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隶定“古文”疏证》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德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隶定古文始于汉代.伪孔安国<尚书序>对隶定古文的起因有明确记述.<序>曰:"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科斗书废已... 隶定古文始于汉代.伪孔安国<尚书序>对隶定古文的起因有明确记述.<序>曰:"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定“古文”疏证》 古文字学 汉语 字形 俗体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愈“古文”含义“与骈散无涉”吗?
2
作者 葛培岭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121-125,共5页
张安祖先生的《韩愈“古文”含义辨析》一文认为 ,韩愈心目中的“古文”“与骈散无涉” ,这一观点与实情不符。在骈文达到全盛的南北朝时代 ,萧纲就提出了“今文”、“今体”与“古文”的对立 ,实即骈文与散文的对立。唐人继续沿用这对... 张安祖先生的《韩愈“古文”含义辨析》一文认为 ,韩愈心目中的“古文”“与骈散无涉” ,这一观点与实情不符。在骈文达到全盛的南北朝时代 ,萧纲就提出了“今文”、“今体”与“古文”的对立 ,实即骈文与散文的对立。唐人继续沿用这对概念 ,其骈散对立的含义更加突出。初唐杨炯、盛中唐之际的独孤及、中唐李德裕、晚唐李商隐 ,对此皆有明确的论说。北宋欧阳修再次指明与“古文”对立的“时文”特点是“务以言语声偶裂。”五代史家刘亦称“近体”与“韩文”的不同是“多拘偶对”。中唐古文领袖韩愈、柳宗元对“古文”反骈以散的含义曾有多方揭示 ,韩愈弟子李翱及同代名臣裴度也对此有所印证。《辨析》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古文” “今文” 含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古文运动述略(上)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平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80-85,共6页
唐宋古文运动述略(上)陈平原从公元581年隋文帝开国,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又是一个八百年。以八百年的时间跨度来把握文学风尚与进程,无论如何是显得过分粗疏。而且,不同于上一个“八百年”之可以依文章... 唐宋古文运动述略(上)陈平原从公元581年隋文帝开国,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又是一个八百年。以八百年的时间跨度来把握文学风尚与进程,无论如何是显得过分粗疏。而且,不同于上一个“八百年”之可以依文章体式而分为两汉辞赋、魏晋玄言与六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运动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唐宋古文 古文 陈子昂 “古文” 唐代古文 韩门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孔子世系与孔壁古文之真伪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固也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9,共8页
通过考察西汉孔子世系,证明《孔子家语》后序的相关记载比较可信。孔安国生活年代约为公元前149—前90年,《史记》"蚤卒"之说为错简所致。孔安国四十岁任谏大夫后才有机会见到中秘书,已在汉武帝元封年间。天汉之后,收集到各... 通过考察西汉孔子世系,证明《孔子家语》后序的相关记载比较可信。孔安国生活年代约为公元前149—前90年,《史记》"蚤卒"之说为错简所致。孔安国四十岁任谏大夫后才有机会见到中秘书,已在汉武帝元封年间。天汉之后,收集到各种孔壁古文本子,并为之作训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世系 孔安国 孔壁古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古文解诗”的内在逻辑——以清初徽州士人杜诗评点中的“古文之法”为例
5
作者 杨亿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1-47,共7页
清初的徽州士人及清中后期的方东树都以"古文"的视角解析杜诗并从中发现了多种"古文之法"。事实上,徽州士人所谓"古文之法"的基本内涵是:局部性地打断句子内部、句与句、章与章之间平顺晓畅的意义关联,... 清初的徽州士人及清中后期的方东树都以"古文"的视角解析杜诗并从中发现了多种"古文之法"。事实上,徽州士人所谓"古文之法"的基本内涵是:局部性地打断句子内部、句与句、章与章之间平顺晓畅的意义关联,从而避免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意脉理论是"以古文解诗"的理论基础:"古文之法"之所以能被引入诗歌,是因为它适应了构建网络型意脉的需要。通过与方东树的对比可知,从"古文之法"中发现"言外之意"是徽州士人"以古文解诗"的特色,而清初杜诗学"赋兼比兴"的学术观念是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古文解诗” 内在逻辑 徽州士人 杜诗评点 “古文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石介古文的“险怪”文风 被引量:2
6
作者 梁洁 罗超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作为“宋初三先生”的石介,历来学界对他的关注都集中在其思想和政治主张上,对其古文的创作和实践则较少关注。石介的古文在当时以“险怪”著称,被视作不良文风“太学体”的始作俑者。通过《徂徕集》中的文章来探析石介古文的“险怪”... 作为“宋初三先生”的石介,历来学界对他的关注都集中在其思想和政治主张上,对其古文的创作和实践则较少关注。石介的古文在当时以“险怪”著称,被视作不良文风“太学体”的始作俑者。通过《徂徕集》中的文章来探析石介古文的“险怪”文风、其文学思想对其文风的影响、其文风的身后影响及与“太学体”的关系以及石介文风对韩愈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介 “险怪” “古文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韩愈文的认识与评价——阎琦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序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昌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45-149,共5页
作为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的韩愈,其文章是他各方面业绩和成就的集中体现。就文章本身论,它们无论在思想史上还是文学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思想、学术上它们开拓宋明"新儒学"的先河;文章写作和散文创作上则实现了文体... 作为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的韩愈,其文章是他各方面业绩和成就的集中体现。就文章本身论,它们无论在思想史上还是文学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思想、学术上它们开拓宋明"新儒学"的先河;文章写作和散文创作上则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巨大变革。特别是在中国文学散文的发展上,他以明晰的理论、卓越的实践领导一代风气,在丰富和完善散文文体、发展散文艺术、锤炼散文语言和表现技巧等方面均作出巨大贡献,其个体作品更成为文学散文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文 韩愈“古文” 韩愈文学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间献王与景武之世的儒学 被引量:5
8
作者 成祖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74,共6页
秦火之后,典籍残灭,河间献王刘德,聘求幽隐、搜求余烬,广纳贤士,在河间形成了一个声名远播的儒学中心。由于其身处中国由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型时代,作为封建的信仰者和鼓吹者,他的学术活动与中央朝廷在一系列问题上都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这... 秦火之后,典籍残灭,河间献王刘德,聘求幽隐、搜求余烬,广纳贤士,在河间形成了一个声名远播的儒学中心。由于其身处中国由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型时代,作为封建的信仰者和鼓吹者,他的学术活动与中央朝廷在一系列问题上都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这构成了他悲剧性命运的必然性。儒学也在冲突中遂渐形成了河间与中央两大儒学系统,即后世所谓的"今古文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间献王 河间儒学 封建与郡县 古文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田、张、王与北宋诗文革新意识的发生 被引量:1
9
作者 程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13-17,共5页
复古归正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但不同的文学家对这一时代课题认识、接受、参与的机缘与途径是不一样的。柳开、田锡、张咏、王禹称这四位代表人物就因其出身、经历、性格等方面的特色而显示着不同的理论贡献和实践风采。
关键词 北宋诗文革新 柳开 《全宋文》 “古文” 王禹 复古思潮 田锡 晚唐五代 理论贡献 墓志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春秋》义法”到“义法批评”:中国散文批评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涵
10
作者 张金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9-164,共6页
"义法"一词源自墨子,具有形而上的方法论意义。"《春秋》义法"指孔子笔削《春秋》时所制定的义例与行文之法,尹洙、欧阳修率先师法而作古文,方苞则将其发扬光大,不仅实现了由"《春秋》义法"到"古文... "义法"一词源自墨子,具有形而上的方法论意义。"《春秋》义法"指孔子笔削《春秋》时所制定的义例与行文之法,尹洙、欧阳修率先师法而作古文,方苞则将其发扬光大,不仅实现了由"《春秋》义法"到"古文义法"的理论转换,将"《春秋》义法"移植于古文批评,赋予其"言有物、言有序"的"义法批评"以广阔的思想文化内涵,而且"古文义法"与"《春秋》义法"休戚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义法” “古文义法” “义法批评” “言有物” “言有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订补
11
作者 孙雍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6期71-76,共6页
本文根据古文字形体和古代文献用例以及文字形义相统一的关系,对《说文解字》中“、”“某”“民”“斯”诸字格难通的形义说解提出了非议或订补,并作了必要的论证,意在澄清说文研究家长期沿用的一些误译。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说文》 “千” “一” “古文” “人” “二” “七” “女”部 “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说散文的“散”
12
作者 钱仓水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4期60-62,共3页
散文的“散”,原义是指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骈文、韵文对称而言的文体形式.“骈文后起,唐虞三代是不骈的”(鲁迅:《做文章》).确实,先秦的诸子散文也好,历史散文也好,后来的司马迁的《史记》也好,它们都是“不骈”的,文句错落,接近口语.... 散文的“散”,原义是指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骈文、韵文对称而言的文体形式.“骈文后起,唐虞三代是不骈的”(鲁迅:《做文章》).确实,先秦的诸子散文也好,历史散文也好,后来的司马迁的《史记》也好,它们都是“不骈”的,文句错落,接近口语.什么时候“骈”了的呢?魏晋南北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小说” 韵文 原义 “古文” 中国新文学 文句 戏剧 骈文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长台关出土竹书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史树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3年第4期89-92,共4页
先秦竹书的发现,载入史笈的主要有三次。汉武帝末,鲁恭王在孔子故宅,得古文《尚书》,见《汉书·艺文志序》;晋咸宁五年,汲(?)出土竹简古书十余万言,后来整理编次为十六部、七十五卷,见《春秋经传集解后序》、《晋书·... 先秦竹书的发现,载入史笈的主要有三次。汉武帝末,鲁恭王在孔子故宅,得古文《尚书》,见《汉书·艺文志序》;晋咸宁五年,汲(?)出土竹简古书十余万言,后来整理编次为十六部、七十五卷,见《春秋经传集解后序》、《晋书·束皙传、王接传、荀(曰助)传》,近人朱希祖著《汲(?)书考》(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言之最详。齐永明三年,襄阳楚墓出土简书十余枚,见《南齐书·文惠太子传》、《南史·王僧虔传》。又《南史·江淹传》称:“永明三年……襄阳人开古(?),得玉镜及竹简古书,字不可识,王僧虔善识字体,亦不能谙,直云似是科斗书,淹以科斗字推之,则周宣王之简也,简殆如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书 竹简 信阳 周公 文物 “古文” 王僧虔 楚简 南史 科斗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