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今东西之争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汤一介 《江淮论坛》 CSSCI 1994年第6期10-17,共8页
关键词 激进主义 中国文化 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 中国现代文化 东西之争 学术文化 西方文化 “古今中西”之争 文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历史发展——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 被引量:4
2
作者 凌厚锋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10期13-21,共9页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文化建设 综合创新 文化观 “古今中西”之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国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际会的晚清新经学转型——张之洞与廖平的师生交往及其学术史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吴龙灿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46,共9页
前人有见于张之洞和廖平学术面相之异,而未深究张廖学术实质之同,或以避免"逼贿"、"惧祸"之嫌疑而曲为辩说,反而遮蔽张廖契合之真相。张廖师生爱国尊儒、援西护中,在晚清经学转型过程中,前期殊途同归,后期若合符节... 前人有见于张之洞和廖平学术面相之异,而未深究张廖学术实质之同,或以避免"逼贿"、"惧祸"之嫌疑而曲为辩说,反而遮蔽张廖契合之真相。张廖师生爱国尊儒、援西护中,在晚清经学转型过程中,前期殊途同归,后期若合符节,在回应"古今中西"之争、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共同努力中做出卓越贡献,奠定了新经学基本范式,彰显了中国传统永恒的普适价值和非凡的当代意义。在中国文化百年劫难之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无逃于"古今中西"之争问题意识,因而由张廖奠定的、"中体西用"为特征的新经学范式,也是最可借重和极富启发性的中国文化重建和当代儒学复兴的基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廖平 新经学转型 中体西用 “古今中西”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契的政治哲学
4
作者 朱承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82,共12页
在冯契哲学体系中,政治哲学思想虽然不占据核心地位,却是其智慧说在社会政治思想领域中的重要体现。基于唯物史观的立场,冯契主张哲学与政治是不可分的,政治社会发展推动哲学变革,哲学发展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支撑。在中国哲学发展历程中... 在冯契哲学体系中,政治哲学思想虽然不占据核心地位,却是其智慧说在社会政治思想领域中的重要体现。基于唯物史观的立场,冯契主张哲学与政治是不可分的,政治社会发展推动哲学变革,哲学发展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支撑。在中国哲学发展历程中,古今之争、中西之争构成了时代发展的核心话题,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及近代政治哲学的价值选择路径。在政治观念上,冯契推崇近代以来的民主、平等、自由等现代性价值,对建基于民主、平等、自由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充满了信心。他认为,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个性解放与大同团结并行不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政治哲学 “古今中西”之争 社会进步 现代政治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