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祥合体字的设计逻辑与文化意蕴
1
作者 彭莉 徐平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48-354,共7页
目的通过解析吉祥合体字的设计逻辑与文化内涵,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应用,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设计学、心理学、文化学、语言学等理论对吉祥合体字进行分析,揭示吉祥合体字发展背后的“和合”思... 目的通过解析吉祥合体字的设计逻辑与文化内涵,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应用,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设计学、心理学、文化学、语言学等理论对吉祥合体字进行分析,揭示吉祥合体字发展背后的“和合”思想和文化根源,阐释其在视觉传达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双重价值。结果通过对现代合体字应用案例的探讨,展示了吉祥合体字在设计领域中创新实践和多样化表现形式。结论吉祥合体字在当代活化可在形式、理念、技术上与时代需求相融合,从而实现合体字在现代社会运用的新形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祥合体字 形意融合 字体设计 “和合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社“和合”治理文化研究——基于乡土文化嵌入因素的审视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40,共7页
乡土文化嵌入因素对社员、理事、监事等的行为都会产生影响,是当前合作社治理中的制约因素。"和合"治理文化承认社员之间的差异性、多样性以及治理机关事务的矛盾性,强调不同主体的共生性、包容性。治理主体应相互成就、协同... 乡土文化嵌入因素对社员、理事、监事等的行为都会产生影响,是当前合作社治理中的制约因素。"和合"治理文化承认社员之间的差异性、多样性以及治理机关事务的矛盾性,强调不同主体的共生性、包容性。治理主体应相互成就、协同发展,疏导差异、分歧并解决矛盾,强调促就合作社与自然、合作社与社会以及各治理主体的关系处于一种持续的和谐状态。"和合"治理理念强调社员的自治主体性与社员的相互信任,尊重"异质共生",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是一种坚持平衡与合作、秉持"天人合一"的治理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治理 乡土文化嵌入 “和合”思想 “和合”治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和合”文化与西南联大“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立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西南联大的办学理念“兼容并包”及通才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和合”文化是其基础 ,而且是学校培养众多一流人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中华“和合文化 西南联大 办学理念 通才教育 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中华“和合”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善信 刘静忆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8-102,共5页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完整的内容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合"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弘扬中华&qu...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完整的内容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合"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文化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合”文化的传承与应用——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集散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伟强 李鑫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4-29,共6页
天台山文化底蕴深厚,佛、道、儒在历史上交相辉映,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天台山旅游集散中心区作为风景区主要入口形象区,具有和合的历史缩影、旅游基础、山水特质、基地特征及精神追求,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更应体现“和合”... 天台山文化底蕴深厚,佛、道、儒在历史上交相辉映,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天台山旅游集散中心区作为风景区主要入口形象区,具有和合的历史缩影、旅游基础、山水特质、基地特征及精神追求,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更应体现“和合”的地域特色。以天台山旅游集散中心区为例,提出“和合而生”的理念,通过“和合”的空间布局与结构、“和合”的环境保护与开发、“和合”的文化融合与再现、“和合”的人地关系与效益四方面的建设策略,塑造天台山旅游新门户形象。天台山旅游集散中心区作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培育试点路径中的一个缩影,其“和合而生”的“规划协同、环境融合、文化融入”的建设思路具有一定的普适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和合文化 旅游集散中心区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基因与历史经验 被引量:8
6
作者 彭宗超 路璐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5-87,共3页
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道路源自中华民族的和平基因,既源于从个人修身延伸至社会关系、国家治理及国际关系的“和合文化”积淀,也源于中国对“国强尚和”“国霸必衰”等历史实践的经验教训借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植根于中华... 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道路源自中华民族的和平基因,既源于从个人修身延伸至社会关系、国家治理及国际关系的“和合文化”积淀,也源于中国对“国强尚和”“国霸必衰”等历史实践的经验教训借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根本上否定了“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发展 和平基因 “和合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续)
7
作者 陈谷嘉 《湖湘论坛》 1999年第1期51-54,共4页
基本精神之二———物我一体,人天同构的“天人合一”精神把人与社会、自然视为一个整体,坚持以“天人合一”整体趋同思维,这是中国思想文化表现出的又一基本精神。我们的先人认为人类的自身的存在与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 基本精神之二———物我一体,人天同构的“天人合一”精神把人与社会、自然视为一个整体,坚持以“天人合一”整体趋同思维,这是中国思想文化表现出的又一基本精神。我们的先人认为人类的自身的存在与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在大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文化 “和合文化 中国文化 “和而不同” 基本精神 “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论 先秦时期 “和”与“同” 董仲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秩序观塑构中的文化特质——兼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渊源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通 刘昌明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4,共12页
一国的国际秩序观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文化的特质性。文化特质作为国家内生性属性的基本要素,在国家层次和个人层次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国对其国家利益和世界的认知,并使其国际秩序观具有明显的本国文化属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国的国际秩序观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文化的特质性。文化特质作为国家内生性属性的基本要素,在国家层次和个人层次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国对其国家利益和世界的认知,并使其国际秩序观具有明显的本国文化属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新时代的国际秩序观,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影响。这一理念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和合"文化内涵,亦是中国传统"和谐共生"价值理念在当代国家间交往方式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特质 国际秩序观 “和合文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认知与新时代中国国际秩序观建构 被引量:3
9
作者 舒伟超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4,共9页
国际秩序观是一国如何认知世界、如何处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重要理念指引,反映了一国政府对现行国际秩序的态度、立场以及对理想国际秩序的主张和愿景。作为权力、制度和观念因素共同作用的起点,国家身份认知对本国的国际秩序观塑造有内... 国际秩序观是一国如何认知世界、如何处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重要理念指引,反映了一国政府对现行国际秩序的态度、立场以及对理想国际秩序的主张和愿景。作为权力、制度和观念因素共同作用的起点,国家身份认知对本国的国际秩序观塑造有内在建构的影响。本文认为,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不仅强调自身“中华和合文化”与“全球大国”的内生身份认知,还在与国际社会的积极互动中确立了“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式改革者”的社会身份认知。这两类身份认知通过国内和国际层次影响着中国政府对国家利益的主观认知和界定,进而塑造了新时代中国对现行国际秩序的立场以及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理想国际秩序主张与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秩序观 内生身份 社会身份 “和合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