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息我以死”与“向死而在”——庄子和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向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7-45,共9页
活着还是死去,是哲学中的重大问题。苏格拉底和西塞罗都曾有言,以为哲学的定义不是别的,就是死亡的准备。如果没有对于死亡问题的沉思,恐其哲学不成其为哲学了。庄子是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的古代大思想家和哲学家:海... 活着还是死去,是哲学中的重大问题。苏格拉底和西塞罗都曾有言,以为哲学的定义不是别的,就是死亡的准备。如果没有对于死亡问题的沉思,恐其哲学不成其为哲学了。庄子是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的古代大思想家和哲学家:海德格尔则是当代哲学中最卓越的德国思想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大师。不论庄子能否作为古代中国的存在主义者,把他们的死亡哲学作一比较,乃是很有必要的。如何来理解死亡,把握人生,可以成为古今文化哲学共通融合的一个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亡哲学 “向死而在” 海德格尔 本体论 神人 存在主义哲学 先行到 天地自然 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无穷阐释的可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晓江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6年第3期54-56,共3页
三、“死”:能否超越及如何超越?“死”是个体之人的消亡,它导致人类终级的和最深层的恐惧.“死”对“生”者的威胁在于:人生前拥有的财富、美色、舒适、快乐将化为乌有;人所占有的地位,获得的名誉,苦心孤诣建构的人际关系网络亦将不复... 三、“死”:能否超越及如何超越?“死”是个体之人的消亡,它导致人类终级的和最深层的恐惧.“死”对“生”者的威胁在于:人生前拥有的财富、美色、舒适、快乐将化为乌有;人所占有的地位,获得的名誉,苦心孤诣建构的人际关系网络亦将不复存在;还有与亲属好友的痛别、“死”之后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脑海中嵌人的死者临终前的惨状、尸体的腐臭等等.这一切构成了死亡的狰狞和恐怖,并促使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不仅深思死的各种问题,更进而去探寻超越死亡的途径和方法.随着文明的进步,科技越趋发达,人类超越死亡的途径和方法也多元化了,简而言之,有如下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 超越 途径和方法 “不朽” 雅斯贝尔斯 海德格尔 个体生命 “向死而在” 西方极乐世界 先行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与海德格尔生死观比较
3
作者 张利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21,59,共3页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庄子 “向死而在” 亡观 亡哲学 人生观 悦生恶 存在主义 人的存在 价值和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死而生”——论《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鲁氏 被引量:1
4
作者 廖四平 乔昕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6-109,119,共5页
上官鲁氏是《丰乳肥臀》中的女主人公,一生多灾多难多苦,有些苦难巨大得超过了其应有的承受力,但她从来都没有真正地被苦难所吓倒,表现出了一种世所罕有的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生命状态。上官鲁氏这一人物形象既具体、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 上官鲁氏是《丰乳肥臀》中的女主人公,一生多灾多难多苦,有些苦难巨大得超过了其应有的承受力,但她从来都没有真正地被苦难所吓倒,表现出了一种世所罕有的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生命状态。上官鲁氏这一人物形象既具体、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普通民众中普遍存在的"好死不如赖活着"、"死也要活着"的生活理念,又彰显了生命意志和生命力的坚韧、顽强,也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向死而生"的哲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唯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乳肥臀》 苦难 忍辱负重 坚韧不拔 “向死而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海德格尔的“向死存在”——从时间的本体化视角解读《存在与时间》中的“死” 被引量:3
5
作者 江向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分析在其存在论现象学时间性之理论建构上有着不容置疑的特殊意义,这一点已引起海内外学界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时间的本体化这一视角出发,首先简要阐明了海德格尔对源始的时间与流俗时间概...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分析在其存在论现象学时间性之理论建构上有着不容置疑的特殊意义,这一点已引起海内外学界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时间的本体化这一视角出发,首先简要阐明了海德格尔对源始的时间与流俗时间概念所做的区分;其次,作为本文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建构;最后,还附带讨论到了法国哲学家利科在《时间与叙事》中对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时间性与其“向死存在”之逻辑关联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问 本体化 时问性 “向死存在” 叙事时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论“死亡”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学发 刘国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42,共2页
德国哲学家M·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的“此在与时间性”部分中,设专章集中讨论了“死亡”问题。了解其关于“死亡”的论述,对我们领悟其由对“此在”的分析而展开的一整套人生哲学,是十分重要的。一、“先行到死”与... 德国哲学家M·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的“此在与时间性”部分中,设专章集中讨论了“死亡”问题。了解其关于“死亡”的论述,对我们领悟其由对“此在”的分析而展开的一整套人生哲学,是十分重要的。一、“先行到死”与“看得见的可能性”在海德格尔看来,“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向死而在” “此在” 不完满性 先行到 “存在” “自由” 《存在与时间》 “无” 生物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死亡观述评
7
作者 何焕枝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8-12,共5页
人生在世,总有一死.因此,人生观必然要与死亡观联系在一起,人生哲学必然包含对死亡的看法.古往今来不少哲学家对死亡问题作过探讨,但多数都是从伦理学来论述,而海德格尔的特点则是从本体论——伦理学——本体论来论述这个问题,其分析的... 人生在世,总有一死.因此,人生观必然要与死亡观联系在一起,人生哲学必然包含对死亡的看法.古往今来不少哲学家对死亡问题作过探讨,但多数都是从伦理学来论述,而海德格尔的特点则是从本体论——伦理学——本体论来论述这个问题,其分析的方法也有独特性.本文拟对其关于死亡的论述作概要的介绍并加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亡观 亡问题 人的存在方式 “向死而在” 本体论意义 述评 存在者 先行到 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