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思潮与文脉(续)——试论“中国现代文学3”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未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3,共10页
二、其他主要文学思潮概述“文学思潮”概念构成了中国现代性文学的一种基本观念。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似乎结束了那种用欧洲近代文学思潮直接套用在中国现代文学身上的习惯,人们体认社会思想、哲学观念、集体心理意识等集中显现于文学的... 二、其他主要文学思潮概述“文学思潮”概念构成了中国现代性文学的一种基本观念。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似乎结束了那种用欧洲近代文学思潮直接套用在中国现代文学身上的习惯,人们体认社会思想、哲学观念、集体心理意识等集中显现于文学的现象时,更愿意用诸如“朦胧诗”、“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新写实”等更具体的更中国化的具有时代思潮特征的现象术语来指认,而欧美式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思潮概念,则化身为纯理论概念,在理论方法论的意义上于其间被穿插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思潮 文脉 “反思文学” 新时期文学 “新写实” 社会思想 哲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晓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4年第2期46-51,共6页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大讨论,“两个凡是”被否定,中国社会进入与五十至七十年代历史相“断裂”的“新时期”。“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第一时间用小说...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大讨论,“两个凡是”被否定,中国社会进入与五十至七十年代历史相“断裂”的“新时期”。“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第一时间用小说形式引领民众控诉和反思“文革”的极左危害,理论批评界也迅速展开文艺观念上的“拨乱反正”。正是基于对“文革”的反思和对“现代化”的想象,“告别革命”、“走向世界”成为八十年代的主流社会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九十年代 文学批评 “反思文学” 《光明日报》 “两个凡是” “文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改革文学”的思考
3
作者 杨飏 《中州学刊》 1985年第2期62-67,共6页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开国以来最深刻、最广泛,最复杂的变革。全国处处,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被卷进气势磅礴的改革浪潮中去。听从时代召唤的作家,也积极地投入变革的潮流。于是,反映变革生活的“改革文学”应运而生。它追赶着...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开国以来最深刻、最广泛,最复杂的变革。全国处处,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被卷进气势磅礴的改革浪潮中去。听从时代召唤的作家,也积极地投入变革的潮流。于是,反映变革生活的“改革文学”应运而生。它追赶着时代的脚步,应和着改革的节奏,生气勃勃,锐不可当,并势将成为当代文学的主潮。如果借用近来颇为流行的未来学术语,把曾在当代文学运动中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称为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二次浪潮,那么创作潮头已经涌来的“改革文学”,就是新时期文学的第三次浪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文学” 新道德观 改革者 作家 “反思文学” 火神 传统观 “伤痕文学” 人物关系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鱼山》:历史反思与命运抗争的袒露——《沙汀评传》之一节
4
作者 官晋东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19,共2页
1983年7月9日,11万多字的《木鱼山》几易其稿,终于写成。 从作品叙述的故事和呈示的事件来看,《木鱼山》与《青(木冈)坡》有内在的时间联系,《木鱼山》描叙的就是《青(木冈)坡》之后四川农村在60年代初的灾难性现实。与《青(木冈)坡》... 1983年7月9日,11万多字的《木鱼山》几易其稿,终于写成。 从作品叙述的故事和呈示的事件来看,《木鱼山》与《青(木冈)坡》有内在的时间联系,《木鱼山》描叙的就是《青(木冈)坡》之后四川农村在60年代初的灾难性现实。与《青(木冈)坡》的热情和低平视点相比,《木鱼山》恢复了作家深沉冷峻的风格。作家对生活和人物把握的艺术视点要高一些,内中包容着沙汀对“大跃进”带来的恶果的政治与历史反思,对灾难的理性认识和痛惜。沙汀由物及人,由外到内,形象地将这一切再现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汀 木鱼 历史反思 命运抗争 评传 作家 工作组 政治反思 张一弓 “反思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近几年文学创作趋向的思考
5
作者 水渺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1期30-30,共1页
近几年文学创作的趋向如何?这是创作界和当代文学研究界共同关心的问题。黄健在1990年第10期《当代文学研究》发表题为《文化冲突与文学创作的深化》一文,对此作了有益的探讨。他认为,新时期以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一、“改... 近几年文学创作的趋向如何?这是创作界和当代文学研究界共同关心的问题。黄健在1990年第10期《当代文学研究》发表题为《文化冲突与文学创作的深化》一文,对此作了有益的探讨。他认为,新时期以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一、“改革文学”是一个阶段。“伤痕文学”渲泄的只仅仅是一种由政治迫害而产生的伦理感情;“反思文学”表现的只局限于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方面的思索,丽“改革文学”也只是在这种思索之中从政治、经济等某一个层次发出的“改革”呼声。它们都缺乏深刻的文化反省与批判精神,从而使创作趋向呈单一的局面。“从寻根文学一开始,文学创作逐渐出现多元化的局面,并发生了两个方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创作趋向 当代文学研究 “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 政治迫害 伤痕文学 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7—1980年的中篇小说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洁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3-47,共5页
1977—1980年的中篇小说李洁非尽管按照习惯的说法,整个“新时期文学”是从1976年开始的,但中篇小说的历史却应该从1979年算起。在此以前,中篇小说无气候可言。首先是数量极少,少到可以对之表示轻视的地步,其次,... 1977—1980年的中篇小说李洁非尽管按照习惯的说法,整个“新时期文学”是从1976年开始的,但中篇小说的历史却应该从1979年算起。在此以前,中篇小说无气候可言。首先是数量极少,少到可以对之表示轻视的地步,其次,在少得可怜的数量之外,从质量上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 “意识流” “反思文学” 《蝴蝶》 中篇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 作品 自由联想 思想解放 198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余德庄的三部小说
7
作者 万龙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9-51,共3页
自中篇小说《红玛瑙》在《十月》杂志1983第3期发表以来,我就一直关注着余德庄的创作。十年来,余德庄已先后发表、出版上百万字作品,著有中篇小说集《同舟的人》(1985)、《陌路相逢》(1992)、长篇小说《忧魂》(1988)和散文集《月亮与火... 自中篇小说《红玛瑙》在《十月》杂志1983第3期发表以来,我就一直关注着余德庄的创作。十年来,余德庄已先后发表、出版上百万字作品,著有中篇小说集《同舟的人》(1985)、《陌路相逢》(1992)、长篇小说《忧魂》(1988)和散文集《月亮与火塘》(1984),成为一个有成就,有影响,有特色的实力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玛瑙 血统论 作品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月亮与火 “反思文学” 屈家 作家 设计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现消失的河流──评左建明的小说创作
8
作者 孟繁华 张理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8-62,共5页
左建明的小说创作,如果从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算起,至今已整整二十年了。他以《阴影》初登文坛,出手就不同凡响。被评论界称为“阴影文学”的这篇作品汇入了“伤痕文学”的大潮,在“沉默的中国”一起实施一次有声有色的“铁屋中的... 左建明的小说创作,如果从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算起,至今已整整二十年了。他以《阴影》初登文坛,出手就不同凡响。被评论界称为“阴影文学”的这篇作品汇入了“伤痕文学”的大潮,在“沉默的中国”一起实施一次有声有色的“铁屋中的呐喊”。名不见经传的马春堂和他的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观念 小说创作 现实主义 社会问题 欢乐时光 理想主义者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合法性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