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法院案例指导制度价值功能之认知
被引量:101
- 1
-
-
作者
张志铭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70,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司法判例制度研究"(10JZD0030)
-
文摘
对于认知中国法院案例指导制度的价值和功能,应该聚焦于"同案同判"及其内含的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要求来把握。"同案同判"的确切含义是"同样案件同样判决"。"同样案件"是指在定性分析上确定待决案件的事实与指导性案例的事实在整体性质上是否涉及相同的法律问题,以及在定量分析上看两个案件的具体情节是否可以视为相同;"同样判决"则是指相同的法律认定以及相应的肯定或否定的法律后果。指导性案例是适用法律的成例,并在此基础上具有生成裁判规则的"法律续造"意义。对指导性案例的价值,不应该在克服所谓的制定法局限以及否定甚至消除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意义上来认识。
-
关键词
案例指导制度
“同案同判”
裁判规则
法官自由裁量权
-
分类号
D926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迈向司法统一的案例指导制度
被引量:27
- 2
-
-
作者
徐昕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7-164,共8页
-
基金
2008年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重点课题"案例指导制度与司法统一研究"(B0805-2)
-
文摘
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直接动因,在于解决司法实践中较为严重的"同案不同判"问题。中国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具备司法的案例传统、法院的司法实践、两大法系的融合趋势等有利基础,但也面临体制性和操作性困难。域外相关制度经验,特别是大陆法国家借鉴判例法制度的成功经验,对于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具有重要启示。指导性案例的效力是案例指导制度的核心问题,当前应赋予其事实上的拘束力,但尚不能作为正式的法律渊源。案例指导制度的建设应该坚持"两步走",最终迈向更为广泛、真实和可接受的司法公正。
-
关键词
“同案不同判”现象
司法统一
案例指导制度
指导性案例
事实拘束力
-
分类号
D91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