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社会化生计视角下扶贫互助组织“名实分离”现象及其生成逻辑——以川东Z村扶贫互助社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陆汉文
岳要鹏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7-103,共7页
扶贫互助组织发展出现偏离扶贫目标的"名实分离"现象,是扶贫开发实践中比较常见的困境。本研究以Z村扶贫互助社为个案,提出了一个社会化生计视角的解释逻辑。研究发现,在市场化、工业化大背景中,随着生计方式的社会化,小农逐...
扶贫互助组织发展出现偏离扶贫目标的"名实分离"现象,是扶贫开发实践中比较常见的困境。本研究以Z村扶贫互助社为个案,提出了一个社会化生计视角的解释逻辑。研究发现,在市场化、工业化大背景中,随着生计方式的社会化,小农逐渐分化为纯农户、兼业农户和脱农户三种类型。对纯农户和中低收入的兼业农户来说,其生计模式内在包含着疏离扶贫互助贷款的行动取向。扶贫互助社"名实分离"现象源于其制度设计暗含了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前提条件——扶贫开发所聚焦的农业、农村乃封闭系统,农户生计行动在这个系统中封闭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互助社
社会化生计
农户分化
“名
实
分离”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名实与真实:探索“真实性”议题的本土话语分析框架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菲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61,共12页
随着"真实性"讨论在国内学术界的引入和持续升温,需要看到",真实性"的设问本质上表达了西方世界关于何为"真实"的主导观念及权威话语。在当代旅游研究中",真实性"概念被广泛用于分析从西方到...
随着"真实性"讨论在国内学术界的引入和持续升温,需要看到",真实性"的设问本质上表达了西方世界关于何为"真实"的主导观念及权威话语。在当代旅游研究中",真实性"概念被广泛用于分析从西方到非西方不同社会语境中的旅游现象,而其移用过程本身尚未得到充分反思。因此,在前现代的"游"向现代"旅游"转型的过程中,共时维度语境挪移的"真实性"概念仍需重返历时维度的本土观念和实践传统方能得到落实。基于对"名实观"历史、文化、哲学内涵的追溯辨析以及对徐霞客、李时珍身心之"游"的个案讨论,文章通过"名实观"的引入,揭示出本土之"游"以身正名、求实体真的实践伦理面向,首先旨在反思"真实性"普遍话语的理论限度并设定参照维度;进而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话语分析框架,在"名-实"关联的社会历史建构视野中,将"真实性"的一般化讨论导向"真实化"的过程态考察,由此检视"真实性"概念嵌入本土话语场和实践场的复杂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
实
性
名
实
观
游
旅游
真
实
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嵇康《声无哀乐论》音乐理论建树的再认识
被引量:
1
3
作者
翟东宁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9-91,共3页
《声无哀乐论》是魏晋之交问世的嵇康批驳经学乐论著述。学界虽作肯定评价,但尚存补正馀地。故依据文本全面解说其论;述评嵇康对政治现实有强烈的反抗和批判意识,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音乐实践(包括"操"琴演奏在内)基础,倚重玄学...
《声无哀乐论》是魏晋之交问世的嵇康批驳经学乐论著述。学界虽作肯定评价,但尚存补正馀地。故依据文本全面解说其论;述评嵇康对政治现实有强烈的反抗和批判意识,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音乐实践(包括"操"琴演奏在内)基础,倚重玄学思辨立论、运用"自然之和"、"名实"、"有无"等范畴组合论证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厘清音乐在艺术创造和审美效果上有别于其他艺术之处,声响感应与哀乐之类情感指向无必然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
“玄学思辨”
“自然之和”
“名实”
“有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语言哲学思想探微
被引量:
14
4
作者
彭传华
宋喻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4,共7页
先秦儒家语言哲学肇始于孔子,他开创性地围绕"名实"、"言意"关系两大语言哲学重要问题,以正名理论为基础,展开对语言哲学的探索。其"名实之辩"的内容包括:保证名实相符的方法是"正名";名实关...
先秦儒家语言哲学肇始于孔子,他开创性地围绕"名实"、"言意"关系两大语言哲学重要问题,以正名理论为基础,展开对语言哲学的探索。其"名实之辩"的内容包括:保证名实相符的方法是"正名";名实关系是互动的辩证关系;检验名实是否相符的标准为"礼"。其"言意之辩"的主要内容包括言既可尽意又不可尽意以及通过"隐喻"的方式言道两个方面。孔子语言哲学凸显语言的规范功能,本质上是以道德行为实用主义为取向,以语用学为圭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语言哲学
“名
实
之辩”
“言意之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语言哲学的历史定位
被引量:
1
5
作者
彭传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78,共10页
荀子的语言哲学主要是通过"名实之辨"和"言意之辨"展开的,其"名实之辨"的核心是"名闻而实喻"、"制名以指实",包括"名期累实"、"约定俗成"的语言本质观、"...
荀子的语言哲学主要是通过"名实之辨"和"言意之辨"展开的,其"名实之辨"的核心是"名闻而实喻"、"制名以指实",包括"名期累实"、"约定俗成"的语言本质观、"循旧作新"的语言发展观、"明贵贱辨同异"的语言功能观;其"言意之辨"的主要内容则包括言既可尽意又不可尽意,以及通过"虚壹而静"的方法把握道两个方面。荀子的语言哲学既强调语言的价值属性又凸显语言的认知属性,是语言关涉转移到语义学的重要标志,是先秦儒家语言哲学的最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语言哲学
“名
实
之辨”
“言意之辨”
历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化生计视角下扶贫互助组织“名实分离”现象及其生成逻辑——以川东Z村扶贫互助社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陆汉文
岳要鹏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中部地区减贫与发展研究院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7-103,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企业与贫困村互助资金运作模式创新研究"(11BSH05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我国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扶贫机制与模式研究"(CCNU12C0200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扶贫互助组织发展出现偏离扶贫目标的"名实分离"现象,是扶贫开发实践中比较常见的困境。本研究以Z村扶贫互助社为个案,提出了一个社会化生计视角的解释逻辑。研究发现,在市场化、工业化大背景中,随着生计方式的社会化,小农逐渐分化为纯农户、兼业农户和脱农户三种类型。对纯农户和中低收入的兼业农户来说,其生计模式内在包含着疏离扶贫互助贷款的行动取向。扶贫互助社"名实分离"现象源于其制度设计暗含了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前提条件——扶贫开发所聚焦的农业、农村乃封闭系统,农户生计行动在这个系统中封闭运行。
关键词
扶贫互助社
社会化生计
农户分化
“名
实
分离”现象
分类号
D632.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名实与真实:探索“真实性”议题的本土话语分析框架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菲
机构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61,共12页
基金
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学科群建设专项经费(XKQZQN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甘青川藏族口传文化汇典”(13&ZD138)共同资助。
文摘
随着"真实性"讨论在国内学术界的引入和持续升温,需要看到",真实性"的设问本质上表达了西方世界关于何为"真实"的主导观念及权威话语。在当代旅游研究中",真实性"概念被广泛用于分析从西方到非西方不同社会语境中的旅游现象,而其移用过程本身尚未得到充分反思。因此,在前现代的"游"向现代"旅游"转型的过程中,共时维度语境挪移的"真实性"概念仍需重返历时维度的本土观念和实践传统方能得到落实。基于对"名实观"历史、文化、哲学内涵的追溯辨析以及对徐霞客、李时珍身心之"游"的个案讨论,文章通过"名实观"的引入,揭示出本土之"游"以身正名、求实体真的实践伦理面向,首先旨在反思"真实性"普遍话语的理论限度并设定参照维度;进而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话语分析框架,在"名-实"关联的社会历史建构视野中,将"真实性"的一般化讨论导向"真实化"的过程态考察,由此检视"真实性"概念嵌入本土话语场和实践场的复杂动因。
关键词
真
实
性
名
实
观
游
旅游
真
实
化
Keywords
authenticity
the idea of Ming-Shi(
名
实
观)
You(游)
tourism
authentication
分类号
F5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嵇康《声无哀乐论》音乐理论建树的再认识
被引量:
1
3
作者
翟东宁
机构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音乐系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9-91,共3页
文摘
《声无哀乐论》是魏晋之交问世的嵇康批驳经学乐论著述。学界虽作肯定评价,但尚存补正馀地。故依据文本全面解说其论;述评嵇康对政治现实有强烈的反抗和批判意识,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音乐实践(包括"操"琴演奏在内)基础,倚重玄学思辨立论、运用"自然之和"、"名实"、"有无"等范畴组合论证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厘清音乐在艺术创造和审美效果上有别于其他艺术之处,声响感应与哀乐之类情感指向无必然关联。
关键词
“声无哀乐”
“玄学思辨”
“自然之和”
“名实”
“有无”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语言哲学思想探微
被引量:
14
4
作者
彭传华
宋喻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外语系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4,共7页
文摘
先秦儒家语言哲学肇始于孔子,他开创性地围绕"名实"、"言意"关系两大语言哲学重要问题,以正名理论为基础,展开对语言哲学的探索。其"名实之辩"的内容包括:保证名实相符的方法是"正名";名实关系是互动的辩证关系;检验名实是否相符的标准为"礼"。其"言意之辩"的主要内容包括言既可尽意又不可尽意以及通过"隐喻"的方式言道两个方面。孔子语言哲学凸显语言的规范功能,本质上是以道德行为实用主义为取向,以语用学为圭臬的。
关键词
孔子
语言哲学
“名
实
之辩”
“言意之辩”
Keywords
Confucius
philosophy of language
debate on name and actuality
debate on language and meaning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语言哲学的历史定位
被引量:
1
5
作者
彭传华
机构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研究所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78,共10页
文摘
荀子的语言哲学主要是通过"名实之辨"和"言意之辨"展开的,其"名实之辨"的核心是"名闻而实喻"、"制名以指实",包括"名期累实"、"约定俗成"的语言本质观、"循旧作新"的语言发展观、"明贵贱辨同异"的语言功能观;其"言意之辨"的主要内容则包括言既可尽意又不可尽意,以及通过"虚壹而静"的方法把握道两个方面。荀子的语言哲学既强调语言的价值属性又凸显语言的认知属性,是语言关涉转移到语义学的重要标志,是先秦儒家语言哲学的最高峰。
关键词
荀子
语言哲学
“名
实
之辨”
“言意之辨”
历史定位
分类号
H0-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社会化生计视角下扶贫互助组织“名实分离”现象及其生成逻辑——以川东Z村扶贫互助社为例
陆汉文
岳要鹏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名实与真实:探索“真实性”议题的本土话语分析框架
李菲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嵇康《声无哀乐论》音乐理论建树的再认识
翟东宁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孔子语言哲学思想探微
彭传华
宋喻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荀子语言哲学的历史定位
彭传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