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嘉莹先生的诗教思想及其对当代高校古典诗歌教育的启示
1
作者 陆有富 石可晗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0,16,共8页
叶嘉莹先生的诗教以“兴发感动”为思想核心,立足诗词文本,重视传统吟诵,感发生命之美,意在使诗歌发挥其应有的陶冶教化作用。其吟咏评赏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的教育手段,更是对诗歌中所蕴蓄的立德修身、知行合一等道德伦理价值的系统阐扬... 叶嘉莹先生的诗教以“兴发感动”为思想核心,立足诗词文本,重视传统吟诵,感发生命之美,意在使诗歌发挥其应有的陶冶教化作用。其吟咏评赏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的教育手段,更是对诗歌中所蕴蓄的立德修身、知行合一等道德伦理价值的系统阐扬,与当今高校健全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立德树人机制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因此,重视、开展并推广以叶嘉莹先生诗教思想为指导的高校诗词教育,对解决当代高校教育存在的功利化倾向之类的问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实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中华古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白沙诗教思想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付彬 刘立夫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3,共8页
陈白沙的诗教思想复活了原始儒学的性灵式教育。陈白沙将诗视为最好的教育载体,他的诗展现道,透显心,实践教,联结和充实了其整个思想体系。白沙思想中,作诗并非狭隘的章句活动,它奠基于“自得之学”,属于思想之事、文教之事。诗教的本... 陈白沙的诗教思想复活了原始儒学的性灵式教育。陈白沙将诗视为最好的教育载体,他的诗展现道,透显心,实践教,联结和充实了其整个思想体系。白沙思想中,作诗并非狭隘的章句活动,它奠基于“自得之学”,属于思想之事、文教之事。诗教的本质是情教,它关联着忘机、超越名利等活动,并让人突破血肉之心以及自我的边界,同时可以兴起真情,使人与周遭事物共同进入生机氤氲之境,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诗品决定着教育效果,上品诗方可陶铸雅健人。白沙的诗教思想不仅启发了高等教育中课程目标的德性化,而且突出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导向的人文化,启迪了教学设计的情感化,提供了诗意的人文化成教学方法,其中蕴含的教育智慧对当代大学教育多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思想 情感 高等 性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夫之《诗》教思想的成人之道及当代意义
3
作者 高文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4,共8页
王夫之在继承传统《诗》教观的基础上,结合明清之际的时代课题,形成了以“余情”为中心的“和乐”《诗》教思想。其《诗》教思想的成人之道主要围绕培养君子的“和乐”道德品格展开。基本路径是在“礼”的框架下通过“诚之”过程中的“... 王夫之在继承传统《诗》教观的基础上,结合明清之际的时代课题,形成了以“余情”为中心的“和乐”《诗》教思想。其《诗》教思想的成人之道主要围绕培养君子的“和乐”道德品格展开。基本路径是在“礼”的框架下通过“诚之”过程中的“择善固执”与“慎独”以及“恒定”的道德意志,促使君子的“和乐”道德情感不断自觉内化,进而指导君子践行天下大同的“乐政”实践,最终实现“乐生”的终极道德理想。王夫之《诗》教的成人之道对培养当代学生的“和合”精神、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和乐”《诗》教思想 成人之道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诗教礼教乐教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姜国钧 《现代大学教育》 2003年第2期41-45,共5页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总纲领。诗教激励人的志向 ,启发人的情感。但诗教所兴起的情感必须加以理性的约束。礼教培养人遵守行为规范的理性精神。然而克制情感必然产生消极情绪 ,更严重的后果是 ,表面上以礼作文饰 ...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总纲领。诗教激励人的志向 ,启发人的情感。但诗教所兴起的情感必须加以理性的约束。礼教培养人遵守行为规范的理性精神。然而克制情感必然产生消极情绪 ,更严重的后果是 ,表面上以礼作文饰 ,暗地里追求欲望的满足。乐教可以救礼教之敝 :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到情感品质上去 ,达到情感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思想 情感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兼论《论语·阳货》篇孔子诗教的思想旨归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季冬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113,共5页
通过对有关史料进行"原意重构",可知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在于人与自然界中动植物关系的和谐。在此基础上,根据孔子表达思想的特点,可知《论语.阳货》篇中孔子诗教的思想旨归在于:个人自我的身心和... 通过对有关史料进行"原意重构",可知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在于人与自然界中动植物关系的和谐。在此基础上,根据孔子表达思想的特点,可知《论语.阳货》篇中孔子诗教的思想旨归在于:个人自我的身心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鸟兽草木 文化意涵 思想旨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诗》教”思想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倩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93,共5页
朱熹的“《诗》教”思想,经历了从广泛学习前人成说,到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并不断加以琢磨、深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朱熹“《诗》教”思想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博采众说、删繁从简、以诗说《诗》、不断深化这样四个阶段,从而从一个学... 朱熹的“《诗》教”思想,经历了从广泛学习前人成说,到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并不断加以琢磨、深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朱熹“《诗》教”思想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博采众说、删繁从简、以诗说《诗》、不断深化这样四个阶段,从而从一个学者、教育家的成长历程的角度,来把握朱熹“《诗》教”思想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朱熹 《诗集传》 《诗》教 “以《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材料与新视角的结合——《君子儒与诗教——先秦儒家文学思想考论》述评
7
作者 杨新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224,共3页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文学思想 考论 君子 新材料 述评 学术研究 中国思想 二十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子诗与乐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永波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8期117-118,共2页
孔子的思想是以礼制的政治思想为主,以诗教、乐教为辅。他的美学思想和政治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诗、乐、礼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孔子想以诗教、乐教的美感教育来实现他的“复礼”。
关键词 复礼 孔子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诗教的思想性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国庆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0-47,共8页
本文认为,所谓“诗教”(或日儒家诗教),虽然与孔子本人的思想有着极重要的内在联系,但其对诸多具体问题的看法或主张,却又与孔子很不相同,它实际上具有汉代儒学的性质,或者说是烙有汉代儒学鲜明印记的儒家文艺思想。作者对“诗教”与孔... 本文认为,所谓“诗教”(或日儒家诗教),虽然与孔子本人的思想有着极重要的内在联系,但其对诸多具体问题的看法或主张,却又与孔子很不相同,它实际上具有汉代儒学的性质,或者说是烙有汉代儒学鲜明印记的儒家文艺思想。作者对“诗教”与孔子思想之间的重大差异作了深入探讨和比较,对“诗教”的思想性质作了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汉代儒学 具体问题 内在联系 个体人格 文艺思想 评价标准 儒家 思维方式 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明国语课本》中的诗教思想
10
作者 黄露 冯铁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X期53-55,共3页
《开明国语课本》是民国时期为小学生量身定做的语文教材,由叶圣陶先生编写,丰子恺先生绘图,全书共十二册,小学初级阶段八册,小学高级阶段四册。《开明国语课本》选取了七十四首诗歌作为教学内容,对于我国的传统诗教思想进行了很好的传... 《开明国语课本》是民国时期为小学生量身定做的语文教材,由叶圣陶先生编写,丰子恺先生绘图,全书共十二册,小学初级阶段八册,小学高级阶段四册。《开明国语课本》选取了七十四首诗歌作为教学内容,对于我国的传统诗教思想进行了很好的传承。“诗教”一词最早出自《礼记·经解》篇,托言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1]其实质是以《诗经》为教材的教育活动,且其教育目标指向的是人格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课本 国语 开明 语文 小学生 量身定做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看孔子《诗》教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上博简竹书《孔子诗论》是孔子教《诗》的记录,它的整理和出版为研究孔子诗教思 想和实践提供了新的直接的材料。分析《孔子诗论》的文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孔子的《诗》教 思想,了解孔子教《诗》的内容和方法,总结孔子教《诗》的特点。
关键词 《诗 《孔子论》 上博简 文本 竹书 思想 内容和方法 出版 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二程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富恩 徐余庆 《中州学刊》 1985年第4期52-59,共8页
二程兄弟是理学的奠基者,又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具有相当影响的教育家。在长期教育实践中,二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它一方面是其理学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同时又是二程治学经验的总结,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关键词 程颐 遗书 圣人 《易》 自弃 思想 《诗 《孟子》 封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诗教原则在明清时期的总结
13
作者 霍俊国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6-140,共5页
明清时期,社会风尚变异,出现启蒙思想,但中国思想文化坚持了以儒学为基干,兼综道、佛的三维结构。诗教思想虽然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但依然信奉儒学传统,这表现在论文崇“道”,提倡“兴、观、群、怨”,文论家多讲“性情”等方面,其代... 明清时期,社会风尚变异,出现启蒙思想,但中国思想文化坚持了以儒学为基干,兼综道、佛的三维结构。诗教思想虽然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但依然信奉儒学传统,这表现在论文崇“道”,提倡“兴、观、群、怨”,文论家多讲“性情”等方面,其代表人物王夫之的文艺理论具有这一期的鲜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断裂 王夫之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政教”为中心的先秦儒家文艺思想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文勋 《文史哲》 1986年第4期45-50,共6页
儒家文艺思想,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也起过消极作用。它强调文艺的政教作用,强调文艺的功利目的,从而给文艺以很高的地位,甚至把它和礼、刑、政相提并论,作为治国的重要工具。这种主张本身具有合理的一面,在历史上也曾起过... 儒家文艺思想,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也起过消极作用。它强调文艺的政教作用,强调文艺的功利目的,从而给文艺以很高的地位,甚至把它和礼、刑、政相提并论,作为治国的重要工具。这种主张本身具有合理的一面,在历史上也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儒家的这种文艺思想却忽视文艺自身的特殊性及其内部规律,因此,往往把文艺变成政治的附庸,使文艺不能按本身的规律去发展。有些时候,甚至走向取消文艺的极端主义的道路。显然,这就是其消极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思想 儒家典籍 伦理道德 孔子 作用 兴于 我国古代 礼法制度 功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教”的德育功能及其实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德旭 曲奎国 姜爱玲 《当代教育科学》 1996年第4期54-55,共2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中国历代的教育家又十分重视通过诗向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于是就有了“诗教”的说法。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对《诗》的教化意义推崇备至。他说:“诗可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中国历代的教育家又十分重视通过诗向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于是就有了“诗教”的说法。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对《诗》的教化意义推崇备至。他说:“诗可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自孔子以后,“诗歌”作为封建统治阶级“明人伦”的重要方法一致沿用,成为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明朝王阳明认为:“今教童子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以诗”,强调了对儿童诗教的必要性。目前,在我国有所谓“德育危机”之说。这种危机可以说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德育内容的理念化与教条化,缺乏具体的内容与丰满的形象,这就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感到味同嚼蜡;二是德育形式(方法)的强制性与灌输性,缺乏积极主动和生动活泼,这就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倍感压抑,并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如何采用生动形象的内容,运用灵活有效的形式,进而全面提高德育的效果,就成为当务之急。在这里,充分地利用我国丰富的诗歌宝库,剔除古代“诗教”中的糟粕,汲取其精华,并将其发扬光大,无疑是走出“德育危机”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功能 思想品德 中国古典 重要方法 德育内容 全面提高 生动形象 育家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德舆的思想历程与《养一斋诗话》的定稿
16
作者 吴宗海 《高校教育管理》 1991年第3期22-25,28,共5页
晚清诗人、诗论家潘德舆,以其提倡诗教,有一定进步意义,其《养一斋诗话》在诗歌艺术上也颇有见地,对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诗坛产生过积极影响.笔者曾就其诗歌境界“质实说”草文进行讨论,现就潘德舆的思想发展历程与《养一斋诗话》的由稿... 晚清诗人、诗论家潘德舆,以其提倡诗教,有一定进步意义,其《养一斋诗话》在诗歌艺术上也颇有见地,对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诗坛产生过积极影响.笔者曾就其诗歌境界“质实说”草文进行讨论,现就潘德舆的思想发展历程与《养一斋诗话》的由稿本到定本的关系再作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德舆 《养一斋话》 思想历程 牙慧 道光 黄爵滋 质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白文学思想的现实功利性及其诗化形态
17
作者 许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6-131,共6页
唐中期的贞元、元和年间,随着传统儒学的全面复兴,以儒家政教文学观为内核的文学复古运动亦蓬勃展开。对此,向来论者皆以建立儒家道统学说的韩愈为此一思潮的最高体现。然而,以韩愈为核心分别形成各以诗、文为创作重点的两个文人群,古... 唐中期的贞元、元和年间,随着传统儒学的全面复兴,以儒家政教文学观为内核的文学复古运动亦蓬勃展开。对此,向来论者皆以建立儒家道统学说的韩愈为此一思潮的最高体现。然而,以韩愈为核心分别形成各以诗、文为创作重点的两个文人群,古文创作主张“文以明道”,诗歌创作则注重“不平则鸣”,儒学观念与法则并未完全规范其诗、文创作。与之相比,在元稹、白居易的诗、文创作中,则不仅体现出儒家文学思想的全面影响与支配,而且在诗歌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想 现实功利性 讽谕 新乐府 文学观 歌创作 居易 《与元九书》 《秦中吟》 政治主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文艺思想的和谐伦理内涵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永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45,共4页
先秦儒家以"人"的伦理教化为目的,初步构建了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儒家诗教理论体系,其中的文艺思想和审美观念具有浓郁的和谐伦理意味。儒家和谐伦理是儒家诗教的理论基础,也是儒家文艺思想观念的审美呈现,其伦理内涵由... 先秦儒家以"人"的伦理教化为目的,初步构建了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儒家诗教理论体系,其中的文艺思想和审美观念具有浓郁的和谐伦理意味。儒家和谐伦理是儒家诗教的理论基础,也是儒家文艺思想观念的审美呈现,其伦理内涵由五个方面的和谐关系构成:"畅神"、"比德"以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温柔敦厚"、"知言养气"以求人与自身的和谐;"克己复礼"、"仁者爱人"以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礼乐教化"、"以礼别异"以求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以求文与质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文艺思想 和谐伦理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鲁迅“立人”思想的多义解读 被引量:3
19
作者 商昌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2-27,共6页
关键词 “立人”思想 青年鲁迅 《摩罗力说》 《科学史篇》 《文化偏至论》 解读 多义 《破恶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藩的文艺思想
20
作者 杨开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3-78,共6页
赵藩是一个由封建营垒走向民主主义革命的民国初年云南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他的文艺思想总的来说没有超出儒家传统的论诗思想 ,但也随着历史的发展发生一些变化。
关键词 文艺思想 积理养气 忠孝 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