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国维的“古史新证”与“古史辨运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长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0-179,共10页
在中国近代古史学上,“疑古派”与“考古派”虽然在研究目的与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二者之间的学术关联。作为“考古派”的开山大师,王国维向来对“疑古派”及“古史辨运动”持批评态度,主张“与其打倒什么,不如建... 在中国近代古史学上,“疑古派”与“考古派”虽然在研究目的与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二者之间的学术关联。作为“考古派”的开山大师,王国维向来对“疑古派”及“古史辨运动”持批评态度,主张“与其打倒什么,不如建立什么”。不过,心理事实不等于历史事实,其苦心孤诣取得的诸多考古研究成果,如《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汉代文字考》、《桐乡徐氏印谱序》等,均被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拿来”论证了自家的“疑古”之说。因此,王国维可被视为“古史辨运动”中无法忽视的一位“被动参与者”。这一学术事实的考定,可为相关学术研究工作提供若干思考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古史新证” “古史辨运动” 中国近代古史 顾颉刚 钱玄同 杨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夫先路:梁启超与“古史辨运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长银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0-66,共7页
在一定意义上,梁启超应该被视为"古史辨运动"的导夫先路者之一。在"古史辨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古史辨运动"中的主要学说,还是共同讨论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甚至《古史辨》相关几册的编辑,均与梁... 在一定意义上,梁启超应该被视为"古史辨运动"的导夫先路者之一。在"古史辨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古史辨运动"中的主要学说,还是共同讨论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甚至《古史辨》相关几册的编辑,均与梁启超的相关撰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一事实的挖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古史辨运动"的"学源"问题及20世纪20年代的梁启超在"新汉学"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顾颉刚 “古史辨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颉刚编辑《辨伪丛刊》与“古史辨”运动的展开
3
作者 陈娇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1,199,共8页
在与胡适和钱玄同的反复讨论中,顾颉刚明确提出,编辑《辨伪丛刊》,旨在汇集前人的辨伪成果,以为考辨古史的先导。1926年至1935年间,《辨伪丛刊》陆续出版《古今伪书考》、《四部正讹》等12种图书,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顾颉刚编辑《辨伪丛... 在与胡适和钱玄同的反复讨论中,顾颉刚明确提出,编辑《辨伪丛刊》,旨在汇集前人的辨伪成果,以为考辨古史的先导。1926年至1935年间,《辨伪丛刊》陆续出版《古今伪书考》、《四部正讹》等12种图书,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顾颉刚编辑《辨伪丛刊》,有意将之打造成为一个学术平台,以凝聚学术力量。《辨伪丛刊》的校点、辑录及相关讨论,为顾颉刚“层累说”的提出作了思想和资料的双重准备。顾颉刚编印《辨伪丛刊》不仅增强其疑古的胆识,而且供给其丰富的辨伪知识,还提升其古史考辨的见识,对其领导疑古辨伪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辨伪丛刊》的动议与编印,与《古史辨》前五册的出版几乎同步进行,前者辑录古人辨伪文字,后者汇集时人论辨文章,具有相互声援和古今融通的学术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古史辨”运动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伪丛刊》 “古史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荫浏先生古史辨伪观念初探
4
作者 聂建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94,共6页
杨荫浏先生是中国近当代一位著名的音乐史学家,其在中国音乐史方面的研究迈出了愚公移山式的坚实一步。本文运用对比、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杨荫浏先生著《中国音乐史纲》一书中的古史辨伪观念进行时代语境下的解读,并对《中国音乐史纲》... 杨荫浏先生是中国近当代一位著名的音乐史学家,其在中国音乐史方面的研究迈出了愚公移山式的坚实一步。本文运用对比、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杨荫浏先生著《中国音乐史纲》一书中的古史辨伪观念进行时代语境下的解读,并对《中国音乐史纲》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的古史辨伪观念的关系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荫浏 《中国音乐史纲》 “古史运动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