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传播语境中的国家创伤与媒介记忆——中、日、美、英“南京大屠杀”相关报道(1949-2014年)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余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9-137,共9页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表征和记忆,关系到其意义能否真正得到世界认同。高度媒介化的社会,集体记忆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可通过媒介如何表征记忆来观察和理解集体记忆。本文将"南京大屠杀"媒介记忆置...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表征和记忆,关系到其意义能否真正得到世界认同。高度媒介化的社会,集体记忆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可通过媒介如何表征记忆来观察和理解集体记忆。本文将"南京大屠杀"媒介记忆置于全球传播语境中,力图呈现它的世界面貌。主要运用媒介记忆理论、创伤记忆理论和框架理论,以内容分析法为主,研究1949—2014年间中、日、美、英四国媒体有关"南京大屠杀"及相关事件的报道,旨在描述不同国家媒介记忆的差异,分析其记忆框架,探讨形成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1)各国媒介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采用了不同的框架。中国以"创伤"为框架,围绕历史之痛和现实之伤展开记忆;日本以"质疑"为主导框架,回避自己加害方和中国受害方的身份,报道立场和情感偏向模糊、暧昧;美国和英国以"冲突"为主要框架,强调事件的新闻价值,即冲突本身以及冲突的解决。(2)不同媒介记忆框架对"南京大屠杀"意义的解读存在差异。中国将它定为国家创伤进行纪念在全球传播语境中可获得支持。(3)各国"南京大屠杀"媒介记忆框架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各种框架之间的竞争、对立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全球传播 国家创伤 媒介记忆 记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的跨文化叙述与国家形象建构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林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4-188,共5页
"南京大屠杀"的跨文化叙述,既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处理民族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经验,也是民族国家借助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塑造、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契机。关于"南京大屠杀",目前出现了"正史"、"艺术"... "南京大屠杀"的跨文化叙述,既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处理民族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经验,也是民族国家借助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塑造、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契机。关于"南京大屠杀",目前出现了"正史"、"艺术"与"商业化"三种叙事模式,但均缺乏本民族文化价值的阐释与立场,失去了从文化传统的深处表达民族灾难的思想力度。在遭遇他族入侵、惨遭杀戮的重大灾难面前,强调内部同一性的民族主义在凝聚人心、提振精神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这种民族国家意志的正当性、合理性不仅存在于叙述的影像世界,对于正处于"本土全球化"阶段、文化竞争激烈的当下,也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叙述模式 跨文化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创作类型与手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振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9-150,共2页
在已经创作出品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作品中,类型和手法不尽相同,下面笔者从作品纪录创作的媒体形式、呈现的类型以及创作手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创作类型 创作手法 纪录片 题材 媒体形式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地理学视域下“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重构策略 被引量:3
4
作者 方梦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121,129,共7页
八十五年前发生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成为全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创伤记忆,各种媒介通过不同方式来祭奠这段沉痛的历史。文章借助媒介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重构方式:包括地理空间、历史空间、精神空间在内的三个空间叙... 八十五年前发生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成为全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创伤记忆,各种媒介通过不同方式来祭奠这段沉痛的历史。文章借助媒介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重构方式:包括地理空间、历史空间、精神空间在内的三个空间叙述维度;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种时间叙述模式;以本土导演、国外导演的内外视角形成双重聚焦;人物、文化、商业三种景观的表现是历史真实与部分虚构相融合;处理好中国与日本、艺术性与商业性、虚构与真实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从而更好地将本土影像推向全民族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五层重构 历史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背景下“南京大屠杀”的三种叙事及国家形象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林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98,6,共6页
"南京大屠杀"的跨文化叙述,就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处理民族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经验,也是民族国家借助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塑造、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契机。目前出现了"正史"、"艺术"与"商业化"等三种... "南京大屠杀"的跨文化叙述,就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处理民族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经验,也是民族国家借助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塑造、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契机。目前出现了"正史"、"艺术"与"商业化"等三种叙事模式,但均缺乏本民族文化价值的阐释与立场,失去了从文化传统的深处表达民族灾难的思想力度。在遭遇他族入侵、惨遭杀戮的重大灾难面前,强调内部同一性的民族主义在凝聚人心、提振精神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这种民族国家意志的正当性、合理性不仅存在于叙述的影像世界,对于正处于"本土全球化"阶段、文化竞争激烈的当下,也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南京大屠杀” 三种叙述模式 跨文化 民族主义 国家形象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研究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52-55,共4页
国内学界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与电影呈现的关系问题、叙事伦理问题、人性反思、叙事学与美学研究、集体记忆与国家形象的建构、比较研究、创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 国内学界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与电影呈现的关系问题、叙事伦理问题、人性反思、叙事学与美学研究、集体记忆与国家形象的建构、比较研究、创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研究缺乏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生成与发展的政治、历史与电影史语境的梳理、总结,对这些电影所蕴含的记忆与创伤、大屠杀与生命美学建构等问题的探究也较少。“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有进一步深入拓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历史真实 人性 创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创伤呈现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44,共6页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以影像的方式呈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表现了无辜百姓与战俘的创伤、女性的创伤、孩童的创伤。"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巨大浩劫与历史的真实细节,建构起一个令...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以影像的方式呈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表现了无辜百姓与战俘的创伤、女性的创伤、孩童的创伤。"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巨大浩劫与历史的真实细节,建构起一个令人震撼的创伤世界。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亲历者的个体记忆,也是战后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成为一种民族集体记忆。这种创伤记忆的表达对于我们思考和建构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与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影像 创伤 历史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语境与电影生产:“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记忆变迁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105,共7页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与历史阐释经过了一个被不断地重新建构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特殊的历史、政治、文化语境,影响并构筑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内容与形式特征,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生成土壤。因此...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与历史阐释经过了一个被不断地重新建构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特殊的历史、政治、文化语境,影响并构筑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内容与形式特征,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生成土壤。因此,有必要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放在战后国际政治语境、中日关系、中国电影尤其是抗战题材电影的发展及电影美学的变迁中去考察。“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经历了“失语”、浮出历史地表、发展壮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历史语境 电影生产 记忆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跨域想象——“南京大屠杀”的三种写法及其审美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颜敏 裴齐容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2期144-157,共14页
哈金、严歌苓和葛亮的南京大屠杀想象,都采取了'跨域回望'的姿态,占据了有别于中国大陆主流抗战叙事的叙述位置。他们更加注重战争中人的表现及战争对人心灵的影响,深入挖掘战争对人性的塑造,重视历史中个人的价值,体现了战争... 哈金、严歌苓和葛亮的南京大屠杀想象,都采取了'跨域回望'的姿态,占据了有别于中国大陆主流抗战叙事的叙述位置。他们更加注重战争中人的表现及战争对人心灵的影响,深入挖掘战争对人性的塑造,重视历史中个人的价值,体现了战争叙事由宏大颂歌向个体叙事转变的趋势。其所呈现的人物、事件及其背景的复杂与微妙,既昭示了一种新的形式美学的可能性,也折射出历史主旋律之外华文作家对自身命运的历史沉思。对于不同区域的读者而言,其所能激发的情感和意识形态效应,与既有的历史轨道必然产生碰撞,甚至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想象 “南京大屠杀” 哈金 严歌苓 葛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万冤魂给世人的警示─—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剖析
10
作者 许志龙 戴玉富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16-19,共4页
三十万冤魂给世人的警示─—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剖析许志龙,戴玉富五十年前,在中国六朝古都的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日本法西斯血腥屠杀我国同胞的事件。从此,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注上了一段浓浓的血泪文字。五十年来,包括日... 三十万冤魂给世人的警示─—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剖析许志龙,戴玉富五十年前,在中国六朝古都的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日本法西斯血腥屠杀我国同胞的事件。从此,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注上了一段浓浓的血泪文字。五十年来,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中外历史学家,遵循“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国民政府 蒋介石 时代主题 “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 和平与发展 冤魂 发展经济 大和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杀俘问题的事实考证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萍 章伯锋 《安徽史学》 1998年第1期74-80,共7页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阵中日记 南京 中国军队 士兵 解除武装 日本帝国主义 中岛日记 侵华日军 尸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井石根在南京大屠杀中罪责问题的再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卫星 《学海》 1997年第4期68-72,共5页
松井石根在南京大屠杀中罪责问题的再考察王卫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主犯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距今已近60年了。然而日本国内仍有少数人为松井石根鸣冤叫屈,认为东京审判有失公正,是“胜者惩罚败者”的审判。①为此... 松井石根在南京大屠杀中罪责问题的再考察王卫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主犯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距今已近60年了。然而日本国内仍有少数人为松井石根鸣冤叫屈,认为东京审判有失公正,是“胜者惩罚败者”的审判。①为此,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就松井石根与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井石根 “南京大屠杀”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田中正明 再考察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参谋人员 抗日战争研究 日军暴行 方面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学者田中正明篡改松井石根的《战中日记》——兼驳田中正明的“南京大屠杀之虚构”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松林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64-68,共5页
1985年5月,日本芙蓉书房出版了南京大屠杀的制造者、日本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战中日记》。这本《战中日记》由日本学者田中正明收集、编篡。但在出版时,《战中日记》的内容被大量篡改、粉饰与删除。据日本《朝日新闻》报导,《中央公论... 1985年5月,日本芙蓉书房出版了南京大屠杀的制造者、日本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战中日记》。这本《战中日记》由日本学者田中正明收集、编篡。但在出版时,《战中日记》的内容被大量篡改、粉饰与删除。据日本《朝日新闻》报导,《中央公论》社的《历史与人物》杂志总编辑横山惠一先生,对日记原稿作了考订,竟发现日记中有九百多处被田中正明篡改、粉饰或删除。篡改最严重的部分是《战中日记》第4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正明 南京大屠杀 松井石根 日本学者 日记 总编辑 制造者 “南京大屠杀” 新闻 编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牟敦芾阔论《南京大屠杀》 被引量:2
14
作者 牟敦芾 郑锦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7,共2页
牟敦芾,大胡子,山东大汉。白天外景拍片,夜晚回厂看样片,连续数月,略显疲累,但双目炯炯。近些年因执意拍历史灾难片而名震环球,眼下的《黑太阳.南京大屠杀》尤为世人关注。这位被尊称“独行大导”的导演,性情豪爽,谈吐直率,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太阳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日本 版权 阶级斗争 电影 片名 心理分析 灾难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又添新证——章开沅教授新作《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出版 被引量:1
15
作者 东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美国传教士 天理难容 章开沅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新证 贝德士 “南京大屠杀” 耶鲁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新论──兼论日本军国主义根本没有死亡
16
作者 庞士让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4-99,共6页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日本军国主义 根本没有 日本帝国主义 松井石根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至一九三八年五月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南京大屠杀” 侵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陵十三钗》里的南京话——南京市档案馆加强方言档案建档工作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峰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3,共2页
“我有一个办(buo)法,我替你去(key)!” “对,姐姐(zei)们替你们去(key)!” “小妹妹不要做傻(dai)事哎!” 这是2011年12,q15日晚6时,在南京公映的作为“南京大屠杀”题材,由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金陵十三钗》... “我有一个办(buo)法,我替你去(key)!” “对,姐姐(zei)们替你们去(key)!” “小妹妹不要做傻(dai)事哎!” 这是2011年12,q15日晚6时,在南京公映的作为“南京大屠杀”题材,由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金陵十三钗》里,在孩子们欲跳楼求死时,玉墨等“十三钗”姐妹们的几句南京话,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地道的方言也引起了南京人的普遍共鸣。许多南京人都说:第一次发现,原来南京话这么好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档案馆 南京 建档工作 方言 金陵 “南京大屠杀” 南京 张艺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 南京!》与《辛德勒的名单》相似性之比较
18
作者 田蓉辉 晏莉 张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51-52,共2页
陆川的最新作品《南京!南京!》是建国60周年十大献礼片之一,该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真实地再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疯狂杀戮强奸掠夺的罪行。《南京!南京!》4月24日在全国公映,据悉,该片公映半日,全国票房已近900万元,追平了... 陆川的最新作品《南京!南京!》是建国60周年十大献礼片之一,该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真实地再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疯狂杀戮强奸掠夺的罪行。《南京!南京!》4月24日在全国公映,据悉,该片公映半日,全国票房已近900万元,追平了《赤壁》创下的票房纪录。在它创下高票房收入的同时,对其毁誉参半的评论也铺天盖地地袭来,笔者在此不想做过多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辛德勒的名单》 相似性 票房收入 《赤壁》 新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川=主人公?——结构主义视野下的《南京! 南京!》
19
作者 郑晓芳 崔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43-44,共2页
一.电影《南京!南京!》(以下简称《南》片)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中国历史上“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惨痛与敏感.充满阴霾的黑白色调的电影画面和低沉平缓的叙述节奏。尤其与众不同的是.陆川导演选择一名普通日本兵角川作为故事的叙述... 一.电影《南京!南京!》(以下简称《南》片)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中国历史上“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惨痛与敏感.充满阴霾的黑白色调的电影画面和低沉平缓的叙述节奏。尤其与众不同的是.陆川导演选择一名普通日本兵角川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这种非传统意义的故事叙述者(即主人公)的选择,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爱国主义影片的理论预设。观众似乎更习惯于从历史事件本身出发.往往以情感因素模糊认知评价,或者采用中立的一般意义上的历史评价,或者倾向激进的爱国主义乃至民族主义的判断。二者均用真实的历史取代了文本的真实,其实质是混淆现实与文本的差异,容易对影片造成误读。如果以结构主义符号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影片的文本结构。就能回到文本并且把握文本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结构主义符号学 主人公 文本结构 电影画面 中国历史 爱国主义 历史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叙事与救赎——《南京! 南京!》的叙事分析
20
作者 董树宝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41-42,共2页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悲惨的历史事件,《屠城血证》《南京1937》《柄霞寺1937》《南京浩劫》《黄石的孩子》《拉贝日记》等众多影片不断地重述着这段历史,为我们反思这段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影像文本。《南京!南京!》就是一部...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悲惨的历史事件,《屠城血证》《南京1937》《柄霞寺1937》《南京浩劫》《黄石的孩子》《拉贝日记》等众多影片不断地重述着这段历史,为我们反思这段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影像文本。《南京!南京!》就是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影片,它以日本士兵角川为主要叙事视角审视和反思这段历史,并通过陆剑雄、唐先生、姜老师、唐周氏、小妹、小豆子等众多小人物形象.重新书写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历史事件 叙事分析 南京1937》 救赎 中国现代史 叙事视角 日本士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