育评价
变异机理
修复策略
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高考建制70年:论高考志愿政策的变迁、困境与反思
被引量:
10
4
作者
苑津山
张傲冲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6-156,共11页
高考上连高等教育,下引基础教育,其中的高考志愿起到了“适配器”的作用。1952年高考建立,距今已整整70年。70年来,高考志愿政策不断向上向好,发生了志愿填报时段、志愿录取梯度两个维度的系列变迁。“新高考”推行至今,在“考后知分填...
高考上连高等教育,下引基础教育,其中的高考志愿起到了“适配器”的作用。1952年高考建立,距今已整整70年。70年来,高考志愿政策不断向上向好,发生了志愿填报时段、志愿录取梯度两个维度的系列变迁。“新高考”推行至今,在“考后知分填报志愿”配合“专业+院校平行志愿”或“院校+专业组志愿”两大高考志愿政策下,高考志愿政策指向的核心——考生,特别是弱势考生面临着诸多困境:信息扩充与认知通道缺少、程序复杂与家庭支持缺失、志愿繁多与生涯规划缺位。缘此,一方面应从70年高考志愿政策变迁中,进一步明晰和反思其价值取向,推动高考志愿政策系统化改革;另一方面更应聚焦考生,加大对其公共服务的供给、健全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以此来帮助考生突围困境,维护高考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70年
高考志愿
“唯分数”
高校招录
考生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校招生“唯分数”:问题、根源与对策
被引量:
6
1
作者
罗立祝
温军英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3,共8页
基金
国家教育考试科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普通高校招生投档录取模式改革研究”(GJK2017025)。
文摘
高考是一种高利害的选拔性考试,高考分数具有刚性、可比的独特优点,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高考形式公平的诉求。高校招生“唯分数”固守才学本位原则,能够有效选拔人才和抵制人情关系的侵蚀,有利于促进社会流动、维护社会公平,但也存在加剧中学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过重、难以考察德行、难以体现创新实践能力、难以精准选拔人才等弊端,高校招生“唯分数”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公共选择结果。高校招生“唯分数”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举办大规模教育,在人情关系社会中兼顾高校招生形式公平与管理效率的阶段性产物。高校招生“唯分数”问题可从分段推进高校招生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深化促进全面发展的高考科目与内容改革、加大高校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等方面着手破解。
关键词
高校招生
“唯分数”
破解之道
Keywords
university enrollment
scores⁃only
solution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考“唯分数”的形成机理与破解之道
被引量:
15
2
作者
李木洲
曾思鑫
机构
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3,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研究”(20YJC880044)。
文摘
如何破解高考"唯分数"是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其典型表现为"唯分取人""应试教育""状元热"等,它存在"形式公平掩盖实质公平""单一评价替代多元评价"以及导致"片面发展取代全面发展"等负面效应。高考"唯分数"的形成是文化观念、价值认同、制度设计与现实利益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与博弈的结果。文化激励与至公理念是高考"唯分数"形成的价值前提;分数优先与客观可比是高考"唯分数"形成的制度条件;高度竞争与利益理性是高考"唯分数"形成的现实基础。破解高考"唯分数"需要从文化观念、制度变革、利益调整等方面入手,但同时也应看到高考"唯分数"存在与破解的长期性、相对性、阶段性、复杂性、利益性、历史性等特征。
关键词
高考
“唯分数”
综合素质评价
多元录取
破解之道
Keywords
"scores-only"evaluation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ultiple admission channels
solutions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变异机理与修复策略
被引量:
6
3
作者
龙宝新
孙瑞芳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7,共9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农村小规模学校协同治理研究”(项目编号为19JK0060)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唯分数”的教育评价体制是导致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死循环的原点,根治“应试教育”的毒瘤必须深入教育评价运行的“内循环”系统中去。从发生论角度看,教育评价的元模型是其三个环节——维度抽取、刻度度量与结果适用等铰链而成的一个闭路循环。当代中小学教育评价变异现象滋生于该模型的各个链环上,一味追求可测化、数量化、社会化是教育评价离心运转、逐步异化的内因。从变异机理上分析,中小学教育评价变异源自维度抽取中的顾此失彼、属性量化中的意义耗散与社会适用中的分数暴力。面向未来,中小学教育评价异化现象的修复路径是:倡导“三个兼顾”,让评价工作在回归评价对象的整体、本体与教育属性的过程中有效应对异化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唯分数”
中小学教育评价
变异机理
修复策略
元模型
Keywords
evaluation based on scores alone
educational evaluations in fundamental schools
alienation mechanism
repairing strategies.
分类号
G63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高考建制70年:论高考志愿政策的变迁、困境与反思
被引量:
10
4
作者
苑津山
张傲冲
机构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6-156,共11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十年改革追踪与评估研究”(DIA200350)。
文摘
高考上连高等教育,下引基础教育,其中的高考志愿起到了“适配器”的作用。1952年高考建立,距今已整整70年。70年来,高考志愿政策不断向上向好,发生了志愿填报时段、志愿录取梯度两个维度的系列变迁。“新高考”推行至今,在“考后知分填报志愿”配合“专业+院校平行志愿”或“院校+专业组志愿”两大高考志愿政策下,高考志愿政策指向的核心——考生,特别是弱势考生面临着诸多困境:信息扩充与认知通道缺少、程序复杂与家庭支持缺失、志愿繁多与生涯规划缺位。缘此,一方面应从70年高考志愿政策变迁中,进一步明晰和反思其价值取向,推动高考志愿政策系统化改革;另一方面更应聚焦考生,加大对其公共服务的供给、健全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以此来帮助考生突围困境,维护高考公平。
关键词
高考70年
高考志愿
“唯分数”
高校招录
考生困境
Keyword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with a 70-year history
candidate’s application for a given university afte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China
“only the score counts”
college recruitment
candidate’s dilemma
分类号
G6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校招生“唯分数”:问题、根源与对策
罗立祝
温军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考“唯分数”的形成机理与破解之道
李木洲
曾思鑫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变异机理与修复策略
龙宝新
孙瑞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高考建制70年:论高考志愿政策的变迁、困境与反思
苑津山
张傲冲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