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1
作者 刘文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5期4-6,共3页
从“和”文化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与应用路径。通过分析乡村现状与“和”文化的契合点,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以“和”文化为引领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 从“和”文化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与应用路径。通过分析乡村现状与“和”文化的契合点,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以“和”文化为引领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应用路径。这些路径旨在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同时保护并传承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与自然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文化 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和”文化的理论实质 被引量:8
2
作者 孔宪峰 周秀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40,共5页
"和"是儒家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其最高的价值原则。儒家"和"文化蕴涵着"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和而不同"的动力机制、"和实生物"的发展理路、"执两用中"的思维方式、&qu... "和"是儒家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其最高的价值原则。儒家"和"文化蕴涵着"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和而不同"的动力机制、"和实生物"的发展理路、"执两用中"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终极诉求这样一个逻辑系统,共同诠释其深刻的理论实质。全面把握儒家"和"文化的理论实质,事关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事关对儒家"和"文化的当代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和”文化 理论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和”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蒋常香 江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9-181,共3页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一脉相承。本文从分析传统"和"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初步阐述了其在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进而就如何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一脉相承。本文从分析传统"和"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初步阐述了其在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进而就如何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运与北京的“和”文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建平 《新视野》 CSSCI 2004年第5期69-71,共3页
“和”是北京文化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华文化神奇而富于魅力的文化因素。本文试图从北京历史文化的视角,特别是通过北京城市的文化遗存来揭示“和”文化的现象和内涵,以便让世界更深刻地了解北京,让北京文化更加和谐地与奥林匹克文化相交... “和”是北京文化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华文化神奇而富于魅力的文化因素。本文试图从北京历史文化的视角,特别是通过北京城市的文化遗存来揭示“和”文化的现象和内涵,以便让世界更深刻地了解北京,让北京文化更加和谐地与奥林匹克文化相交融。揭示北京“和”文化,还有利于丰富北京提出的“人文奥运”理念,为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做好文化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会 北京 奥运文化 2008年 “和”文化 “人文奥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中国传统“和”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志英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7-30,共4页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和中国传统“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和”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和中国传统“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和”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和”文化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传统伦理看“和”文化的心理基础 被引量:2
6
作者 芮顺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58,共4页
中国传统伦理对"仁、诚、恕、中庸与礼"的诠释,是建立在儒学"和"文化思想基础上的,把握传统"和"文化的特征,明确其对中国当代"和谐"环境建构的思想与文化心理准备,为社会主义"以人为本&qu... 中国传统伦理对"仁、诚、恕、中庸与礼"的诠释,是建立在儒学"和"文化思想基础上的,把握传统"和"文化的特征,明确其对中国当代"和谐"环境建构的思想与文化心理准备,为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和谐"实践中,以期达到社会群体的自觉认同,从而促进主体的自由,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伦理 中庸 “和”文化 心理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并不是没有矛盾与斗争——“和”文化的基本内容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建宁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43,共2页
“和”与“同”是不一样的。“同”是不包含异的,“和”不仅包含异,而且必须包含异,否则就是“同”了。“和”是承认差异、差别、乃至矛盾和斗争的。
关键词 “和”文化 当代价值 矛盾 “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和”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东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7-119,共3页
"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一直影响着我们安身立命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原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之一。发挥优秀传统"和"文化怡情养志、涵养文... "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一直影响着我们安身立命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原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之一。发挥优秀传统"和"文化怡情养志、涵养文明的重要作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在具体实践中要深入挖掘"和"文化的思想价值,完善"和"文化宣传教育途径,普及"和"文化精髓,创新和谐社会治理,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与生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和”文化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周伦祥 《中国医院》 2009年第6期70-72,共3页
在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热潮兴起之际,作为基层医院党政主要负责人,作者对"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构建和谐医院"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和思考。近些年来,结合医院实际,把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2005年,医院提... 在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热潮兴起之际,作为基层医院党政主要负责人,作者对"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构建和谐医院"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和思考。近些年来,结合医院实际,把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2005年,医院提出"和"文化建设,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和”文化 和谐医院 精神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儒家“和”文化出发探寻思政教育新途径——评《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儒家“和”文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岩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重要方面。针对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的问题,从儒家文化中找寻方法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由孔宪峰所著的《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儒家“和”文化研究》(中国书籍出版... 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重要方面。针对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的问题,从儒家文化中找寻方法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由孔宪峰所著的《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儒家“和”文化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一书,通过对儒家“和”文化的研究,展开对“和”教育价值的探究,使其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育人明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教育工作 儒家文化 “和”文化 文化研究 教育视野 中国书籍出版社 教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文化与“家庭伦理剧”意义上的“和谐家庭”建构
11
作者 冯国军 牛殿庆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106,共10页
电视剧《继父》等“家庭伦理剧”类剧目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中生长出来、产生一定轰动传播效应的大众传媒影视娱乐形式。这类题材的电视剧目,着眼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意义,聚焦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体现的“和”等核心内容。通过... 电视剧《继父》等“家庭伦理剧”类剧目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中生长出来、产生一定轰动传播效应的大众传媒影视娱乐形式。这类题材的电视剧目,着眼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意义,聚焦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体现的“和”等核心内容。通过情节演绎“家”是建构社会自身“和谐”的根本所在,展示出“家庭”要树立榜样,讲究先人后己的“利他”主义,家要讲“爱”和责任;“家庭仁德”养成教育在于“见贤思齐”、“礼”的修养与“位”的坚守等操行细节。倡导在“家”平常心的养成,要有“正能量”的修养爱好,要把“家”看作温馨的港湾,要具备苦中有乐、乐在其中、不改其乐意识,并积极融合于新时代合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道德精神的不断建构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文化 “家庭伦理剧” 和谐 和谐家庭 仁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文化与辛亥和局的形成
12
作者 王爱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9-154,共6页
文化是影响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文化解释角度研究历史已成为一个新的视角。武昌起义爆发后,满汉尖锐对立,内忧外患加剧。以孙中山、黄兴、袁世凯、张謇、伍廷芳、唐绍仪等为代表的南北要人及清廷部分贵族经过短暂的和平谈判后,南... 文化是影响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文化解释角度研究历史已成为一个新的视角。武昌起义爆发后,满汉尖锐对立,内忧外患加剧。以孙中山、黄兴、袁世凯、张謇、伍廷芳、唐绍仪等为代表的南北要人及清廷部分贵族经过短暂的和平谈判后,南北双方达成一致:袁世凯拥护共和,清帝退位,孙中山让出临时大总统位置。通过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相互让步,最终实现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辛亥和局形成的原因固然很多,中国传统"和"文化尤其是深入人心的"共和"观念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和”文化 共和观念 南北议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文化的政治实践
13
作者 唐钧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41,共2页
中国人已不再像以往那么“顺服”,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的需要层次已经超越了生理需要,转向追求安全的需要和被社会承认的需要。如果非要用外力来强压,最后的结局自然是“不和”。
关键词 “和”文化 政治实践 生理需要 需要层次 社会承认 中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和”文化的思政价值——评《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儒家“和”文化研究》
14
作者 张凯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I0002-I0002,共1页
自十八大以来,不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还是教育改革中各学科的比重变化,抑或习主席夫妇出国访问携带的中国文化符号,无不表明新一届政府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视。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 自十八大以来,不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还是教育改革中各学科的比重变化,抑或习主席夫妇出国访问携带的中国文化符号,无不表明新一届政府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视。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的重视,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文化 文化研究 教育视野 思想政治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儒家 价值 思想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文化与中国人的生命伦理观探析
15
作者 王永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4,共4页
中国"和"文化的根本在于和谐、和平、合一。中国"和"文化奠基的中国人的生命伦理观在于:生命的发展是阴阳和合的产物,生命的成长、发展与壮盛必须合自然的规律与发展之道;天地自然的生之道即善之道,人秉天地之道,... 中国"和"文化的根本在于和谐、和平、合一。中国"和"文化奠基的中国人的生命伦理观在于:生命的发展是阴阳和合的产物,生命的成长、发展与壮盛必须合自然的规律与发展之道;天地自然的生之道即善之道,人秉天地之道,必然要将仁、善之性加以宏发;人生的终极追求在于生命圆满的状态,这种圆满是合一的,是人的生命自有、本有、永有的本质呈现。"和"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与精神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文化 中国人 生命伦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和”文化对领导干部为官为政的现实启示
16
作者 陈晓莉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39,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从前人留下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珍贵滋养”“传统文化可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尚“和”,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从前人留下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珍贵滋养”“传统文化可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尚“和”,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乾》),认为天道变化使得万物各得其所,各具其性,万物自身内部及其与外部关系若达到并保持一种高度的“和”,便是大吉大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和”文化 领导干部 为政 治国理政 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 总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和”文化的智慧延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姝桥 孔朝霞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9-59,共11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汲取并涵养了中国传统“和”文化的营养和智慧。其内含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和“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的“和”文化内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两个大局”的历史境...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汲取并涵养了中国传统“和”文化的营养和智慧。其内含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和“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的“和”文化内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两个大局”的历史境遇和现实挑战下,将中国传统“和”文化与时代发展大势相结合,创造合作共赢的国际观,营建公道正义的安全观,推动不断进步的人类社会发展观,维护多样性的世界文明观,建立绿色文明的生态观,实现中国传统“和”文化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世界舞台彰显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传统“和”文化 创新 智慧延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文化孕育的中华民族精神传统及当代转换 被引量:2
18
作者 谷立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0-184,共5页
“和”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经过历代先贤的阐发,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孕育了中华民族注重现实和刚健奋进、群体本位和公利为上、整体和谐和爱好和平、知行合一和求是务实的精神传统。在当代,... “和”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经过历代先贤的阐发,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孕育了中华民族注重现实和刚健奋进、群体本位和公利为上、整体和谐和爱好和平、知行合一和求是务实的精神传统。在当代,通过继承和弘扬、批判和筛选、发掘和升华、重构和创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作为传统文化主脉的“和”文化传统,重塑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传统 当代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和”文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力量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霄男 李净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38,共8页
中华传统"和"文化是一座内容丰富的思想宝库,其蕴含着"协和万邦"的政治智慧、"和衷共济"的安全智慧、"和气生财"的经济智慧、"兼收并蓄"的文化智慧以及"天人合一"的生态... 中华传统"和"文化是一座内容丰富的思想宝库,其蕴含着"协和万邦"的政治智慧、"和衷共济"的安全智慧、"和气生财"的经济智慧、"兼收并蓄"的文化智慧以及"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挖掘、提炼并梳理中华传统"和"文化对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所彰显的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智慧力量,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文化 和衷共济 兼收并蓄 天人合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和”文化与中国外交“促和观”的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乐磊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7-220,共4页
"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传统的"和"文化可以启发我们提出外交理念上的"促和观"。中国外交"促和观"包括经济、文化、安全、外交等方面的要素,具有独特性、包容性、时代性、价值取向与实践... "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传统的"和"文化可以启发我们提出外交理念上的"促和观"。中国外交"促和观"包括经济、文化、安全、外交等方面的要素,具有独特性、包容性、时代性、价值取向与实践的一致性等特征。中国外交"促和观"的实践指向,体现为构建和谐世界理念、促进全球治理以及实现伟大"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文化 “促和观” 中国外交 和谐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