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持续发展”的哲理之源 被引量:13
1
作者 冯天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3期69-75,共7页
“可持续发展”已为现代人类日益关注。在寻求这一战略问题的解决方案时,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还应深入到哲理层面,从根本上疗治工业文明的某些认识偏颇。而以整体思维为特征的东亚智慧正可为现代人类提供探究“可持续发展”的哲理... “可持续发展”已为现代人类日益关注。在寻求这一战略问题的解决方案时,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还应深入到哲理层面,从根本上疗治工业文明的某些认识偏颇。而以整体思维为特征的东亚智慧正可为现代人类提供探究“可持续发展”的哲理启示。其一为《周易》等中华元典深蕴的忧患意识;其二为中华元典阐发的和谐观念和中道观念;其三为农业文明留下的上遵天道、下循地理,取之自然又回报自然的绿色意识;其四为人际间互动互济的五伦观。东亚智慧作为古典思维,所潜藏的只是克服现代病的暗喻,并不能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东西方智慧的互补相济,古典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友好对话,促成价值理论与工具理性的协调,方有可能创建“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忧患意识 中道 绿色意识 五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就蕴蓄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
作者 黄世瑞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1-62,共2页
我国古代就蕴蓄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黄世瑞华南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一种新型的关于社会发展的全球性战略。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一文... 我国古代就蕴蓄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黄世瑞华南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一种新型的关于社会发展的全球性战略。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一文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可持续发展”思想 环境保护 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及“可持续发展”主题的文献归类辨析
3
作者 李娟娟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4,共3页
涉及“可持续发展”主题的文献多而繁杂 ,如何正确分类值得关注。本文从对“可持续发展”主题的基本认识出发 ,基于《中图法》 (第四版 )的分类体系 ,对该主题文献的分类实例作了辨析 ,归纳为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主题 文献归类 中图法 可持续发展理论总论 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规划工作
4
作者 班焯 《规划师》 1999年第2期15-16,101,共3页
作者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出城市规划工作要更多关注城市发展远景,把创造高质量的环境与城市建设提高到同等重要位置,同时重视资源的再利用,并要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城市规划法”及其它相关法规。
关键词 城市规划工作 “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 法规 资源 战略思想 远景 再利用 环境 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学陈庆德教授来我校谈“生态伦理”和“可持续发展”
5
作者 郑晓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云南大学 “可持续发展” 生态伦理 教授 经济学专家 人类学家 生态分析 人文学院 管理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和事业心“双强”领导如何“可持续发展”
6
作者 郝高峰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24,共2页
言为心迹,行属本现。个性是一个人在社会领域中可识别的信息符号,领导干部作为有血有肉的个体,在工作生活中彰显一定的个性实属正常。有无事业心是衡量一个人工作态度的重要尺度,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想事干事肯定是好事。但在实... 言为心迹,行属本现。个性是一个人在社会领域中可识别的信息符号,领导干部作为有血有肉的个体,在工作生活中彰显一定的个性实属正常。有无事业心是衡量一个人工作态度的重要尺度,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想事干事肯定是好事。但在实践中,笔者观察发现,如果一个领导干部的个性和事业心都很强,则极易产生“双强叠加”效应,如果自己不觉察、亲友不提醒、组织上不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可持续发展” 事业心 个性 信息符号 社会领域 工作态度 人民公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塑建新的生存方式 被引量:25
7
作者 叶文虎 邓文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沿着“三种生产”的思路分析了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 ,认为人类目前的生存方式 (环境社会系统运行的集中表现 )是导致当前环境危机等诸多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危机的根源 ,进而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使... 本文沿着“三种生产”的思路分析了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 ,认为人类目前的生存方式 (环境社会系统运行的集中表现 )是导致当前环境危机等诸多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危机的根源 ,进而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使人类生存方式朝着有利于环境社会系统和谐运行、协同演进的方向转变 ,是人类塑造自己新的生存方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方式 环境社会系统 社会行为 “可持续发展” 人类 生存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高校招生与就业问题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姚霞 何祖锋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2-124,共3页
新时期高校招生与就业发展方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为高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新时期对高校招生与就业工作提出新要求与时代发展中高校招生与就业的现实需要两个方面,对高校招生与就业工作开展方向... 新时期高校招生与就业发展方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为高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新时期对高校招生与就业工作提出新要求与时代发展中高校招生与就业的现实需要两个方面,对高校招生与就业工作开展方向进行规划,同时通过"开拓创新"高校招生与就业发展改革的方向"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路径对高校招生与就业工作改革提出具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开拓创新” 招生就业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拓展——兼论“权利公平”应成为环境法法律目的之要素 被引量:2
9
作者 竺效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1-155,共5页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素,目前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是“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我国环境法学者关于应否对这一内涵增加“权利公平”要素曾有过反思。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拓展。已被发展...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素,目前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是“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我国环境法学者关于应否对这一内涵增加“权利公平”要素曾有过反思。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拓展。已被发展了的、以“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权利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该是我国环境法之法律目的形成的环境伦理基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修改环境法之法律目的内涵的政治思想基础。应将“权利公平”增加为环境法法律目的内涵之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 法律目的 发展内涵 环境法 权利 “可持续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 可持续发展思想 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 内涵要素 国际社会 伦理基础 思想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湘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6-9,共4页
对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沈湘平“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概念最早是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针对经济高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提出的。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的重要范畴,... 对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沈湘平“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概念最早是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针对经济高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提出的。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的重要范畴,成为许多国家追求的发展战略。我国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中国21世纪议程》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 学思 经济高速发展 90年代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1
作者 王树国 王建华 杨卫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59,共2页
当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人类向自然界过度的索取,环境和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资源大量消耗,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可以说,地球的承载能力正面临极限。有鉴于此,一些国际组织和有识之士提出了"... 当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人类向自然界过度的索取,环境和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资源大量消耗,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可以说,地球的承载能力正面临极限。有鉴于此,一些国际组织和有识之士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呼吁实现"我们共同发展",即人类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大学需要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或者说能作出哪些贡献呢?几位大学校长将结合各自学校的经验来分析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大学校长 环境问题 生态危机 承载能力 国际组织 人的需求 类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如何转向可持续发展——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思想框架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鹏 黄宇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1年第6期93-97,共5页
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大学居于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地位,在全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示范性、导向性的角色。事实上,许多大学也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在国际和国家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条约、宣言和其他文献的推动... 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大学居于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地位,在全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示范性、导向性的角色。事实上,许多大学也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在国际和国家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条约、宣言和其他文献的推动下,发起或参与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相关行动。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宣言或宪章在现实中都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大学的保守性仍然在阻碍大学转向可持续发展,大学亟须将促进可持续发展视为自身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政策框架”与我国的对策 被引量:23
13
作者 曾华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67,共9页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制订的"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政策框架"(IPFSD)产生的主要背景是传统国际投资政策本身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南北国家的国际投资地位发生显著变化。IPFSD的主要创新表现在从"偏重保护外资权益"...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制订的"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政策框架"(IPFSD)产生的主要背景是传统国际投资政策本身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南北国家的国际投资地位发生显著变化。IPFSD的主要创新表现在从"偏重保护外资权益"到"促进东道国可持续发展",从"偏重保护外资"到"平衡当事双方权利义务",保护外资和管制外资从"各行其道"到"一体化"三个方面。我国的立场和对策应当是:促进形成共识,支持UNCTAD制订"可持续发展友好型"BIT范本;建立和健全基于IPFSD的我国海外投资法律制度;及时制订我国"可持续发展友好型"BIT范本,积极开展相关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政策框架” 国际投资政策 可持续发展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高等教育 被引量:1
14
作者 季相林 《交通高教研究》 1996年第4期8-9,19,共3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高等教育季相林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选择一个怎样的发展战略,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社会进程,而且也将涉及整个人类的未来命运。因此,探索合理的发展观,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高等教育季相林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选择一个怎样的发展战略,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社会进程,而且也将涉及整个人类的未来命运。因此,探索合理的发展观,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无疑是这种探索的一项富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战略 直接影响 会所 未来 发展 国家 个人 高等教育 “可持续发展” 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看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15
作者 彭海萍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95,共1页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百度里检索,以“可持续发展”为题名或关键词的资料就有1580万条。都说经济发展光有速度不行,还要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百度里检索,以“可持续发展”为题名或关键词的资料就有1580万条。都说经济发展光有速度不行,还要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经营目标的实现和市场地位的提高,又要保持已领先的竞争领域里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盈利增长和能力提高,保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近来,读了不少小额信贷方面的文章,不禁联想小额信贷也需要可持续发展,那么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看,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小额信贷 经营环境 使用频率 经济发展 永续发展 市场地位 能力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之教育新使命
16
《职业技术教育》 2005年第24期2-2,共1页
21世纪,无论还会到来什么样的"革命",没有合理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没有公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没有健康有序的文明传承,我们将会遭遇的是史无前例的压力与灾难.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 21世纪,无论还会到来什么样的"革命",没有合理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没有公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没有健康有序的文明传承,我们将会遭遇的是史无前例的压力与灾难.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发布的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一观念的广泛酝酿和形成,堪称为人类现代发展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事件.经过短短十几年,已被世界各国认同,并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到发展的行动之中,成为指导国家发展的重大指导方针和基本战略.然而,社会和自然能否可持续发展,只抓环境科技及一些相关的社会经济措施是绝对不够的,理所当然,教育应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才算真正扎根,从而使教育有力地促进社会、自然和人类自身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 “人与自然” “人与人” 环境与发展 21世纪 “革命” 文明传承 人的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1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博物馆》 2015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近三四十年来联合国等极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战略,可以说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一致的共识,可持续发展观正从对自然环境生态的焦点关注逐渐扩展到对社会文化生态系统的思考和探索。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博物馆与可... 近三四十年来联合国等极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战略,可以说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一致的共识,可持续发展观正从对自然环境生态的焦点关注逐渐扩展到对社会文化生态系统的思考和探索。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博物馆与可持续发展观如何关联?或日博物馆如何致力于可持续发展?这既是国际博协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提示给博物馆人思考和探讨的命题,更是向现今各博物馆发出的方向性召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际博物馆日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文化生态系统 环境生态 文化机构 联合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调整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肖林鹏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1,共2页
笔者以历史分析的方法,总结和分析了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三次大调整发生的动力机制等问题。研究认为,中国体育发展战略发生的三次调整是在国际体育运动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经济体制变革以及中国体育改革等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中国体育积极谋... 笔者以历史分析的方法,总结和分析了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三次大调整发生的动力机制等问题。研究认为,中国体育发展战略发生的三次调整是在国际体育运动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经济体制变革以及中国体育改革等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中国体育积极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体育发展战略调整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体育 发展战略 动力机制 调整 “优先发展” “可持续发展” 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财务策略 被引量:4
19
作者 方拥军 《企业活力》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6-77,共2页
一、企业可持续增长及其财务动因 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与一般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内容是研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制约关系,其目标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一、企业可持续增长及其财务动因 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与一般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内容是研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制约关系,其目标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就是在维持现有财务结构前提下,可获得的最大的销售增长.它描述一定条件下公司的增长速度受经营水平、财务资源、财务政策的制约关系,要求企业在充分考虑经营效率和各项财务资源的基础上选择切合实际的、与财务状况相一致的增长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持续增长 财务策略 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微观层面 自然资源 研究生 能力 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理论创新过程与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宁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8-29,共2页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对“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些观念分别作出了明确阐释和科学界定,科学发展观理论从而具有了较为系统的基本概念体系。
关键词 科学发展 理论创新过程 “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 胡锦涛同志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