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一流”大学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9
1
作者 任友群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34,共8页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将创新、高效与绿色有机融合,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引擎作用,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新质生产力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而不断演变,成为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内外高校服务生产力发展的经验证...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将创新、高效与绿色有机融合,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引擎作用,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新质生产力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而不断演变,成为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内外高校服务生产力发展的经验证明,高校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双一流”大学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多维度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跃升。当前,“双一流”大学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上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服务产业能力、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推进有组织科研等,更好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双一流”大学 多维度服务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国际经验及启示——基于对英、法、美、澳科研评价体系的考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黄小平 陈洋子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8,54,共6页
健全的科研评价体系是发达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对英国、美国、法国及澳大利亚四国科研评价体系的梳理,发现发达国家科研评价具有以下共性特征:以"目的"为主要评价导向,确立资源配置方式;以国家政策或法... 健全的科研评价体系是发达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对英国、美国、法国及澳大利亚四国科研评价体系的梳理,发现发达国家科研评价具有以下共性特征:以"目的"为主要评价导向,确立资源配置方式;以国家政策或法律为行动指南,建立科研评价国际标准;以"效益"为中心,追求"量"但更强调"质";以"学科类别"评价为基础,建立多元评价方法。这可以为我国完善和建设结构合理的"双一流"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大学 科技创新能力 科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大学建设视域下大学生自治管理:要素、边界、保障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彬 杜桂萍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121,共7页
“双一流”大学建设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大学生自治管理作为大学现代治理的重要方面,要从理念、组织、制度、文化、能力方面达到适合于“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要素条件;在大学生自治介入的主体、层级与内容、方式与... “双一流”大学建设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大学生自治管理作为大学现代治理的重要方面,要从理念、组织、制度、文化、能力方面达到适合于“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要素条件;在大学生自治介入的主体、层级与内容、方式与要求、权利与义务层面明确适合于“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边界;管理方式要实现管理育人向服务育人、目标管理向过程导向、集中统一向个性发展、强行灌输向多元互动的转变。通过树立学生自治观念、完善自治保障机制、完善法律救济渠道、丰富自我管理形式等措施使大学生自治管理适合于“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大学建设 大学生自治管理 要素 边界 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工会教代会职能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岚 胡劲松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28,共6页
工会组织和教代会制度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构成。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创新性地履行源头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引导支持教职工促进学校发展、积极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以及促进教职工职业和专业发展... 工会组织和教代会制度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构成。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创新性地履行源头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引导支持教职工促进学校发展、积极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以及促进教职工职业和专业发展四项职能,不仅能充分发挥高校工会教代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有效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能凝心聚力,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大学 工会教代会 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大学建设的监测机制与评估标准探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鲁世林 冯用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共5页
"双一流"大学建设的监测机制涉及"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利益主体、监测方法与监测结果等,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政府、高校、专家委员会和社会公众;评估标准要涵盖高校的基本职能,突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 "双一流"大学建设的监测机制涉及"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利益主体、监测方法与监测结果等,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政府、高校、专家委员会和社会公众;评估标准要涵盖高校的基本职能,突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评估指标体系要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涵盖师资质量、雇主声誉等多个指标;评估方式要逐渐形成制度化机制与安排,以此推动"双一流"建设监测机制和评估标准的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大学 监测机制 评估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 理论内核、特质要义与建构方略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云勇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4-200,共7页
随着“双一流”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双一流”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内核、特质要义和建构方略的研究亟待展开。因此,为保证“双一流”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需从理论内核上把握其本质意涵、内驱动力和构成要素,依照统整理... 随着“双一流”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双一流”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内核、特质要义和建构方略的研究亟待展开。因此,为保证“双一流”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需从理论内核上把握其本质意涵、内驱动力和构成要素,依照统整理念来阐释“双一流”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价值指向。在特质要义上,“双一流”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品格养成应注重追求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建构应灵活多样、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强调师资与学科共维建设、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应强调内外协同。在建构方略上,应注重以创新学科理念来主导学科专业课程布局、以深化教师综合素养来推进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用一流创新人才培养标准来构筑培养监评体系,通过多维协同理念推进“双一流”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路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大学 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大学立德树人之路径选择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荣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4-108,共5页
文章秉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探究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国际顶尖大学,以及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两所“双一流”大学在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文章认为,通过诸如学校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实施全程全员... 文章秉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探究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国际顶尖大学,以及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两所“双一流”大学在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文章认为,通过诸如学校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实施全程全员全覆盖的思政课程体系、科学研究突出国家贡献、校园文化讲述英雄故事等途径,能够促使高校有效履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大学 立德树人 马克思主义 思政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高校专项支出对“双一流”大学建设促进了多少?——基于156所重点高校的绩效检验 被引量:11
8
作者 原珂 廖逸儿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35,共11页
建设“双一流”大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手段。财政支出作为建设绩效提升的基础与支柱,高教财政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绩效提升的关键。针对重点高校支持计划有效性争议,利用国内156所高校1994—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 建设“双一流”大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手段。财政支出作为建设绩效提升的基础与支柱,高教财政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绩效提升的关键。针对重点高校支持计划有效性争议,利用国内156所高校1994—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以QS排名、考生满意度排名、高水平学科数量与科研经费等指标为表征,检验重点高校专项支出对“双一流”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结论包括:(1)“211工程”与“985工程”确曾显著提升国内重点高校声望,但此后出现绩效停滞,在“双一流工程”激励下,重点高校在声望、学生满意度和经费规模等方面绩效有提升,专项间呈现“叠加效应”;(2)相比其他专项,“211工程”在顶级学科和一流学科建设上具显著激励作用;(3)重点高校建设专项存在“绩效激励递减”现象乃至产生负作用,而新专项出台则有效改善绩效;(4)重点高校建设专项仍对顶尖高校学科水平提升有激励作用而非呈现“经费饱和”,国内顶尖高校与世界顶尖高校在经费规模上存在差距等。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十四五”时期“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大学 教育财政 财政支出绩效 绩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大学建设的筹资功能新解 被引量:5
9
作者 姚云 吴宗聪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28,125,共4页
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办学经费的竞争。我国启动"双一流"大学建设,办学经费问题尤应引起足够重视。当前,我国对大学筹资功能的认识还局限在弥补办学经费不足的初级阶段。大学筹资功能的新时代认识应该是:保... 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办学经费的竞争。我国启动"双一流"大学建设,办学经费问题尤应引起足够重视。当前,我国对大学筹资功能的认识还局限在弥补办学经费不足的初级阶段。大学筹资功能的新时代认识应该是:保障大学有足够办学经费争创世界一流;为大学保持办学特色提供自有资金;建立"基金池"规避周期性危机带来的办学经费与筹资困境。如何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落实筹资功能新解,大学需要采取多元化筹资战略,充分利用校友捐赠,加强校企合作、争取企业投资,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和国外资助来发展自身。同时,校长需要制定大学"双一流"建设筹资年度规划,并承担筹资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大学 大学建设 筹资功能 筹资文化 办学经费 “基金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的影响、学术的规制与市场的竞争:“双一流”大学如何回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耿有权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131-139,148,共10页
当今世界,随着教育全球化的发展,有三种影响大学运动的重要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巨大能量,影响着全球一流大学建设的方方面面,即政治的影响、学术的规制和市场的竞争,这三种力量来源不同,功能有别,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融合发展,共同... 当今世界,随着教育全球化的发展,有三种影响大学运动的重要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巨大能量,影响着全球一流大学建设的方方面面,即政治的影响、学术的规制和市场的竞争,这三种力量来源不同,功能有别,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融合发展,共同作用于一流大学建设实践,且产生相应的结果。为了谋求更高质量的内涵发展,“双一流”大学需要积极回应这三种力量及其影响,着力于为国家战略而谋动,高质量服务国家利益,以高端学术育人为己任,培养世界一流人才,跑赢全球一流大学赛道,赢得世界学术中心地位,并在实践中积极塑造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风格、形象和气派,为全球一流大学建设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大学 政治影响 学术规制 市场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研究——以42所“双一流”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牛卫东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87-90,共4页
文章对当前我国2017年第一轮“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阅读服务状况进行调研发现,截至2021年1月,该群体大学图书馆均已开展微信公众平台阅读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书目推荐、专题文献推送和数据库全文阅读,服务方式为页面滚动推出... 文章对当前我国2017年第一轮“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阅读服务状况进行调研发现,截至2021年1月,该群体大学图书馆均已开展微信公众平台阅读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书目推荐、专题文献推送和数据库全文阅读,服务方式为页面滚动推出和固定菜单设置。调研指出,该42所“双一流”大学馆微信公众平台阅读服务存在自然科学资源不足、个性化服务缺乏、与教学科研关联度较低等问题,为提高微阅读服务水平,可考虑采用构建特色服务模式、增加自然科学资源种类、提高阅读社会开放度、加强与教学科研活动的融合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微信公众平台 阅读服务 “双一流”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大学高水平学术成果空间极化效应:虹吸抑或涓滴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文伯 向燕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20,共7页
立足我国“双一流”大学高水平学术成果发表占优势地位的现状,构建高水平学术成果发表极化度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分析“双一流”大学对其他高校的“虹吸”“涓滴”效应。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看,我国“双一流”大学高水平学术成果... 立足我国“双一流”大学高水平学术成果发表占优势地位的现状,构建高水平学术成果发表极化度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分析“双一流”大学对其他高校的“虹吸”“涓滴”效应。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看,我国“双一流”大学高水平学术成果发表处于极高水平,对其他高校形成先“持续虹吸”再“涓滴”影响;从区域层面看,我国西部、中部、东部地区“双一流”大学高水平学术成果发表处于极高水平,各个地区“双一流”大学对其他高校形成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大学 高水平学术成果 空间极化效应 虹吸 涓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行政权力如何影响学术论文发表——基于“双一流”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发表数据的双重差分估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文平 刘莹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83,112,共10页
揭示行政权力如何影响论文发表对保障科研人员学术权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双一流”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和无行政职务教授论文发表的面板数据,采用准实验研究设计,借助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行政权力与论文发表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 揭示行政权力如何影响论文发表对保障科研人员学术权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双一流”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和无行政职务教授论文发表的面板数据,采用准实验研究设计,借助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行政权力与论文发表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因行政权力所增加的论文发表数量为7.175篇,平均每年1.435篇;行政权力带来的论文增长主要源自与其他学者的合作,特别是非第一作者署名以及与本校学者的合作;高层次的期刊、较强的学科实力能够削弱行政权力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社会资本是行政权力促进论文发表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本和信号效应对此问题的解释不彰。为限制行政权力,高校可建立用于教师评价的期刊“负面清单”;同时,应强化学科建设,努力提升学科体系化程度;学术期刊也需坚守以学术贡献为准绳的录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大学 教育学院院长 行政权力 论文发表 因果关系 重差分模型 影响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研究——基于C9高校建设方案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韩双淼 谢静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37,共8页
创新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内核,是高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是贯穿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建设任务的重要纽带。C9高校建设方案围绕愿景与... 创新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内核,是高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是贯穿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建设任务的重要纽带。C9高校建设方案围绕愿景与使命、指导思想、利益相关者、策略与路径和支撑与保障五个维度形成了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地图,从根本上厘清了创新人才培养中诸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提升大学整体运作能力。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要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双向引导下明确办学定位;形成内外融合的动力机制;构建科研、社会服务与教学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战略规划 战略地图 “双一流”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大学科研创新评价体系建设的国际视野——基于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杨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26-131,共6页
科研评价是大学科研创新活动的风向标,健全的科研评价体系不仅为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保障,提高大学科研创新能力,而且为管理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科研发展信息。对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韩国大学科研评价体系进行分析,... 科研评价是大学科研创新活动的风向标,健全的科研评价体系不仅为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保障,提高大学科研创新能力,而且为管理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科研发展信息。对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韩国大学科研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其科研评价过程、评价指标及特点、评价结果与拨款关系等。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从目标导向、评价指标、评价专家、评价方法等4个方面设计完善我国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政策,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大学 大学科研评价 科研评价体系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行政化”与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联动协同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佳 王佩璐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5,共7页
建设"双一流"大学成为中国未来30年高等教育的总体规划,目前最大阻碍是"高校行政化"痼疾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阻滞。在过去的六年里,观念障碍、制度障碍、利益障碍、管理障碍造成了高校"去行政化"推进缓... 建设"双一流"大学成为中国未来30年高等教育的总体规划,目前最大阻碍是"高校行政化"痼疾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阻滞。在过去的六年里,观念障碍、制度障碍、利益障碍、管理障碍造成了高校"去行政化"推进缓慢、效果不明显、"管办分离"收效甚微等问题。落实好"双一流"建设战略部署,将自上而下地向高校加大外部竞争压力,倒逼其打破行政主导的管理体制,促使高校自内而外主动摆脱体制惯性,从内部自觉革除行政化的体制之痈,充分释放大学的办学活力。高校"去行政化"作为建设"双一流"大学整体布局中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将迎来最佳的解决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 “双一流”大学 去行政化 教育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长青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32,共11页
“双一流”大学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举措,旨在提高中国大学全球竞争力,提升大学对人类发展的学术贡献,为社会提供卓越的公共服务。研究基于“双一流”大学理念与科研绩效评价标准建立了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模型并对中... “双一流”大学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举措,旨在提高中国大学全球竞争力,提升大学对人类发展的学术贡献,为社会提供卓越的公共服务。研究基于“双一流”大学理念与科研绩效评价标准建立了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模型并对中国41所“双一流”大学的科研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总体趋向满意;科研总体绩效与投入或产出之间不存在一致性,投入或产出排名最好的大学远不是绩效最高的大学;新晋“双一流”大学与中西部地区大学科研绩效表现良好;科研绩效受到多重因素制约,高校精英地位、区位优势、学科类型等变量对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提升科研绩效,需要改善绩效与投入之间的匹配性、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突出第三方评估、切实加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自我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大学 科研绩效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合作网络、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双一流”大学的学术团队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艺 龙明莲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4-70,共7页
文章以我国"双一流"大学的6个学术团队参与产学研合作案例为研究样本,来探究它们的产学研合作网络、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之间影响机理,推断出它们之间存在两条影响路径:一是产学研合作网络首先正向影响开发性学习的开展,紧接... 文章以我国"双一流"大学的6个学术团队参与产学研合作案例为研究样本,来探究它们的产学研合作网络、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之间影响机理,推断出它们之间存在两条影响路径:一是产学研合作网络首先正向影响开发性学习的开展,紧接着开发性学习再以倒"U"形方式影响知识创新的实现;二是产学研合作网络首先以倒"U"形方式影响探索性学习的开展,紧接着探索性学习正向影响知识创新的实现。这两条影响路径均导致"产学研合作网络—知识创新"之间呈现出一种倒"U"形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网络 “双一流”大学 学术团队 组织学习 知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SCI数据的“双一流”大学研究地图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吕红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I0003,I0004,共13页
基于CSSCI数据库对"双一流"大学研究地图进行探讨,发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双一流"大学研究的关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萌芽期、探索期和发展期。大部分高产研究机构都表现出对"双一流"大学研究逐渐增强的... 基于CSSCI数据库对"双一流"大学研究地图进行探讨,发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双一流"大学研究的关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萌芽期、探索期和发展期。大部分高产研究机构都表现出对"双一流"大学研究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将高产作者群中各位高产作者的"双一流"大学研究成果进行前十年(1998-2007年)和后十年(2008-2017年)数据相比,发现有减少趋势和有增加趋势的高产作者人数大致相当。为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相关建设高校可以考虑在校内组建"双一流"大学建设办公室或者"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心等机构,其专门为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与决策参考服务。基于CSSCI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双一流"大学研究领域呈现出八个研究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治理改革、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及其评价体系、"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此外,"双一流"大学研究领域的四个研究热点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目前,"双一流"大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议从学科理论、方法路径和实践层面三个方面进行探索进而不断完善"双一流"大学研究内容框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双一流”大学建设 学科理论 科研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和“双一流”大学建设
20
作者 哈经雄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17年第2期3-13,2+193,共13页
中国民族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各种专业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事业有机而又有鲜明特色的组成部分,具有民族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双重属性。在办学目标上应该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 中国民族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各种专业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事业有机而又有鲜明特色的组成部分,具有民族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双重属性。在办学目标上应该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服务为主;在学科专业设置、办学管理体制和教学方法上充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在学科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上都应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创建'双一流'是中国高等教育建设的新趋势。民族高等院校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积极主动参与建设;要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位置、使命、担当和特色优势;要注意加强学科建设;要结合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要注意历史教训,少走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族高等教育 “双一流”大学 改革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