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至于吗”负面评价标记的规约化——兼论修辞与语法的互动
1
作者 闫亚平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4,共10页
现代汉语尤其是当代汉语中,“至于吗”的负面评价标记用法,是由反问式“至于吗”规约化而来。而含蓄委婉修辞需要是促使简省式、后移式“至于吗”反问式得以浮现的关键动因。在此基础上,“至于吗”反问式带有的对当事人应对过度的加强... 现代汉语尤其是当代汉语中,“至于吗”的负面评价标记用法,是由反问式“至于吗”规约化而来。而含蓄委婉修辞需要是促使简省式、后移式“至于吗”反问式得以浮现的关键动因。在此基础上,“至于吗”反问式带有的对当事人应对过度的加强否定语义与态度,为其负面评价规约化奠定语义基础。同时,因含蓄委婉修辞动因简省和后移而来的反问式“至于吗”,不仅反诘度有所降低,且促成“至于”和“吗”组合上毗邻,为其游离反问范畴和重新分析提供了可能与句法条件。可见,含蓄委婉作为言语交际尤其是汉民族言语交际中备受推崇和追求的修辞境界,是直接或间接驱动语言尤其是汉语语法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动因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于吗” 负面评价 规约化 含蓄委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既然p,难道q(吗)”反问推断句式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静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112,共8页
"既然p,难道q(吗)"是因果反问推断句,其形成过程有三个必备条件——应有推断结果、实际推断结果、应有结果再现,而且在其内部经历了两次否定:第一次是"实际推断结果"对"应有推断结果"的否定;第二次是&qu... "既然p,难道q(吗)"是因果反问推断句,其形成过程有三个必备条件——应有推断结果、实际推断结果、应有结果再现,而且在其内部经历了两次否定:第一次是"实际推断结果"对"应有推断结果"的否定;第二次是"应有结果再现"对"实际推断结果"的否定。两次否定后产生"难道q"分句,再与"既然p"组配,形成"既然p,难道q(吗)"。此句式具有省略式推断性、强调式主观性、反问式期待性三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 “难道” “吗” 结构省略 主观视点 应有结果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极性程度量构式“还能再A点吗”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甄珍 丁崇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8,共9页
"还能再A点吗"是现代汉语口语中一个新兴的高频构式,表达说话人对某一主体某一方面的性状特征做出已达到自身心理预期和可接受度极值的主观极量评价。构式中的变项成分A以单双音节贬义形容词为主,是一个典型陈述性构式。多数... "还能再A点吗"是现代汉语口语中一个新兴的高频构式,表达说话人对某一主体某一方面的性状特征做出已达到自身心理预期和可接受度极值的主观极量评价。构式中的变项成分A以单双音节贬义形容词为主,是一个典型陈述性构式。多数构式用例带有强负面评价语义。由一般疑问句用法发展到主观极量构式,中间经历了语用修辞并固化的过程。构式的使用者以年轻群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能再A点吗” 构式语法 主观程度量 负面评价 群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是X吗”句的语义特征和表达功能 被引量:5
4
作者 郑贵友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21,95,共8页
"不是X吗"是一个较为常用的、形式变化较多的句式,其基本的句式含义是对X所表内容的强调肯定,各种同现成分对该格式整体语义特征产生不同向度的增值;在话语结构里,"不是X吗"句出现的位置比较灵活,并可与前后话语实... "不是X吗"是一个较为常用的、形式变化较多的句式,其基本的句式含义是对X所表内容的强调肯定,各种同现成分对该格式整体语义特征产生不同向度的增值;在话语结构里,"不是X吗"句出现的位置比较灵活,并可与前后话语实体构成多种语义关系;同时,"不是X吗"句可以承载"提醒""表疑""断言""宣泄""反驳""劝解""申辩"等七种表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是X吗”句 语义特征 表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干吗”“干什么”的异同及相关构式——兼议汉语的“WXDY”构式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满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3,共11页
本文通过多角度考察对比"为什么""干吗""干什么"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特征,指出:在句法方面,三者的语法化程度不同,"为什么"语法化程度最高,已基本获得副词功能,"干吗""干什么&qu... 本文通过多角度考察对比"为什么""干吗""干什么"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特征,指出:在句法方面,三者的语法化程度不同,"为什么"语法化程度最高,已基本获得副词功能,"干吗""干什么"已虚化为疑问代词,其中"干吗"的语法化程度介乎于"为什么"和"干什么"之间。文章还简单追溯了这三个词的语法化路径,比较了与这三个词相关联的一组构式,概括出构式义(含语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什么” “干吗” “干什么” 语法化 构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呢吗”是非问句 被引量:3
6
作者 何文彬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2,共7页
"呢吗"句指的是以"呢吗"结尾的句子。这类句子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A、B两部分,从功能上看近似于是非问句中的附加疑问句。"呢吗"句可分为甲、乙两类,分别表达说话人对命题的确信和怀疑。本文以"呢吗&... "呢吗"句指的是以"呢吗"结尾的句子。这类句子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A、B两部分,从功能上看近似于是非问句中的附加疑问句。"呢吗"句可分为甲、乙两类,分别表达说话人对命题的确信和怀疑。本文以"呢吗"句为基础,构拟汉语是非问句表达信疑度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疑度 是非问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吗”的负面立场标记演变 被引量:2
7
作者 闫亚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55,共8页
“干吗”的负面立场标记用法,是由其表询问焦点用法演变而来。而“干吗”在反问句中的使用是其演变的温床与关键催化剂。贯穿整个演变过程的机制主要是反问句独特句法环境压制带来的功能悬空与语境吸收。同时,“干吗”的双音结构与主观... “干吗”的负面立场标记用法,是由其表询问焦点用法演变而来。而“干吗”在反问句中的使用是其演变的温床与关键催化剂。贯穿整个演变过程的机制主要是反问句独特句法环境压制带来的功能悬空与语境吸收。同时,“干吗”的双音结构与主观反预期性也为其演变奠定了语音与语义潜质。可见,从动态、发展的视角看,反问句加强否定的句法环境,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而浸染到用来凸显反问语气的疑问词身上,使其带有规约性隐含否定义,从而为其进一步向负面立场标记演化奠定坚实的语义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吗” 负面立场 反问句 疑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义同构类新兴构式在话语中的互动--以反问构式“他不香吗”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敏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50-156,共7页
文章以可填充式新兴构式“他不香吗2”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构式与话语功能、应用语境与话语分布,进而探讨其在话语中作为引发语与应答语的互动。研究发现,“他不香吗2”表达知域义和言域义,具有主观性、感叹性、预期性和施为性话语功能,... 文章以可填充式新兴构式“他不香吗2”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构式与话语功能、应用语境与话语分布,进而探讨其在话语中作为引发语与应答语的互动。研究发现,“他不香吗2”表达知域义和言域义,具有主观性、感叹性、预期性和施为性话语功能,主要用在交互性和评价性口语语体中。在话语交际中,引发语“他不香吗2”的应答语包括自问自答和自问他答两种形式,具有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以及积极肯定或消极否定的立场表达功能。作为引发语的“他不香吗2”对其应答语有一定制约性,二者都受目的驱动及合作原则作用,在话语中呈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反问构式 话语互动 他不香吗 引发语 应答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