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支柱”调控框架与影子银行风险溢出:抑制缓释还是累积加剧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志红
王心怡
琚望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5,共15页
如何搭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数据,本文采用CoVaR方法衡量影子银行导致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系统考察“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影响...
如何搭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数据,本文采用CoVaR方法衡量影子银行导致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系统考察“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对借款人和银行信贷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起到显著的“抑制缓释”作用;影子银行规模是“累积加剧”和“抑制缓释”效应的渠道,流动性分层则是“累积加剧”效应的渠道。结合银行性质、房地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情景下,“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有效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结论对于“防风险”目标下“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影子银行
银行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CoVa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支柱”调控框架、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被引量:
7
2
作者
佟孟华
于建玲
费威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7-65,共9页
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了宏观审慎政策和“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不仅能够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而且也能够抑制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
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了宏观审慎政策和“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不仅能够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而且也能够抑制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风险,“双支柱”调控框架能有效发挥金融稳定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与宽松的宏观审慎政策相比,紧缩的宏观审慎政策在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方面效果更为明显;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宏观审慎政策和“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金融稳定效应在非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表现得更为明显。机制分析显示,宏观审慎政策和“双支柱”调控框架通过缩小影子银行规模,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本文丰富了“双支柱”调控框架的研究,为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和“双支柱”调控框架提供了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宏观审慎政策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政府隐性担保、信贷资源配置与“双支柱”调控——基于BGG-DSGE的模型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力臻
张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保障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底线。政府隐性担保有利于降低信贷融资的摩擦成本,发挥应对危机的兜底作用,但亦会形成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信贷获取和偿还约束上的偏向性分布,造成信贷市场的分割和信贷资源的错配,...
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保障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底线。政府隐性担保有利于降低信贷融资的摩擦成本,发挥应对危机的兜底作用,但亦会形成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信贷获取和偿还约束上的偏向性分布,造成信贷市场的分割和信贷资源的错配,并随着错配度的加深,给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波动。传统的货币政策与新型的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搭配,被称为“双支柱”调控框架,用以应对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实证分析表明,当经济面临各种风险冲击时,“双支柱”政策对国有企业的调控效应相比非国有企业更为明显,有利于抑制企业过度负债行为,起到控制非理性抬高杠杆率及抑制系统性风险积累的作用,更有利于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多重目标,提升经济福利,促进信贷资源有效配置,进而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隐性担保
异质性企业
“双支柱”调控框架
BGG-DS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与行业尾部风险
4
作者
李丽雯
项后军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40,共19页
本文利用2009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四季度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对行业尾部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单一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引发行业尾部风险,但是搭配使用紧缩的宏观审慎政策则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行业尾部风...
本文利用2009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四季度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对行业尾部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单一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引发行业尾部风险,但是搭配使用紧缩的宏观审慎政策则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行业尾部风险。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形成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对行业尾部风险存在协同治理效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经济或金融下行期,“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协同治理效应强于上行期;借款者流动性、借款者贷款型和其他类型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治理效应较好。此外,作用渠道检验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以加剧期限错配、降低现金持有水平的方式增加行业尾部风险;而紧缩的宏观审慎政策则能削弱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刺激作用,缓解行业期限错配、抑制现金持有水平下降,从而避免行业尾部风险上升。本文研究为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重大风险提供了相关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双支柱”调控框架
行业尾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稳汇率”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
4
5
作者
夏婧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62,共6页
2018年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汇率"成为货币当局的政策重点。"稳汇率"具有"稳币值"、"稳预期"和"稳机制"三重涵义。"稳币值"是"稳汇率...
2018年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汇率"成为货币当局的政策重点。"稳汇率"具有"稳币值"、"稳预期"和"稳机制"三重涵义。"稳币值"是"稳汇率"的首要前提,"稳预期"是"稳汇率"的持续保障,"稳机制"是"稳汇率"的根本遵循。在当前的内外部环境下,"稳汇率"的政策效果受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货币当局预期管理方式、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货币当局有必要通过协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健全汇率预期管理机制、加强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的协调、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等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预期管理
宏观审慎管理
人民币国际化
“双支柱”调控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支柱”调控框架与影子银行风险溢出:抑制缓释还是累积加剧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志红
王心怡
琚望静
机构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石河子大学兵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
出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5,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跨境资本流动与银行稳定:促进还是抑制?——兼论多政策协同促稳效应”(72263029)。
文摘
如何搭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数据,本文采用CoVaR方法衡量影子银行导致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系统考察“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对借款人和银行信贷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起到显著的“抑制缓释”作用;影子银行规模是“累积加剧”和“抑制缓释”效应的渠道,流动性分层则是“累积加剧”效应的渠道。结合银行性质、房地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情景下,“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有效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结论对于“防风险”目标下“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影子银行
银行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CoVaR方法
Keywords
"Dual-Pillar"Regulatory Framework
Shadow Banking
Banking Systemic Risk
Macroprudential Policy Tool
CoVaR Method
分类号
F299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支柱”调控框架、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被引量:
7
2
作者
佟孟华
于建玲
费威
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计量与预测研究中心
东北财经大学应用金融与行为科学学院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7-65,共9页
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L19BJY023)。
文摘
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了宏观审慎政策和“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不仅能够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而且也能够抑制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风险,“双支柱”调控框架能有效发挥金融稳定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与宽松的宏观审慎政策相比,紧缩的宏观审慎政策在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方面效果更为明显;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宏观审慎政策和“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金融稳定效应在非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表现得更为明显。机制分析显示,宏观审慎政策和“双支柱”调控框架通过缩小影子银行规模,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本文丰富了“双支柱”调控框架的研究,为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和“双支柱”调控框架提供了实证支持。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宏观审慎政策
货币政策
分类号
F830.33 [经济管理—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政府隐性担保、信贷资源配置与“双支柱”调控——基于BGG-DSGE的模型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力臻
张鹏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基金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VSJ045)。
文摘
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保障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底线。政府隐性担保有利于降低信贷融资的摩擦成本,发挥应对危机的兜底作用,但亦会形成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信贷获取和偿还约束上的偏向性分布,造成信贷市场的分割和信贷资源的错配,并随着错配度的加深,给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波动。传统的货币政策与新型的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搭配,被称为“双支柱”调控框架,用以应对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实证分析表明,当经济面临各种风险冲击时,“双支柱”政策对国有企业的调控效应相比非国有企业更为明显,有利于抑制企业过度负债行为,起到控制非理性抬高杠杆率及抑制系统性风险积累的作用,更有利于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多重目标,提升经济福利,促进信贷资源有效配置,进而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
关键词
政府隐性担保
异质性企业
“双支柱”调控框架
BGG-DSGE模型
Keywords
implicit government guarantee
heterogeneous enterprises
dual-pillar regulation framework
BGG-DSGE model
分类号
F83 [经济管理—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与行业尾部风险
4
作者
李丽雯
项后军
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智慧金融创新实验室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
出处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40,共1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研究”(项目编号22AZD040)的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2009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四季度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对行业尾部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单一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引发行业尾部风险,但是搭配使用紧缩的宏观审慎政策则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行业尾部风险。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形成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对行业尾部风险存在协同治理效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经济或金融下行期,“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协同治理效应强于上行期;借款者流动性、借款者贷款型和其他类型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治理效应较好。此外,作用渠道检验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以加剧期限错配、降低现金持有水平的方式增加行业尾部风险;而紧缩的宏观审慎政策则能削弱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刺激作用,缓解行业期限错配、抑制现金持有水平下降,从而避免行业尾部风险上升。本文研究为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重大风险提供了相关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双支柱”调控框架
行业尾部风险
Keywords
Monetary Policy
Macro-prudential Policy
"Two-pillar"Regulatory Framework
Industry Tail Risk
分类号
F822 [经济管理—财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稳汇率”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
4
5
作者
夏婧
机构
中国农业银行
出处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62,共6页
文摘
2018年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汇率"成为货币当局的政策重点。"稳汇率"具有"稳币值"、"稳预期"和"稳机制"三重涵义。"稳币值"是"稳汇率"的首要前提,"稳预期"是"稳汇率"的持续保障,"稳机制"是"稳汇率"的根本遵循。在当前的内外部环境下,"稳汇率"的政策效果受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货币当局预期管理方式、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货币当局有必要通过协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健全汇率预期管理机制、加强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的协调、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等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预期管理
宏观审慎管理
人民币国际化
“双支柱”调控框架
分类号
F832.6 [经济管理—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支柱”调控框架与影子银行风险溢出:抑制缓释还是累积加剧
孙志红
王心怡
琚望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双支柱”调控框架、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佟孟华
于建玲
费威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政府隐性担保、信贷资源配置与“双支柱”调控——基于BGG-DSGE的模型分析
刘力臻
张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与行业尾部风险
李丽雯
项后军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稳汇率”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夏婧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