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社会“半工半耕”结构的变化及其解释——基于华北乡村案例的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印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当前,“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出现了新变化。在进城务工方面,乡村家庭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自主性增强,乡村社会发展出结构化的兼业化“老人农业”。“半工半耕”结构中的“半工”与“半耕”,不仅相对独立,也相互支撑... 当前,“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出现了新变化。在进城务工方面,乡村家庭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自主性增强,乡村社会发展出结构化的兼业化“老人农业”。“半工半耕”结构中的“半工”与“半耕”,不仅相对独立,也相互支撑、相辅相成,这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影响。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机械化,持续优化了家庭劳动力在城乡经济形态中的配置,推动了“半工半耕”结构的变化。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农民为了家庭发展而长期存在的伦理动力支撑着农民在城乡往返中释放出坚韧的能动性。在宏观经济形势的推动和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保护作用下,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与小农户经营实现了有机融合,为乡村社会在可持续发展后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半工半耕”结构 农业机械化 伦理动力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