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和”的思想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起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7,共2页
“和”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与之对应的是“同”和“流”。“和”的思想的本质特征是差别性、原则性与和谐性。差别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条件,原则性是为人处事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和谐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的思想启示我... “和”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与之对应的是“同”和“流”。“和”的思想的本质特征是差别性、原则性与和谐性。差别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条件,原则性是为人处事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和谐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的思想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以平和的心态承认并尊重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多样性,同时又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要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既当作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又当作当前的紧迫任务来认识和对待,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与执行都要着眼于这一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的思想 和而不同 和而不流 建设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和”的思想与民族和谐
2
作者 汪泽青 葛志才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36-137,共2页
儒家“和”思想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长河中,曾对调整阶级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及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文化不仅源远流长,当今,它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活思想。... 儒家“和”思想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长河中,曾对调整阶级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及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文化不仅源远流长,当今,它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活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想也在不断地得到丰富和扩充。它对我们当前的民族和谐与社会和谐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借鉴学习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和谐 “和”的思想 儒家 维护社会稳定 “和”思想 民族凝聚力 “和”文化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两“和”发展战略的文化思想
3
作者 田正学 张申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69,共7页
中国在21世纪之初提出了在国际上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和’发展战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和”文化思想是中国实现“两‘和’发展战略”的内在因素。“和”文化思想的主要理论观点为尚和、存异、逊让和共赢... 中国在21世纪之初提出了在国际上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和’发展战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和”文化思想是中国实现“两‘和’发展战略”的内在因素。“和”文化思想的主要理论观点为尚和、存异、逊让和共赢等。“和”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整合、“协和万邦”统一天下发挥了核心的作用,并将在化解新世纪的矛盾冲突中焕发出强大的生气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战略 中国传统文化 “和”的思想 矛盾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的传统思想在非物质性文化设计中的体现
4
作者 薛生辉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155-156,共2页
人类的设计创造活动是在其意识、思想、观念支配下的一种物化行为,无论是显形的物质设计还是隐形的非物质文化设计都是这种思想观念下的产物。中国的设计就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精髓"和"的思想。本文主要从非物质文化层面就&qu... 人类的设计创造活动是在其意识、思想、观念支配下的一种物化行为,无论是显形的物质设计还是隐形的非物质文化设计都是这种思想观念下的产物。中国的设计就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精髓"和"的思想。本文主要从非物质文化层面就"和"的思想在设计中的体现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的思想 非物质文化 设计体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孔子思想核心“和”
5
作者 俞秀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62-64,共3页
在对孔子的政治立场及其学术观点进行研讨时,人们总是要对孔子思想的核心进行探讨,或曰“礼”,或曰“仁”,或曰“中庸”,意见各异,众说纷纭,在此略谈谈我对孔子思想核心的看法,不妥之处,尚祈方家指正。一、关于孔子思想核心的... 在对孔子的政治立场及其学术观点进行研讨时,人们总是要对孔子思想的核心进行探讨,或曰“礼”,或曰“仁”,或曰“中庸”,意见各异,众说纷纭,在此略谈谈我对孔子思想核心的看法,不妥之处,尚祈方家指正。一、关于孔子思想核心的不同看法“核”在古文中是“果中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体系 少数民族 “和”的思想 “中庸” 华夏族 《论语》 “礼” 为政以德 “无过无不及” 原则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兼谈中国人类学的当代使命与责任 被引量:13
6
作者 石硕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33,共11页
在"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的当下,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肩负着什么样的时代使命?如何看待和发挥好人类学的作用?这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简言之,人类学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至少有三... 在"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的当下,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肩负着什么样的时代使命?如何看待和发挥好人类学的作用?这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简言之,人类学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至少有三个明显作用:人类学能够提供一种"和"的思想与观念;人类学能帮助我们了解和认识自己,也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人类学是我们与世界沟通对话的重要学科领域。以当下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与发展现状而言,人类学的基础作用不容忽视。人类学的基础性乃由文化的基础性所决定,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人类学是一门强国之学,我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需要大力发展人类学这门具有世界眼光和人类视野的人文基础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中华民族 文化包容 “和”的思想 新时代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道对体育学习心境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林相华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0-271,共2页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对中国人行为以及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从茶文化中派生出来的茶道精神千百年来也指导着人们的行为。从唐代开始,茶道概念被系统化的提出,并逐渐被引入到体育教学以及学习中,并对学生的学习心...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对中国人行为以及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从茶文化中派生出来的茶道精神千百年来也指导着人们的行为。从唐代开始,茶道概念被系统化的提出,并逐渐被引入到体育教学以及学习中,并对学生的学习心境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茶道"思想中的"和"的思想,对当代体育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都提供了正确指导,体育本身讲究合作、和谐,大部分的体育运动都是团体活动,因此"和"的思想对体育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本文以茶文化中"和"思想为主要研究内容,针对该思想对体育学习心境的影响进行几方面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道 “和”的思想 体育 学习心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共“享”宠物家具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所玲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87,共1页
设计师:王所玲作品名称:“和”谐共“享”宠物家具设计设计说明:在中国文化里,“和”是事物的本原状态,是一种理想关系,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和”文化,无论自我身心之“和”、人与他人之“和”、国与国之“和”、天地人之“和”,都主... 设计师:王所玲作品名称:“和”谐共“享”宠物家具设计设计说明:在中国文化里,“和”是事物的本原状态,是一种理想关系,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和”文化,无论自我身心之“和”、人与他人之“和”、国与国之“和”、天地人之“和”,都主张以“和”,建立每个个体与世界万事万物的关系表现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物、社会和自然和谐统一且保有自己的特点,彼此不同又互不冲突,和谐相处、共生共长。“和”的思想是我国优秀的哲学思想,也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的思想 作品名称 设计说明 共生共长 天地人 人与他人 和谐相处 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化与当代青少年德育的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谢炳炎 符建湘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78-82,共5页
6年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召开的,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围绕着21世纪可预见的需求对当前教育的质量的要求等问题,会议认为,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强调个人满足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 6年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召开的,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围绕着21世纪可预见的需求对当前教育的质量的要求等问题,会议认为,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强调个人满足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损人利己动机的驱使,对为社会服务和树立对社会利益的责任感越来越没有兴趣”,“企业化的发展带来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等一系列矛盾,人们把目光转向东方,试图在儒家文化中寻求解决21世纪——这个人类充满希冀和困扰的明天——矛盾的思路。1988年的诺贝尔奖的得主们在巴黎呼吁: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到孔子的思想中去吸取智慧。人们如此推崇中国的儒家文化,正是基于它的教育思想,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它在构建21世纪的道德价值体系中,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文试图就弘扬儒家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伦理道德方面),开拓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思路,以培养跨世纪的人才等方面作些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青少年德育 教育思想 伦理道德教育 知识分子 “和”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人才培养 华民族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贵和贱同”说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留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18-22,共5页
“和”作为与“同”相对立的哲学、文化学概念,在我国远古时代就逐渐形成并传播开来。后经了孔子为师祖的儒家的继承和发扬,使之成为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和”与“同”的内涵、演变及其关系,可见,“和”既有唯物论倾向,又具... “和”作为与“同”相对立的哲学、文化学概念,在我国远古时代就逐渐形成并传播开来。后经了孔子为师祖的儒家的继承和发扬,使之成为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和”与“同”的内涵、演变及其关系,可见,“和”既有唯物论倾向,又具辩证法思想。但是,几十年来,“和”被抹上调和折衷的色彩而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作者认为,深入研究“和域”,将会使人得到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与“同” “和”的思想 孔子 政治伦理 早期儒家 《论语》 《左传》 春秋时代 辩证法思想 贵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