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个体之我”与“哲学之我”——对西方现代哲学的一个不完全考察 |
汤拥华
|
《学海》
|
2003 |
0 |
|
2
|
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
洪晓楠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7 |
15
|
|
3
|
近年来国内哲学研究状况检讨——一个有限的观察和评论 |
何中华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4
|
如何理解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命题 |
刘秉毅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5
|
“中国哲学”及其自主性 |
郭齐勇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6
|
赫尔曼·黑塞的哲学信仰 |
马剑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7
|
马克思第二个“哲学之谜”研究的意义——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是怎样剥出来的 |
冯景源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8
|
从哲学人化自然观到科学人化自然观——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转变 |
余满晖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9
|
哲学抑或科学?——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科学二重性” |
李娟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8 |
1
|
|
10
|
一个基于错误的语言哲学前设的假问题 |
倪梁康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11
|
哲学:一个生成中的词语 |
柯小刚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12
|
“市场的哲学”与“哲学的市场”——卞敏新著《邓小平应用哲学思想研究》读后 |
王东生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3
|
“中国哲学”的利与弊 |
张祥龙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4
|
马克思主义的孕育——自由主义的哲学观念:国家与社会和谐 |
伯尔基(R.N.Berki)
王文扬(译)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5
|
从当代中国的实际看柏拉图"哲学王"思想 |
高歌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6
|
“做哲学”的方法之起源 |
Pierre Hadot
黄翠新
胡诚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7
|
论梁漱溟的“哲学人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收 |
李丹丹
柴文华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8
|
作为马克思“继承人”的吉登斯 |
张亮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9
|
被扭曲的但托——对“艺术终结论”的一项必要的事实陈述 |
李军
|
《艺术设计研究》
|
2010 |
4
|
|
20
|
忧患云海诗哲心——现代性视域中歌德思想形成史的意义 |
叶隽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