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3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的自我革命的基因生成与制度建构: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阐释
1
作者 邓蓉敬 陈宏彩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遵循了“革命”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是价值管理、组织变革、行动再造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结果,也是实践和制度相互转化的结果。根据这一规律,可以从新的视角出发,建立党的自我革命的阐释性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遵循了“革命”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是价值管理、组织变革、行动再造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结果,也是实践和制度相互转化的结果。根据这一规律,可以从新的视角出发,建立党的自我革命的阐释性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进行梳理和反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自我革命中形成的原创性、初始性制度安排和实践经验,对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奠基意义和示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自我革命基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 分析框架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现代赓续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明义论析
2
作者 王增智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3,共9页
在中华文明现代赓续语境中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明义,既有助于我们从中华文明赓续视角深刻把握“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又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为确保中华文明连续性所作的伟大贡献。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中,中华民... 在中华文明现代赓续语境中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明义,既有助于我们从中华文明赓续视角深刻把握“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又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为确保中华文明连续性所作的伟大贡献。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中,中华民族被卷入由资本主义开辟并主导的世界历史阶段,这是讨论中华文明现代赓续的世界背景和叙事前提。基于此,作为中华文明整体主体的中华民族,需要在应对外部严峻挑战中重塑自身形态以聚内御外;而在批判和激活传统的双重尺度要求下,中华文明现代赓续路径选择最终走向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自在形态向自觉形态的转变、重塑了赓续中华文明的内部文化结构、赋予了中华文明现代赓续的人民价值取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现代赓续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文明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探索与贡献
3
作者 方素清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3,共8页
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社会现实状况,不断深化认识,将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统一,开创性探索和推进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社会现实状况,不断深化认识,将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统一,开创性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开启了以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进路,明确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现代化推进方式,组织起了推进现代化事业的社会主体力量,较为系统地回答了现代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纪律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树荫 韩云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2,共7页
纪律严明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和建设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始终将纪律建设置于重要地位,通过立规矩、抓教... 纪律严明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和建设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始终将纪律建设置于重要地位,通过立规矩、抓教育、强监督、严执纪等举措,多管齐下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使党经受住了革命战争的考验,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纪律建设的成功实践,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的建设 纪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正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3,255,共12页
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在基本原理层面所展现出来的核心要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建了把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在基本原理层面所展现出来的核心要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建了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辩证地结合起来的创新性理论图景。这种创新性突出地表现在提出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按社会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的革命所建立的却是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国家、按社会性质来说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了更广阔的道路等观点。这些观点在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民主主义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党章学研究问题刍议——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章修改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张晓燕 朱航正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4,共14页
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管党治党的总章程,在政党建设和运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章修改历程是中共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不断调适组织结构的直观体现。首先,明确与党章修改相关的“常”与“变”问题,能够把握与党... 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管党治党的总章程,在政党建设和运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章修改历程是中共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不断调适组织结构的直观体现。首先,明确与党章修改相关的“常”与“变”问题,能够把握与党章修改相关的重要概念,确定研究范围。其次,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章修改问题的有关成果进行追溯,可以发现相关研究的侧重点随着时代主题不断发生变化,国内学界大致形成了经验归纳与专题研究两种分析范式。最后,为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章修改问题走向深入,有必要丰富研究视角,扩展研究方法,在既有成果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党章 党章修改 党章学 党章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命型赋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民赋能理念与实践
7
作者 邓万春 胡诺娅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0,共8页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赋能是将赋能与革命使命相结合的使命型赋能,赋能与革命使命不可相互化约。赋能指中国共产党对农民思想意识、知识与技能、组织化等方面权能的提升,革命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要达成的社会革命目标。通过...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赋能是将赋能与革命使命相结合的使命型赋能,赋能与革命使命不可相互化约。赋能指中国共产党对农民思想意识、知识与技能、组织化等方面权能的提升,革命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要达成的社会革命目标。通过赋能提升农民权能既是目的,又是达成革命使命的手段。使命型赋能是由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的特质决定的,它一方面避免了将革命使命口号化、空头化,另一方面避免了赋能的去政治化。对中国共产党使命型赋能的研究回应了学术史上关于农民赋能的化约论与二元对立论。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使命型赋能经验对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民使命型赋能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命型赋能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婚姻伦理建设研究
8
作者 李桂梅 周雯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8,共8页
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婚姻伦理建设极大地促进了革命根据地婚姻道德关系的革新与进步,建立起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婚姻自由的新民主主义婚姻伦理。大革命时期,早期共产党人开始将马克思主义婚姻伦理运用于对中国实际的分析,... 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婚姻伦理建设极大地促进了革命根据地婚姻道德关系的革新与进步,建立起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婚姻自由的新民主主义婚姻伦理。大革命时期,早期共产党人开始将马克思主义婚姻伦理运用于对中国实际的分析,建立革命根据地后即确立并推行新民主主义婚姻伦理规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又根据革命情势对婚姻伦理建设的方针措施作出灵活调整,以强化新民主主义婚姻伦理规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婚姻伦理建设在新旧交替、复杂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展开,呈现出人文性与政治性相糅合、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婚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重视民族问题与民族工作——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
9
作者 何明 汪敬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9,共9页
学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相关研究更多集中在总结“是什么”,而对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相关研究存在不足。基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文献的梳理,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重视民族... 学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相关研究更多集中在总结“是什么”,而对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相关研究存在不足。基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文献的梳理,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这一问题进行解答,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时代课题的历史性回应,同时也能给当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提供经验启示。研究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重视,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塑造,二是在特定时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革命目标和使命的必然要求,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经验认识发挥着思想基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革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工作的叙事策略、主要特征及当代启示
10
作者 高晓林 梁永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53,共16页
国际传播工作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展示形象的重要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围绕制定政策文件,加强国际传播顶层设计;创办报刊机构,拓宽中国革命传播渠道;翻译出版经典,厚实传播内容思想意蕴;联系国际友人,争取更多国际... 国际传播工作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展示形象的重要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围绕制定政策文件,加强国际传播顶层设计;创办报刊机构,拓宽中国革命传播渠道;翻译出版经典,厚实传播内容思想意蕴;联系国际友人,争取更多国际受众支持等持续发力,在多维叙事中走出了一条传播主体内外联动、传播策略灵活多样、传播理念创新推进、更加注重问题导向的国际传播特色之路。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愈演愈烈的国际舆论争锋,我们应传承和弘扬好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视国际传播工作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协同优势,抢占国际舆论话语权;构建多渠道联合发力,讲深讲透讲活中国故事;重视“受众本位”导向,塑造好中共国际形象;在多措并举中积极推进守正创新,续写好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事业新的华丽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国际传播 叙事策略 主要特征 当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新中国”话语:出场语境、内涵特征及当代启示——基于《新民主主义论》的文本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金英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8,共10页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领导建立新中国的宣言书。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应对反共话语挑战,统一全党思想认识,是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新中国”话语特定的出场语境。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聚焦“中国...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领导建立新中国的宣言书。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应对反共话语挑战,统一全党思想认识,是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新中国”话语特定的出场语境。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聚焦“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系统阐述了新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基本布局和战略安排,为构建中国现代国家提供了全新理论与方向。毛泽东“新中国”话语的建构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现实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启示我们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话语建构过程中,要坚持人民至上的话语立场、问题导向的话语原则、开放包容的话语姿态、守正创新的话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中国”话语 现代化国家 新民主主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与超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扬弃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智 文红玉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2-86,共5页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 理论与实践 继承与超越 新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不能成立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6,共13页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一直是我国思想界研究的热点。有人编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把它说成是毛泽东的。部分学人将其当作学术上的新发现和理论上的新观点加以宣传,欺骗了读者,毒化了学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一直是我国思想界研究的热点。有人编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把它说成是毛泽东的。部分学人将其当作学术上的新发现和理论上的新观点加以宣传,欺骗了读者,毒化了学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毛泽东创造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性质根本不同和对立的两种思想体系。目前思想界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学术分野,已经转变成当代中国向何处去的一场斗争。"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不仅是国内某种政治力量用来否定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纲领,也是用来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纲领,理论上不能成立,政治上极为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组织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52,共16页
长期以来,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主要从革命史视角展开,对中共组织自身建设与发展历史的研究相对薄弱。相关叙述最早见于20世纪20年代党内高级领导干部的论著,50年代始有专门研究。20世纪80年代,党史研究日益走向学术化,组织史方... 长期以来,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主要从革命史视角展开,对中共组织自身建设与发展历史的研究相对薄弱。相关叙述最早见于20世纪20年代党内高级领导干部的论著,50年代始有专门研究。20世纪80年代,党史研究日益走向学术化,组织史方面的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①,偏重于对组织的建立与沿革问题进行考据、概述。至20世纪90年代,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出现一批有代表性的成果②。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倡导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③,引起学界的共鸣,一些成果实际上反映了多个学科的融合。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对中共组织史的研究,较多关注党的领导人和中央、省级、县级党组织的活动,对普通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的研究较少;多数研究仍以概述类为主,重复性研究较多,充分利用文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的较少。新世纪以来,中共组织史研究逐渐成为党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新材料、新观点不断涌现,大大拓展并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历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领导干部 基层党组织 党的领导人 党史研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县级党组织 革命史 学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说法值得商榷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爱军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177,共6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但它却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所谓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包含一个相对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并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但它却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所谓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包含一个相对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并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并提的成熟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论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步骤和前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不可或缺的内容。新民主主义理论服务于现实革命斗争需要的有关政策与策略,不能用"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新民主主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0
16
作者 蒲国良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6,共5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推进了一大步;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社会建设性纲领,它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推进了一大步;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社会建设性纲领,它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滥觞,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提供了一笔巨大的可资借鉴的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学理探源——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有益成果的吸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郭若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56,共7页
如同历史上经典理论起源都具有相应的学理基础和实践背景一样,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起源也有其必要的前提,这个前提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基本原则;其二,中国革命所提供的实践经验;其三,对20世纪20年代至30... 如同历史上经典理论起源都具有相应的学理基础和实践背景一样,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起源也有其必要的前提,这个前提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基本原则;其二,中国革命所提供的实践经验;其三,对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有益成果的吸收。在专门论及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研究成果中,大都关注前两个层面,而对第三个层面的讨论,则较为鲜见。探究新民主主义理论起源,“论战”是不应绕过去的,因为“论战”有关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争论在基本理论分析、理论研究方法、最终争论结果等方面,都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最后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学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理论 中国 社会性质 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原因研究述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爱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6-91,共6页
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组成。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基本观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有经过较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在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之后,我们才能实... 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组成。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基本观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有经过较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在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之后,我们才能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社会矛盾 毛泽东 苏联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民主主义论到过渡时期总路线——兼论两种社会模式的转变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邢和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4-102,共9页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模式经历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按照新民主主义建设新中国,另一方面又向苏联学习,实际上是在寻求新民主主义...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模式经历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按照新民主主义建设新中国,另一方面又向苏联学习,实际上是在寻求新民主主义模式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对接。过渡时期总路线要解决的是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它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 过渡时期总路线 社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支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中华 彭涌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 文化观 中国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